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腫瘤異質性,開啟分層靶向治療新篇章
眾所周知癌癥并非靜態的、整體性的疾病,隨著研究的深入,癌癥異質性逐漸被發覺,人們逐漸認識到每個癌癥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即便是同種類型的腫瘤患者也是如此;同時研究還發現腫瘤異質性對腫瘤的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腫瘤學的未來:靶向腫瘤異質性 去年的幾項研究闡明了腫瘤的異質性,反映了同種腫瘤的不同發展形式。英國癌癥研究中心Charles Swanton等發表了兩份meta-分析描述了流行于廣大癌癥患者的亞群基因突變,基于觀察到的異質性,作者認為未來“需要依據腫瘤細胞比例的分層靶向治療”。 單細胞基因組分析證實了腫瘤異質性的復雜性,不過在近幾年單細胞基因組分析取得了很大的進步。2014年曾有科學家總結了該技術的進步并作出了預言:在不久的將來,單細胞測序將被應用于臨床的早期發現、預測、診斷與治療,進而減少人類癌癥的發病率。 最近西雅圖的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利用單細胞基因分型來證明急性髓性白血病中亞細胞的......閱讀全文
Nature:靶向腫瘤微環境,用antimiR治療腫瘤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建立了一個能夠將antimiR靶向輸送到酸性腫瘤微環境的藥物輸送平臺,通過抑制miR-155表達,抑制淋巴癌發展。這一研究成果對靶向藥物輸送系統研究以及通過antimiR治療癌癥具有重要意義。 MicroRNA是是一類
Nature:靶向饑渴的腫瘤
來自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4月9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報告稱,用于治療一種罕見遺傳疾病、阻斷銅攝取的藥物似乎找到了其他的用途:可用來對抗某些類型的癌癥。研究人員發現,攜帶一種BRAF基因突變的癌癥需要銅來促進腫瘤生長。 黑色素瘤便是這樣的一種腫瘤。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統
Cancercell:靶向“上癮”的腫瘤
采用他們所說的一種有前景的高度選擇性的治療策略,達納法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靶向讓癌癥“上癮”的異常蛋白安全地抑制了小鼠的乳腺癌和一種形式的白血病。 雖然研究人員利用藥物遺傳沉默或阻斷了正常組織以及癌組織中的蛋白,動物卻仍然保持健康。研究人員將這一成果報告在10月16日的《癌細胞》(Ca
代謝組學-|-腫瘤治療之靶向葡萄糖代謝
能量代謝重編程是腫瘤的十大特征之一,其中葡萄糖代謝異常是腫瘤代謝最突出的特征。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腫瘤細胞依然傾向于進行糖酵解,將葡萄糖代謝為乳酸。腫瘤細胞有氧糖酵解能力是正常細胞的20 ~ 30倍,為腫瘤代謝提供 大量能量和中間產物。因此,靶向糖酵解等異常環節的代謝酶是抗腫瘤治療的重點。一些研
基因組學推進腫瘤研究未來發展
——訪億明達腫瘤業務營銷副總裁約翰·萊特 基因組學正在改變腫瘤研究,其最終目標是推進癌癥的診斷、治療、監控及最終的篩查方式。 癌癥通常按照形態進行分類,這指的是病理學家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內容。“如今,癌癥分類依據已經開始從形態特征轉變為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其中的主要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基因組研
靶向抗體可讓乳腺腫瘤“破防”
美國研究人員在某些類型的乳腺癌中發現了一種關鍵分子,可以防止免疫細胞進入腫瘤殺死內部的癌細胞。3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的該項研究結果或為找到某些侵襲性乳腺癌的新療法鋪平道路。 論文的主要作者、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教授李榮博士說,在癌癥進展過程中,這種被稱為DDR1的分子組織了一種
-【Cell綜述】從癌癥基因組到精準腫瘤學
迅速發展的基因組技術讓有限的腫瘤活檢材料獲得更廣泛的分子分析,從而促進更廣泛地實施個性化癌癥治療。以基因組為基礎通過不同腫瘤的患者分類化目前還不太可能取代在解決臨床需要時對組織來源的考慮,包括開發和實施新的合理目標的腫瘤療法。 1是否要再分類 在本綜述的討論中考慮以基因組為基礎的病人分類,要
腫瘤治療新手段-研究用基因靶向抑制腫瘤血管生成
日前,5名罹患肝癌和大腸癌放、化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在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腫瘤中心接受基因靶向放、化療后,經檢驗腫瘤血管明顯得到抑制。這項以基因APE1為靶點的放、化療治療手段,首開繼手術、放療、化療以外的腫瘤治療先河,或可成為治療新途徑。 分子靶向治療針對腫瘤發病機制中的關鍵分子和關鍵事件
腫瘤精準醫學的“先鋒”——靶向藥物
我國醫學在世界上對腫瘤有著最早的記載 :稱之為“瘍病”。認為病因為“邪盛正虛”,所以是以“調節氣血,扶正祛邪”為主導的治療方法。以前西方醫學的發展將腫瘤形成的原因歸為“體液失衡”,所以是以“調節體液,糾正失衡”為主導的治療方法。隨著醫學研究從宏觀的大體研究轉向微觀的鏡下研究,抗癌理念有了實質的轉
利用仿生脂蛋白調節腫瘤基質提高納米藥物靶向腫瘤細胞
實體瘤中腫瘤基質細胞(如TAM、CAF等)和細胞外基質組成異常復雜的瘤內遞送屏障,嚴重阻礙了藥物在腫瘤組織中的滲透及其靶向腫瘤細胞的遞送。并且,瘤內腫瘤細胞分布呈高度異質性,即使制備了納米制劑也難以突破上述遞送屏障靶向腫瘤細胞,嚴重影響了其臨床治療效果。 針對上述難題,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張志文、
腫瘤突變靶向藥物療效受突變類型及腫瘤組織環境影響!
一大群來自美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旨在靶向特殊基因突變的抗癌藥物的療效依賴于涉及的腫瘤組織的類型以及基因突變的性質。在他們這項發表于《Nature》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的臨床試驗和結果。來自美國國家兒童醫院遺傳醫學研究所的Elaine Mardis對這項研究進行了評論,并就癌
靶向治療肺癌,從表觀遺傳學水平抑制腫瘤基因表達
非小細胞肺癌是世界范圍內導致癌癥致死的主要殺手,應用拓撲異構酶II抑制劑依托泊苷只對一小部分患有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具有良好療效,因此,改變藥物作用靶點愈來愈成為藥物治療該疾病的重中之重。之前有研究表明,EZH2能與PRC2共同作用對H3K27進行三甲基化,從而起到基因沉默的作用,因此甲基轉移酶
分子靶向治療腫瘤未來或成主流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行的CSCO(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會)腫瘤新進展治療論壇上獲悉,今后腫瘤治療將依靠分子靶向治療的“精確制導”和較輕的毒性,實現將惡性腫瘤轉變為慢性病治療的目標,使更多患者能夠“帶瘤生存”。 據了解,由于傳統的腫瘤藥物治療一般是指化學治療,具有“不分敵我,你死我活”、毒
精準靶向抗腫瘤藥物研究獲進展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疾病譜發生重大變化,從傳染病為主轉為腫瘤和代謝性疾病等復雜慢性疾病為主。然而,現有絕大多數抗腫瘤藥物的靶向效率較低、且毒副作用較大。同時,由于同種疾病在不同人群中所表達的敏感標志物有所差別,所以治療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迫切需要研發以疾病分子分型為基礎,針
靶向治療惡性腫瘤的相關介紹
靶向治療從90年代后期開始在治療某些類型癌癥上得到明顯的效果,與化療一樣可以有效治療癌癥,但是副作用與化療相較之下減少許多。在目前也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研究領域。這項治療的原理是使用具有特異性對抗癌細胞的不正常或失調蛋白質的小分子,例如,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劑,治療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敏感突變的
Nature子刊:操控腫瘤靶向性細胞
科學家們利用來自患者的干細胞重編程生成了一些T細胞,隨后采用近期開發的一種新策略修飾這些T細胞,使得它們具備了尋找及破壞腫瘤的能力。通過這種方法,他們能夠在實驗室中大量生成與自然T細胞相似的,無限數量的抗癌T細胞。在發表于8月11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Science:為何靶向代謝能縮減腫瘤
不少研究表明,通過新方法能快速靶向維持腫瘤生長的血管,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的目的。眾所周知,腫瘤的生存需要血管來支持,血管新生angiogenesis能促進新血管形成,而抑制這一過程的藥物則能阻擋癌癥的發生和發展。 但是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兩位研究人員在一篇最新文章指出,這種抑制作用的整體效應
腫瘤靶向治療基因檢測納入醫保范圍
將基因檢測作為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納入醫保,讓更多患者從中受益,并可以接受更標準的治療。 1月23日,沈陽市人大代表、遼寧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李曉玲對腫瘤治療中的基因檢測費用提出了建議。 臨床實踐證明基因檢測 是靶向藥治療的基礎和前提 “靶向藥物的使用要以基因檢測為基礎,需明確患者的基
腫瘤靶向藥Vitrakvi發布最新臨床結果
202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即將于6月4~8日在線舉行,會上將發布腫瘤精準治療藥物Vitrakvi(larotrectinib)最新臨床應用結果。 larotrectinib是首款專為NTRK融合基因融合的腫瘤患者設計的口服TRK抑制劑。該化合物在成人和兒童TRK融合基因融合腫瘤
“精準”摧毀腫瘤,新靶向藥臨床成功!
中國浙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浙江醫藥)宣布,ARX788治療HER2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臨床,達到期中分析的界值。數據顯示,該藥物可以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期,并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這意味著,又一款抗HER2陽性乳腺癌藥物或許能夠在國內上市,為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仿生納米籠可特異性靶向腫瘤干細胞抗腫瘤轉移
腫瘤的轉移是導致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腫瘤干細胞(CSCs)被視為腫瘤轉移的根源。CSCs在腫瘤組織中比例非常少,且主要分布在腫瘤組織血管周圍或深部厭氧區域。如何突破各種生理屏障,將抗癌藥物高效遞送到腫瘤組織并特定靶向腫瘤CSCs是腫瘤轉移治療的一大挑戰。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制
靶向遞送腫瘤藥物:殺傷前列腺腫瘤的“特洛伊木馬”
前列腺癌是男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之一,并且在治療方面仍有巨大的改善空間——目前仍然缺乏靶向且對健康組織危害小的療法,尤其是在當癌癥已擴散的情況下。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多數前列腺腫瘤都存在高度異質性的特點,使得任何靶向藥物在單獨使用時都難以解決所有問題。 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和約翰
近紅外量子點生物探針用于腫瘤靶向成像和腫瘤切除
早期檢測和隨后的手術完全切除是治療癌癥最有效的方法 , 然 而檢測靈敏度低和不能完全確定腫瘤邊緣部位是治療時面臨的兩個挑戰性的問題,基于納米顆粒的影像引導手術治療已被證明是腫瘤靶向成像和隨后的減瘤手術的有 效方法,近紅外熒光探針,如近紅外量子點具有深層組織滲透性和較高的靈敏度可用于腫瘤檢測。本研究中
Nat-Rev-Cancer綜述:腫瘤蛋白質基因組學
導 讀? ? ? ?腫瘤蛋白質基因組學(Cancer proteogenomics)是將基于質譜(MS)的蛋白質豐度和翻譯后修飾(PTM)信息與臨床前腫瘤模型和腫瘤樣本的基因組、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相結合的組學技術。基因組學和表觀基因組學為解釋可能發生的生物過程提供了基礎知識,蛋白質組學是對已經發
Illumina副總裁:基因組學如何影響腫瘤學未來的發展?
專訪Illumina腫瘤業務營銷副總裁John Leite 基因組學正在改變腫瘤研究,其最終目標是推進癌癥的診斷、治療、監控及最終的篩查方式。Illumina的腫瘤業務營銷副總裁John Leite介紹了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隨著今天的研究轉化為臨床,他對未來的期望。 基因組學如何影響腫瘤
靶向腫瘤異質性,開啟分層靶向治療新篇章
眾所周知癌癥并非靜態的、整體性的疾病,隨著研究的深入,癌癥異質性逐漸被發覺,人們逐漸認識到每個癌癥患者可能有不同的起源,即便是同種類型的腫瘤患者也是如此;同時研究還發現腫瘤異質性對腫瘤的治療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腫瘤學的未來:靶向腫瘤異質性 去年的幾項研究闡明了腫瘤的異質性,反映了同種腫瘤的不
ASCO-2014:“腫瘤基因組分析:未來出路或TMI?”
2014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召開,吸引了世界各地逾25000名腫瘤專業人員參與,精彩不斷。湯森路透旗下BioWorld對ASCO 2014進行了跟蹤報道,希望為國內關注腫瘤領域的藥物工作者帶來此重大會議報告中的最新消息。本文為第一篇跟蹤報道,后續系列報道將陸續推出。 是否值得投入大
《Cell》:如何根據癌癥基因組圖譜分析腫瘤
時至今日,這一計劃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最新Cell雜志公布了泛癌癥圖譜(Pan-Cancer Atlas),這也是癌癥基因組圖譜(TCGA)的收官項目,同期Cell雜志介紹了根據癌癥基因組圖譜分類的腫瘤類型列表,以及相關的一些主要發現(每種腫瘤類型的標記論文)。 生物通報道:2005年美國國立
膝關節骨腫瘤放射學診斷分析
膝關節是體內最大,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它由滑膜、股骨髁與內側和外側脛骨平臺之間的兩個鉸鏈式關節組成,以及髕骨與前股骨遠端的滑車槽之間的滑動型關節組成。對于膝關節病變的成像模式平片是檢測和評估腫瘤一般特征的首選方式。用于檢測軟組織腫瘤的平片的準確性是有限的。平片是評估正常骨與腫瘤(轉移區)特征的腫瘤之間
薈萃分析走下神壇?從腫瘤學談研究浪費
最近部分學者對薈萃分析(meta-analyses)在醫學文獻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懷疑,在一份期刊中同時發表了三篇關于薈萃分析是否有用的文章,觀點確截然不同,分別是“有用”、“沒用”和“不確定”。 薈萃分析只是一種研究工具 當然,薈萃分析是一種綜合研究數據的工具,而工具本身也不能歸類為“好”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