石元春■石元春 前幾年,“煤制油”很是熱鬧,近來“煤制氣”消息頻傳。日前,美國杜克大學發布研究報告,建議中國應謹慎推行煤制氣(詳見本報10月16日6版)。筆者深感今日中國能源窘境之深重,但也不該走上飲鴆止渴之路啊!“開閘放水”要謹慎 200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建議》第20期,筆者曾就煤基甲醇問題發文提出,按熱值計,生產煤基甲醇的能量投入產出比是4.2:1,即投4.2返1,且每噸標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3倍。文中還引用了當時神華集團網站關于“煤制油”項目轉化1噸燃油須耗煤4噸、用水1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原油精煉的7~10倍的報道。 2012年,中科院地理所發布關于“十二五”我國煤電基地與水資源的研究報告《噬水之煤》,“十二五”時期煤電基地到2015年的總需水量99.75億立方米(比“南水北調”東線方案2030年才能實現的調水量93億立方米還多),且每產3噸原煤就要排放1噸污水。在水資源本已極缺,生態用水被擠占殆盡的......閱讀全文
對于北京這個冬季供熱能源消耗重鎮來說,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供暖季,首次出現了以生物質為供熱能源的項目。 3月中旬的北京已接近供暖季的尾聲,但北京郊區的小湯山大東流苗圃的供暖鍋爐離熄火還有一個多月。在這個國家級樹木種苗示范基地里,有近6萬平米的溫室大棚需要供暖,由于花卉苗木生長的特殊性,它每年的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習主席最近提出能源革命和5點要求,深受鼓舞與啟示。5點要求中提到,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以及務實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本文謹就建設本土“生物質煤田、油田和氣田”,也就是“一片”談一些體會。 中國能源革命能提“自主”嗎? 崛起中的中國,能源安全乃
在許多學者眼里,大量生產生物質能源是造成玉米短缺進而導致我國今年糧食價格大漲的罪魁禍首。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質能源與保障糧食安全之間并不矛盾,我們應當走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認識誤區。 生物質能產業:國家政策意在推動而非限制 國家林業局
山西人李京陸走西口治沙的故事讓許多人唏噓不已。 他從煤炭生意做起,到房地產界的風云人物,繁華看盡,在知天命的年紀感悟:剩下的人生該如何度過?順應山西人走西口的傳統,他來到內蒙古草原發展,卻被當地的浩蕩和遼闊所折服。他拿出百萬在當地種樹治沙,無奈沙柳每4年需砍伐一次。企業家出身
“不用煤、不用柴,秸稈制成‘燃煤’,放進‘生物質取暖爐’就可做飯取暖,效果一點兒不比煤差。”目前,我省邢臺、邯鄲、石家莊、唐山等多地正在布局示范點,積極推廣生物質燃料技術。 “秸稈更像是生長在耕地上的礦山,生物質燃料大有可為。”近日,該技術領軍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
李季倫 石元春 編者按 8月23日,《中國學術腐敗第一貪——揭露、控告原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的學術腐敗》一文出現在網絡上,這篇9000多字的舉報材料落款日期為2011年8月15日,由李季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陶益壽(中國農業大學土壤
我國應對大氣污染形勢嚴峻,替代化石能源的任務繁重,隨著新型城鎮化進展加快,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清潔能源體系勢在必行 《生物質能“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生物質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要達到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780億千瓦時,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
在保護環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下,發展新能源已成社會各界共識。業內專家表示,生物質能源是具有優秀發展前景的新能源,但目前在研發和投入方面均存在不足。在全球加強新能源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國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和經濟支持力度,讓生物質能源不再坐“冷板凳”。 在近日在京召開的中國生物質(
《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中國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4.6億噸標準煤,目前已利用量約2200萬噸標準煤,還有約4.4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 河北省曲周縣王莊村應該是當地第一個“告別煤炭”的村莊。“我們家從前年開始,冬天取暖就再也不用蜂窩煤了,都改燒這種生物質燃料秸稈塊,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表示,國外紛紛將生物能源提到新的戰略高度,正在緊鑼密鼓地加大對纖維素乙醇等先進生物燃料的投入,技術進展迅速。而中國至今對生物能源的認識尚不清楚,重視不夠。如此下去,在這場全球科技攻關中中國肯定是輸家。因此,石春元呼吁:“應盡快明確生物能源在‘三
全球范圍內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問題已經形成共識,并達成了二氧化碳減排的約束性政府間協議。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30年前后碳排放達到峰值,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0%。然而,中國科學院專家研究分析認為,2050年目標難以單純依靠現有技術的累積性
目前的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究竟是什么狀況,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科學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石元春,中國科學院生物科學與技術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研究員朱禎,以及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 生物產業不是泡沫 生
當下,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尤其是近幾年出現的“霧霾圍城”,更是讓大家意識到調整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在日前于京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對于目前國內新能源的發展表現出一定的樂觀態度。他認為,新能源一直擔負著調整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
令人頗感意外的媒體見面會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科院院士李季倫等6人公開舉報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三院院士”石元春學術腐敗一事,9月19日有了最新進展。6家媒體記者18日晚先后接到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辦公室的電話,邀請記者19日到農業大學與石院士的代表見面。相關細節馬上
隨著霧霾天氣發生頻率增多,對霧霾的成因也出現多種解讀,有代表性觀點指出,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造成霧霾的主因之一。據英國石油公司2013年 6月統計,2012年,中國煤炭產量為18250億立方米,占世界煤 炭 產 量38453億 立 方 米 的47.5%,煤炭消費量為18733億立 方 米 ,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這再次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決定》提出“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公示了《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其中, 一等獎成果10項:青藏高原東緣重大工程地質問題與減災關鍵技術研究、地熱資源勘查評價理論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不動產統一登記信息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資源一號02C業務衛星工程及國土資源應用、數字中國自然資源衛
2019年11月29日,學校印發《中國農業大學關于公布首批“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聘任人選的通知》(中農大人字〔2019〕35號),262名教師受聘各人才崗位:康紹忠、李德發、任發政、沈建忠、武維華、張福鎖(按拼音排序,下同)聘為講席教授A類,樊勝根、李小云、楊寧聘為講席教授B類(樊勝根、李小云
2019年度陜西省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現將通過專業評審的4項省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260項陜西省“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建議獎勵項目在陜西省人民政府網站和陜西省科學技術廳網站公布。最高科學技術獎建議獎勵人選(4人)序號候選人提名單位1安芷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我國的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大躍進’式地發展,我有些擔心。”在日前舉行的中科院“十二五”研究生青年發展系列活動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專場上,兩院院士石元春對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并網瓶頸、設備質量、關鍵技術與材料國產化、發電總量及平均發電量效果、產能過剩等,都是石元春擔心的
當前位置:首頁>國內這位院士校長說,石油行業沒有落寞,反而是人類最可靠的能源2018-03-19 09:30 · 來源:中國能源網 · 作者:趙唯 · 責編:王長堯 &nbs
當今中國,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發展綠色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社會追求的一種時尚。然而去年10月,在韓國大邱召開的第22屆世界能源大會的報告中卻有這樣一段話:“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構成的基礎,煤炭仍將長期發揮重要作用。”這段話告訴我們,盡管新能源得到很大發展,但世界能
2010年11月18日,由中國工程院、國家能源局舉辦的首屆中國能源論壇明確提出:我國將“堅持以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戰略”,2030~2050年煤炭年需求達35億噸,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仍占50%。可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導能源和基礎能源的地
到2030年,中國能源消費仍以煤炭為主,因此盲目“去煤化”并不可取,能夠實現清潔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潔能源。目前,煤炭領域革命在于整體推進煤炭在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節能提效可以顯著減少煤炭的消費量,是中國碳減排最現實可行的途徑。 能源面臨嚴峻挑戰 當前,我國能源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于2019年度國土資源、測繪、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的公告。 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中國測繪學會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暫行)》有關規定,2019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測繪科學技術獎、海洋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已經形成氣候。”近日,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力發展生物天然氣,既是環保的需要,也可以彌補我國在天然氣領域日益擴大的缺口。“一石兩鳥,何樂不為?”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生物質發電的上網電量超過500億度,相當于三
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推薦單位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CIMMYT小麥引進、研究與創新利用何中虎,夏先春,陳新民,鄒裕春,吳振錄,莊巧生,于亞雄,袁漢民,楊文雄,李梅芳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