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揭牌

    56位院士集體建議,跨度10年,耗資100多億元的我國深海科學大課題正在報批,上海有望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近日,一個由滬上多家海洋科技研究團隊參與共建的科研機構——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揭牌。 據介紹,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將積極服務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上海海洋發展需求,建設一個多學科的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技術開發的開放性實驗基地,將上海打造成獨具實力的西南太平洋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滬上有實力的“海”字號研究團隊不下十幾家。其中全國6個與海洋科學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有3家設在上海,上海交大的海洋工程與裝備、同濟的深海地學、華東師大的近海環境與資源研究在國內均處于領先地位。與其各自單打獨斗,不如肩并肩抱團“下海”。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備組組長、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院士透露,中心將在海底觀測監測、深海探測作業、深海運載器、深水油氣資源與海底礦產資源勘查、深海生物資源利用、海上新能源發電等領域開展研究。 據......閱讀全文

    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揭牌

      56位院士集體建議,跨度10年,耗資100多億元的我國深海科學大課題正在報批,上海有望在其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近日,一個由滬上多家海洋科技研究團隊參與共建的科研機構——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揭牌。  據介紹,上海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將積極服務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上海海洋發展需求,建設一

    日本深海探測船創海底鉆探新紀錄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日前說,該機構“地球”號深海探測船在宮城縣近海鉆探到了海面以下7740米深處,刷新了海底鉆探的世界紀錄。     據介紹,“地球”號深海探測船4月15日開始在宮城縣牡鹿半島外220公里的海域執行任務,幫助探明東日本大地震的發生機制。研究人員向水深6883.5米的海底插入鉆

    實現“海洋強國”目標-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使出“洪荒之力”

      地球上大約70%的面積被海洋覆蓋,發展海洋科技、開發海洋資源已成為當下的必然選擇,而這些自然離不開人才和技術的支撐。22日下午,“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采訪團來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近距離參觀了這個世界上第七大海洋研究機構。  國內首個海洋科技實驗室 實現“

    記汪品先院士:求解深海之謎

      “你看,大西洋是這樣裂開的……”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指著辦公室墻上的一幅海底地形圖,引導記者理解深海的概念。他有一個觀點,就是海洋強國一定要體現在深海大洋上。  這位年逾古稀的科學家是推動中國深海研究的先行者,是首次由中國人設計和主持的大洋鉆探航次的首

    海洋牧場養殖觀測無人船投入使用

      8月11日,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與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海洋牧場養殖觀測無人船,在山東省威海市德明海洋牧場進行海試并交付使用。  “無人船可以自主規劃路線,自主航行。水下機器人可以定深定點去監測。”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控制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黃海濱介紹,海洋牧場養殖觀測無人船由碳

    漁業船聯網構建技術-助力“透明海洋”觀測

    ?? 日前,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鰲山科技創新計劃重大項目“漁業船聯網構建技術與示范應用”實施方案在北京通過專家評審。  據了解,該項目是海洋國家實驗室“透明海洋”立體觀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聯網技術在海洋觀測和漁業管理領域的拓展應用。由中國工程院潘德爐院士、周志成院士和趙春江院士等同行

    李乃勝:深海探測與工程裝備

    四月的海南,艷陽高照,姹紫嫣紅。習近平總書記于百忙中視察了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全國海洋界倍受鼓舞。總書記的視察既是對海洋事業的關心關懷,又是對走向深海、經略海洋的指導鞭策,高屋建瓴,催人奮進。 南國邊陲,一個年輕的海洋科研機構,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深海滑翔機、“海斗”號深

    我國科學家主導的南海大洋鉆探即將實施

      1月23日,同濟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的南海第二次大洋鉆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英文簡稱IODP349航次),將于1月28日從我國香港啟航。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春峰教授、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林間教授聯合擔任此航次首席科學家,上船參與科學考察的中

    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進入“下半場”

      這一次,要講述的,是南海如何從陸地變成海洋的故事。故事的挖掘者,是正停在香港招商局碼頭的“決心”號大洋鉆探船;故事的解讀者,則是來自全世界各個領域的科學家。   這是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由我國科學家主導,它包括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67和368兩個航次,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66名科學

    汪品先:別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年輕想做事情的時候做不成,老了該謝幕的時候反而要登場。”汪品先開玩笑說,“別人是博士后,我是院士后。”   那是1959年的夏天,一輛從高加索山上下來的卡車底朝天翻倒在黑海岸邊,被壓在底下的莫斯科大學地質隊員里,有個叫汪品先的中國學生。當他蘇醒過來的時候絕沒有想到,前面等待著他的,是要比翻車更糟

    汪品先:深海研究將從南海破冰

      近日,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院士在參加由中國地質大學舉辦的“地球生物學國際研討會”時向《科學時報》記者透露,我國科學家正在積極推進一項關于南海深部的基礎科學研究計劃,“如果獲得成功,這將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深海研究計劃,我們希望有更多單位共同參與”。   據介紹,南海是我國最大的外海,平

    大洋鉆探:半世紀后迎來更大機遇

       50年,3700多口井,取芯40多萬米,大洋鉆探計劃是迄今為止深海研究領域乃至整個地球科學研究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國際合作項目。  展望未來,大洋鉆探作為“航母”和“旗幟”的作用仍將繼續,但是未來還有沒有新意?科學上的突破口在哪里?中國科學家能夠在其中發揮什么重要作用?《中國科學報》記

    11個鉆探孔揭開海底煤田面紗

    龍礦工作人員在介紹海域首采面的第一刀煤炭。  如今,在龍口附近的渤海灣,11個直通海底的鉆探孔掩藏在深深的海面下。從1990年到2008年,它們依次扎進海底,將這片海域煤田的信息傳遞上來,見證著中國首個海域煤田的誕生和發展。  1983年12月,在一片荒蕪人煙的鹽堿地上建起了我國第一

    我國大洋鉆探船北部母港啟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68.shtm5月6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大洋鉆探船北部碼頭在鰲山灣畔揭牌。該碼頭是我國深海探測“國之重器”——大洋鉆探船的母港之一。大洋鉆探船是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的超深

    南海所一項成果入選2019年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聯合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航海學會及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評選出了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由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孫珍研究員、林間特聘研究員和徐敏研究員領銜的科技團隊牽頭實施的成果“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完成”入選。南

    南海神狐海域發現新能源“寶庫”

      核心提示  近日,由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成果報告》通過終審。《報告》顯示,科考人員在我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鉆探目標區內,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預測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  含礦區總面積約22平方公里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

    我國首套基于海洋觀測站的海底有纜觀測系統布放成功

      遼寧省海洋環境預報與防災減災中心近日在營口白沙灣海洋觀測站和無人機基地附近海域布放了我國第一套基于海洋觀測站的海底有纜觀測系統,經過布放、安裝和調試,目前系統穩定運行。  據了解,遼寧省所轄遼東灣海域冬季冰情嚴重,傳統的海洋環境觀測手段面臨許多實際困難。海底有纜觀測系統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岸基控制

    82歲院士深潛南海海底

    自己認為順理成章的一件小事,卻引起巨大社會反響。“82歲高齡深海下潛3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最近成了“網紅”。近日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期間,其他院士們不僅為他點贊,還詳細詢問他的下潛感受。上世紀70年代末,海南島西邊的鶯歌海打南海第一口探井時,汪品先在岸邊為石油井做

    他在碧海深藍里“鉆”出世界第一

    他像“海牛”的鉆頭一樣,鉆透一切困難。他帶領團隊,實現了我國海底鉆機裝備與配套地質鉆探技術的突破。  他,就是湖南科技大學海洋實驗室主任萬步炎。  1999年,萬步炎帶領團隊“出道”,啟動海底鉆機關鍵技術自主研究。他的夢想,是成為我國租用國外鉆探船開展海域資源勘探的“終結者”。  4年后,萬步炎團隊

    搭乘蛟龍號-完成我國首次南海海山剖面系統觀察和取樣

       第一步:實施“深海星空”探測計劃,在重點海區投放一批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智能浮標,同時在馬尼拉海溝、菲律賓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等構建實時立體多學科綜合觀測系統,點面結合,搶占深海探測的全球制高點  第二步:利用“蛟龍號”載人潛器、ROV(纜控無人潛水器)等移動平臺對西太平洋—印度洋重點海區進行全面

    國內首創海底鉆熱聯合作業實現203米地溫測量

      記者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獲悉,近日,該局“海洋地質二號”船團隊創新性地為中國地質調查局首套200米海底保壓鉆機拓展了地溫測量功能,并成功應用于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開創了大孔深海底鉆機與溫度測量儀“鉆熱”聯合的作業模式。  據了解,該團隊根據海底鉆機的作業特點,專門設計了一款可搭載FY-2型溫度

    鉆到海底“窺探”地球:大洋鉆探有多牛

      一望無際的美麗南海再次迎來了藍色的“決心”號,中外科學家在這里開展第三次大洋鉆探。近半個世紀以來,利用大洋鉆探的先進技術,科學家鉆到海底“窺探”地球,創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學一個接一個學術亮點。  從夭折的“莫霍計劃”到大洋鉆探  打一口深井,打穿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長

    我國科學家主導南海第二次大洋鉆探起航

      1月28日,由我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持的“國際大洋發現計劃”349航次(英文簡稱IODP349航次)從我國香港起航。這是新十年(2013~2023)“國際大洋發現計劃”的首航,也是我國時隔15年后第二次在南海實施大洋鉆探。     據悉,IODP349航次由美國深海鉆探船“決心”號執行,將歷時

    我們離鉆穿地球“莫霍面”的夢想還有多遠

       人類科學探索的手段,早已經抵達浩渺太空;但對于腳底下的地球深部,卻還是難以觸摸。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科學家就夢想打一口超深的鉆井,一直鉆穿地球殼幔邊界的“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長什么樣?  六十多年過去了,這個夢想至今沒有實現。但由此發展起來的大洋鉆探計劃,已經成為地球科學史上規模最大

    以強大裝備支撐深海科研(科技雜談)

      只有加快發展深海裝備,實現自主創新、集成發展,以強大的裝備來支撐深海科研,才能早日取得突破性、引領性的海洋科考成果  前不久,我國著名海洋地質學家、82歲的汪品先院士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3次下潛。這位耄耋老人對于海洋事業和科學探索的熱愛,令人動容。  將汪院士順利送抵海底的“

    從上海,到海上:中國海洋科考的“上海印記”

      如果將我國漫長海岸線比作一張滿弦的弓,萬里長江就好像一支蓄勢待發的箭,位于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正是箭頭。每年,我國有許多考察船都從上海起航,奔赴藍色的大海或白色的極地,探索地球科學奧秘,在建設海洋強國進程中,烙下深深的“上海印記”。   上海是我國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號的家。自從1984年我

    “海洋六號”深入南海北部區域再探可燃冰

      □ 可燃冰又稱甲烷水合物,是甲烷氣體和水分子結合形成的白色結晶體,能像天然氣一樣燃燒,通常存在于大陸架海底地層以及地球兩極的永久凍結區域。可燃冰被看作是有望取代煤、石油的新能源     □ 經研究人員多年研究,在我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鉆探目標區內共圈定11個可燃冰礦體,含礦區總面積

    汪品先:從海底看地球能看到什么

      “人類歷來是在海洋之外看海洋,看到的只是一個單向運動的世界;而當人類潛入深海,立足海底向上看,才會看到更多的精彩,獲得更多的發現。”  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水平日新月異的發展,國人“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豪情亦是節節高漲。近年來,如火如荼的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將人們的視線引向廣袤的

    我國首座深水科考專用碼頭啟用

    ?“海洋地質二號”多功能新型科考船抵靠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 ?圖片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我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國內規模最大的科考專用碼頭正式啟用。 ?圖片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12月18日,“海洋地質二號”多功能新型科考

    第五屆海底觀測科學大會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舉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590.shtm 第五屆海底觀測科學大會現場。主辦方 供圖 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發表視頻致辭。主辦方 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致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