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49歲的女士之前在自己的皮膚上去除了3個黑色素瘤,但現在病情正在進一步擴散。她左乳下一個數厘米大小的腫瘤已經深入到胸壁當中。腫瘤上的一些組織正因缺少血流而死亡。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醫生向她提供了實驗性的兩種藥物組合治療方案:Opdivo和Yervoy,它們均由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制造,都是增強免疫系統攻擊腫瘤新藥的排頭兵。三周后,她回來服用第二劑藥。 “當我檢查她的時候,她什么也沒有說,我開口道,‘等一下!’”這位女士的主治醫生保羅?查普曼(Paul Chapman)說,“她說,‘它好像被溶解掉了。’” 在腫瘤之前存在的地方有一個洞——醫生希望這個傷口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愈合。查普曼從中提取了一些液體,沒有在里面發現黑色素瘤細胞的存在。“我從事免疫療法治療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們之前談論和幻想過......閱讀全文
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正在爆發新型β冠狀病毒SARS-CoV-2(之前稱為2019-nCoV)疫情。截止2020年2月12日,這種病毒的迅速傳播已在中國造成42747例病例和1017例死亡,并在25個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和西班牙)報告了病例。世界衛 生組織(WHO)已宣布由SARS-CoV-2引起的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1型糖尿病與多種類型癌癥——包括胃癌、肝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腎臟癌等的風險增加有關,但引發其他類型癌癥(包括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風險降低。這些結果來自于對五個國家數據的一項多中心研究,由資深統計學家、丹麥 Steno糖尿病中心的Bendix Carstensen、愛丁堡大學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腫瘤免疫療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CI:為何癌癥靶向免疫藥物有時會失效? DOI: 10.1172/JCI128644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發現有助于科學家理解為什么某些腫瘤微環境中缺乏
編者按:癌癥是世界上最具毀滅性的疾病之一。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二分之一的男性有可能會在一生中會遇到癌癥。我們該怎么打敗它? 作為一個成功的科技企業家,肖恩·派克(Sean Parker)曾與扎克伯格一起創立在線社交網絡公司Facebook,并擔任創始總裁。由于自身過敏和免疫疾病,派克很早就對免
2017年6月1日至6月5日,在芝加哥市召開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17年年會上,多個研究小組發布了利用CAR-T細胞療法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免疫療法治療多種癌癥的臨床試驗結果。這些臨床研究的結果表明這些免疫療法是大有希
近期,著名的《柳葉刀》雜志以專刊的形式發表了來自國內多學科研究團隊發布的最新健康相關研究成果。其中,國家癌癥中心“中國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衛生經濟學評價工作組”關于目前中國癌癥患者疾病經濟負擔的相關研究成果引人關注。 此前,蓋茨和梅琳達基金會資助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2015)最新成果顯示
6月3日消息,依據最新研究顯示,一種新型血液測試方法有望檢測出多種類型癌癥,即使癌癥處于早期階段。?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該血液測試方法能夠檢查出10種癌癥,某些癌癥的準確率達到80-90%。然而,專家指出,該血液測試方法臨床應用人類患者之前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工作。美國阿爾菲羅基金會乳腺腫瘤講席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相關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腫瘤免疫療法或許會導致胸腺異常 根據在內分泌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癥后會出現更加普遍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癥狀。 癌癥免疫療法,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治療手段,已成為治療某些類型癌
要研制出更強有力的癌癥治療方法,最重要的是投資和長期的努力 2011年3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志聚焦美國癌癥研究40年。圖為一張前列腺癌細胞的掃描電子顯微圖片,自1971年美國頒布《國家癌癥法》以來,前列腺癌的死亡率沒有明顯改變。(圖片提供:《科學》) 1971年12月,時任美
2016年6月3日至7日,來自各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齊聚美國芝加哥參加2016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會上科學家們相繼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谷也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及時更新,那么今年的臨床腫瘤學會年上有哪些突破性研究進展值得一讀呢?小編對部分研究進行了匯總! 【1】ASCO2016:惡性癌
中國兒童癌癥患者數量一直在持續攀升,癌癥已經是1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癌癥,整體來說是一種老年病:隨著年齡的增加,癌癥發病率逐年增高,近90%的癌癥患者在50歲以上。由于人口老齡化,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環境污染等因素,中國近期癌癥發病率呈現指數式增長,如何防癌抗癌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圣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患有癌癥的兒童和成年人通常具有不同的發生突變的基因來促進疾病產生,這提示著這些患者可能受益于不同的療法。這一發現強調了對兒童癌癥進行精準醫療的必要性。相關研究結果于2018年2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
GenomeWeb芝加哥訊 – 本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度會議中展示的研究項目包括了來自于部分研究項目的大量數據,這些研究項目均使用了二代測序技術來指導對腫瘤患者的治療方法。 研究結果表明,正如之前科學界已報道的那樣,NGS panel及更廣泛的測序方法可以在很多情況下的少部分(有時是多數)
依據最新研究顯示,一種新型血液測試方法有望檢測出多種類型癌癥,即使癌癥處于早期階段。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該血液測試方法能夠檢查出10種癌癥,某些癌癥的準確率達到80-90%。然而,專家指出,該血液測試方法臨床應用人類患者之前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工作。美國阿爾菲羅基金會乳腺腫瘤講席教授Kazuak
我們總是對患者說癌癥會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方式在體內進化,但是我們并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這一點。 大約在2010年,Alberto Bardelli跌入了科研低谷。Bardelli是意大利都靈大學癌癥生物學家,他一直在研究癌癥靶向療法——針對導致腫瘤生長的突變的藥物。這種方法的效果似乎很好,一些患
大部分人相信,預防癌癥發生顯然比治療更好,但是受經濟規律的影響,科學家會選擇治療癌癥作為研究目標,而不是選擇預防。美國的專利系統和FDA藥物批準程序是決定科學家這一選擇的原因。選擇晚期癌癥為目標,只需要延長癌癥患者幾個月生存時間,就可以獲得藥物有效的認證,不需要太長的研究周期。但是如果選擇預防癌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即將結束,2017年也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科學家們在利用血液來進行疾病診斷的研究領域取得了許多重磅級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2017年相關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 【1】Anal Methods:新型血液檢測技術可用于診斷多發性硬化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8年就剩下最后的15天時間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2018年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解讀,分享給大家! 【1】Science:特定腸道共生細菌能夠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doi:10.1126/sc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 心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的結果,腫瘤脫落在血液中的某些DNA片段有潛力用于早期癌癥非侵入性篩查,監測治療反應,以及幫助解釋某些癌癥抵抗治療的 原因。這項研究被選為封面故事發表在2月19日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
癌癥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聯合發表了題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總結了21世紀以來癌癥研究旅程中的14個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癥和開發新療法方面取得的重大進
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我國的獲批上市,免疫治療大大改變了傳統的腫瘤治療策略。但是目前差不多只有20%-40%的腫瘤患者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要想篩選出最佳獲益人群,就要做到知己知彼,通過標志物了解腫瘤和自身免疫系統的狀態。近日,一項評估了45項臨床研究、103078例腫瘤患者數據的研究為TMB與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作為精準醫療布局最熱門的版圖,癌癥治療一改傳統的“一刀切”診療模式,正朝著基因分型、個性化方向發展。對癌癥的預防、診斷、治療以及預后都基于基因組學數據,結合個體差異、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更精準、適宜的個體化處理。 雖然癌癥基因測序、數據解析、創新醫藥等研究、技術正飛速發展,但是針對
在國會山的簡報中,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宣布免疫治療為年度癌癥研究的首要進展。在剛剛發布的——《2016 年度報告:ASCO臨床腫瘤學進展》(以下簡稱《報告》)中,描述了免疫治療近期的重大研究突破以及其他60項重要的癌癥研究進展。ASCO的報告中呼吁持續強勁的聯邦資金用以癌癥研究,并強調了
是什么導致兒童患癌癥?基因被認為是罪魁禍首。11月18日發表于《新英格蘭雜志》上的一則研究表明,癌癥基因對兒童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認知,一些兒童攜帶的基因突變與成年人癌癥如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相關。該研究或有助于醫生更好地篩查和治療年小患者以及確定其他家庭成員可能面臨的風險。 基因測序揭秘兒童癌癥基
2016年Lancet雜志在公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因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為8927.4萬人,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從2006年到2016年,腫瘤死亡人數增加了17.8%。如今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殺手,而針對癌癥的研究和治療也成為了當前臨床醫學的重要研究熱
最近,來自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對幾十項中醫和其他非藥物干預(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的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基本上肯定了這些方法有助于減輕中國癌癥患者當中出現的抑郁、疲勞、疼痛、焦慮、失眠和胃腸道問題。延伸閱讀:201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中醫藥
對于包括人類在內的真核生物體,除了外界環境會影響造成DNA損傷外,在DNA本身的復制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錯配。盡管這種出錯的幾率十分微小,但是生命這臺精密的機器不允許任何差錯。因為就算是一個堿基的錯配也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疾病。為了確保遺傳物質的完整和穩定,細胞具備了多種防止基因突變的系統,其中包括切
據英國癌癥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乳腺癌的死亡率在5年內下降了10%,2015年,英國每10萬人中就有35名女性死于乳腺癌,5年之前死于乳腺癌的女性比例為39/10萬,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發病的遺傳機制,以及手術手段和新型藥物的研發,如今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發生了明顯下降,近年來,諸如他莫昔芬等藥物的廣
【1】Nature:開發基于DNA包裝的新型血檢可檢測多種癌癥 doi:10.1038/s41586-019-1272-6 近日,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新型血液檢測方法,通過發現癌細胞脫落的DNA碎片在血液中循環的獨特模式,可以檢測七種不同類型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