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食物過敏是怎么回事
我們的免疫系統會對進入機體的外源物質展開攻擊。嚴格來講食物也算是外源物質,但機體卻能夠耐受它們以便吸取營養。這是因為免疫系統的內在機制會阻止它對有益抗原產生反應。如果這樣的耐受機制出現問題,我們就會遭遇可能致命的食物過敏。近年來食物過敏發病率在不斷升高,但科學家們還不清楚食物免疫耐受是如何建立的。日前韓國科學家們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這一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機制。 調節T細胞(Treg)是機體建立免疫耐受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小腸和大腸中存在一類特殊的Treg細胞,外周Treg細胞(pTreg)。研究人員對無抗原小鼠進行研究,發現正常膳食可以誘導小腸生成pTreg細胞。 他們還比較了液體食物(奶)和固體食物對小鼠pTreg細胞發育的影響。研究顯示,未斷奶新生小鼠的小腸只有少量 pTreg細胞。當小鼠斷奶并攝取固體食物的時候,小腸在幾周內就出現了大量的pTreg細胞。但如果新生小鼠斷奶后攝取無抗原的特殊食物,它們小......閱讀全文
可以治療一切食物過敏的新療法
在最好的情況下,食物過敏不過是最令人沮喪的一件事,但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它甚至會危及生命。不過科學家們已經研發出一種能夠徹底轉變小白鼠過敏反應的免疫技術,他們認為這種技術也可以被用來治療人類遇到的過敏。 這種治療方法的工作原理是引發身體產生新的樹突細胞,這種細胞能夠給其它免疫細胞發送信號,取消它們
若要降低孩子過敏風險-哪些食物需早吃?
長期以來,醫生們都在警告家長們,最好推遲向嬰兒喂食某些食物,以降低潛在的過敏反應風險。但新出爐的一項研究表明,這一建議可能并一定正確。 據合眾國際社報道,研究人員在對1400名兒童進行調查后發現,如果在嬰兒出生第一年內就給他們吃花生、蛋或牛奶,這些孩子以后反而不太可能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產生過
食物過敏原的檢測和定量方法RIE
RIE (roc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 RIE使用含有凝膠的抗體,被分析的抗原按照自身的電泳能力在凝膠中移動直到抗體和抗原結合,所形成的電泳峰高與檢測抗原量成比例。RIE法檢測不同食品中的幾種抗原的檢測極限約為2.5-30 mgkg-1。該方法的局限是實驗所需的
食物過敏原的檢測和定量方法ELISA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現在ELISA是食品工業和政府食品管理部門進行食品中潛在過敏原檢測和定性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特定的蛋白或抗原可以與特定的酶標記的抗體鍵合后用顯色反應來定性和定量,靠標準曲線來計算抗原的含量。 ELISA的
食物過敏危及健康-專家提出“過敏源”信息須醒目標注
薯片,果凍,瓜子……這些看似不起眼兒的包裝食品一旦食用后過敏,輕則引起皮膚、胃腸道過敏癥狀,重者可致過敏性休克,甚至喪命。食品專家及醫療人士提醒,時下許多包裝食品的標簽缺少“過敏源”信息,消費者忽略這一情況的后果可能危及健康,應當謹慎防范。 最近一段時間,地處遼寧省沈陽市幾家大中型醫院接收的過
科學家發現某種細菌可以防止食物過敏
食品過敏的原因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導致血液內產生特殊的E型抗體(IgE)。特殊的免疫細胞,如TH2幫助細胞就會馬上行動起來對抗食品中的蛋白質,就如同對抗病菌一般。這個過程就引起了食品過敏。引發的具體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也包括腸菌群的變化。最近有研究表明,某種細菌可以防止食物過敏。 益生
JACI揭露兒童食物過敏機制,環境與遺傳必須共存
研究結果于4月6日以題為“Mechanism for initiation of food allergy: Dependence on skin barrier mu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allergen costimulation”發表在《 Journal of
母體腸道菌群與嬰兒食物過敏風險下降相關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Maternal carriage of Prevotella during pregnancy associates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food allergy in the offspring,孕婦腸道菌群中存在人體普氏菌(Pre
孕期補魚油和益生菌或降低嬰兒食物過敏風險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一項研究顯示,孕期攝入魚油和益生菌可能會降低嬰兒對食物過敏和患濕疹的風險。圖片來源于網絡 受英國政府委托,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分析400余項研究獲得的數據,涉及150萬名母親和孩子。結果顯示,孕婦自孕20周起或哺乳最初三四個月每天服用一粒魚油膠囊,孩子對雞蛋過敏的風險可降低30
新發現生物標記PGDM分子有助診斷食物過敏
近日,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通過檢測尿液中存在的一種生物標記,可以幫助診斷食物過敏的風險。 東京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英國《科學報告》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在有食物過敏問題實驗鼠的尿液中發現了一種名為PGDM的分子,這種分子的含量與過敏癥狀有明顯相關性。此外,在食物過敏的人類患者尿液中也發現了高
親近防癌食物遠離致癌食物(附名單)
致癌食物和防癌食物的詳細名單。 日常致癌食物黑名單 腌制食品:咸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燒烤食物: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
過敏專家教您讀懂過敏原化驗單詳解食物不耐受
?作者:遼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過敏反應科 ?楊娜?常見的食物過敏分為速發型食物過敏與遲發型食物過敏,速發(2小時內)食物過敏主要通過過敏原篩查檢測查血中特異性IgE抗體,而遲發型(2-48小時)食物過敏為非IgE介導,部分食物過敏與不耐受有關,主要查血中特異性IgG抗體。今日為您詳細解讀食物不耐受檢測。
浙商大女教授研究發現:益生菌可緩解對蝦食物過敏
海鮮過敏,讓海鮮愛好者“苦不堪言”。近日,從浙江工商大學(下稱“浙商大”)傳來好消息,該校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傅玲琳帶領團隊研究發現,特定益生菌對對蝦食物過敏具有緩解效果,相關的益生菌菌株也已獲批了國家發明專利。 食物過敏是由一種叫免疫球蛋白E引起的異常的免疫反應。現代研究表明,益生菌可
酸堿食物列表
堿性食物: 蔬菜、茶葉、水果(高糖水果除外)、牛奶等酸性食物: 肉、蛋、魚、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米飯、面食、糖類甜食等。酸堿平衡:“飲”之道你家里喝的是什么水?天然水?純凈水?還是電爐燒的白開水?不管是哪種,你都可以同樣做個PH值測試,看看自己平時喝的水,是否弱堿性的健康好水。常見飲用水列表純凈水 純
食物顏色檢測
各種研究表示,顏色會影響人們對食物味道的期待值。事實上,我們甚至在第一次品嘗之前,就已經通過食物或飲料的顏色來判斷味道。我們期望紅色食物能像草莓或櫻桃一樣甜,白色應該嘗起來像香草,而綠色可能是青檸味、酸澀的或薄荷味。顏色特征甚至會決定我們是否吃下第一口。例如,當綠色出現在錯誤的食物上,如土豆泥或南瓜
8類食物要多吃,6類食物要少吃!
中國營養學會發布適合中國人的飲食建議 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的道理。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喝的飲料,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不合理的飲食是中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主要因素。2017年,中國約310萬人的死亡可歸因于飲食不合理。 近期,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
食物抗癌引爭議-食物到底能不能抗癌?
研究表明,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科學抗癌的基礎。40%的腫瘤發病與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關。也正因此,近些年來,人們特別關注吃什么才能防癌抗癌,各種各樣的抗癌“明星食物”也應運而生,并且隨著各種研究和發現的增多不斷涌現。 對此,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周岱翰則認為,從嚴格意義上講,防
Nature:為什么免疫系統通常不會攻擊吃進肚子的食物?
免疫系統是一個由器官、細胞和蛋白質組成的復雜網絡,負責保護身體免受外來物質的侵襲,同時也保護自身細胞。當外來物質“到訪”時,免疫系統會引發一系列反應,最常見的一種是引發炎癥,通常會表現出與過敏有關的癥狀。 眾所周知,我們每天都會吃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同為“外來物”的飲食為什么沒讓免疫系統產生反應
英國法律將規定包裝標簽必須顯示食物過敏原
2019年9月5日,據英國食品標準局(FSA)發布通知,將出臺一項食品新法,規定英國食品企業必須保證預包裝食品標簽顯示食物過敏原等完整的配料信息。新法將于2021年10月生效。 這項新法是在娜塔莎·埃德南·拉佩魯斯(Natasha Ednan-LaPerouse)不幸死亡后,全英國范圍內協商
生活中需要便攜式食物過敏原檢測儀
生活中,大家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人吃了魚或者蝦會出現過敏反應,如腹瀉、嘔吐或皮膚發癢等;當然,此前也有新聞報道,有游客踏青游玩時出現花粉過敏,嚴重者甚至會休克等。那么,問題來了,生活中我們是否需要一款檢測食物過敏原的設備? Nima是一個便攜式食物過敏原檢測儀,三角形的外觀,"個頭"與女
食物過敏原的檢測和定量方法免疫印跡(IB)
免疫印跡(IB) (immunoblotting) 點式免疫印跡測試法主要用于簡單或廉價食品樣品的檢測,提取的樣品蛋白噴灑在硝化纖維膜或PVPF膜上,用特定的與目標抗原結合的抗體進行酶標記,酶與底物反應呈現出有顏色的斑點,斑點的深淺與抗原的含量成比例。這種方法是半定量測量方法,但對某些食物
TheScientist:食物與致癌
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Takayuki Shibamoto是一位知名環境毒理學教授,他近期在The Scientist雜志上發表文章,解析了食物烹飪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化合物與致癌之間的關聯。 食物烹飪過程是產生具有誘人香味化合物的主要過程,這些化合物賦予了食物令人渴望的味道。在食物加熱
把毒藥變成食物
產甲烷菌是一種在環境中氧氣很少或沒有氧氣時產生甲烷的微生物。它們的甲烷生產——例如反芻動物消化道中的甲烷生產——與全球碳循環有關,因為甲烷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溫室氣體,但也可以用作為我們的房屋供暖的能源。 有害的增長基礎 這篇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文章的主角是兩
膽固醇相關食物
動物性食物(魚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膽固醇,植物性食物則普遍不含膽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膽固醇,應引起高度注意: ⒈豬腦(其他動物腦也類似)中含膽固醇極多,堪稱冠軍,每100克豬腦含有膽固醇2571毫克(羊腦是2004,牛腦是2447)。所幸吃豬腦并不常見。如果吃動物腦的話,以每年不超過一二次
食物中的鈣
由于擔心長期的不良副作用,包括動脈鈣化和腎結石,美國醫學研究所(IOM)和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都設定了關于結合飲食鈣或者補充鈣的容許攝入量上限。根據國際移民組織的規定,9-18歲的人每天的總攝入量不得超過3克;19-50歲,每天不超過2.5克;對于51歲及以上的人,每天不超過2克[43
降尿酸的食物
(1)玉米須,薏仁,向日葵心,蘆根,石韋。 (2)葛根、薏米。 (3)白茅根,車前草,車前子。
低嘌呤食物介紹
低嘌呤食物是指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于25毫克的食物。1、主食類:精致米面及其制品(面包、糕點、餅干等)、各種淀粉、高粱、馬鈴薯、山芋、通心粉等。2、奶蛋類:奶類及其制品(鮮奶、奶酪、酸奶、奶粉等)、蛋類及其制品(雞蛋、鴨蛋、鵪鶉蛋等)。3、蔬菜類:青菜類(雞毛菜、白菜、卷心菜、萵筍、筧菜、芹菜、韭
PNAS:天然抗癌食物
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飲食中含量豐富的一種化合物能夠奪走癌細胞逃避死亡的“超能力”。通過改變基因調控中一個非常特異的步驟,這一化合物實質上誘導癌細胞變成了按預定時間死亡的正常細胞。這一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本周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正常細胞受到嚴格的程序調控,遵照規律的周期死亡,而
食物中的DHA
近年來,魚油和DHA大概可以算得上各種"保健食品"中風頭最勁的名字。除了各種價格不菲的"深海魚油"膠囊,越來越多的嬰兒奶粉打出了"添加DHA"" 雙倍DHA"的賣點,此外很多兒童食品也開始添加DHA.在眼花繚亂的廣告中,許多人自覺或者下意識地把"DHA"當成了衡量一種食物好壞的標準。
吡哆醛的食物來源
吡哆醛的食物來源很廣泛,動物性、植物性食物中均含有。通常肉類、全谷類產品(特別是小麥)、蔬菜和堅果類中含量較高。動物性來源的食物中吡哆醛的生物利用率優于植物性來源的食物。在動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含量均微,酵母粉含量最多,米糠或白米含量亦不少,其次是來自于肉類、家禽、魚,馬鈴薯、甜薯、蔬菜中。各種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