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通報道:近幾十年,艾滋病疫苗可以說是整個科學界共同追尋的圣杯。到目前為止,該領域的投資已達數百萬美元,無數科學家為此不懈努力卻仍未獲得成功。 人們普遍認為,保護性疫苗只要能夠誘導出適量的中和性抗體就可以預防病毒感染,這也是艾滋病疫苗研發的理論基礎。然而,Emory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對此提出了挑戰。 研究人員給猴子接種了艾滋病疫苗,使其血液中產生強力的中和性抗體,但有些猴艾滋病毒SIV依然可以建立感染。研究顯示,這些艾滋病毒似乎對中和性抗體不屑一顧,甚至都不用通過突變來躲避。這項研究發表在八月十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此前有不少研究表明,試驗性的艾滋病疫苗可以幫助大多數猴子抵御反復的SIV感染。而這項研究的發現猶如當頭一盆冷水,讓人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復雜性,文章資深作者Cynthia Derdeyn教授說。 為了逃避免疫系統的壓力,人體內的HIV(或SIV)一直在不斷的突變。“我們本來以為突破免疫防......閱讀全文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Robert Gallo團隊[1][2]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Luc Montagnier團隊
今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就在11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務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強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不斷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將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又有哪些亮點重磅級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篩選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領域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
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或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導致的,其中以HBV和HCV感染最為嚴重,96%的肝炎死亡病例都是HBV和HCV感染導致的肝炎造成的。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有近2.4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如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點像一個密封的罐頭,那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破開它,最近,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CHUM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找到一種方法,使用一種“開罐器”分子迫使病毒開放,暴露出其脆弱的部分,從而使免疫系統細胞殺死被感染的細胞。延伸閱讀:PNAS:誘使HIV突變而亡的變形分子。 這一研
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指明新方向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了兩種強力抗體——2F5和4E10阻斷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機制。該發現為研制新的、更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指出了一個新方向。相關研究刊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人類疫苗研究所的S·穆尼爾·
2013年,防治艾滋病的進步之一體現在疫苗研發上,盡管其現在仍然處于低迷狀態,甚至讓人絕望,但仍有亮點。 對失敗疫苗的總結 在 2013年5月28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美國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免疫反應和病毒學實驗室主任喬治婭?托馬拉薩研究小組,對在泰國進行的
人體天然抗體小或是問題關鍵 Y型HIV病毒抗體的結構示意圖。 令人感到恐怖的艾滋病發現25年來,人們一直在努力尋求能夠抵抗致病病毒——人體免疫缺乏病毒(HIV)的有效疫苗,以防止艾滋病感染和蔓延。但是,在投入無數人力和物力之后,科學家至今仍然沒有獲得理想的結果。日前,美國加州理工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開發多種模型來幫助研究,其中數學模型就是研究者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模型,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就有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數學模型來解析中和抗體和HIV-1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當然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利用數學模型對其它疾病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多篇
隨著關于“超級細菌”的新聞的不斷出現,人們對耐藥細菌和超級細菌的擔心和恐慌也與日俱增。誠然,耐藥基因的出現成為了壓垮抗生素的最后一根的稻草,而超級細菌的出現則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紅果果的威脅。那么在這些威脅面前,科學家們如何應用最新知識和技術來創造對抗這些細菌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呢?本文就為大家盤
2016年2月14日/生物谷BIOON/--近期塞卡病毒在赤道附近國家開始大肆傳播,引起了非常多的新生兒出現“小頭癥”。雖然這個病毒對于成人來說癥狀非常輕微,然而對于非常脆弱的孕婦和新生兒而言,簡直像噩夢一樣的存在。近兩年來,僅僅巴西一國,就出現了超過兩千例由塞卡病毒引起的小頭癥。這些年來,病毒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常常會開發多種模型來幫助研究,其中數學模型就是研究者們經常使用的一種模型,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就有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的數學模型來解析中和抗體和HIV-1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當然除此之外,科學家們還利用數學模型對其它疾病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年來多篇
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近十年來HIV的治療和預防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HIV攜帶者的壽命大大延長,新HIV感染者已經從2002年的三百三十萬減少到了2012年的兩百三十萬。但人們仍未找到治愈這種疾病的有效途徑。 免疫系統能夠生產中和H
通過對在泰國開展的一項HIV疫苗實驗展開分析,研究人員獲得了關于免疫反應觸發機制的一些新認識,并揭示了該疫苗無法讓更多的人獲得保護的根源。 在發表于5月6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的這項研究中,由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揭示了抗體之間從前未知的一
從蜘蛛俠Peter Parker的致命蜘蛛咬傷,到Arthur國王在他統治時期開始時拔出石頭中的寶劍,人人都想知道一個英雄的故事來源。 在這則新聞中,我們的英雄是來自我們身體免疫系統的強有力的抗體,結合并中和艾滋病病毒――這個故事可以帶來一種疫苗對抗艾滋病。延伸閱讀:PNAS:一些HIV疫苗為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12分報道,最新一期美國權威雜志《科學》發表兩份報告,一時間引來無數關注。長期以來讓科學家頭痛不已的艾滋病疫苗研究似乎有了突破性進展。美國科學家從艾滋病毒感染者血中分離出能夠對抗大約90%的已知艾滋病毒毒株的強力抗體。 中國之聲記者獨家專訪了這個項
日前,“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組委會再公布被提名人——艾滋病研究專家何大一博士。 據悉,“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由鳳凰衛視和鳳凰新媒體發起,旨在推舉及表彰2014-2015年度在不同領域成就卓著、對世界具影響力并受全世界關注的華人典范,頒受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以
據美國《僑報》報道,最新一期美國權威的《科學》雜志發表兩份報告:美國科學家從艾滋病毒感染者血中分離出兩個自然產生的能夠中和約9成已知艾滋病毒(HIV)毒株的強力抗體。這項新發現對改良艾滋病疫苗設計和其它病毒性傳染疾病的抗體治療是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在國際艾滋病大會舉行之際,這項發現振奮人心,因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近日,一篇發自華盛頓的消息稱:實驗性HIV疫苗方案在早期試驗中引發免疫反應。隨后,國內一些媒體迅速以“艾滋病疫苗研制成功;強生集團宣布志愿者100%產生抗體”之類的標題進行了轟炸式的報道。似乎困擾人類幾十年的醫學難題就此破解…… 科技日報記者通過采訪發現,這只是部分媒體和公眾的誤讀。 有抗體
為什么人類不能像戰勝其他傳染病那樣戰勝艾滋病?原因是因為人體還沒有進化出抵御艾滋病毒感染的免疫力,而艾滋病病毒的“殺手锏”正是感染免疫細胞而導致其“自殺”。 ■曾慶平 在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到來之際,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科學家剛剛完成一項隨機、雙盲和設置安慰劑對照的治療性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不幸
據《時代》雜志報道,研制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一直是科學家們的夢想,然而經過25年研究和多次嘗試失敗后,目前艾滋疫苗還是那么令人難以捉摸。現在美國紐約市洛克菲勒大學的科學家找到了研發艾滋疫苗新方法。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早在1984年就大膽宣布,人類在兩年內定能研制出艾滋病疫苗!她表示,人們
【1】Science:重磅!一種三特異性抗體三管齊下有望阻止HIV感染 doi:10.1126/science.aan863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報道在實驗室制造的一種三特異性抗體(three-pronged antibody, trispecific antibody)要比用來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8月10日,有媒體報道或是轉載了一篇有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即艾滋病病毒疫苗研究進展的內容,稱某公司在今年7月24日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被試志愿者對HIV疫苗耐受性良好。當中,還列舉了一些數據,例如,100%產生了對抗HIV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芝加哥(路透社)――在1984年一場未能圓滿的發布會上,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長Margaret Heckler曾大膽預言在2年之內就會出現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的疫苗。 在經歷了一系列失敗之后,2007年的再一次嘗試證明默克公司的疫苗會使人們更加無力對抗傳染,這給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蒙上了一層
在1984年一場未能圓滿的發布會上,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長瑪格麗特·赫柯勒(Margaret Heckler)曾大膽預言在2年之內就會出現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的疫苗;在經歷了一系列失敗之后,2007年的再一次嘗試證明默克公司的疫苗會使人們更加無力對抗傳染,這給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
如今,HIV仍然是威脅人類健康最具殺傷性的疾病,2015年全球有3670萬人感染該病毒,其中有180萬是兒童。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研究探索HIV疫苗的開發,而一旦接種,終生免疫,這是成千上萬名從事HIV研究的科學家們HIV疫苗研究的最終目標。 如今西安大略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新型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