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品在中國是個極其敏感的話題,尤其是嬰幼兒要不要吃配方奶粉,該吃到幾歲,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最近,網上一篇《配方奶粉,寶寶應該喝到幾歲?》的文章,把配方奶粉的營銷策略從忽悠誘哄升級到了謠言恐嚇,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特色了。 恐嚇式的營銷謠言 前面提到的這篇文章宣稱“寶寶配方奶粉至少要喝到3歲,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喝到7歲”。然后給出了幾條理由:一是“不添加配方奶粉,就會造成孩子體內優質蛋白質缺乏”;二是“只吃飯還會造成寶寶微量元素的不足,使孩子缺鐵、缺鈣,從而導致貧血或是佝僂病”;三是“鮮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80% 是酪蛋白,不但難消化還容易引起嬰幼兒溢乳、便秘,而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是乳清蛋白,就不容易出現這種問題”;四是“牛奶中的礦物質比如磷、鐵的含量過高,這會加重嬰幼兒腎臟的負擔”。 這些理由看起來很“科學”,但是,沒有一條靠譜。 首先,嬰兒時期(周歲之前)孩子的營養主要來自于奶,所以要求奶的營養組......閱讀全文
醫院的產房里,每天總有新生命呱呱墜地,然而,在這些新生兒睜開眼睛開始端詳這個世界的時候,早已有人盯上了他們,試圖將其作為生財的工具。前不久曝出,一些外資奶粉企業的營銷人員通過賄賂相關的醫護人員,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給新生兒喂食自家的奶粉,通過搶占第一口奶,試圖讓嬰兒對自家的奶粉產生依賴性,從而
隨著近年來不斷曝光的奶粉安全事件,許多父母致力于為孩子尋找一款更安全、更營養的奶粉,以安全著稱的有機奶粉于是成了很多家長的首選。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乳企瞄準這一“大蛋糕”,紛紛推出有機新品。 不過,以“更安全、更營養”為賣點的有機奶粉,是否真的名符其實呢? 觀察篇 有機奶粉“物以稀
我們提倡母乳喂養,但倡導母乳喂養并不需要依靠打壓配方奶來實現,正確使用配方奶也是對母乳不足很好的補充,母乳、配方奶粉、牛奶等,都是寶寶在不同階段的營養來源之一。可奶粉喂養也是有講究的,生活中也流傳著不少相關的喂養誤區,讓專家來幫助我們厘清誤區,傳遞正確的喂養知識。 誤區 1 斷奶等于
對于新手爸媽來說,寶寶的哭聲堪稱是對爸媽的最大折磨,尤其是每到深夜,孩子身體里仿佛安了一個無法按停的“鬧鐘”,無休止的哭鬧不僅讓孩子受罪,也影響全家人的睡眠。 近日,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名醫微課”特邀兒童消化病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沈振宇主講“腸絞痛與嬰幼兒喂養”。沈振宇指出,嬰
新媽媽們需注意,海外代購亂象不容忽視 如今,在中國誕生了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海淘媽媽”。 “新媽媽”張筱就是其中一員,她的女兒才一歲多,喝的奶粉一直是國外進口的。“為了給寶寶最安全的吃的用的”,張筱最初從買奶粉開始學習成為一名“海淘媽媽”。 國內銷售的奶粉價格居高不下、國外奶粉質量更優
擔心孩子吃不飽,希望孩子長大個,奶粉加量沖濃點,還在這么做的新手家長們趕緊住手!濃奶粉是新生兒的第一個殺傷性“武器”,將造成發育不良和急性病癥。 近日多起因奶粉過濃導致新生兒急癥的報道頻現媒體,輕者痔瘡,嚴重的差點引發小腸壞死。 東方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自佳強調,一定要嚴格遵守配方奶粉包裝
不少媽媽對奶粉伴侶并不陌生,因為這種產品常常被作為奶粉的補充而被大力推薦。不過,這種所謂的奶粉伴侶真是必需品嗎? 近日,央視曝光了亨氏、貝因美、每伴、優朵、味奇等眾品牌奶粉伴侶。報道指出,一些專門針對嬰幼兒銷售的奶粉伴侶存在大量虛假宣傳、違規添加等問題,嚴重誤導消費者。專家表示,奶粉伴侶其
不少媽媽對奶粉伴侶并不陌生,因為這種產品常常被作為奶粉的補充而被大力推薦。不過,這種所謂的奶粉伴侶真是必需品嗎? 近日,央視曝光了亨氏、貝因美、每伴、優朵、味奇等眾品牌奶粉伴侶。報道指出,一些專門針對嬰幼兒銷售的奶粉伴侶存在大量虛假宣傳、違規添加等問題,嚴重誤導消費者。專家表示,奶粉伴侶其
我國特殊配方奶粉尚缺生產許可審批細則,乳企無法生產;允許進入國內的特殊配方粉品種極其有限 盡管特殊醫學用途配方奶粉面對的是“小眾群體”,但在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這個“小眾群體”的數量并不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多家醫院能夠購買到的這類奶粉都是進口品牌,而且品種并不齊全,一些特殊疾病的患兒,
中國乳殤·現場調查 編者按 三鹿“結石奶”事件如平地一聲驚雷,讓我們對一家擁有超過50年歷史并且是市場領先者的知名企業的天然信任感被震得支離破碎,讓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孩子健康和未來的行業,竟變得面目可疑。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我們本應完全信賴的監管部門官員,關鍵時刻往往
一罐奶粉,以報關價50 60元進到中國,最后到終端給消費者的價格是300 400元,價格增長了四五倍以上,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高額的渠道費用還有營銷費用。 一層渠道扒一層皮 “國外幾乎任何一家大型的奶粉生產商,比如恒天然、菲仕蘭坎皮納,找其代工生產出來的奶粉,到中國報關價都在50~6
一場歷時半年的大測試,一次前所未有的奶粉安全大評比。中國、美國、歐洲、日本,9款知名奶粉進行全方位檢測。中國奶粉與國外奶粉有多大差距?中國奶粉真的讓人放心嗎? 2016年央視財經《消費主張》的記者曾經在北京街道隨機采訪了一些年輕的中國父母,30位消費者五分之四都表示,自己會為孩子選擇外國奶
7月13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指導、荷蘭皇家菲仕蘭聯合干媽育兒網發布的《2017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近八成國人奶制品食用量不達標,國人對乳品質量信心不足已成影響消費量的主要因素。 據了解,該調查于今年6月啟動,采用宏觀研究、醫學專家訪談以及網絡調查相結合
從國產奶粉因安全問題引發信任危機,到如今以"百分百純凈"為宣傳口號的新西蘭乳制品也曝出含肉毒桿菌,人們不禁問,乳業到底怎么了?乳業為什么這么脆弱?昨晚,農業部資深乳業分析師、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接受京華時報記者專訪,詳解其中問題。 不要因此覺得奶業特別不安全 京華時報:這次新西蘭最大
兒童調味品(醬油、味精)、兒童面條、奶粉伴侶、兒童餅干……隨著市場的細化和多元化,所謂兒童專用食品為家長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事實上,花費在“兒童專用”上的費用遠遠高于普通成人食品。表面看來,“安心”和“營養”似乎是最大的賣點,但是,為了這些賣點而多出來的花費真的值得嗎? 兒童食品為吸引孩子
昨日,香港水貨客在羅湖口岸交易嬰兒配方奶粉。 香港:帶多一罐奶粉可罰50萬監禁兩年 香港:帶多一罐奶粉可罰50萬監禁兩年收起 原標題:從香港帶奶粉回廣州今日起每人限兩罐 各位廣州"奶爸奶媽"注意啦!今天起,香港《2013年進出口(一般)(
多名嬰兒驚現性早熟癥狀奶粉成為主要懷疑對象 嬰幼兒喝配方奶粉,可能導致性早熟癥狀出現?據報道,“截至8月5日,武漢三名女嬰、江西省奉新縣10個月女嬰、山東省臨沂市8個月女嬰出現早熟癥狀,另有廣東湛江3個月男嬰雌激素檢測超標,他們均自出生就喝圣元奶粉”。 這則消息讓在“大頭奶粉”、“
母乳喂養被越來越多的母親接受 本周是世界母乳喂養宣傳周,宣傳周是世界母乳喂養行動聯盟組織發起的全球性活動,有120個國家參與。 記者發現,為了迎合母乳喂養的風潮,一些“新晉媽媽”嘗試在網絡上出售自己的母乳。盡管上述網店瀏覽量上百次,但是真正購買的人卻只有一兩個。昨日,
近二年來,中國乳業一直處于食品安全問題的“高發地”。 今年以來,國內乳業就接二連三地發生問題:三聚氰胺問題奶粉重返江湖、乳業新國標被質疑倒退25年、圣元奶粉疑致嬰兒性早熟、問題洋奶粉頻叩國門、問題奶粉疑重新包裝上市……一波又一波的乳業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國內消費者的神
一夜之間,全國人民得了恐奶癥。許多人不敢再給寶寶喝配方奶粉,改喝米湯。許多人本來已習慣早餐一杯奶,也改喝自制豆漿,豆漿機賣到脫銷。不過,配方奶粉仍然是母乳的最佳替代品,改用米湯或其他食品是危險的,會讓嬰兒營養不良。對成人來說,牛奶并非必需品,不喝也未嘗不可,但是牛奶的營養價值難以被其他食品取代,比如
“你還為你的寶寶不喝奶粉發愁嗎?你還為你的寶寶體質弱發愁嗎?”這是一款名為“愛嬰樂”水果奶粉品牌的產品宣傳語。不僅愛嬰樂,南都記者發現,近來在市面上越來越多的果味奶粉出現,均聲稱是專為不愛喝奶的寶寶設計,其中也包括了針對6個月寶寶設計的較小嬰兒食用的奶粉。 果味奶粉的出現能否給不愛喝奶粉的寶寶
9月份,央視曝光了“第一口奶”背后暗藏的灰色產業鏈。在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嬰幼兒喂養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六個月純母乳喂養對嬰兒和母親有諸多好處。寶寶真的會因為“第一口奶”而拒絕母乳喂養嗎?專家表示,“第一口奶”對寶寶會產生一些影響,但不會因為對口味的依賴而拒絕母乳。10月30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
雖然“母乳喂養最好”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因為種種原因,配方奶粉還是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在華人父母中,盛傳著“奶粉喂養容易上火”的說法,于是各種宣稱“不上火”的奶粉也就大行其道,對“寧可信其有”的廣大媽媽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最近,在歐洲工作的某知名科普作者在網上吐槽:在國外,廠家一般不會宣傳
7月25日,國健集團旗下嬰幼兒食品品牌“高培”宣布啟動“再現牛初乳傳奇2——高培健康全餐計劃”,提出“讓所有喝奶粉的寶寶都能吃上牛初乳”,建議嬰幼兒在食用配方奶粉的同時補充牛初乳,以補充“免疫”功能。 然而,新京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原衛生部2012年頒布的牛初乳禁令并未解除。為高培牛初乳站臺的
幾乎是同一時間,國有品牌蒙牛和進口品牌多美滋又“出事”了,我把它們統稱為繼三鹿牛奶之后的“牛奶門2.0版”。 國家質量監督檢查檢疫總局2月2日向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出公函,要求該局責令蒙牛公司禁止向其特侖蘇牛奶中再添加OMP物質。方舟子接著就寫道: 蒙牛100克特侖蘇奶中添加的IGF-1
恒天然風波后三問奶業發展趨勢 如何讓市民喝上一口價廉物美的純牛奶 剛剛過去的這段時間,洋奶粉被推向風口浪尖,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生產的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國,事涉多家奶企。涉"毒"企業一片噤若寒蟬,而眾多國內消費者也是無所適從。 進口奶營養價值真的優于國產奶?如何加強監控,規避此類事
在讀完質量安全承諾書后,晨冠乳業的董事長涂醉桃揮了揮拳頭,像是在慶祝自家企業入選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也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企業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 1月2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與晨冠乳業一同進入名單的還有三元、貝因美、銀橋、輝山和百躍
2004年和2008年兩次嚴重的奶粉安全事件,讓中國媽媽們購買奶粉的品牌選擇從小品牌轉向大品牌,又從本土品牌轉向外資品牌。然而,近兩年國內市場銷售的洋奶粉也開始不斷爆出負面新聞。焦慮之下,不少媽媽轉而直接在境外購買奶粉,而另一些媽媽則重新開始選擇國內大品牌的奶粉。 本土、外資和境外的奶粉,
近期,針對乳粉安全的政策頻出。6月前,根據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要求,所有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必須完成換證審查和再審核,因“用制藥標準管理奶粉”“企業自建自控奶源”等嚴規,奶粉企業正經歷“生死大考”。6月13日,《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又正式下發
一則題為《內地嬰兒奶粉含反式脂肪》的報道,再次讓國人的神經緊繃,也引發了一輪輿論論戰。 針對香港某媒體7月8日的這篇報道,新華網駁斥道:“反式脂肪廣泛存在于各類食物當中,追求零攝入不現實也沒必要。” 新華網的文章更指:“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發布時機,發改委7月2日剛剛啟動針對五大外資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