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室發現了除X、Y染色體以外的另一種決定性別的亞基因單位,失去它果蠅會變成雌雄雙性體;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利用RNA分子首次在試管中造出具有“交叉手性”的酶,即以原始RNA鏈為模板復制出原版本的鏡像,也可以利用鏡像復制出原始RNA鏈。 在細胞學領域,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開發出一種機器人式的“納米生物間諜”,能從單個活細胞內提取出樣本進行RNA或DNA測序,而不會殺死細胞;該校舊金山分校不經過誘導多能干細胞轉化環節將人類皮膚細胞轉化為成熟的全功能肝細胞,移植到肝功能衰竭小鼠模型體內能自行蓬勃生......閱讀全文
不用創建一個胚胎,而將成體細胞還原為胚胎狀態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科學家們現已能重置一個成熟體細胞中的DNA,使該細胞能成長為人體內的任何細胞類型,如心臟肌肉細胞、神經細胞和膀胱細胞等。 一個病人到醫院診斷病情,醫生告知其診斷結果不太好,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于是,醫生從病人的頭上拔出一根
“黑匣子”(Black Box),學名是飛行數據記錄儀,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可以記錄飛機飛行期間的詳細信息資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別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結束為期29年的上市生涯。這一天,恰好也是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生日。 看到上述開頭,你
最近,一項發表于Biology Direct的研究,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猜想:傳染性腫瘤在某些罕見的情況下,可能演化成能寄生于多個宿主的多細胞生物。一種生活于海洋中的奇特寄生生物——粘孢子蟲(myxosporeans),可能就是第一個實例。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只是一個大膽的假說。這個猜想是否
沃斯的“三域說”是目前生物分類界的主流學說。 “科學壞小子”文特爾(左)參與了這次的研究項目。 在過去的近300年中,生物分類法從兩界、三界一直被擴充到六界三域,分類系統不斷被改寫。然而,演化樹的改寫可能還會繼續下去。美國加州大學基因中心和文特爾研究所對海洋水樣本中的DNA序列分
將團藻(擁有數百個細胞的藻類)與其相對簡單的親緣物種——單細胞衣藻(左上)和擁有4~16個細胞的盤藻(右上)作對比,揭示了向多細胞生命發展的步驟。圖片來源:《科學》 數十億年前,生命跨過了一個門檻。單細胞開始結合在一起,沒有形態的、單細胞生命的世界踏上了一條演化征程,并形成了今天從螞蟻到梨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近日,科學家在美國華盛頓聚集,參加一場專注于基因治療的年度會議。基因治療是一個長期處于掙扎中的領域,最近因在小型臨床試驗中取得的一系列頗有前景的成果而重新贏得尊敬。如今,很多人相信,一種名為CRISPR的強大的新基因編輯技術,將加入到勢頭越來越猛的基因治療大軍中。 不過,CRISPR真的作好準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當嬰兒呱呱墜地、胚胎干細胞分化為成體細胞的那一刻,多數細胞的功能和命運似乎被定格,并開啟了不可逆的時鐘發條。然而腫瘤組織中層出不窮的基因突變和永生化癌細胞,卻以最慘烈的方式昭示著細胞命運的其他可能。隨著克隆技術和人工誘導多能干細胞的出現,改寫細胞命運的傳奇更走入了再生醫學和腫瘤研究的聚光燈下。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Aviv Regev是一位生物分析專家。現在,她正致力于繪制人體的每一個細胞。 計算生物學家Aviv Regev喜歡做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11年,她與分子遺傳學家Joshua Levin合作,測試了RNA測序的幾種方法。科學家們在測試幾種技術的極限,以查看哪種方法表現最佳。他們用降解
在一切美好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美好起來了;在一切平靜沒有來臨之前,心靈首先平靜下來了。經歷了三次政治和社會的大震蕩,三次改變研究方向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夔先生,對世事變遷和人生境遇始終淡然置之、不喜不悲,以哲人的睿智和科學家創新求變的精神探求世界的客觀規律和科學真理,走過了七十五年的生命歷程。王先生
基因槍介導pVax-Dsred-IRES-EGFP質粒轉染體外培養細胞系的實驗研究 張 亮1 閻瑾琦1馬繼堯2 王 浩1 劉 寧1 賈銳1 韓 剛2 董金凱2 田仁禮2 于繼云[1] 1.軍事醫學科學院 基礎醫學研究所,北京 100850; 2.解放軍總醫院 泌尿外科,北京 1008
2019年10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開發出光學混合篩選技術,可在幾天內篩選人細胞中的數千個基因 doi:10.1016/j.cell.2019.09.016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
單等位基因表達(monoallelic gene expression)是指在二倍體生物的細胞中一個基因的全部轉錄本均來自一個等位基因的現象。群體水平的細胞表達譜分析(bulk analysis)表明,印記效應與等位基因間的相互抑制作用是產生單等位基因表達的兩種可能的機制。由于群體水平的分析可能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芥菜型油菜作為一種廣泛種植的作物,能產生不同顏色的種子。種子的著色是由于內皮細胞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s,PA)的沉積,該終產物是通過一條類黃酮化合物合成的途徑形成。為了進一步了解芥菜型油菜種子著色的基因信號網絡,研究者采用Illumina/Solexa測序平臺檢測近交系黃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單細胞測序領域的重磅級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Cell:開發出空間單細胞測序技術,有助揭示早期乳腺癌產生浸潤性之謎 doi:10.1016/j.cell.2017.12.007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報道一種新的遺傳
5月1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Genetic Targeting of Organ-Specific Blood Vessel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工作建立一套新的遺傳操作系統以實現更加精確的遺傳靶
5月1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上發表了題為“Genetic Targeting of Organ-Specific Blood Vessel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工作建立一套新的遺傳操作系統以實現更加精確的遺傳靶
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之一。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 已在多種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取得較好療效。 摘要: 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 ACI)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之一。隨著技術的日趨成熟,
《超人》里有個經常被效仿的經典情節,超人偽裝成凡人克拉克·肯特,在被火燒到后,燒傷的傷口會瞬間愈合,險些讓他的朋友識破他就是超人。 劃了個小創口,皮膚愈合稀松平常,但如果創口過大,瞬間修復就成為超能力。近日,《自然》發表了美國等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挖掘出皮膚愈合的“超能力”:通過病毒載體,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正
生物通報道:最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Gladstone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開發的基因編輯系統,發現了使人體免疫細胞抵抗HIV感染的基因突變。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5日的《Cell Reports》雜志。 該小組建立了一個高通量的細胞編輯平臺,使用一種不同的CRISPR/Cas9技
在細胞分裂之前,染色體閑散地分布在細胞核內。細胞分裂期間,染色體則開始縮短變粗,通過壓縮,此時的染色體比之前致密數千倍。因此,人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分裂期基因是“沉默的”,不會被轉錄成蛋白質或調控分子。但是,這就留下一個問題:細胞分裂結束后,基因們又是如何被重新激活的? “我們解答這個問題的目標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核心刊物”迎來了新期刊:科學通報,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這兩份期刊均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學術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國內外各主要檢索系統收錄,如國內的《中國科學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美國的SCI、CA、EI,英
俞曉峰博士現任賽業模式生物副總裁、高級科學家,負責基因修飾模式動物的研發與技術服務等工作。 俞博士在遺傳基因模式動物領域有超過20年研發與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在干細胞相關領域及哺乳動物細胞系基因改造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Hum 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