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程過半。總結第一周會程可以發現,圍繞《京都議定書》問題展開的國際博弈異常激烈,而態度頑固的日本成為眾矢之的。 大會的談判案文已經在主辦國墨西哥的協調下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問題卻猶如一座難以跨越的大山橫亙在各國代表面前。不少專家向本社記者指出,如果該問題持續惡化,氣候大會的前景將很不樂觀。 日本頑固堅持不再履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立場,給世界做出了非常糟糕的“榜樣”。俄羅斯、加拿大等國意欲效仿日本。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重要法律基礎面臨解體。 美國長期以來游離于《京都議定書》法律框架之外,對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更一直持敵對態度,是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最大絆腳石。對于美國的現狀,坎昆大會根本無法拿出一套應對方案。 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消極應對氣候談判進程的態度早已不耐煩,一周來會場內對《京都議定書》前景的爭論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程度。玻利維亞代表要求各國堅決履行議定......閱讀全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截止到1號,坎昆會議剛進入第三天,《京都議定書》工作組談判就出現了停滯,原因之一是日本代表連續在不同場合宣稱“永遠”不會就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減排目標。今天播出的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環球資訊廣播午間話題節目將連線特派記者以及氣候問題專家,參與討論。 主持人:首先我們連線采訪這次會議的特派記者國宇翔。
國際在線消息:正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7日進入第9天。參加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的中國代表團第一副團長、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振民7日接受了記者采訪,他強調,中國將認真履行自主減排承諾。在談到《京都議定書》是否要繼續的問題時,劉振民指出,維持《京都議定書》符合國際社會要求。下面請聽本臺特派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4日說,《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和第二承諾期之間出現空當的可能性“日益增加”,呼吁參與氣候變化談判的各方推動《議定書》的談判進程。 菲格雷斯在曼谷201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首輪會議的記者會上說:“《京都議定
哥本哈根的慘痛經歷挫傷了領導人們的信心,這也意味著坎昆會議不會吸引更多國家高級別領導人的關注。然而,聚集在坎昆的人們仍在努力,為了一個令“每個國家都感到不高興的妥協結果” 當地時間12月4日晚8點至10點,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墨西哥坎昆會場,兩場內容
氣候變暖引發生存危機,南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欲舉國搬遷。 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于29日召開。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官員、專家學者以及非政府組織成員,將在這個墨西哥海濱城市就氣候變化問題展開磋商。 分析人士預計,此次會議將在低調而務實
環保人士扮成北極熊,在坎昆會議場外抗議。 一名來自美國的抗議者要求奧巴馬政府為減排作出更大努力。 美國談判代表團團長喬納森?潘興。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張海濱教授。
為期12天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次締約方大會28日在南非德班開幕,各方在會議開幕式上呼吁堅持多邊談判原則,進行建設性的談判,達成包容、平衡、公正、可信的結果,讓各國根據自身能力做出減緩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 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責任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主席
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8日在南非城市德班召開,各方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前著手最后一輪協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27日說,各國代表不至空手而歸,只是尋求設定《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不容易。 目標艱巨 第二承諾期分歧嚴重 本
2010年是多災的一年。這一年,無數的新聞背后是嘆息還是反思? 氣候談判天津會議 2010年10月4日至9日,聯合國今年第四次氣候變化談判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AWG-LCA)第12次會議和《京都議定書》附件一國家繼續減排承諾特設工作組(AWG-KP)第
如果將對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的期望值評價為“過高”的話,那么此次外界對坎昆會議的期望值則是過低了。 美方談判代表手中砝碼越來越少,在談判桌上卻越來越靠近目標,也越來越挑戰發展中國家的底線。從此種意義而言,坎昆會議將是一場嚴肅的《京都議定書》保衛戰。 不過,要想沖破多邊談判變成中美雙邊爭執場所
新一輪11月28日在南非城市德班召開,各方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前著手最后一輪協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27日說,各國代表不至空手而歸,只是尋求設定《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并不容易。目標艱巨 第二承諾期分歧嚴重 本屆氣候變化大會,即《聯合
坎昆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行將過半,幾天來各方圍繞《京都議定書》(簡稱《議定書》)存留的角力逐漸升溫,這一問題已成為影響會議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 坎昆會議伊始,日本就強硬宣稱“永遠”不會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作出減排承諾。這一表態是日本在原有立場上的嚴重倒退,受到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強烈譴責。
氣候變化問題關系人類生存和各國發展。國際社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是大勢所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去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最終達成了《坎昆協議》,這對于進一步擴大共識,繼續推動談判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坎昆會議是氣候變化談判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 《坎昆協議》是關于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
6日的“中國日”活動現場吸引了許多人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 解振華稱“中國不會犯發達國家過去無節制排放的錯誤” 當地時間6日,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先后出席了中國代表團新聞發布會和“基礎四國”部長級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代表團“旋風
北京11月28日消息(記者季蘇平)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締約方大會今天將在南非德班召開。早在南非德班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前一個多月,各方代表就如同空中飛人一般來回穿梭,協調立場,希望德班會議能取得積極成果。 有人稱,德班將是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1997年簽
人民網天津10月4日電 聯合國氣候變化國際談判會議于4日上午在天津市舉行開幕式,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并致辭。 戴秉國表示,氣候變化問題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各國必須采取積極應對行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通過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戴秉國指出,《聯合國
一年一度的氣候變化大會轉戰南非德班。由于此前談判中《聯合國氣候框架公約》締約各方對減排、適應、資金和技術轉讓等核心問題分歧難平,有媒體將28日的大會開幕戲稱為“再度開吵”,但人們仍寄望,德班至少能夠“吵出一片新天地。” 盡管迫在眉睫的是目前唯一具有法律效應的、以控制溫
坎昆博弈13天:關鍵問題未能突破 “有總比沒有強。”菲律賓談判代表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起走出月宮談判大廳時說。時值墨西哥當地時間12月11日凌晨5點,談判在拖延了一夜之后接近尾聲。 就在這個凌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落下了帷幕。大會分別在《聯合國氣候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1月23日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0年度報告》。《報告》概述了去年以來中國減緩及適應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并闡述了中國參與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的立場和主張。 在聯合國坎昆氣候變化會議將于本月底在墨西哥坎昆召開之際,發展改革委發表的這份報告包括減緩
墨西哥當地時間12月11日凌晨,墨西哥外長埃斯皮諾薩以大會主席身份宣布:大會通過《坎昆協議》。全場頓時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與會者紛紛起立歡呼。至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六次締約方會議 (以下簡稱坎昆大會)終于圓滿落下帷幕。 歷經近兩周的談判和最
德班聯合國氣候大會已經行程過半,6日開始將召開高級別會議,大會進入攻堅階段。值此攻堅戰之際,德班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4日上午提出中國將以開放積極、建設性的姿態參加德班大會,為僵持的大會注入了活力。 菲格雷斯:中國是德班氣候大會的強大動力 4日上午,德班聯合國氣候大
5月8日上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主論壇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氣候變化問題事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事關我們共同家園的未來,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應對。這次會議邀集了全球知名政治家、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共
展望坎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大會和第6次《京都議定書》成員國大會于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美麗的墨西哥旅游勝地坎昆召開。從哥本哈根到坎昆,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會否出現一些新的變化?會給我們怎樣的期待?本報編輯部特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
從美國拒絕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到哥本哈根的無果而終不歡而散,再到日本在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上上演的鬧劇……氣候變化這個詞,已經從一個單純的科學問題,演變為環境、科技、經濟、政治和外交多學科領域交叉的綜合性重大戰略問題。 在這些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中間,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
2012年,歐盟對區外國家飛往歐盟地區的民用航空器征收碳排放稅,多哈會議召開……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形式,問題一再凸顯,氣候談判涉及全球各國,利益沖突錯綜復雜,一些矛盾根深蒂固。然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公平等基本原則要在談判中堅持不動搖,要堅持減緩、適應、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同
隨著各與會經濟體環境高官甚至部分領導人在本周的陸續加入,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談判坎昆會議將于墨西哥當地時間7日正式進入梳理共識、商定成果的“沖刺階段”。 6日,參與坎昆會議的聯合國代表團公布了包含一系列潛在共識的會議成果草案。在接下來的四天議程中,各方環境部長級官員
“從哥本哈根到坎昆再到德班,毫無疑問,應對氣候變化已排在全球事務議程中最靠前的位置,這是大勢所趨。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帶來飛躍,坎昆會議取得一定成效,在我個人看來,沒有退步就是進步,因為坎昆決議確認了雙軌制的談判進程。”今天,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社科院城市發展與
12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會議將在坎昆閉幕。此次會議能否在解決全球氣候問題上有所突破?為此,本報特邀蔡拓、陳鳳英、鄒驥、曾少軍4位專家進行解析。 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所長 蔡 拓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8次締約方會議和京都議定書第8次締約方會議26日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開幕,來自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將圍繞如何確保《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和減排目標的實現、如何落實德班氣候大會成果,以及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援助承諾何時兌現等重要議題展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