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危機的陰影似乎逐漸散去,一股國內乳企香港上市潮正在涌動,嬰兒奶粉及營養食品生產商雅士利國際10月22日起在香港公開招股,計劃在全球發行6.44億股股份,11月1日將在香港主板掛牌。發行價區間3.55-4.80港元,最多融資31億港元。 2008年,在三聚氰胺事件的打擊下,國內乳制品行業是一片哀鴻。兩年過去了,消費者的信心逐步重新樹立,國內外資本市場融資環境也趨于好轉,很多走出三聚氰胺危機的乳制品企業開始謀求更大的發展。不過,專家也對國內當前乳業的現狀提出憂慮:奶源供應緊張、加工企業產能過剩的隱憂已經出現。 幾經波折的IPO 時代周報記者從雅士利集團的招股資料中獲悉,在雅士利的發展過程中,其身份有過從民營企業到外資企業的變更。經過數次股權轉讓及重組,雅士利集團的股權變為由Wholesome Food、瑞豐乳以及11名私人股東分別以20%、15.6%及64.4%的持股比......閱讀全文
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組長陳竺、副組長李長江等通報嬰幼兒奶粉抽檢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圖為衛生部部長、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組長陳竺。新華網 王翰林 攝。 2008年9月17日(星
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利鈿(左四)與衛生部監督局局長蘇志(左三)工商總局食品流通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施玉足(左二)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安全 6月13日,由國務院食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聯合主辦
三鹿新任董事長致歉并通報善后措施 新華網 9月18日上午,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張振嶺在河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代表三鹿集團向社會各界道歉并致歉臺灣地區消費者。中新社發 田張夢 攝 新華網石家莊9月18日電 (記者 曲瀾娟 董智永)在18日上午召開的河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
1月18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了新年第一個會議——“首屆中國乳業質量年會及中乳協第六屆理事會二次會議”。來自全國乳制品生產企業和主流媒體的代表近200人出席了會議。會上,中乳協發布了《中國乳業十年巨變》報告;國際乳聯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協會原理事長宋昆岡作了《乳制品工業2017年發展形
9月16日下午,當本報記者撥通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的電話時,他正在趕往衛生部的路上,參加關于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的一個緊急會議。但是陳君石婉拒了記者對會議具體內容的探詢。 9月16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8分31秒的時長詳細通報了國家質檢總局對全國嬰
專家:雙氰胺通常不被認作“毒物”,無須反應過度 “我認識的一些媽媽都在考慮換奶粉,暫時不用新西蘭進口的了。”昨日,一位長期通過網上代購渠道購買新西蘭進口奶粉的消費者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表示,自上周四部分新西蘭奶粉檢出微量“雙氰胺”以來,很多像她這樣的消費者都陷入
9月16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消息,質檢總局通報全國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檢結果,河北三鹿、山西雅士利、內蒙古伊利、蒙牛集團、青島圣元、上海 熊貓、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業英雄牌、寶雞惠民、多加多乳業、湖南南山等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至此,三聚氰胺問題已經成為中
新西蘭乳業巨頭陷入“雙氰胺門”,引發中國消費者擔憂 新西蘭官方近日證實,恒天然集團乳制品檢測出雙氰胺(英文名DCD,也稱二聚氰胺)殘留。據業內專家透露,中國進口奶粉中有八成是來源于新西蘭。盡管該公司表示,這些殘留物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由于市面
新西蘭官方近日證實,恒天然集團乳制品檢測出雙氰胺(英文名DCD,也稱二聚氰胺)殘留。據業內專家透露,中國進口奶粉中有八成是來源于新西蘭。盡管該公司表示,這些殘留物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由于市面上多個“洋奶粉”品牌對奶源標注含糊不清,還是引發了消費者的擔憂。專家指出,應盡快填補雙氰胺的標準,
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三聚氰胺污染鏈已經延伸到整個含乳食品行業。 近日,吉百利、瑪氏、雀巢、樂天等跨國食品巨頭的產品都被曝出含有三聚氰胺。其均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基地,并使用了當地的原料奶粉。更糟的是,很多國家已經拒收用中國奶源制造的乳制品以及含乳食品。 三聚氰胺進入食品鏈 據乳業資深專家陳渝介紹,
一則題為《內地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的報道,再次讓國人的神經緊繃,也引發了一輪輿論論戰。 針對香港某媒體7月8日的這篇報道,新華網駁斥道:“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新華網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發布時機,發改委7月2日剛剛啟動針對五大外資奶粉
一則題為《內地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的報道,再次讓國人的神經緊繃,也引發了一輪輿論論戰。 針對香港某媒體7月8日的這篇報道,新華網駁斥道:“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新華網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發布時機,發改委7月2日剛剛啟動針對五大外資奶粉
施恩奶粉被消費者曝其舊版產品含有超量三聚氰胺(詳情見本報昨日B01版),施恩奶粉的安全性再度受到質疑。昨日,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就該事件首度作出回應稱,施恩奶粉在2008年9月中旬以后沒有發現三聚氰胺超標現象。此外,對于施恩奶粉以國產奶源假冒進口奶源宣傳一事,昨日,廣州施恩實際控股人雅士利集團向
連日來,風靡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一個陌生的化工產品三聚氰胺走進了普通消費者的視線里。截止到9月26日,中國各地臨床診斷“三聚氰胺”患兒 53,000例,其中,4人死亡。人們難以接受的現實是,這個白色結晶粉狀有機化工原料,本用來生產塑料、膠水、阻燃劑或化肥的,怎么會添加在嬰兒的奶粉里?這個能造成試
在讀完質量安全承諾書后,晨冠乳業的董事長涂醉桃揮了揮拳頭,像是在慶祝自家企業入選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也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企業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 1月2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與晨冠乳業一同進入名單的還有三元、貝因美、銀橋、輝山和百躍
最近,新西蘭部分奶粉檢出雙氰胺,引來國內消費市場一片惶然。目前,雙氰胺對人體的毒性尚未有結論,國家食品安全評估中心正在檢測評估新西蘭乳品的風險。昨天,新西蘭政府再度發表聲明稱,“殘留雙氰胺奶粉對人不會產生威脅”。 然而,該事件在國內繼續發酵,記者昨天從淘寶最新的數據顯示,
主管部門力推的國產嬰幼兒乳粉“國家隊”計劃依然進行,這一次換成了以液態奶著稱的三元。在昨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乳協”)舉行的第二批嬰幼兒乳粉新品推介會上,位列本批推薦名單中的三元方面透露,未來嬰幼兒配方乳粉將取代液態奶成為公司主打業務。 繼去年9月28日攜伊利、雅士利、完達山、飛
新西蘭牛奶 全球首曝檢出雙氰胺 追蹤 新西蘭部分奶粉被曝出含二聚氰胺殘留物,上周六,國家質檢總局已緊急要求新西蘭相關部門盡快提供涉毒奶粉的二聚氰胺含量、批次等詳細情況。但相關部門尚未表態是否會對奶粉啟動二聚氰胺檢測。 多地質檢海關約談進口企業 近日,新西蘭奶制品被檢測出含
中國乳業圈內的人士正隱約感覺到,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業重組。 2013年6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京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施恩奶粉究竟有什么貓膩,遠非短期所能洞察。 從被曝舊款奶粉三聚氰胺超標百倍,到“100%進口奶源”頻遭質疑,再到“美國品牌”身份受媒體刨根問底調查,施恩奶粉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6月15日,施恩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致歉聲明。 施恩公司在兩份聲明中首度公開承認,“施恩公司、包
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國新西蘭奶制品被檢出含雙氰胺(英文名DCD,也稱二聚氰胺)之事曝出后,受此影響,前日雅士利奶粉公司在香港股市的股價暴跌 14.70%。記者昨天從國內多家知名進口奶粉品牌了解到,他們正與新西蘭方面確認原料來源,暫時還沒有停售、下架或召回的決定。而記者昨天走訪北京市場,發現目前
正值“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之際,中國乳制品行業再掀波瀾。近日,兩批自美國進口、合計300公斤的美贊臣嬰幼兒配方奶粉,因“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而被國家質檢總局退貨。這一事件終于動搖了進口奶粉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新出現的蛋白質問題,到底會成為國產奶粉吹響反攻號角的絕佳契機,
奶粉“質量之困”,困擾著消費發育和產業發育 近年來,我國迎來奶業發展最好的歷史時期,奶業形勢好,不單表現在收入增加、效益提高上,重要的是,我國奶業已經進入到了一個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奶業生產現代化的進程正在不斷加快,包括奶粉在內的乳制品質量不斷提高。 目前我國乳品企業共有160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最新一批不合格進口食品黑榜,248批進口食品被拒國門之外。其中,新西蘭嘉仕堡巴氏殺菌乳檢出質量問題。據悉,共有19批來自新西蘭的嘉仕堡巴氏殺菌高鈣脫脂乳、調制乳存在違規使用化學物質胭脂蟲紅、超過保質期、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從阿根廷進口的巴喬七天全脂純牛奶脂肪含量不符合國家
隨著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對合生元等多個洋奶粉品牌展開反壟斷調查,控制洋奶粉擴張進度和銷售價格,乳業整頓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近幾年配方奶粉價格漲幅較大且國內外價格的反差引發社會輿論的壓力,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府對配方奶粉市場整頓的決心和進度。 自2008年三聚氰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對乳業的沖擊,絕不遜于一場8級大地震,這場奶粉產品開始的危機成為肅清乳業混亂局面的一個契機: 舊格局被打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巨頭的再次振興與擴張,新希望、南方奶粉集團軍、長沙的澳優、廣西的皇氏甲天下、東北的完達山等地方割據勢力的爭雄。蒙牛聯盟中糧集團以及現代
據報道,中國奶業協會近日發布的首份《中國奶業質量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5%;生鮮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兩大營養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國家標準;規模養殖場生鮮乳中體細胞平均值低于歐盟限量值,我國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國產奶,放心買——這個新聞標題自然是有邏輯支撐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 某公號一篇文章的標題,形容2016年的國產奶粉發展態勢用了“潰敗”二字, 不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其他同行的關注,昨晚甚至引發中國食品記者圈內的唇槍舌戰。 首先,先表明態度,我認為描述目前國產奶粉的整體發展態勢用“潰敗”這個詞語不太合適,有點過于悲觀了,目前國產奶粉的發展
恒天然風波后三問奶業發展趨勢 如何讓市民喝上一口價廉物美的純牛奶 剛剛過去的這段時間,洋奶粉被推向風口浪尖,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生產的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國,事涉多家奶企。涉"毒"企業一片噤若寒蟬,而眾多國內消費者也是無所適從。 進口奶營養價值真的優于國產奶?如何加強監控,規避此類事
蒙牛聲明:會將不合格的嬰幼兒奶粉全部召回,相關產品的生產線停產整頓。對因食用問題批次奶粉造成身體疾患的消費者,蒙牛將按照國家標準加倍賠償,5年內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會負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