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專家發現,某些人雖然暴露在病毒環境中,但天生對艾滋病具有抵抗力,他們之所以不會染病是因為一組基因將HIV病毒滅活。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基因和免疫》雜志上。 專家發現,基因變體C4BPA和CR2可以保護機體免受HIV病毒感染。研究人員在兩家醫院的合作下對全世界450名屬于艾滋病高危人群但沒有患病的人進行了基因組分析。此外,研究人員還將在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取得的研究結果發送到意大利,在米蘭大學的合作下,證明其中一個具有保護作用的基因序列CR2也出現在另一個女性高危人群,即一個艾滋病患者沒有發病的配偶身上。她們雖然面臨經過性渠道傳染艾滋病的風險,但并沒有被傳染,這證明了某個基因變體保護她們免受感染。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基因參與捕捉躲藏在抗體中的病毒,這意味著它們將影響病人對疫苗的反應,也就是說疫苗能否發揮作用將取決于人的基因類型。專家......閱讀全文
實驗步驟 一、桿狀病毒表達載體 最簡單的經典桿狀病毒表達載體是一個重組的桿狀病毒,其基因組含有一段外源核酸序列,通常為編碼目標蛋白質的dDNA,在多角體蛋白啟動子控制下進行轉錄。這個嵌合的基因由多角體蛋白啟動子和外源蛋白編碼序列組成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
五、親代桿狀病毒基因組的改進就像轉移質粒的改進,對親代桿狀病毒基因組的改進也是為了滿足各種不同的需要。起初,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到克服重組桿狀病毒載體構建和分離低效率的方法,這也是最初的桿狀病毒-昆蟲細胞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現在已經知道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于, 在共轉染的昆蟲細胞系中,轉移質粒和親代桿狀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每個核苷酸在每個復制周期中的突變機率大約是15×10-5,與其它RNA病毒的突變率相似。但是,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組分為8個或7個不相同的片段,在病毒增殖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基因重排,因而使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很容易發生變異。 (1)病毒變異的類型A.抗原性變異〓抗原性變異
石正麗研究組正在進行樣本處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供圖 SARS樣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菊頭蝠。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張禮標研究員供圖 電子顯微鏡下的SARS冠狀病毒粒子。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楊興婁博士供圖 石正麗研究組在野外作業。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供圖 15株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腺病毒載體的優點:1. 宿主范圍廣, 對人致病性低腺病毒載體系統可廣泛用于人類及非人類蛋白的表達。腺病毒可感染一系列哺乳動物細胞,因此在大多哺乳動物細胞和組織中均可用來表達重組蛋白。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腺病毒具有嗜上皮細胞性,而人類的大多數的腫瘤就是上皮細胞來源的。另外,腺病毒的復制基因和致病基因均已
IS PCR的技術特點 (1)既具有PCR的特異性與高靈敏性,又具有原位雜交的定位準確性;(2)測到低于2個拷貝量的細胞內特定DNA序列,甚至可檢測出單一細胞中的僅含一個拷貝的原病毒DNA;(3)有助于細胞內特定核酸序列定位與其形態學變化的結合分析;(4)可用于正常或惡性細胞,感染或非感染細胞的鑒定
隨著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威脅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各國專家也對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來源投下更多關注的目光。本文從流行病學調查、病毒基因比對、跨物種感染研究以及關鍵的“中間宿主”等領域,對新冠病毒來源進行了全景式梳理與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視角。 一、華
劉光清 劉在新 謝慶閣(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農業部畜禽病毒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蘭州730046)摘 要: 反向遺傳技術是一種新興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已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綜述反向遺傳技術研究進展,并討論該技術在口蹄疫病毒研究中的應用。關鍵詞: 反向遺傳學 反向遺傳技術 全長c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潛在的方法阻止寨卡病毒和類似的病毒在體內擴散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6月1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RISPR screen defines a signal peptide pr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在一片恐慌與焦慮中,甲型H1N1流感持續升級,流感疫情呈迅速蔓延之勢,隨著疫區人口的頻繁流動,宛如漣漪般開始向全球波及。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SARS留給公眾的記憶依然盤桓不去,在甲型H1N1流感面前,中國嚴陣以待的規模并不陌生。 然而,對于這個幽靈殺手,我們的了解有多少?面對它,我們
產品說明書 本產品僅限用于研究,嚴禁用于疾病診斷。 本產品僅供購買方內部研究使用,未經Vigenebio公司書面許可,嚴禁轉售。 產品有限責任擔保 Vigenebio保證您收到的產品符合產品目錄上的規格。本擔保規定了Vigenebio更換產品的責任。Vigenebio不提
積極防控H7N9 從2005年的H5N1到2009年的H1N1,再到今年4月初的H7N9,甲型流感病毒家族攻勢凌厲、變化多端,讓人類不得不被動應戰。 是時候主動迎戰防患未然了!“今天H7N9出現或又消失,明天可能又出現H10N8、H6N6等新變種。”4月18日,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所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曾毅(1929年— ) 曾毅,廣東揭西人。1952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1956~1960年,從事脊髓灰質炎病毒,減毒性疫苗免疫,腸道病毒、麻疹病毒的研究。1960年起從事腫瘤病毒研究。從1973年開始研究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系,建立了一系列鼻咽癌的血清學診斷方法,并獲得衛生部的試劑生產證。在
田波院士最卓越的地方恰恰在于他對國家社稷民生的體貼關懷,心懷蒼生,科研事業高度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此成其“大”;密切關注國際科學前沿,及時追蹤領域最新趨向,活到老學到老,眼界開闊,此成其“高”。 田波(1931年12月~) 著名病毒學家,中科院院士。山東桓臺人。1954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
●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這種基因重配是一種常見現象,但對人類致病是極小概率的隨機事件。――中科院 ●重點推進臨床診斷試劑開發、疫苗研制等重點工作,預計在兩個月內完成核酸診斷試劑的臨床驗證,7個月內完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預防性疫苗研制
北京時間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布法羅大學的科學家成功揭示了埃博拉病毒的家族史。研究發現埃博拉病毒以及與之擁有類似致命性的近親馬爾堡病毒的共同祖先是一種線狀病毒。這種線狀病毒擁有悠久的歷史,至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慢病毒,( Lentivirus )載體是以 HIV-1 (人類免疫缺陷 I 型病毒)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基因治療載體。區別一般的逆轉錄病毒載體,它對分裂細胞和非分裂細胞均具有感染能力。慢病毒載體的研究發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慢病毒載體可以將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從而達到持久性表達
慢病毒,( Lentivirus )載體是以 HIV-1 (人類免疫缺陷 I 型病毒)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基因治療載體。區別一般的逆轉錄病毒載體,它對分裂細胞和非分裂細胞均具有感染能力。慢病毒載體的研究發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慢病毒載體可以將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從而達到持久性表達
慢病毒,( Lentivirus )載體是以 HIV-1 (人類免疫缺陷 I 型病毒)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基因治療載體。區別一般的逆轉錄病毒載體,它對分裂細胞和非分裂細胞均具有感染能力。慢病毒載體的研究發展得很快,研究的也非常深入。慢病毒載體可以將外源基因有效地整合到宿主染色體上,從而達到持久性表達
4月9日,浙江省嘉興市余新地區有大量出欄雞賣不出去,每天還要消耗大量飼料錢,養雞戶傷心落淚 一個新的結合體 “我們發現H7N9病毒有很強的變異能力。”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說。 4月5日,他們從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上獲得了4個H7N9甲型禽流感的基因組。GI
15年前,基因療法遭遇了一系列悲劇性挫折,使得科學家開始對其進行嚴格的重新評估;15年后,基因療法已經做好準備,即將進入臨床。 里基·劉易斯是一名擁有遺傳學博士學位的科學作家。她參與過多本教材的編寫,在許多雜志上發表過文章,她還是《永恒的治愈:基因療法和拯救它的男孩》(The Forever
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國感染人數不斷上升,截止4月8日,感染人數至24人,死亡病例上升至7例。這種在禽類屬于低致病率、而在人類造成高死亡率的病毒,引起科學界的高度關注。H7N9禽流感病毒分析,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基因溯源近日已有初步結論。 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
(四)分子病毒學的研究時期 自從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理論建立以來,由于分子生物學的迅速發展,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使得病毒學的研究步入了分子病毒學的發展時期。50年代至60年代是分子生物學的奠基時代,而病毒特別是噬菌體和植物病毒為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分子病毒學也正是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過程中
《木偶奇遇記》中和藹可親的老木匠皮帕諾和匹諾曹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可你知道嗎?在攜帶生命密碼遺傳信息的基因世界里,竟然也有皮帕諾和匹諾曹一樣的“神存在”。日前,法國科學家在研究中新發現的三種潘多拉病毒,可能擅長創造全新的基因,并在病毒龐大的基因組中發現了許多“孤兒基因”。潘多拉病毒的“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