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和國慶節即將來臨,辦酒宴和聚餐隨之增加。今天,河北省疾控中心發布預警,提醒人們在歡度中秋、國慶時,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水安全,嚴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河北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梁勇介紹,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顯示,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由亞硝酸鹽引起的食物中毒人數都位列第1位。亞硝酸鹽為絕大多熟肉制品的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允許限量添加的,對肉制品有防腐和護色作用,但有些廠家和作坊未能嚴格按照要求限量添加,致使殘留量超過國家食品安全限量要求,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其次是注意毒蘑菇中毒。毒蘑菇中毒也是經常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起病急、癥狀嚴重,甚至死亡。所以,對于來路不明的、沒有吃過的蘑菇最好不要食用,尤其是自采、他人采集的新鮮、鮮艷、未見過和未食用過的蘑菇。 據了解,九、十月份氣溫由熱轉涼,且日均溫差變化大,而此時恰逢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夕,大、中、小學生也在這一時期結束暑假開學,......閱讀全文
如何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的質量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要求,安全是個相對概念,絕對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首先,食品生產過程中涉及很多危害因素,有些是生產必須的,如農藥,有些是環境中固有的重金屬,有些是外源污染的;其次,任何一種食品,即使其成分對人體是有益的或者其毒性極微,但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33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方便食品、飲料、水產制品、餅干、薯類及膨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6大類食品398批次樣品(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ac.nifdc.org.cn/)
2017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食安辦〔2017〕31號),意見特別強調,縣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區域實際,加強村民自辦宴席等形式的農村集體用餐管理,防止因誤采誤食野果和野生毒蘑菇、誤用亞硝酸鹽、誤飲甲醇等發生
過去十多年間,全球食源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且有嚴重暴發趨勢,而中國是多發地區之一。 2014年10月,湯森路透發布報告稱,食源性疾病正引起國際科學界的重視,特別是美國在食源性疾病的統計和經濟損失評價方面的研究,更成為2014年度的科研熱點。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內的致病因子導致
課題研發人員在進行業務研討 俗話說,病從口入。有時人們在外面吃飯鬧個肚子,最多去醫院,買點消炎藥就算了,根本不會想到這可能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對于老百姓來說,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其實就在身邊。 但很多時候,看不見的微生物經常會隱匿于食物和各種環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們的襲擊
疫情監測 地震發生后的最初階段以人員搶救和傷員救治為主,此后,災區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工作即應全面展開。為了及時發現災區和災民中發生的傳染病暴發和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苗頭,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應及時啟動災后應急疾病監測機制。 一、在災區前線救災防病指揮部或指揮中心設立疾病監測組,負責應急疾病監測方
日前,衛生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關于預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發生的預警公告。公告要求,要嚴防亞硝酸鹽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引發的食物中毒,進一步加強對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環節的監管。 近期,一些地方食物中毒事故高發,特別是亞硝酸鹽中毒和集體食堂食物中毒多發。 ――嚴防亞硝酸鹽引發的食物中毒 今年上半年報告
食品安全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既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又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如今,食品種類的日益增多,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體驗。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一點點刺痛著我們的神經,危害著我們的健康。 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表達了將公共健康提升至國家層面的決心。而消費者冀望于真正地能夠用
網購食品今年納入安全監管 乳粉、嬰幼兒食品等受重點監測 方便、價廉、種類多,這些優點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網購食品,但這些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有無保證?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起,網購食品首次納入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將以乳粉、嬰幼兒食品等為重點監
阻截食品致病菌 中國食品行業長期執行的是"致病菌不得檢出".這種"一刀切"的規定,基本無法實現。《致病菌標準》沿用《速凍面米制品》思路,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不得檢出",修改為"限量檢出".劉秀梅強調,這不是放寬標準 進入5月,劉秀梅格外繁忙,她主導起草的《食品中致病菌限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4月16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謝敏強做客第四屆“民生訪談”節目時透露,“十二五”時期,上海將完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形成“從田間到餐桌”覆蓋完整食物鏈的風險監測網絡,適時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預警或消費提示。 謝敏強表示,到“十二五”期末,上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
今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提出,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食源性疾病報告網絡實現全覆蓋。全面推行標準化、清潔化農業生產,深入開
方便、價廉、種類多,這些優點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網購食品,但這些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有無保證?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起,網購食品首次納入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將以乳粉、嬰幼兒食品等為重點監測對象。 ■監測 網店食品
中秋、國慶兩節將至,本市將迎來食品消費的高峰。今天上午,市食品安全辦發出消費預警,提醒消費者嚴防食物中毒的發生。扁豆和野蘑菇成為市食品辦要求市民重點防范的“目標”。 市食品安全辦首先提醒市民,目前氣溫適于各種微生物的繁殖,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有些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制作了許多品種的熟食、涼
2013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得到控制,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趨穩向好。但制約我國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仍時有發生。為貫徹落實黨
近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博客上發表了《誰是食品安全的頭號大敵》一文,就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詮釋。他在文中指出,相比于國人最關注的添加劑、防腐劑,食品中毒才是對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脅。本刊轉載此文,相信您讀后一定會有收獲。 保障食品安全,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中國疾控中心今天發布2013年春節旅行衛生提示,概括當前國內外主要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形勢,提醒居民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 提示指出,2013年春節假期將至,全國各地返鄉和境內外旅游人員急劇增加。目前,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
按照國家標準,食物中毒分為4類: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一般預防和救治措施有哪些? 一、預防措施: 1.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質污染。選用新鮮食物,選用衛生檢疫合格的肉類食品,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不吃過期食品。 2.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
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通過食源性疾病增長反映出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計,全球由食品安全事件導致的食源性疾病將會達到10億例,其中因為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人數將達到180萬人。我國每年向國務院衛生部門上報的數千件食物中毒事件中,大部分都是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 四分之一的食
肉毒梭菌的Ribotyping鑒定及分子分型 正因為肉毒梭菌的種內菌株的多樣性及其16S序列的高度保守性使得生化鑒定和16S測序鑒定等傳統技術對肉毒梭菌的鑒定存在諸多難點,所以研究者們不遺余力應用更多分子生物學技術以縮短肉毒梭菌的鑒定時間,簡化鑒定流程,增加鑒定結果的準確
每天早上8時,47歲的青海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馬忠文都會準時來到玉樹扎西科賽馬場居民安置點。這里大約有2萬人搭帳篷居住,三江源的支流扎曲河從中間穿過。 1000多頂帳篷,十幾公里的高原路,他每天都要背著10多斤的貯藏箱走一遍,為居民飲水消毒。 在玉樹災區,災后迅速組建了由當地和外援衛生防
上海市食藥監局、市氣象局昨天發布紅色預警信號,未來三天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食藥監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生、熟食品應分開放置…….”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申城市民可能在天氣預報和本市公共媒體上定期看到類似提醒。 記者今天上午獲悉,上海將在全國率先建立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預報)系統,定期發布預報和預
寫這篇長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呼吁大家尊重專業,尊重知識,特別是各位有影響力的大V和媒體,因為你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專業和知識。食品安全它確實是公共話題,但更是一個專業領域。換位思考下,當你們談論民主、自由這樣的話題時,當你碰到一個什么社科名著都沒讀過,對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蘇聯解體等一知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而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每年全國2億多
連日來的暴雨使我市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受澇。市疾控中心昨日發布健康提示:受澇地區居民要注意食品安全。 市疾控中心建議,受澇區域居民不吃被不潔的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死因不明的畜禽、水產品;不吃腐爛的蔬菜、水果和來源不明的、非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食品。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發霉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和
知情者致電本報揭秘“地溝油”黑幕 ●保守統計,我市每月至少生產“地溝油”15.2噸 ●提煉“地溝油”者月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今年3月1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相關部門對餐飲服
今日是世界衛生日,昨日遼寧省衛生計生委會同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省衛生監督局、省健康教育中心就食源性疾病預防、營養與健康、食品安全標準等食品健康問題對市民進行告知。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通俗地說就是吃出的病。按致病因素分類,包括化學性的(農藥、亞硝酸
冬去春來,氣溫回升,萬物復蘇,病原微生物又開始繁殖活躍。食物品種、食品儲存條件相應發生變化。不良飲食習慣、食物儲存不當或誤食不安全食品均容易引發食物中毒。為防范和減少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確保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理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發布2015年春季食品安全預警公告。 一、預防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