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結合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加以冷靜觀察,也能看到乳粉“含汞門”的某些積極信號。根據質檢系統的說法,伊利乳粉汞含量異常最初是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提供的信息,質檢部門依此進行專項檢測,最終發現了問題,說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是靈敏有效的。經過三鹿奶粉事件的洗禮之后,國家食品安全機構的預警能力有所加強,這對消費者無疑是個好消息。 據多家媒體報道,國家質檢總局于6月14日發布通報,稱伊利集團個別批次嬰幼兒乳粉汞含量異常。同日晚間,伊利集團在官網發布緊急召回公告,承認乳粉中汞含量超標的事實,并對相關批次產品實行召回,同時將積極查驗原因并妥善處理有關事宜。受此事件影響,6月15日伊利股份開盤即遭跌停,顯示出市場對有關信息的敏感程度。 很多人在看到伊利嬰幼兒乳粉汞含量異常的消息時,相信都會有相似的擔憂:這究竟只是個別的、孤立的食品污染事件,還是又一次食品安全隱憂的大爆發?值得慶幸的是,國家質檢總局的有關通報消除了人們的擔心。......閱讀全文
《經濟參考報》記者9日從消息人士處獲悉,經過多部委長達數月的協調,備受關注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乳企兼并重組細則》)或將于近期出臺。 據悉《乳企兼并重組細則》將主要聚焦以下內容:提高企業進入門檻、提升行業集中度,5年內培育形成3至5家年嬰幼兒配方乳粉銷
國內嬰幼兒奶粉信任危機愈演愈烈,而不斷爆出的假洋品牌奶粉也充斥著國內的奶制品市場。“國內現在的乳制品市場比2008年之前還要亂。” 北京普天盛道企業策劃機構總經理、乳業專家雷永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感慨國內當前奶制品市場。 新政出臺利好乳制品行業
我國乳業新一輪大洗牌可能將在下月開始。昨天,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官員向媒體透露,乳業兼并重組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已制定完成,細則包括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建設大型乳企也將是政策重點。據悉,這是繼此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進一步的細化落實的文件。業內人士認為,該細則實施
國務院最新發布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今年突出重點整治的問題包括規范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等的注冊管理,繼續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和嬰幼兒輔助食品、乳制品等重點產品的監管。同時,“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開展全面檢查。” 工信部、發改委等制定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行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最新一批不合格進口食品黑榜,248批進口食品被拒國門之外。其中,新西蘭嘉仕堡巴氏殺菌乳檢出質量問題。據悉,共有19批來自新西蘭的嘉仕堡巴氏殺菌高鈣脫脂乳、調制乳存在違規使用化學物質胭脂蟲紅、超過保質期、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從阿根廷進口的巴喬七天全脂純牛奶脂肪含量不符合國家
中國乳業圈內的人士正隱約感覺到,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業重組。 2013年6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京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在國產奶粉檢測合格率達到99.7%的背景下,國產奶粉決定抱團發展。 3月12日,京東攜六大國貨奶粉品牌拉開“國貨奶粉盛典”大幕,并發起保障國貨嬰幼兒奶粉品質的倡議和呼吁。在業內人士看來,電商及國貨奶粉巨頭攜手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夕高調“秀肌肉”,體現出國產奶粉再次掌握市場主導權的信心和
正在進行中的全國乳制品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核將成為壓倒中小乳企的最后一根稻草?雖然對于這一說法部分業內人士仍持保留意見,但單一項三聚氰胺檢測的設備和人工等就將增添近百萬的成本,無疑將加速乳業的重新洗牌。 與此同時,蒙牛、伊利、光明等一線乳企加速擴張的步伐從未停歇,耗資收購或在各地
2008年8月留給我們的印象最深的不只是北京奧運會,還有改變中國乳業發展進程的“三聚氰胺”事件,隨后的六年時間里,國家和乳企一直在為提振消費者信心而努力。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一直對外表示:“我國嬰幼兒配方乳粉標準是世界上最嚴的。”而這種觀點在近年來乳業多項論壇活動中,也被乳企
重振國內乳業消費信心又有新舉措。昨天,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第二批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品發布會”,發布了三元、貝因美、銀橋、晨冠、輝山、百躍六家企業的12個新品。此舉被業界視為“第二批被扶持的國產奶粉”名單出爐。 此前,該協會與工信部聯合發布過伊利、雅士利等6家企業的新品名單,當時這6
近期,針對乳粉安全的政策頻出。6月前,根據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要求,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必須完成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因“用制藥標準管理奶粉”“企業自建自控奶源”等嚴規,奶粉企業正經歷“生死大考”。6月13日,《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又正式下發
我國奶牛養殖已面臨多重困局,并嚴重影響乳業健康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盡管我國乳業在“三鹿事件”后知恥后勇,苦練內功,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三鹿事件”帶來的信任危機遠未結束,“海淘”國外奶粉、進口乳粉熱銷的情況依舊在嬰幼兒乳粉市場上演。 而國產乳粉銷路不佳之
一家企業有180個乳粉配方的亂象成為過去。今年10月1日起,《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正式執行,嬰幼兒配方乳粉參照藥品,配方實行注冊管理,每個企業原則上不得超過9種產品配方。隨著食藥監部門把好準入關、控制配方關、嚴查抽檢關,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不合格率已從2014年的1.5%下降至
五部委聯合發布的奶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對奶業構成了實質性利好,特別是首次明確了奶業的戰略定位,全面提升了奶業在產業格局中的地位。但目前,奶業仍需積極應對進口乳制品的沖擊以及質量安全的考驗。未來,乳企之間也需建立更多合作關系,共同抗擊市場與質量風險—— 1月9日,農業部全文公布了農業部、國家發
“全國有82家嬰幼兒配方乳粉(以下簡稱乳粉)生產企業獲得重新許可,未通過審查、申請延期審查和申請注銷的企業有51家。”從食品藥品監管總局5月30日召開的發布會獲悉,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格門檻”的乳粉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工作結束,新設立的企業要想生產乳粉,在提出申請通過審核后,繼續發放生產許可證。
一則題為《內地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的報道,再次讓國人的神經緊繃,也引發了一輪輿論論戰。 針對香港某媒體7月8日的這篇報道,新華網駁斥道:“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新華網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發布時機,發改委7月2日剛剛啟動針對五大外資奶粉
一則題為《內地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的報道,再次讓國人的神經緊繃,也引發了一輪輿論論戰。 針對香港某媒體7月8日的這篇報道,新華網駁斥道:“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新華網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發布時機,發改委7月2日剛剛啟動針對五大外資奶粉
乳企奶源基地無保障將被淘汰 工信部鼓勵乳企兼并重組 蒙牛等企業將實現手機追溯誠信 嬰幼兒乳粉質量將參照藥品管理,奶源基地沒有保障、技術落后的生產企業將逐步淘汰。昨天,食品安全宣傳周工信部主題日上,工信部披露"雙提"方案內容,希望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提振社會消費信心。 □存在問題
當眾多的商家都在備戰“雙十一”之際,作為食品飲料行業中最“熱”的行業乳制品行業在這個“雙十一”也有點忙。 而據記者了解,在“雙十一”來臨之際,線下的商超以及電商渠道,不少乳企也加入到“雙十一”大戰中,這也讓原本價格下行的奶制品變得更加“便宜”。 北京的邵女士向記者表示,“之前就聽說大潤發超市
種種跡象顯示,主管部門開始重拳整治乳品行業,中國的乳制品行業即將迎來大的變革。北京晨報記者獲悉,工信部將于今日召開會議,會上將發布提高乳粉質量水平、提振社會消費信心的“雙提”行動方案,參會的企業包括國內127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 日前,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號召有關部委開展2013年全國食品安
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是對企業生產操作規范的全面“體檢”。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自2014年開始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開展食品安全生產規范體系檢查,截至2017年年底,已對89家企業進行了體系檢查。 從2017年12月15日到2018年1月19日,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國家食藥監總局就在官網
昨日有媒體援引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官員透露消息稱,促進乳業兼并重組方案細則已經制定完成,本周內將上報國務院,待批準后預計8月公布,大型乳業企業將獲重點扶持。對此,多位農業及乳業專家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乳業規模與乳品質量沒有必然聯系,政府應重監管輕規模,出臺嚴格的行業法規和標準,企業規模大小,一律平等
在讀完質量安全承諾書后,晨冠乳業的董事長涂醉桃揮了揮拳頭,像是在慶祝自家企業入選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也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企業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 1月2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與晨冠乳業一同進入名單的還有三元、貝因美、銀橋、輝山和百躍
我國每年平均有1-3歲嬰幼兒4800萬。我國既是嬰幼兒乳粉消費大國,又是嬰幼兒乳粉生產經營大國。數據顯示,2012年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大約是60萬噸,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約9萬噸。 目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經營企業54.5萬家。作為廣大嬰幼兒必須主食的嬰幼兒乳粉,
洋奶粉新規所展示的41家企業名單倏然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之前沒有一絲預兆。 4月30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首批通過進口乳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品境外生產企業名單,共計41家。 5月1日的公告中稱:注冊審核工作還在進展中,符合注冊要求的企業將陸續增補進名單中,并在
近二年來,中國乳業一直處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地”。 今年以來,國內乳業就接二連三地發生問題:三聚氰胺問題奶粉重返江湖、乳業新國標被質疑倒退25年、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問題洋奶粉頻叩國門、問題奶粉疑重新包裝上市……一波又一波的乳業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國內消費者的神
主管部門力推的國產嬰幼兒乳粉“國家隊”計劃依然進行,這一次換成了以液態奶著稱的三元。在昨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乳協”)舉行的第二批嬰幼兒乳粉新品推介會上,位列本批推薦名單中的三元方面透露,未來嬰幼兒配方乳粉將取代液態奶成為公司主打業務。 繼去年9月28日攜伊利、雅士利、完達山、飛
近日,合生元、雅培等六家乳企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罰了6.7億元。專家表示罰款額之大是“創紀錄,破天荒”。這無疑彰顯了我國對價格壟斷的查處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當思考,究竟是誰慣出了洋奶粉如此傲慢? 洋奶粉挨罰主因是不正當獲利。發改委的調查結果顯示,洋奶粉利用
昨日 (7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召開完2013年上半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后表示,就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企業的兼并重組,工信部正會同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形成具體實施意見,并準備將意見上報國務院。 朱宏任說,工信部工作的
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僅剩不到百日。在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新政即將到來之時,生產企業該怎樣調整布局?7月12日,一場“乳業新政下羊乳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研討會”在西安舉行。 奶山羊存欄218萬只全國第一 陜西省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