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胡文輝課題組設計與合成、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主導臨床前研究的抗阿爾茨海默氏癥1.1類新藥-GIBH130及其片劑,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 阿爾茨海默氏癥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不同于任何現有的阿爾茨海默氏癥藥物,GIBH130屬于新機制、全新結構的神經炎癥抑制劑,具有高活性、高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好、生產原料易得、工藝簡單的特點。尤其是用藥劑量低,預期患者們每天只須口服一次(劑量1~10毫克),便捷有效。該藥如能成功上市,有望成為“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藥”。 該項目2006年啟動,開始構建神經炎癥抑制劑的集中化合物庫,并于2008年獲得具有成藥潛力的抗神經炎癥抑制劑GIBH130。2012年,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華南新藥創制中心達成合作,共同就“1.1類抗老年癡呆候選藥物GIBH130”開展臨床前研究。 2014年,按照國家藥監局的相......閱讀全文
導讀: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消息,制藥巨頭輝瑞公司星期六表示將停止阿爾茲海默癥和帕金森治療藥物的發現與研究,其認為這種行為徒勞且成本昂貴。為此,大約有300人將被裁員。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消息,制藥巨頭輝瑞公司星期六表示將停止阿爾茲海默癥和帕金森治療藥物的發現與研究,其認為這種行為徒勞且成本
全球人口老化,罹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人越來越多。這種疾病是前 10 大死因中唯一無法預防、治愈或是延緩的疾病;目前只有 5 種可以緩解癥狀的藥物,卻沒出現有效治愈的藥物。 調查機構 GlobalData 預估,2023 年阿爾茨海默病醫療市場可達 130 億美元,這是一個急需要解決的疾病,若能
熬夜真的會變傻:睡眠不足造成毒性蛋白在腦內堆積,可能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我不是為了刺探你的隱私,但是昨晚你睡了多久呢?過去的一周里呢?我這樣問,是因為這個答案會對你未來的精神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 目前全世界有超過 4400 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可能很多人的家庭成員也都患有此病。阿爾茨海默病,
9月21日是國際阿爾茨海默病日,據統計,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預計到2050年患者將突破4000萬。 相比龐大的患病人群,公眾認知程度低、患者就診率低、缺少創新且有效的治療手段、家庭及社會照護成本高等,成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的現狀。 近日,在以 “積極防
72歲的王玉明在一年半的時間里走了15000多公里,貼了一萬多張尋人啟事,只為找到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妻子。尋人啟事上,從“當面5千元,送人1萬元謝恩”變成“送人來20萬,打電話去接人1萬元謝恩”。看著老伴閆寶霞的照片,老人失聲痛哭:“我怕我堅持不下去,就沒希望了!” 記憶的橡皮擦 很多阿爾茨
受阿爾茨海默病影響的大腦中,充滿了由 β 淀粉樣蛋白異常聚集形成的斑塊。三十多年前,科學家們首次發現這種 β 淀粉樣蛋白是由淀粉樣前體蛋白(APP)產生,但一直以來人們并不清楚 APP 蛋白究竟有哪些神秘的生理功能。 2019 年 1 月 11 日,Science 雜志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來自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研發困局中寫過阿爾茨海默病的歷史,三種主流的假說,以及主流藥物的研發歷程。本文將重點介紹最近幾年內阿爾茨海默病領域的理論和新藥研發進展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寫過這樣幾段話: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意識到失眠癥已經侵入鎮子,于是便召
阿爾茲海默癥(AD)是一種毀滅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正影響著全球超5000萬人的健康和生命(平均每100位60歲及以上老人中就有5-8名癡呆癥患者)。遺憾的是,全球2/3人并不了解或者關注這一疾病,中低下收入國家的患者及時接受診斷的概率不足1/10。就在其他疾病得益于醫療技術進步
為促進阿爾茨海默病這一重大腦疾病的研究、盡早發現有效防治手段,許多發達國家都出臺了阿爾茨海默病國家研究計劃或法案。 “必須對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戰略和思路作出較大調整,加速我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和解決方案的建立。”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89期沙龍——“基于創新理論的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治新靶標研究”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阿爾茲海默癥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 Neurosci:新研究揭示大腦結構與阿爾茲海默癥以及自閉癥的關系 DOI: 10.1038/s41593-020-0602-1 近日,來自Wellcome Sanger研究所,Wellcome-MR
摘要:【綠谷制藥董事長呂松濤:GV-971即將于11月7日投產】中國本土研制的抗阿爾茨海默病(AD)原創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的上市注冊申請日前獲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有條件批準。綠谷制藥董事長呂松濤表示,GV-971即將于11月7日投產,并于12月29日前將把藥物鋪到全國的渠道,
12月7日,以“創新與轉化——生物醫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七屆上海院士專家峰會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行。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GV-971首席科學家耿美玉作了題為” 阿爾茨海默病和抗腫瘤分子靶向藥研究和進展”的演講。 她說,“網上很多人在解讀安慰劑對照組的數據,認為6個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也是導致癡呆的主要原因。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會下降,然而其分子病理則開始于出現臨床癥狀前數十年,因此迫切需要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具有高敏感度的生物標志物。 近日,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采用視網膜高光譜成像技術(retinal hyperspectr
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發布的《2015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報告》,僅2015年1年,就有約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新增病例,相當于每分鐘約有19人患病。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球阿爾茨海默病患病人數將從當前的4700萬增加至1.32億。 遺憾的是,面對持續走高的發病人數,科學家對這種復雜疾病的病因
雖然還不清楚阿爾茨海默癥的確切病因,但我們知道這種疾病始于大腦中的淀粉樣蛋白沉積。這種現象在患者出現臨床癥狀(比如失憶)前10到15年就已經發生了。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單克隆抗體Aducanumab能夠選擇性結合大腦的淀粉樣蛋白斑塊,讓小膠質細胞將這些斑塊清除。在蘇黎世大學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以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在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影響了500多萬人。在一項
衰老是生命無法避免的必由之路。人上了年紀,機體各個臟器功能都會逐漸退化,而一旦大腦也步入老化進程,將引發各種難以逆轉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中,阿爾茨海默病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襲來一大威脅,曾有研究認為牙周炎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及加重密切相關,但具體影響機制始終未明。近日,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研究
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阿爾茨海默病,這是一種最常見的老年癡呆癥。這種疾病至今無法治愈,而且治療手段很少,效果甚微。盡管醫生和研究人員們已經盡力,但是他們仍然不清楚導致這種疾病的大腦變化的順序。 我們的新研究對常規阿爾茨海默病形成的觀點形成了挑戰,從一個新的臨床角度提出了減輕這種疾病的方法。 如此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淀粉樣蛋白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Si Lab, 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1】Science:反常!一種淀粉樣蛋白非但不致病,而且還有助于儲存記憶 doi:1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能夠導致認知功能衰退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中,β-樣淀粉蛋白斑塊聚集及tau蛋白異常磷酸化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生化特征。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可能與大腦內的神經炎癥存在關聯。近日,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使用第二代測序(NGS)檢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尸檢大腦中的細菌。
在一項新的臨床前研究中,來自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重要缺失部分。這使得利用一種顯著降低兩種小鼠模型中的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和癥狀的現有藥物進行概念驗證實驗成為可能,從而有潛力為這種破壞性疾病提供及時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月15日的Science T
近日,一個來自英國巴斯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報道發現和建立了血糖與阿爾茨海默癥之間的“臨界點”分子連接。他們已經表明,過量的血液葡萄糖水平會對一種與早期阿爾茨海默癥炎癥反應密切相關的酶造成一定損害。 該研究對應的文章發表于最新上線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 眾所周知,高血糖是糖尿
說到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 disease,AD),這也是一種一早被發現,但目前仍然沒有有效治療方法的頑疾。不過近期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UMC)的研究人員將系統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技術結合在一起,創新的推出了一種針對阿爾茨海默癥研究的新方法,從中破解了導致晚發型阿爾茨海默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最常見的老年癡呆疾病。主要表現為漸進性記憶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社交及生活功能。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周在阿爾茨海默癥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還與肝臟及飲食有關。Diagram of the brain of
12月12日,發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新研究中,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明,參與酒精代謝的一種關鍵酶的常見突變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和小鼠細胞的損傷。 乙醛脫氫酶2(ALDH2)的這種突變與飲酒后面部發紅有關。它會導致酶
12月12日,發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新研究中,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表明,參與酒精代謝的一種關鍵酶的常見突變會增加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和小鼠細胞的損傷。 乙醛脫氫酶2(ALDH2)的這種突變與飲酒后面部發紅有關。它會導致酶
2019年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于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九期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在中國大陸的上市為全球首次上市,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 這款中
1910年,一種具有進行性癡呆表現的病,被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癥。如今100多年過去了,醫學界依然沒有完全弄清其病因,也沒有找到可治愈的辦法。 最新的成果是,加拿大科學家進行了一項一期臨床試驗,用無創、可逆的方式開放了5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血腦屏障,且這一操作流程非常安全;而在病理研究方面,美國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準了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代號:GV-971)的上市申請,“用于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國家藥監局要求申請人上市后繼續進行藥理機制方面的研究和長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時提交有關試驗數據。
開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藥物一直是條艱辛之路,因此,即使是取得一點點的成功也會讓人興奮。近日,由衛材(Eisai)與百健(Biogen)合作開發的阿茲海默病新藥BAN2401“驚喜亮相”于阿爾茨海默癥協會國際會議上。這一半年前還不被看好的藥物帶著出色的2期臨床數據引起醫藥圈和媒體廣泛關注。A 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