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終于向中國科學家拋出了橄欖枝,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與國外兩名同行分享了這一獎項。 這應該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科技發展和科研努力的一份重要承認。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我國科學事業曾長時間處于爬坡狀態,在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道路上艱苦跋涉,但頗有一些中國科學家與諾貝爾獎之間曾經有過各種各樣的緣分。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生命科學的肇基人之一馮德培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馮德培,浙江臨海人,中科院生物學部主任委員,神經生理學家。1926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學院,隨后留校任生理學助教。1930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學碩士學位。1933年獲英國倫敦大學生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后,先后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師范大學、重慶上海醫學院、上海中央研究院醫學研究所籌備處工作。建國前曾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評議員。建國后先后擔任中國科學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生理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名譽所長,華東分院及上海分院......閱讀全文
又一所國字頭大學即將橫空出世? 據中國中醫科學院官網消息,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可行性論證會和建設工作匯報會在11月1日和11月4日相繼召開。一周內,兩次建設會議召開,意味著這所“國字頭”大學或許很快就要來了。 作為研究中醫藥的國家級科研機構,中國中醫科學院成果豐碩、實力雄厚,擁有中國首位諾
中國神經科學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院最早的學部委員(院士)、中科院上海腦研究所的創辦人張香桐先生,終于走完了整整一個世紀的人生旅途。11月4日下午3時45分,在上海華東醫院的病室里,這位百歲院士安詳地閉上了雙眼。聞此噩耗,記者即與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辦公室取得聯系,隨后采訪了兩位跟隨張先生多年、并在神經科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葉企孫與摯友在住宅前合影,時間約在1929—1930年間。左起依次為:陳岱孫、施嘉煬、金岳霖、薩本棟、蕭蘧、葉企孫、薩本鐵、周培源。 倘若歷史是棵大樹,我們探尋的目光深入到它的根部,就會發現實際上它的走向在20世紀之初就已經分布好了。誰在那個時代能洞察未來,誰對物理科學研究最注重,誰最
或富裕,或貧寒,盡管出生的背景不同,但她們卻同樣摘得了科學領域的最高桂冠。 從1901年到2017年,女性共獲得諾貝爾獎49次,獲獎者48位。其中,有17人共18次獲得諾貝爾獎科學領域的獎項——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12次、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兩次、諾貝爾獎化學獎4次。 她們通過個人的貢獻改變與影
通過生物化學實驗應該做到: ⑴ 學習設計一個實驗的基本思路,掌握各個實驗的基本原理,學會嚴密地組織自己的實驗,合理地安排實驗步驟和時間。 ⑵ 訓練實驗的動手能力,學會熟練地使用各種生物化學實驗儀器,包括各種天平、各
剛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Moser夫婦的實驗室中,有一對中國夫婦——張生家和葉菁,他們與Moser夫婦已經合作了五六年的時間,并在此次獲諾貝爾獎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張生家、葉菁夫婦與Moser夫婦合影 在本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布的當天,賽先生聯系了張生家夫婦表示祝賀,在談話中張生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又到一年諾貝爾獎揭曉時,有人說現在,世界各國的頂尖科學家也許都在凝神靜氣,期待著那通來自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的電話。北京時間昨天(10月3日)傍晚,2011年度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率先揭曉,美國、盧森堡、加拿大三國的三名科學家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三名科學家的什么研究
當前,使用微觀研究手段來研究揭示宏觀科學問題似乎是一個潮流。原因是在知道了宏觀如何變化之后,要想改變宏觀效應,還是要從微觀處入手。比如,有科學家想通過篩選高二氧化碳固定效率的藻類來消除溫室效應。下面就習慣了宏觀研究思路的老師們,在使用非損傷微測技術NMT初期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1.&n
1性別分析 通過檢索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性別,發現男性占了絕大部分,有204人獲獎;而女性只有12個人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學者屠呦呦教授,同時她也是女性獲獎者年齡最高的,當時獲獎年齡為85歲,因為使用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方法;另外不得不提一下,有倆對夫妻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生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及學術委員會主任聘任名單序號實驗室名稱依托單位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任期至116農業部禽用生物制劑創制重點實驗室揚州大學高崧陳煥春2015年10月117農業部動物疫病病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殷宏夏咸柱2015年10月118農業部動物病毒學重點實
時 間: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點:北京國二招賓館 主持人:王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政策辦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體包括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鐵強化醬油的有關信息,應大家的要求,我們今天下午舉辦這次鐵強化醬油信息共享會。首先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在1900年創立的。該獎項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和經濟學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于1901年首次頒發,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個人和23個團體。今天我們將盤點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瘧藥物上的創新研究,榮獲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中國大陸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屠呦呦教授成為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獎人是怎么評選出來的? (一) 諾貝爾獎提名和評審程序 諾貝爾獎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全新一代生化免疫診斷產品、小巧便攜的床旁診斷設備、無需指尖采血的可穿戴葡萄糖監測“黑科技”、近距離剖析血管問題和病變的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技術……, 在11月21日舉行的首屆雅培科技體驗日中,這些全球領先的前沿科技在位于上海的雅培創躍中心集中亮相。 來自雅培六大業務的負責人也集體亮相,涵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科新思考】 當前,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持續向好,但全球疫情正處于大流行階段,世界各國積極加強交流合作,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取得抗疫的最后勝利。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治理體系、公共應急體系、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等都是嚴峻的考驗。各級政府部門、各個相關行業乃至每一個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醫科新思考】 當前,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持續向好,但全球疫情正處于大流行階段,世界各國積極加強交流合作,希望通過共同努力,取得抗疫的最后勝利。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治理體系、公共應急體系、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等都是嚴峻的考驗。各級政府部門、各個相關行業乃至每一個人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15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將于10月5日起陸續舉行,屆時斯德哥爾摩又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生理學或醫學獎也將不出意外的成為首個頒發的大獎。這兩天,各類研究機構、專業網站紛紛推出預測名單,生物醫藥領域陷入“押寶狂歡”。這場科學界的預測游戲倒是為人們管窺這些年的醫學新風向提供了一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學盛宴——諾貝爾獎揭曉儀式即將在10月初陸續進行。美國時間9月21日上午,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湯森路透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事業部也發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獎”名單,以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以下簡稱諾獎)的科學家。這是諾獎開獎前一項頗為有趣的活動,也成為科學圈這段時
在一次史無前例的行動中,選擇生理或醫學獎獲獎者的專家組——諾貝爾大會已經要求其兩名成員辭職,事情發生在向該大會推選成員的機構發生丑聞之后。 但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并不認為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KI)的此次事件對醫學獎聲譽造成了損害。他們表示大會與KI完全是分開的,而且到目前為止事情處理得很
2016年,投資和并購交易非常頻繁,動輒千萬甚至過億的交易額不計其數,這些都反映了醫療行業正處于一個蓬勃的發展階段。 下面,小編將給大家一一回顧2016年醫械產業與投資圈的大事件。 2016年1月8日 賽默飛以超50%市值收購全球最牛基因芯片公司 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hermo Fis
每年,諾貝爾獎的各路“占卜家”們都在預測誰將會最終獲得這一殊榮,今年面對即將到來的10月,從諾貝爾醫學獎評委丑聞開始,就一路喧囂不止。一些科學家認為 CRISPR–Cas9基因編輯作為改變基因組的一種新型快速有效方法,可能會是今年的贏家,但對于諾貝爾委員會來說,要在短時間內做出判斷并不容易, C
在每年一度的世界癌癥日(2月4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網站,都會重申“在2030年前實現降低1/3的癌癥及各種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呼吁各國政府、非盈利組織和科研機構應動員起來展開聯合的癌癥預防及控制行動。 現狀:癌癥發病率遞增 聯合國癌癥統計及分析機構IRA
眾所周知,2017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遺傳學家杰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果蠅生物節律分子機制方面的貢獻。而在此前,醫學界真正將生物節律——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縱觀諾貝爾獎歷史,往往存在“家族史”現象,就是往往師傅獲獎,徒弟的機會就會比較大,畢竟大家都是從事一流的研究工作。不過也有一些高手,雖然自己沒有獲得大獎,但是他們的研究給其他學者的發現奠定了關鍵基礎,并培養出優秀的弟子。 今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約翰奧基夫、梅布萊特莫索爾和愛德華莫索爾獲得20
69. Guéra A, Calatayud A, Sabater B, Barreno E: Involvement of the thylakoidal NADH-plas
昨天下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傳出后不久,一則“熱烈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學”“北京大學招生辦”等多個北大官方微信公眾號傳播。 消息稱,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選擇藥物學系生藥學專業為第一志愿。 早在2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公布2017年度工信創新創業獎學金獲獎名單的通知 工信部人函〔2018〕134號 部屬各高校: 根據《工信創新創業獎學金管理辦法(試行)》(工信廳人〔2016〕173號),2017年度工信創新創業獎學金評審工作已全部完成。經部獎學金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共評選出創新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