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作安排,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組織專家,通過通訊評審、會議評審、咨詢顧問組把關等程序,遴選產生2016年“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人選189名。現予公示,公示期7天。 如對人選有異議,請于2017年9月27日前將意見發至郵箱wanrenplan@163.com。 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 2017年9月19日 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建議人選名單 自然科學類(138人)姓名工作單位何瓊毅北京大學姜長濤北京大學林金泰北京大學趙 揚北京大學劉克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陶 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胡 程北京理工大學張麗佳北京郵電大學尹心安北京師范大學徐 超華北電力大學陳啟鑫清華大學陳 巍清華大學季帥華清華大學李國良清華大學婁智勇清華大學胥蕊娜 清華大學張瑩瑩清華大學趙 亮清華大學張振雷首都師范大學安&nb......閱讀全文
6月20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公示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人選的公告》,宣布從相關人才計劃中遴選確定622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336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200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98名教學名師和97名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人選。 為何啟動“萬人計劃”? 相比“萬人計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編者按:1994年,中國科學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旨在吸引一批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20年過去了,這項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當前中國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近日,浙江紹興重磅出臺《高水平建設人才強市的若干政策》,這一被稱為“3.0版本”的人才新政,是歷年來含金量最高、競爭力最強、覆蓋面最廣的人才政策。 整個文件全文較長,這里截取其中一段供各位先感受一下: 以下為文件原文節選,全文請見參考鏈接: 中共紹興市委辦公室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最近的二十年,是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二十年,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規模發展到世界第一,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我國科技跨越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1994年,中科院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二十年來,為我國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條適應
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入選人員名單包括兩個層次的五類人才,共計1635人,其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720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367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15人,教學名師195人;青年拔尖人才138人。 其中,科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科技部辦公廳 中央組織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暨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推薦選拔工作的通知 國科辦政〔2016〕5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黨委組織部、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組織部、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辦公廳(室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帽子”滿天飛 創新驅動歸根到底是人才驅動,人才是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培養一支潛心科研的高素質青年科技隊伍至關重要。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市紛紛推出各種人才計劃,在吸引、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帽子”過多過亂,其引發的負面效應也日益凸顯。 科技界的
如一縷春風,“萬人計劃”給全國各條戰線上奮戰經年的人才帶來了無盡的希望與憧憬。連日來,在實施“萬人計劃”的喜訊四處傳播的同時,人們也都特別想知道,“萬人計劃”人才將獲得哪些特殊支持?能趕得上對“千人計劃”人才的支持力度嗎?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對
為充分發揮引進人才的“領軍”作用,近年來陜西省啟動了引進海外優秀人才的“百人計劃”和“三秦學者計劃”,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重大人才政策,吸引人才參與西部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 圍繞重大戰略部署和重大產業項目需要,近年來,陜西省切實加強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從2012年起,陜西省財政每
近年來,中央、部門和地方出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人才計劃管理辦法,在服務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傾向:如“政出多門”“帽子滿天飛”“評價管理過于急功近利”等,加劇了學術界的浮躁風氣。一些院士專家呼吁:要結合創新驅動發展新要求,對當前名目繁多、重復資助的人才
對于青年人才來說,如果有經費就能邁出腿,沒有的話就只能眼巴巴看著了。 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200萬-300萬元、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自然科學領域120萬-24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4年從200萬漲到了400萬……青年科研人才是最具創造力的群體,也是最需要得
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拔尖計劃”2.0名單,這些高校入選 官宣:33所高校入選,“拔尖”旨在培養中國學術大師 近日,多所高校的官網官微發布消息稱,2020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已出爐。 此前,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各區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委,市委各部委、市人民政府各委辦局黨組(黨委)、各市級機關黨組、各人民團體黨組組織(干部)部門: 根據《關于印發<上海市青年英才開發計劃實施意見>的通知》(滬委組〔2014〕發字95號)有關要求,2018年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團市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萬人計劃”)第一批入選名單近日正式發布。據新華社、《人民日報》報道,該計劃將用10年左右時間遴選支持1萬名高層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沖擊諾貝爾獎、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潛力”的杰出人才。 昨天(10月30日),這一說法引發網友質疑:諾貝爾獎是可以沖擊出來的
我們不僅要培養科學家,還要培養思想家,要通過‘拔尖計劃’培養中國的大師。”在近日舉辦的2018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工作研討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這樣說。 據了解,“拔尖計劃”也就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是國家為回應“錢學森之問”而推出的一項人才培養計劃,旨
近年來,中國在引進和培養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巨大,各大部委相繼推出一系列的人才項目,包括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國家優青項目等,加上已經評選多年的兩院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人才項目,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高層次人才支持體系。 縱觀中國的各類人才計劃和項目,有一個現象就是幾乎所有的人才計劃和項目對
中國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萬人計劃”)第一批入選名單于近日正式發布。 “萬人計劃”的由來,還要從“千人計劃”說起。2008年底,中央啟動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目前已累計引進近4000人,其中包括40多位發達國家的科學院院士等世界頂尖科技領軍人才。 作為中國國
“‘拔尖計劃’不僅要培養科學家,還要培養思想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說。2日,2018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教育部相關領導、教育專家及“拔尖計劃”試點高校相關負責人等就“拔尖計劃”2.0版實施方案和“拔尖計劃”10周年工作進行探討與總結。據介紹,“拔尖計劃”2.
扶持國內人才的“萬人計劃”目前已開始實施。昨日(9月2日),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在京向南都記者證實,“萬人計劃”將與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相對應,以更大力度支持高端人才國產化。 “萬人計劃”針對國內的專家學者,而非留學人員,這與已實施4年的“千人計劃”將實現有效互補。2008年底開
李四光、竺可楨、錢三強、華羅庚、錢學森、陳景潤……這些為中國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雖然各自的研究領域不同,卻都與一個機構息息相關——中國科學院。 正是因為擁有如此多大師級的頂尖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才能在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印發了《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共有72人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其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3人;青年拔尖人才21人;教學名師5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3人。具體名單如下。 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北京航空
根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日前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國(含港澳)共有134人入選2014年“高被引科學家”,排名世界第四,位居美國(1702人)、英國(304人)和德國(163人)之后。中國科學院46名研究人員入選,占全國入選人數的34%,居各科研機構及
“雙一流”大幕開啟,人才招聘引進工作“席卷”全國,而這其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成為人才被挖的“重災區”。“挖人大戰”會給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帶來怎樣的沖擊?應當如何看待高校人才流動現象?又當如何構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機制? 800萬元房補,100萬元年薪。這是華東政法大學在2017年高層
70后工程師王廣金:打破國外壟斷,保障中國核電安全 日前,中組部公布了“萬人計劃”首批名單,我省共有7人入選。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的羅先剛入選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的王廣金,電子科技大學的彭倍、周濤、李強,西南財經大學的尹志超、劉軍強入選了首批“青年拔尖人才”。
1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正式發布。人才計劃項目互斥政策落地,杰青、優青人才項目明確相關細節。 正在申請國家“千人計劃”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外國專家項目,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等5類人才計劃項目任何一類的,以及獲得上述5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