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90%的化腦為5歲以下小兒,1歲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嗜血桿菌化腦較集中在3月~3歲小兒。一年四季均有化腦發生,但肺炎鏈球菌冬春季多見,而腦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分別以春、秋季發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兒病前有數日上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病史。腦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化腦有時伴有關節痛。 典型臨床表現可簡單概括為三個方面: 1.感染中毒及急性腦功能障礙癥狀 包括發熱、煩躁不安和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隨病情加重,患兒逐漸從精神萎靡、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約30%以上患兒有反復的全身或局限性驚厥發作。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常有瘀癍、瘀點和休克。 2.顱內壓增高表現 包括頭痛、嘔吐,嬰兒則有前囟飽滿與張力增高、頭圍增大等。合并腦疝時,則有呼吸不規則、突然意識障礙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體征。 3.腦膜刺激征 以頸強直最常見,其他如克氏征和布氏征陽性。......閱讀全文
概述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90%的化腦為5歲以下小兒,1歲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嗜血桿菌化腦較集中在3月~3歲小兒。一年四季均有化腦發生,但肺炎鏈球菌冬春季多見,而腦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分別以春、秋季發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兒病前有數日上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病史。腦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化腦有時伴有關節痛。 典
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各種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類似,主要如下: 感染癥狀 發熱、寒戰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現等。 腦膜刺激征 表現為頸項強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陽性。但新生兒、老年人或昏迷患者腦膜刺激征常常不明顯。 顱內壓增高 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腰穿時檢測顱內壓
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各種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類似,主要如下: 感染癥狀 發熱、寒戰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現等。 腦膜刺激征 表現為頸項強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陽性。但新生兒、老年人或昏迷患者腦膜刺激征常常不明顯。 顱內壓增高 表現為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腰穿時檢測顱內壓
如果診斷小兒化膿性腦膜炎?
早期診斷是保證患兒獲得早期治療的前提。凡急性發熱起病,并伴有反復驚厥、意識障礙或顱壓增高表現的嬰幼兒,均應注意本病可能性,應進一步依靠腦脊液檢測確立診斷。然而,對有明顯顱壓增高者,最好先適當降低顱壓后再行腰椎穿刺,以防腰穿后腦疝的發生。 嬰幼兒和不規則治療者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后者的腦脊液改變也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相關介紹
化膿性腦膜炎(簡稱化腦)是各種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腦膜炎癥,部分患兒病變累及腦實質,是小兒、尤其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臨床以急性發熱、驚厥、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和腦膜刺激征以及腦脊液膿性改變為特征。隨著腦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種及診斷治療水平不斷發展,本病預后已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病因分析
許多化膿菌都能引起本病。但2/3以上患兒是由腦膜炎球菌、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三種細菌引起。2個月以下幼嬰和新生兒、以及原發或繼發性免疫缺陷病者,易發生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前者以大腸桿菌最多見,其次如變形桿菌、綠膿桿菌或產氣桿菌等。然而,與國外不同,我國較少發生B組β溶血性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腦脊液檢查
是確診本病的重要依據。典型病例表現為壓力增高,外觀混濁似米湯樣。白細胞總數顯著增多,≥1000×10/L,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10/L以下,分類中性粒細胞為主。糖含量常有明顯降低,蛋白顯著增高。 確認致病菌對明確診斷和指導治療均有重要意義,涂片革蘭染色檢查致病菌簡便易行,檢出陽性率甚
概述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并發癥和后遺癥
(1)硬腦膜下積液30%~60%的化腦并發硬腦膜下積液,若加上無癥狀者,其發生率可高達80%。本癥主要發生在1歲以下嬰兒。凡經化腦有效治療48~72小時后腦脊液有好轉,但體溫不退或體溫下降后再升高;或一般癥狀好轉后又出現意識障礙、驚厥、前囟隆起或顱壓增高等癥狀,甚至進行性加重者,首先應懷疑本癥可
概述小兒病毒性腦炎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病情輕重差異很大,取決于病變主要是在腦膜或腦實質。一般說來,病毒性腦炎的臨床經過較腦膜炎嚴重,重癥腦炎更易發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遺癥。 1.病毒性腦膜腦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驅傳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軟弱、嗜睡。年長兒會訴頭痛,嬰兒則煩躁不安、易激惹。一般很少有嚴重意識障礙
關于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預后介紹
本病嬰幼兒死亡率10%。肺炎球菌腦膜炎、患兒年齡4天者死亡率較高。10%~20%的幸存者遺留各種神經系統嚴重后遺癥,常見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包括聽力喪失、智力倒退、癲癇、語言能力延遲、視力障礙、行為異常等。
簡述急性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多呈暴發性或急性起病。成人與兒童急性期常表現為發熱劇烈頭痛、嘔吐、全身抽搐、意識障礙或頸項強直等。 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新生兒與嬰兒常有高熱、易激惹、嗜睡、呼吸困難、黃疸等,進而可有抽搐、角弓反張及呼吸暫停等。新生兒病前可有早產、產傷或產前母親感染史。體檢早期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如頸項發硬,
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并發癥的治療
(1)硬膜下積液少量積液無需處理。如積液量較大引起顱壓增高癥狀時,應作硬膜下穿刺放出積液,放液量每次每側不超過15ml。有的患兒需反復多次穿刺,大多逐漸減少而治愈。個別遷延不愈者,需外科手術引流。 (2)腦室管膜炎進行側腦室穿刺引流,以緩解癥狀。同時,針對病原菌并結合用藥安全性,選擇適宜抗生素
關于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其他檢查介紹
(1)血培養對所有疑似化腦的病例均應作血培養,以幫助尋找致病菌。 (2)皮膚淤斑、瘀點找菌是發現腦膜炎雙球菌重要而簡便的方法。 (3)外周血象白細胞總數大多明顯增高,中性粒細胞為主。但在感染嚴重或不規則治療者,有可能出現白細胞總數的減少。 (4)血清降鈣素原可能是鑒別無菌性腦膜炎和化腦的特
關于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除化膿菌外,結核桿菌、病毒、真菌等皆可引起腦膜炎,并出現與化腦某些相似的臨床表現而需注意鑒別。腦脊液檢查,尤其病原學檢查是鑒別診斷的關鍵。 1.結核性腦膜炎需與不規則治療的化腦鑒別。結腦呈亞急性起病,不規則發熱1~2周才出現腦膜刺激征、驚厥或意識障礙等表現,或于昏迷前先有顱神經或肢體麻痹。有結
概述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1.結核性腦膜炎 早期表現為患兒精神狀態改變,如煩躁好哭;精神呆滯;不喜歡游戲;還可有低熱、食欲減退、嘔吐、睡眠不安、消瘦表現。 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如果病情嚴重,頭痛呈持續性并加重,嘔吐加重并可變為噴射性,逐漸出現嗜睡,還可出現抽搐,病情進一步加重則出現昏迷,頻繁抽搐,四肢肌肉松弛、癱瘓。還
簡述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對癥和支持治療
(1)急性期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定期觀察患兒意識、瞳孔和呼吸節律改變,并及時處理顱內高壓,預防腦疝發生。 (2)及時控制驚厥發作,并防止再發。 ①地西泮,優點:見效迅速(1~3分鐘內見效),對85%~90%發作有效,缺點:維持療效短暫(1/2~1小時),特異性體質可抑制呼吸。 ②10%水合氯
抗生素治療小兒化膿性腦膜炎的介紹
(1)用藥原則化腦預后嚴重,應力求用藥24小時內殺滅腦脊液中致病菌,故應選擇對病原菌敏感,且能較高濃度透過血腦屏障的藥物。急性期要靜脈用藥,做到用藥早、劑量足和療程夠。 (2)病原菌明確前的抗生素選擇包括診斷初步確立但致病菌尚未明確,或院外不規則治療者。應選用對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和流感嗜血
概述化膿性筋膜炎的臨床表現
化膿性筋膜炎主要發生于皮膚外傷或手術之后,如皮膚擦傷、外科切口、褥瘡、肛周瘺管或糖尿病性足部潰瘍等。不同的病原菌感染可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可表現為急性壞死過程或慢性頑固性潛在性病變。且多見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腎臟病患者。 化膿性筋膜炎可累及全身各個部位,發病以四肢為多見,尤其是下肢;其次是腹壁
概述小兒肺炎的臨床表現
1、一般癥狀 有發熱、拒食、煩躁、喘憋等癥狀,早期體溫為38~39℃,亦可高達40℃。除呼吸道癥狀外,患兒可伴有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不振,腹瀉等全身癥狀。小嬰兒常見拒食、嗆奶、嘔吐及呼吸困難。 2、呼吸系統癥狀 (1)咳嗽開始為頻繁的刺激性干咳,隨后咽喉部出現痰鳴音,咳嗽劇烈時可伴有嘔
概述小兒弱視的臨床表現
1.視力和屈光異常 弱視眼與正常眼視力界限并不十分明確,有的患者主訴視力下降,但客觀檢查,視力仍然1.0或1.2。這可能是患者與自己以前視力相比而感到視力下降。此外,可能在中心窩的視細胞或其后的傳導系統有某些障礙,有極小的中心暗點,自覺有視力障礙,而在客觀上查不出。 如果弱視眼無器質性改變,
概述小兒腎炎的臨床表現
發病前1-4周常有急性扁桃體炎、皮膚膿皰病等先驅感染。開始有低燒、頭暈、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這些癥狀與一般的發燒感染沒有什么區別,不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常被忽略。浮腫和少尿是本病的特點,一般浮腫先從患兒的眼瞼開始,逐漸擴展到全身。指壓不凹陷,浮腫時尿量明顯減少,甚至沒有尿,大約1-2周內
概述小兒丹毒的臨床表現
丹毒是由B—溶血性鏈球菌通過皮膚或黏膜的破損,如足癬、刺傷等侵入,引起皮內網狀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稱急性網狀淋巴管炎。好發于下肢和面部。炎癥蔓延迅速,一般不化膿、無組織壞死。下肢丹毒易復發,反復發作后可導致淋巴性水腫,甚則形成象皮腫。丹毒一名,是因發病時皮膚突然發紅,其色如丹涂脂染而得。發于頭
概述小兒腹痛的臨床表現
1.年齡 小兒腹痛的病種存在明顯的年齡特點。如腸痙攣多見于3個月以下的幼嬰,常由于喂養不當或吞咽空氣過多所致。腸套疊、嵌頓性疝以及腸道感染多見于兩歲內小兒,急性闌尾炎、腸道寄生蟲病則相對少見。胃腸道感染、腸寄生蟲病、腸系膜淋巴結炎、膽道蛔蟲病、大葉性肺炎、腹型癲癇,過敏性紫癜等以年長兒為多見。
概述小兒便血的臨床表現
遇到小兒便血,應詳細詢問病史病史和全面體格體檢,注意以下幾點: 1.便血前檢查 在確定為便血前,應仔細檢查是否為口腔、鼻咽、支氣管及肺等部位的出血被吞咽后所引起的黑便,以及排除某些藥物、食物所致的血樣或黑色大便。 2.根據小兒的年齡 新生兒便血大多由于咽下母親產道或乳頭破裂的血或患有新生
概述小兒貧血的臨床表現
1.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至2歲最多見。起病較為隱匿,不少患兒因其他疾病就診時才被診斷。 (1)一般表現皮膚、黏膜逐漸蒼白或蒼黃,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為明顯。易感疲乏無力,易煩躁哭鬧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年長兒可訴頭暈、眼前發黑,耳鳴等。 (2)造血器官
概述小兒腦癱的臨床表現
患兒突然僵硬:在某些體位,如在仰臥位時給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感到困難。松軟:嬰兒的頭頸松軟抬不起頭來。將他懸空抱時,他的四肢下垂。嬰兒很少活動。發育遲緩:學會抬頭、坐和運用雙手卻遲于同齡孩子,可能用身體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兒常用一只手而不用雙手。進食差:吸和吞咽差。舌頭常
概述小兒腸套疊的臨床表現
小兒腸套疊分為嬰兒腸套疊(1歲以內者)和兒童腸套疊,臨床上以前者多見。 1.嬰兒腸套疊多 為原發性腸套疊,臨床特點如下: (1)陣發性哭吵:常見既往健康肥胖的嬰兒,突然出現陣發性有規律的哭鬧,持續約10~20分鐘,伴有手足亂動、面色蒼白、拒食、異常痛苦表現,然后有5~1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暫
簡述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 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尤其是早產兒,包括精神、面色欠佳,反應低下,少哭少動,拒乳或吮乳減少,嘔吐、發熱或體溫不升,黃疸、肝大、腹脹、休克等。 2.特殊表現 嘔吐、前囟隆起或飽滿等顱內壓增高表現出現較晚或不明顯,頸項強直甚少見。 (1)神志異常:煩躁、易激惹、驚跳、突然尖叫、嗜睡
小兒結核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1.典型結腦起病多較緩慢。根據臨床表現,病程大致可分為3期。 (1)早期(前驅期)1~2周,主要癥狀為小兒性格改變,如少言、懶動、易倦、煩躁、易怒等。可有發熱、納差、盜汗、消瘦、嘔吐、便秘(嬰兒可為腹瀉)等。年長兒可自訴頭痛,多輕微或非持續性,嬰兒則表現為蹙眉皺額,或凝視、嗜睡,或發育遲滯等。
概述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
隱球菌性腦膜炎主要表現的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 臨床上可分為4型:即腦膜炎型、腦膜腦炎型、肉芽腫型和囊腫型。 腦膜炎型 本型最常見,可呈急性、亞急性、慢性過程,主要表現為腦膜炎的癥狀體征。 ⑴ 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約2/3患者首先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畏寒、發熱、頭痛、頭昏、咽痛、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