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來,環境保護部聯合各部委先后出臺了約37個關于停產搬遷工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方面的通知。今年7月1日起,我國污染場地系列標準導則開始實施,場地污染防治工作已經成為我國環保行業面臨的重點工作之一。 目前我國污染場地領域環境管理和相關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針對污染場地土壤地下水調查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重視。 場地調查利益相關方認識不足,從業人員經驗相對缺乏 開展污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調查工作,是污染場地管理的重要環節,為后續場地污染風險評估、修復技術方法可行性評估、修復工程實施及場地修復監理驗收提供基礎依據,是污染場地環境管理的前提。 但是由于國內污染場地產業領域發展處于初步階段,受經濟條件和思想觀念影響,公眾、業主和技術人員等利益相關方,不能依據場地調查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在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上過度約束,造成場地污染調查工作的被動性。 污染場地環境治理作為我國環境保護新興領域,從業人員經驗相對缺乏。污染場......閱讀全文
我國對土壤地下水的認識一直在提升,但對一些關鍵性概念和理論的認識誤區依然廣泛存在,有些已經或正在對政策法律的制定產生重要影響。 有哪些認識誤區? 誤區一:污染場地是指污染的土壤。 污染場地是由于某種行為和活動造成土壤地下水被污染的場地,污染物的遷移
上海世博會場地的修復主要利用污染土壤的固化/穩定化修復技術,這是第一次進行以工程為目的的場地污染調查,也是我國實施的最大規模的土壤修復工程。 由《調查公報》計算出的萬億市場,我認為是有很大偏差的。目前行業應該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可以說很多基礎的工作都沒有準備好。真正從事這個行業的專家或者企業的
上海世博會場地的修復主要利用污染土壤的固化/穩定化修復技術,這是第一次進行以工程為目的的場地污染調查,也是我國實施的最大規模的土壤修復工程。 資料圖片 ● 場地歷史數據短缺,以及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的前期監測數據不準確,使風險評估結論不可靠 ● 工業場地修復后,不同的土壤用途應該對應著不同的修
隨著產業布局近年來優化調整,大量工業企業被關停或搬遷,騰出的土地被再次開發利用。但是由于污染企業長期粗放的生產方式,導致各種有毒有害物質通過滲漏和排放等途徑,在其原址和周邊土壤中累積,形成污染場地。這些污染場地如不治理修復,就會被直接開發利用,將直接威脅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因此,規范污染場地開發
《土十條》 提出,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筆者認為,企業既可能是土壤污染的制造者,也可能是受害者。企業要積極承擔土壤污染防治的責任和義務,成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力量。從企業角度探討如何預防和應對土壤污染,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企業對土壤污染防治負有法定義務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用地規劃的調整,很多城市近郊工業企業停產或搬遷,遺留了大量受到污染、亟待調查評估和修復開發的工業場地。由此,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污染場地管理辦法和技術導則,對工業場地的調查評估、分析檢測和修復開發做了相關規定。近年來國內對污染場地的法律體系、管理制度、調查評估和修復工程做了
地下水是彌足珍貴的淡水資源,也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地下水資源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31%,卻要維持全國近70%的人口飲用和40%的農田灌溉。 我國地下水污染源點多面廣,部分污染源周邊地下水污染嚴重,亟待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 以預防為主,堅持防治結合 加油站、工業污染源等成為地
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狀況以及重點地區污染狀況和成因的目標基本達成 “宏觀”是本次調查最基本的特點,在解讀和使用調查數據時,必須時刻牢記 典型地塊及其周邊土壤污染狀況的調查相對來說屬于微觀的點源調查,而平均每1.6平方公里一個點使得數據在說服力上仍顯不足 調查初衷并非單純了解土壤
蓄勢待發的污染場地修復行業正遭遇社會評價可能被拉低的風險。一方面是生產經營企業排污滲漏造成的污染場地遲遲未能修復,而另一方面是正在修復的場地不時傳出污染物偷排偷倒、氣味噪聲擾民的負面新聞。造成這一局面的病根兒在哪? 目前,由于我國業界對有關污染場地環境管理的目標、范圍、方法、責權邊界等問題尚缺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作出具體部署提出:“調查、評估重點工業行業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處置情況。完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轉移等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提升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能力,實施全過程監管……評估有毒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及多家券商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信息,結合2017年化工產業十余省市90%的企業關停轉移現狀,和國家政策相關所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現有位于城鎮內人口密集區域的危化品生產企業
環境保護部近日批準發布了《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和《污染場地術語》(HJ 682-2014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城市發展轉型升級騰出了寶貴的土地資源,但一些工業區遺留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已遭到污染,這些污染土地該怎么辦?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主任、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黃沈發提出,科學診斷和有效管控大型工業區轉型再開發土壤污染風險,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和生態環境修復的關鍵。 隨著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后,受益于土壤環境保護的政策紅利,國內土壤修復市場熱度空前。據業內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巨大,面對這一“掘金場”,國內外眾多資本躍躍欲試,摩拳擦掌。企業怎么才能通過技術創新,抓住其中的機遇? 國際污染場地創新及可持續修復技術中國應用報告會近日在北
“首屆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中國·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旨在宣傳貫徹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提供智力支持。 在論壇上,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
為指導地方加強對污染場地土地流轉、再開發利用及竣工驗收等關鍵環節的環境監管,推動解決監管難點問題,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關于開展污染場地環境監管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了解,湖南省、重慶市以及江蘇省的常州市、靖江市將開展污染場地環境監管試點工作。 《通知》要求,各試點地區要
石油烴污染場地已成為國內外污染場地的關注類型之一。我國采油區主要污染物為石油烴和多環芳烴(PAHs);化工類園區及周邊土壤的主要污染物為PAHs。為加強對土壤中石油烴類污染物的風險管控,生態環境部已將石油烴類列為土壤中主要污染項目并加以限制。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相關標準
沒有人愿意生活在垃圾場旁邊,但你可能正居住在比垃圾更具危害的毒地之上,因為你對所住社區的用地歷史數據幾乎一無所知。 所謂毒地,是指曾從事生產、貯存、堆放過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因其遷移、突發事故等,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并產生人體健康、生態風險或危害的地塊。 近年來,中國有大量毒地被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環學外字〔2020〕106號為保護改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質量,發揮科學技術在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撐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討土壤與地下水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模式,提高我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技術創新能力,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環
1. 土壤修復行業現狀? 1.1 土壤污染的定義和種類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使得土壤環境質量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惡化,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現象。 按被污染主體,土壤污染主要可分為城市用地污染、農業耕地污染兩類,具體污染源結構及危害等見圖
“土十條”于2016年5月31日千呼萬呼始出來,對于我國今后的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土壤修復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與影響。 國外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對土壤治理也有指導作用,下面為大家盤點以下7個國家關于土壤治理政策的特點,并從自身情況
遼寧是我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尤其是重化工和原材料工業基地,且工業生產歷史悠久,素有“中國工業長子”之稱。長期以來,遼寧在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也遺留下種種嚴重污染問題。其中,工業污染場地的修復就是急需解決的重點環境問題之一。 近年來,遼寧省針對工業場地污染修復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
遼寧是我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尤其是重化工和原材料工業基地,且工業生產歷史悠久,素有“中國工業長子”之稱。長期以來,遼寧在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也遺留下種種嚴重污染問題。其中,工業污染場地的修復就是急需解決的重點環境問題之一。 近年來,遼寧省針對工業場地污染修復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5月4日,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易修復生態平臺|生態修復網、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上海污染場地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IE expo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第六屆國際場地修復論壇在上海市博雅酒店開
未來污染場地的修復必須土水一體化統籌考慮,否則可能會事倍功半。未來污染場地修復將很難找到離場處理的場所,應該會更多采用原位修復或者原地異位修復技術 讓土壤修復行業期待了兩年多的“土十條”,終于還是把懸念帶進了“十三五”,但也讓接下來5年的前景更值得期待。 根據2015年11月公布的《國家環境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環境修復論壇上了解到,當前我國土壤污染形勢嚴峻,局地、局部區域土壤污染隱患突出,已對農產品安全構成威脅,土壤污染修復迫在眉睫,亟須從加強立法、完善標準、提高技術等方面入手,切實推進土壤污染修復工作落實。 土壤污染隱患突出 危及農產品安全 國 家環保部、國
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將從2018年8月1日起實施。 土壤標準在土壤環境保護和管理中發揮著重要基礎性作用。從國家到地方,都積極探索建立科學完備的土壤標準體系。 上海作為國內優先開展土壤污染
北京市政路橋集團歷時3年成功實施北京市南四環槐房地塊有機污染場地土壤與地下水原位綜合治理項目。項目“土水”共同治理,處理污染土方量36.17萬m3,地下水量26.00萬m3,采用多元化的修復技術,是目前國內采用原位修復技術進行土壤、地下水聯合修復的規模最大、污染深度最深的有機類污染場地。 土壤
土壤環境質量評估是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前提。但目前土壤環境質量評估在實踐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如何強化土壤環境質量評估法律制度的執行力,如何使土壤環境質量評估工作更加常規化? ●當前,我國法律并沒有規定專門的土壤評估機構,土壤評估工作多由檢測機構或環保、農業系統下設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