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N Engl J Med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利物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抵御肥胖的新療法,這種療法只需要每天注射一次名為GLP-1的代謝激素的衍生物即可,而通常情況下GLP-1被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而且其已經被證明可以成功幫助非糖尿病的肥胖病人降低體重。 文章中,研究者John Wilding調查了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學特性及療法情況,同時也闡述了他們同一系列制藥公司合作開發肥胖和糖尿病新型療法的相關情況。他表示,GLP-1的生物學特性已經被科學界當作焦點研究了20年,尤其是當他在倫敦漢姆史密斯醫院工作的時候就研究發現GLP-1可以參與食欲的調節,在利物浦大學工作期間John Wilding也一直從事GLP-1的相關研究,如今研究者發現或許可以利用其來開發治療肥胖癥的新療法。 很多時候有些療法往往都是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使用的,比如幫助那些嚴重肥胖的患者進行治療等,然而這同當前的......閱讀全文
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飲食的攝入與機體健康密切相關,攝入過多不恰當的食物會誘發體重增加,引起肥胖,比如一些高能量低營養的食物,包括快餐等,這些食物通常都富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精致碳水化合物、糖類和鈉類,其能夠增加個體患糖尿病、心臟病以及某些癌癥的風險。 近年來,科學家對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聯進行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 最初是在骨髓
大量研究證據表明,長期高脂肪飲食或可誘發機體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生。那么高脂肪飲食到底有哪些危害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關于高脂肪飲食和多種疾病發生關聯的研究,分享給各位! 【1】Hepatology Communications:高脂飲食如何引發非酒精型脂肪肝? DOI: 10.10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YY1有望治療糖尿病腎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205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對
1. NEJM:工程胰島細胞移植讓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復胰島素產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讓一名43歲的女性依賴于胰島素。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醫生們通過將工程胰島細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復了她的身體產生這種激素的能力。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島素不依賴性,而且根據一篇新聞稿的報道,她是測試這種糖
JAMA:年齡并非胃旁路手術生存獲益障礙 根據《美國醫學會雜志·外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雖然研究人員發現35歲以下的參與者接受胃旁路手術的死亡率高于對照組的同齡人,但這主要是由于慢性疾病以外的其他原因,如有意或無意的傷害或中毒(被稱為“外因”)。當研究人員將死亡外部原因排除后發現,甚至35歲以下
我們都知道魚油中富含ω-3系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其具有抗炎、調節血脂等多種健康益處。近年來科學家也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了魚油的其它好處,比如魚油能夠降低個體患癌癥的風險,而且吃魚油還能夠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那么魚油還有哪些健康益處呢?本文中小編就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開始發現脂肪細胞或許在機體多個方面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ure:揭示產熱脂肪細胞的交感神經支配機制,有望開發出新的抗肥胖策略 doi:10.103
棕色脂肪是機體中負責分解引發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體組織,期能將白色脂肪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熱量,同時還能夠加快人體新陳代謝,促進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棕色脂肪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JCEM:增加體育鍛煉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組織的功能 doi:10.121
通過操控潛在于細胞能量消耗能力下的一個生物化學過程,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的研究人員生成了一項重要的研究發現,其有可能促成防治肥胖和糖尿病的新療法。 發表在4月10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新研究結果表明,減少脂肪和肝臟中尼克酰胺-N-甲基轉移酶(NNMT)的量可顯
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脂肪肝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medicalgraphics.de 【1】三篇文章齊發!科學家開發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療法! doi:10.1016/S2468-1253(19)30184-0 doi:10.1016/S2468-1253(1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近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與肥胖有關的一個基因,若抑制該基因表達,即使攝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變胖。 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名為“ARIA”的基因具有妨礙脂肪燃燒的功能。在實驗鼠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ARIA”基因表達被抑制的
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研究所(IMCB)的科學家們發現,缺乏對調控血糖水平起至關重要作用的一種蛋白質,肥胖個體面臨著更高的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這一蛋白是發現存在于肥胖和糖尿病之間的分子橋梁之一,其有潛力成為肥胖個體預防或治療糖尿病的靶點。 肥胖和糖尿病是當今面臨的兩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生物谷七月份糖尿病以及相關疾病的研究以及治療的最新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2型糖尿病產生新發現!SLC16A11基因變異通過兩種不同的機制破壞其在肝細胞中的功能 在對早前的針對拉丁美洲人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全基因組
最近,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因具有強有力的肥胖治療潛力吸引眾人的目光,其實GDF15在多種疾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小編針對這方面近期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篇梳理,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揭示控制體重的GDF15信號通路,有望治療肥胖和惡病質 doi:10.1038/nat
肥胖是一種全球性的流行病,其導致了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驚人的發病率,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藥物療法。 發表在6月5日《細胞》(Cell)雜志上的兩項相關研究,揭示出了免疫信號在激活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些好的身體脂肪類型會燃燒儲存的卡路里,減少體重,改善代謝健康。研究結果有可能為開發出
2010年可謂科學和醫學突破迭出的一年。德國醫生宣布治愈了一名艾滋病患者;普萊西康制藥公司研制的抗癌新藥PLX4032在針對治療黑色素瘤的早期臨床實驗中表現搶眼;另外,科學家首次制造出了“人造細胞”。 那么,2011年可能會涌現出哪些重大的醫學進步呢?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了醫學專家給
1. Sci Sig:炎癥機制研究新突破 炎癥反應是機體應對損傷或者感染時發生的免疫反應,然而這一過程如果失控之后將導致疾病的發生。最近,來自莫納什生物醫學研發研究所的研究者們發現了炎癥反應過程中的關鍵生物學事件。該發現或許能夠促進新的治療炎癥疾病的療法的開發,例如動脈粥樣硬化、中風以及II型
近日,美國每日健康網總結出“2015年美國醫學十大里程碑事件”,涉及流感、糖尿病、癌癥等多個領域,其中一些新研究、新觀點和新療法具有非凡意義,給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記者第一時間邀請國內權威專家對此解讀。 一、使用新型流感疫苗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指出,2014年~2015年美國流感疫苗預防有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索馬魯肽是先進的糖尿病治療產品中前景最好的藥物之一,這類產品被稱為胰高糖素樣肽1(GLP-1 Glucagon-like peptide 1),可以模擬激素控制血糖水平。其研發企業諾和諾德公司表示,索馬魯肽是“挽救諾和諾德公司的良藥”。 諾和諾德公司(Novo Nordisk A/S)有種療效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發明了用于治療哮喘的抗炎和抗過敏藥物amlexanox,但很快amlexanox就被更有效的藥物取代了。近日,這款“30歲”的藥物給科學家們帶來了新的驚喜。 7月5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雜志上題為“Inhibition of IKK? and TBK1 I
物種身上的微生物與其健康之間有沒有聯系?這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微生物學家羅布·耐特想找破解的謎團。耐特在世界各地從野生動物身上提取細菌樣本,然后帶到實驗室進行分析。耐特是微生物醫學領域的權威,被譽為“基因序列機器”。他首先把各種微生物的基因序列破譯出來,然后通過計算工作與物種身上的微生物
睡眼惺忪的清晨或是緊張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會來一杯香濃醇厚的咖啡提提神呢? 咖啡是一種將咖啡豆烘培制作出來的含咖啡因的飲料,現今社會,咖啡與可樂,茶同基本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近些年來,科學家們進行了很多研究來揭示咖啡和人類機體疾病的關聯,其中不乏有研究者將咖啡與癌癥之間的關聯作為重點
2019年即將過去,我們也將迎來嶄新的2020年,對于許多人而言,新的一年往往是養成新的習慣并重新致力于個人健康的時候,在過去20年里,間歇性禁食已經成為很多人最受歡迎的健康和健身方式之一,而且有研究認為這種策略能夠幫助減肥、增強機體經歷并延長壽命。那么這種飲食策略背后是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呢?
最近,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廉價的便攜式微芯片檢測技術,可用于1型糖尿病的診斷,有望改善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護理,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這種疾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7月13日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 研究人員在2014年7月13日的《自然醫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