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投資熱潮,恐怕還會在2015年蔓延。但裹挾著熱度的VC/PE資金,會沖進哪些行業?騰訊財經《資本論》采訪了12位VC/PE界的翹楚級人物,在他們的預判中,哪些會是2015年的關鍵詞? 移動互聯,熱度還在上升 移動互聯網,幾乎是每家基金都必看的領域。 只是江湖門派,各有絕招。比如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就說,競爭激烈,各自悄悄做才是正道。但也有諸如GGV管理合伙人李宏瑋那樣不忌諱的,他們看好其中物聯網、跨境電商等機會。 不同之中,也有共同判斷。類似互聯網金融等“去中心化”的創新,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而移動互聯網與日常生活結合的O2O(online to offline),也是眾多資本追捧的對象。 醫療健康,各家基金都愛 醫療健康,是移動互聯網之外的一個必選項。而資本的追逐趨勢,從制造向服務的遷移,也是一個形成共識的判斷。 醫療健康,是公認的抗周期行業。老齡化社會、社會需求的遷移,則是另兩個推動性的因素。 ......閱讀全文
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6年,中國移動醫療公司的商業估值處于爬坡狀態,尚未達到波峰;但與前兩年的大斜率增長相比,資本市場趨于平淡。 一位投資了平臺類和工具類移動醫療公司的基金經理,也給財新記者畫了一張曲線圖:2014年至2015年,移動醫療商業估值爬至波峰;
大學教室般的場地內,一張或者幾張桌子就是一家充滿創新生命力的新興科技公司,這是記者在北京“創客總部”看到的一幕,五一假期絲毫沒有沖淡這個知名眾創空間里的忙碌氣氛。 李建軍就坐在大廳內的一角,一張桌子,和每一個懷揣夢想的創業者一樣。但他和周圍的年輕人又不同,作為這里的創始人之一,他要輔導幫助那些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行業類似,生物制藥產業也由研發、測試、上市銷售三個階段組成。但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基礎不同形成的進入壁壘,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
當一場電影達到高潮的時候,通常也就是這部影片尾聲到來的時候。而中國的互聯網創業潮似乎和電影的這種規律類似。雖然時下的互聯網仍在以極大的熱情召喚VC,但逐利的資本顯然對這輪大潮已喪失了些許興趣。 然而與互聯網形成對比的是,醫療行業投資卻熱起來了。經本刊記者調查發現,截止2007年8月,共有近12家企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大俠,帶著幾代人的武俠夢,隨風而逝。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武林俠客行走江湖,或為民族大義,或為國恨家仇,或為兒女情長。有人追逐武功絕學,有人追逐武林至尊,有人追逐名利雙收,也有人獨孤求敗,退隱江湖,超然世外……一幕幕大戲在你我腦海回蕩。 CR
導語:我國在衛生部“倍增計劃”的引導和激勵下,國內單采血漿站從2011年的146個快速增加到2016年的225個;采漿能力也普遍提升,采漿量從2011年的3858噸增加到2016年的7000噸左右,5年時間基本實現倍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血漿緊缺的現狀。 血制品:來自人體的獨特生物制品 血制品
作為曾經的學生,崔屹是學霸中的戰神,在哈佛讀博,在加州伯克利讀博士后,在無數人夢想的頂尖期刊《自然》、《科學》發表科研成果是家常便飯; 作為現在的發明家,崔屹團隊的發明已經三次被《科學美國人》評為年度“十大創新技術”:2010年,移動式水過濾器;2014年,將低級廢熱轉化成電能的電池;2016
2020年5月28日,華大智造官宣了10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未公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基因測序領域最大的單輪融資。根據官方發布的通稿,該輪融資的領投方為IDG資本、CPE,基石資本、上海國方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華泰證券紫金投資跟投,老股東中信證券、松禾資本等機構也繼續加碼。 據投中網了解,實
2月1日,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歐洲航天局近日公布了人類首個月球基地計劃藍圖。該基地將由從地球“空降”至月球的機器人建造,而且機器人將就地取材,利用先進的3D打印技術將月球上的原始土壤轉變成建筑材料。 目前北京也開設了國內首家3D打印機體驗館。網絡上更是已
2010年研究生畢業后,大家各奔東西,有的去了制藥公司,有的去了醫院,有的去了藥監部門,有的接著讀博或者出國,當然也有的人轉了行。每個人都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自己的出路。 我們這一代學藥人,趕上了制藥行業突飛猛進的十年,旁觀了05、06年文號亂飛的狂飆突進,也體驗了15、16年
僅僅一年的時間,互聯網醫療便從”夾縫求生”變成了”人見人愛”。 10 月 13 日,掛號網刷新了互聯網醫療領域的融資金額紀錄,宣布獲得超過 1 億美金的融資;而在此之前,春雨醫生于 8 月宣布獲得 C 輪融資 5000 萬美元,丁香園于 9 月融資 7000 萬美元。 “
2014年以來,中國上市藥企參與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已然成為行業新風向,不僅包括天士力、復星醫藥等諸多上市藥企,一些從事醫藥研發生產服務的公司如博濟醫藥、泰格醫藥等也紛紛與投資機構合作,或參與成立產業投資基金,或聯合投資界投資初創期項目。 其中,生物制藥是目前諸多產業基金的熱點投資方向之一。 毋
10月15日,華大基因大股東華大投資公告減持不超過3%的股票。10月16日,華大基因股價應聲跌停。經過此次跌停之后,華大基因市值僅剩202億元,已經低于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時的估值水平,十余家VC/PE又一次陷入浮虧。 華大投資,即深圳前海華大基因投資企業(有限合伙),是華大基因的高管持股平臺。持股
2018年,全球都在經歷一場艱難的資本寒冬。募資難、融資難、估值縮水,這是許多投資人和創業者最深的體會。但盡管在這樣艱難的歲月,基因領域依然創下了約9.86億美元的高融資額,與2017年10億美元相比基本持平。 這一年里,NMPA批準了首款基于NGS的腫瘤檢測試劑盒,燃石醫學喜提中國“腫瘤NG
經過3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國和第二大經濟體,但隨之相伴的是大部分行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在這一背景下,以行業整合消除產能過剩為主要特點的中國企業并購浪潮從2013年開始啟動,2014年繼續快速發展。 這輪并購浪潮中,上市公司無疑是并購的主角。而這輪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狂
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高新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也是提升傳統產業技術能級 ,調整產業結構的關鍵 。 新材料產業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的產業,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爭奪高技術產業發展制高點的種類中,均把新材料產業放到重要戰略地位來優先發展。日本是新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中國去年GDP跨過90萬億大關,而傳統的產業卻增長乏力。很多人講,沒有投資機會。 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教授魏杰分析認為:實際上,中國正進行一場大規模的經濟調整。這場調整將從2020年開始顯現,有3大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支柱,每年造富120萬億,遠遠大于現在的經濟總量。 未來10年,誰能抓
近日,易凱資本發布了關于2016醫療健康產業投資的研報,報告對目前國內保險、醫療器械、醫藥、互聯網醫療等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進行了詳盡分析,動脈網選取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進行了摘錄,對于即將布局這幾個行業的企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伴隨著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的醫療健康產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
制圖:Dom McKenzie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很難找到像學術出版一樣匪夷所思的行業:無數科研人員為之免費供稿、審稿,卻還要花錢看論文;來自政府資助的科研經費沒有讓科研人員成為高收入群體,卻給出版商帶來勝過蘋果、谷歌的收益率;訂閱費用壓得預算喘不過氣,高校卻不敢不買;同類期刊多如牛毛看似競爭激烈,收
2014年被當作深圳創新樣板的兩家企業,在2015年6月雙雙迎來了“借殼上市”的傳聞。大疆創新將借殼山西某上市公司的傳聞遭到否認并指稱假新聞之后,華大基因或將華大科技和華大醫學合并,放棄港股改投A股的消息,則因華大基因公關部的緘默顯得“可能性極大”。 “深圳式創新”貫穿了整個2014年,華大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8月15日,以“新常態,新競爭,新思維”為主題的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年會在貴陽舉辦。當日下午,以“新常態,新作為”為主題的高峰論壇舉辦。 高峰論壇由分析測試
韓露:《張江新經濟》執行出版人 聞丹憶 :上海立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 韓:您有17年的海外留學與工作經驗,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回國發展? 聞:我的人生有四個轉折。第一是學醫。因為爺爺聞一多先生學文,他的兄弟學醫。所以爺爺要求后輩中要有從事醫學的。雖然我高考的時候更想學建筑,但是我大學填報的
在其20多家VC/PE背景的股東中,最值得稱道的當屬被福布斯譽為國內最佳投資人的朱敏――為公司注入第一筆天使基金、并在其后以多種形式數次注資的他,堪稱聚光科技登陸資本市場的引路人。 聚光科技上市后,朱敏控制的關聯公司賬面浮盈有望超過20億元。 大佬果然出手不凡。于12月21日成功過
美 國 研發投入“量入為出”,重點保證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實施創新戰略,確保經濟的增長與繁榮。 奧巴馬堅持通過創新確保美國經濟增長和繁榮的戰略,在國情咨文中大力倡導創新,提出美國要想贏得未來,就必須在創新、教育和基礎設施方面超越其他國家,并發布了新的《美國創新戰略》,以明確國家的創新目
被稱之為“生物界騰訊”的華大基因(下稱“華大”)將放棄海外上市的計劃轉而回A股上市。經濟觀察報記者從華大確認了這一消息,華大旗下的華大醫學和華大科技將合并為一家企業在A股IPO。 據了解,華大已選定中信證券作為A股上市的保薦人,目前項目處于比較前期的階段。事實上,華大轉身A股的背后與此前備受資
2013年,醫療健康領域依然是資本關注的重點板塊,VC/PE加碼押注醫療健康,億美元級投資規模開始出現。與此同時,在IPO停擺、企業兼并重組利好政策頻出、經濟回暖因素的刺激下,醫療健康領域的并購活躍度大增,高價格、高溢價并購交易頻現,優質標的成為巨頭爭相搶奪的對象。 史賽克收購創生醫療
1999年干細胞技術被《科學》雜志評為十大科技之首,2013年免疫細胞技術又被《科學》雜志評為十大突破之首。在具體技術上,無論是造血干細胞的體外擴增技術,還是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成功在血液腫瘤領域的應用,抑或是世界首例應用誘導多能干細胞(ips)分化細胞治療退行性黃斑病變等,21世
對于生物制藥公司來說,2019年可謂是了不起的一年: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尤其是風險資本流入該領域,交易額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隨著細胞和基因療法的發展,科學的突破引領了發展的方向,第一個成功的跡象出現在CRISPR等新技術上,人們期盼已久的基因組學有望成為醫療保健的前沿領域。 但是,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