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的研究人員以皮膚真菌犬小孢子菌為對象,利用生物信息學和實驗生物學方法鑒定了一個新型的真菌來源的防御素(命名為孢子霉素),首次表明皮膚真菌為一種新的抗感染藥物資源,為治療耐藥性細菌引起的感染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與第一作者為動物所研究員朱順義研究員,朱順義研究員2004年入選 "百人計劃",主要從事動物毒液生物活性肽的進化和基因組學研究,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是兩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病原微生物。傳統抗生素的濫用導致了這些細菌耐藥性的增強,從而增加了治療成本和健康風險。因此,發展新型特效的抗生素藥物已迫在眉睫。作為天然免疫效應分子的抗微生物肽為這一挑戰帶來了新的契機。與傳統抗生素相比,抗微生物防御素具有獨特的抗菌機理,能夠有效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在這篇文章中,......閱讀全文
我們也必須記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經存在的專家,她在創造可對人類造成極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并不一定會把我們帶到比現有技術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傷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聽不同的觀點,考慮對方的論點,最好找到共同點,至少要尊重不同觀點,然后作出決定。面對復雜問題各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自人類基因組計劃 (Human Genome Project,HGP) 完成以后,生命科學進入“后基因組時代”,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系統生物學以及合成生物學等嶄新學科不斷出現,并得到快速發展。前不久,首個“具有人造DNA的活細胞”在克雷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的研究所橫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23日,兩年一度的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19)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相關鏈接:活動繽紛 展商云集 BCEIA 2019北京開幕)。本屆BCEIA首次舉辦了“分析檢測與體外診斷國際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中國分析測
文章導讀 感染性疾病是當今世界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全球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有所上升,病原體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快速發展的NGS技術因其不依賴于已知核酸序列,無需特殊探針設計,可直接對未知病原微生物進行檢測,打破了傳統微生物檢驗的局限性,在臨床微生物領域展現了廣闊的前景。
谷峰1,高彩霞2 1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 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 溫州 325000 2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基因組編輯中心 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01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自然歷史過程,期間人類與自然界的不斷“摩擦與碰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陳力課題組在國際上第一次獲得了完整的腦膜膿毒黃桿菌全基因組序列,為該菌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組學研究奠定基礎。研究成果于2015年6月25日發表在最新一期Genome Announcements(基因組通報)雜志上。文章的主要作者有,孫桂芹,王蕾,策力木格和陳力等。 腦膜膿毒黃桿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中醫藥蘊含著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精彩繼續,在2020北京色譜年會下半場,來自北京協和醫學研究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蔡亞歧研究員、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等國內知名色譜界學者帶來精彩報告。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睿研究員與島津中國創新中心副中心長李曉東主持下午的大會報告。中國醫學
盡管全球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影響衰老的生物學因素仍然是難以捉摸的。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一直把重點放在確定有助于健康老齡化的遺傳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我們腸道微生物群的作用。最近,來自四川農業大學和美國阿肯色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urrent Biology》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微生物組
當前,合成生物學家們正在學著將微生物和單細胞生物轉化為高產工廠,通過重建它們的新陳代謝,生產有價值的商品,如精細化學品、藥物和生物燃料。為了加快我們對最有效率的生產者的識別,哈佛大學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描述了這個過程的新方法,并展示了“遺傳編碼的熒光生物傳感器,如何可以在記錄時
“黑匣子”(Black Box),學名是飛行數據記錄儀,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可以記錄飛機飛行期間的詳細信息資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別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結束為期29年的上市生涯。這一天,恰好也是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生日。 看到上述開頭,你
病毒感染細菌,就像流感病毒感染人類一樣。 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領導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人體腸道中發現了一些所謂的最大噬菌體,它們周期性地破壞細菌,就像季節性流感爆發使人體處于低谷一樣。 這些“巨噬菌體”的基因組比普通噬菌體大10倍,比人類先前發現的任何噬菌體大兩倍,它們只存在于食
2019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迄今為止最大規模人體微生物組研究揭示出數千種新型微生物物種 doi:10.1016/j.cell.2019.01.00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意大利特蘭托大學計算宏基
中國上海,2016年3月22日--精準醫療服務機構領星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GenomiCare, 以下簡稱"領星生物科技")今天宣布:著名免疫學家、PD-1/PD-L1抗體藥物的奠基人陳列平博士正式加入領星生物科技顧問委員會。 陳列平博士是美國耶魯大學講席教授,腫瘤免疫學部主任。陳列平博
蝙蝠是“百毒不侵”的天然病毒蓄水池,它們為什么攜帶大量病毒卻免受其害?人類是否可以從這里尋求一條對付多種病毒的普適性思路? 北京時間3月31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
在臨床使用中,醫生聯合用藥處方非常常見。2015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不少關于規范和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通知,通知主要針對的抗生素、輔助用藥和營養性藥品,正是常常被醫生聯合處方的藥物。 一方面,從臨床需求而言,為了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藥品毒性,延緩或避免抗藥性的產生,恰當的聯合用藥有其存
十個月前,新澤西的一位76歲尿道癌患者在經過多年的傳統治療,包括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均失敗后,發展為尿道癌晚期。基因測序數據顯示,這位患者的HER2基因拷貝量異常增多。據此,醫生們在治療方案中加入一種此前通常用于轉移性乳腺癌的藥物:針對HER2基因變異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Herceptin)
張成崗 2月24日清晨,呼吸著北京的早春清冷的空氣,張成崗驅車前往河北省保定市。他此行的目的地是保定監獄,打算與那里的管理者討論一下“菌心說”與預防犯罪相關研究的事宜,為下一步研究作準備。 “菌心說”是張成崗于2013年提出的概念,其核心內容是認為人體內存在的菌群決定了身體甚至心理的狀態。“我還
DNA序列中稍有變異就會對身體產生深遠的影響。現代基因組學研究已經表明,只要一個突變就占領了決定是否成功治愈一種疾病還是使該病猖獗地蔓延到全身各部位的制高點。 研究人員通過一種新的方法檢測特定DNA片段,找出單一突變位點,從而幫助疾病(如癌癥、肺結核)的診斷和治療。DNA序列中這
10月30日下午,第17屆國際生物物理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這是該大會自1961年設立以來首次在中國舉辦。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副院長李家洋,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程東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沈巖等出席開幕式。 白春禮在致辭中表示,生物物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
1982年11月,在尼日利亞海軍醫院外足球場上踢球的一名軍官,突然摔倒死亡。這名男子被帶到急診室時,當時還是一個新人的 Olufunmilayo Funmi Olopade醫生正在值班。“我們搞不明白為什么他死亡,這讓我感到震驚,從那時開始我意識到,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理解和幫助人們。”Ol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天津匯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楊新先生 來自天津匯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楊新先生介紹了《CAMSCAN掃描電鏡最新技術》。Obducat Camscan 公司在掃描電子顯微鏡制造業享有盛譽,是現存歷史最久
少吃多運動是許多人深信不疑的減肥妙法,可是科學家發現,僅僅靠”管住嘴,邁開腿“還不能讓人變得苗條起來。肥胖的背后其實有著更為復雜和深奧的生物學機理,我們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僅提供了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還養活了人體內大大小小的腸道微生物,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微生物決定了我們機體的健康程度。如果腸道
美國的《Science》雜志由愛迪生投資創辦,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與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志。Science雜志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許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Science雜志上的,比如艾滋病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之間的
由中國微生物學會分子微生物學及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和上海市微生物學會共同主辦,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創新藥物與制藥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聯合承辦的“首屆全國合成微生物學學術研討會”于9月26日只9月27日在上海舉行。
計算機是“人造細胞”之母 許多基因技術的研究總是伴隨著倫理紛爭。此次研究公布之后,也在社會上引發熱議,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致信負責生物倫理問題研究的一個總統委員會時表示,需要確定這類技術的合適倫理界限,將其危害控制到最小。在各種倫理問題中,首當其沖的便是“父與母”的問題。辛西婭命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8月15日公布“”2011年錄取名單。50名香港學者與50名內地博士從眾多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將結對展開為期兩年研究。 作為香港學者協會主席,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黃玉山教授說,“香江學者計劃”意在為內地博士畢業生提供博士后培訓,結合香港各大學的研究優勢和內地人才資源,共同培育年輕科研人才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人類微生物組的大規模分析中,發現了超過四千種過去不為人知的小型蛋白質,如果這些蛋白質的形狀和功能可以在實驗室中重建,那么它們將有助于研究人員增進對微生物組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科學理解,并為新藥的開發鋪平道路。 該研究已發表在《Cell》上。 我們的身體仿佛一個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