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把零食當飯吃,把飲料當水喝是非常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但天一熱,不少人還是禁不住誘惑,各種飲料的銷量又會大增。到底如何讓深愛零食飲料的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昨天下午,杭州市食安辦、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和來自啄木鳥食品安全中心的講師走進杭州江南實驗學校,用具象的比較、生動的實驗告訴孩子們,為什么多吃零食多喝飲料不健康。而接下來,還將有50場這樣的活動,走進杭州的中小學,宣傳食品安全知識。 4種添加劑竟調出牛奶味飲料 食品安全專家的現場演示,讓同學們驚呆了 一瓶碳酸飲料藏20塊方糖 一片薯片能滴出18滴油 講師一邊往一只小杯子里放了兩塊普通方糖,一邊說:“這樣一杯水(約200毫升)里放兩塊方糖就已經很甜了。你們猜猜,一瓶橙汁飲料里的糖相當于多少塊方糖?”問題一出,孩子們紛紛猜測。只見講師像砌墻一樣把方糖一塊塊壘起來,一直壘到10塊才停止,孩子們看得驚呼不已。但更驚人的還在后......閱讀全文
在超市為孩子選擇食品,一邊是普通品種,一邊是標有"兒童"字樣的貨品,你會選哪樣?在記者隨機調查中,八九成家長偏向選擇后者。而有心的家長對照其營養成分表,卻發現所謂"兒童專用"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沒有太大差異。有些追求色、味的兒童食品,其添加劑的使用甚至更甚。據記者了解,在我國各項食品相關標準中,
圖為“DQ”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剛制作好的冰淇凌產品 隨著餐飲業的不斷發展,一些地方對甜品站屬于哪個環節監管認識不一致,出現了管理不規范和缺位問題。為進一步落實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中央編辦先后聽取了有關部門和中國烹飪協會及有關企業的意見建議,形成了相
圖示:營養快線含添加劑 飲料業巨頭娃哈哈陷入“飲用”風波。這次是其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的主打產品“營養快線”。 最近,有網友做了一個實驗,將娃哈哈生產的飲料營養快線倒入一個瓷盤,經一夜時間陰干,飲料變成了白色的膠狀物。這則消息很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熱議,并對營養快線等果乳飲料營養價值產
“我對我所說的任何一個字都可以負法律責任,你寫新聞時可以用我的真名。”前日下午,做了幾年奶茶生意的朱剛(處于安全考慮,本文仍使用化名)向本報報料,武漢大多數奶茶店所售奶茶都是用奶精和甜蜜素加色素勾兌而成,長期飲用,將會埋下不少隱患。昨日上午,朱剛與記者見面,詳談了奶茶行業的種種內幕。 朱剛
“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沒數。”這是一句網絡上流行的話,也曾被政協委員在兩會期間引用。這句貌似夸張的調侃,在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面前,透露出的是公眾的無奈。 站在2010年歲末回望,我們發現,過去一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出現在生產、加工
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50多家在京媒體記者認真聆聽專家對2015年12個食品安全熱點的權威解讀。 2015年食品安全熱點 特征 1.熱點密度有所降低。2014年全年需要跟蹤關注的食品安全
寶寶面、兒童餅干、兒童醬油……近年來,以兒童為主要消費對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兒童食品在孩子們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我國對兒童食品卻無明確的概念和標準,因兒童食品引發的消費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近日,中消協針對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發布了相關消費警示。 調查 價格高概念新兒童食品漸成消費
寶寶面、兒童餅干、兒童醬油……近年來,以兒童為主要消費對象的食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兒童食品在孩子們膳食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我國對兒童食品卻無明確的概念和標準,因兒童食品引發的消費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近日,中消協針對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發布了相關消費警示。 調查 價格高概念新兒童食品漸成消費
現象 營養快線變“膠狀的皮” “將營養快線飲料倒入盤子,經過一夜時間陰干,結果發現,飲料成了一層白色‘膠狀的皮’。”記者在微信中發現這條消息在朋友圈中瘋傳,網友同時還附上相關實驗的圖片進行說明。 從實驗圖片上看,風干后的純牛奶凝固成奶白色薄片,網友表示用手觸摸沒有粘性,用手指一摳就成了碎片
專訪衛生部衛生監督局副局長蘇志: 蒙牛添加OMP未依法報批 OMP不屬于添加劑,也不屬于強化劑和傳統營養素。這類物質是隨著食品科技發展而產生的,在國內使用沒有先例。對于此類物質,
6月1日,《食品安全法》就要正式實施了,這對食品行業潛規則,將是一次嚴厲的拷問。6月1日,是食品行業潛規則的大限嗎?6月1日之前,先讓我們看看,哪些潛規則將首當其沖…… 潛規則一:皮革“蛋白粉” 皮革蛋白粉,一種以制革
正規加工食品也要防食品添加劑的疊加危害 色素粉末加些水,就能“變”出誘人的飲料。在食品添加劑方面,濫用和添加非法化學物質問題最嚴重。創意圖片/記者 王遠征 你吃過這些食品添加劑嗎? “無與倫比的松脆”、“絲一般順滑”、“松軟有彈性”,誘人的廣告語將
蘇丹紅、孔雀綠、三聚氰胺……近兩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這些因為非法添加而出現的化學名詞,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2008年12月,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發出通知,
近日,北京食藥監局發布通報,18種食品被檢不合格在全市范圍下架。雪糕、冰淇淋,給人們帶來美味冰涼感受的同時,菌落超標、添加劑過多、含植物奶油……這些負面的健康效應也如影隨形。 很多人認為,打著“懷舊”、“童年記憶”旗幟的老冰棍更加安全、健康。不過,事實卻并非如此。 □調查篇 一根雪糕含幾十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和牛奶相比,娃哈哈“營養快線”、蒙牛“真果粒”、伊利“果立享”等含乳飲料口味更好,深受消費者歡迎。但是,近日業內專家指出,不少含乳飲料產品都存在營養價值低、過度宣傳、誤導消費者之嫌。 據鳳凰網報道,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含乳飲
前不久有關反式脂肪危害的爭論曾鬧得沸沸揚揚,可是,在上海等都市街頭或路邊小巷,經常能看到年輕人手捧一杯五顏六色的飲料在慢慢品味,這就是當下十分流行的現制現售水果奶茶。當人們在品嘗它的香甜可口的同時,是否想到那里面不光有反式脂肪,還有多種添加劑正威脅著自己的健康。記者在調查中發現,
年年3·15,教你學拆招。關于飲飲食食這些事,就像一個大江湖,有的商家會使出“障眼法”,標注“××味”其實卻沒有添加真材實料;有的酒店則揮動“霸王拳”,包間費開瓶費切蛋糕費宰你沒商量;還有一些企業善打“擦邊球”,在宣傳語上做文章,往往一字之差讓你信以為真。身為消費者,如何見招拆招?且聽我們一一分
時 間:2010年11月19日下午 地 點:北京國二招賓館 主持人:王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政策辦主任) 王林: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媒體的朋友,大家下午好! 近期,媒體包括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鐵強化醬油的有關信息,應大家的要求,我們今天下午舉辦這次鐵強化醬油信息共享會。首先
糧食部門及不少生產企業建議在面粉中停用過氧化苯甲酰(即俗稱的面粉增白劑) 9月12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結束征求意見,截至8月底,秘書處已收到約100條公眾建議。 公眾建議主要分為三類,其中包括建議修改標準中某些食品分類系統、修改某些添加劑使用范圍和使用量的具
一、海藻酸鈣(又名褐藻酸鈣) (一)背景資料。海藻酸鈣是從海帶(Laminaria)、巨藻(Macrocystis)、泡葉藻(Ascophyllum)等褐藻類植物中提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委員會、日本厚生勞動省、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等批準其作為增稠劑用于食品,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
現在網購強大,一些年輕的媽媽、準媽媽們都整日掛在網上,不是海淘奶粉,就是囤積尿不濕,但凡提到給孩子買吃的東西,一定要買標注“兒童”字樣的產品,如兒童醬油、兒童鹽、兒童蜂蜜、兒童奶酪等等,聲稱要充分做到成人與兒童分餐制,認為“兒童食品”一定適合孩子。跟普通食品相比,“兒童食品”往往賣相更“萌”、口
昨日,北京廣安門外大街一超市內,一款純牛奶配料成分中標注為“生牛乳”。 一位乳業專家爆出“國內液態奶60%用奶粉沖兌”的消息,在乳制品市場再次引發軒然大波。 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昨天表示,現有法規明確,鮮牛奶和純牛奶不允許使用奶粉為原料進行沖兌,用奶粉作原料的液態奶必須在包裝上標明“復原
昨日,北京廣安門外大街一超市內,一款純牛奶配料成分中標注為“生牛乳”。 一位乳業專家爆出“國內液態奶60%用奶粉沖兌”的消息,在乳制品市場再次引發軒然大波。 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昨天表示,現有法規明確,鮮牛奶和純牛奶不允許使用奶粉為原料進行沖兌,用奶粉作原料的液態奶必須在包裝上標明“
會議日期: 2011年10月20-21日 舉辦城市: 青島 會議地址: 青島海情大酒店 主辦單位: AOAC中國分部,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承辦單位: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農產品檢測中心 世界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2011食品安全技術與標準國際研討會暨A
國家新《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5月24日實施,食品級雙氧水被重新允許做食品加工助劑;專家憂小微企業和黑作坊濫用工業雙氧水 雙氧水曾被禁用食品加工助劑 公開資料顯示,在2007版的國標中,雙氧水是可以作為加工助劑使用的。而在2011版中,雙氧水被從該名單中剔除。而在新版的2014版國標中,
從6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食品添加劑生產監督管理規定》正式實施,根據新規,所有食品添加劑成分必須要在包裝上毫無保留地進行明示。隨著新規的實施,以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食品添加劑,幾乎是一夜之間“赤裸裸”地呈現在了消費者面前。10日,記者走訪發現,許多商品的包裝上,添加劑的種類甚至
記者求證 市教育局:教育部門并沒有聽說,也沒有發布過類似的消息。 市衛計委:沒有聽過或發布此類消息。 市食藥監局:沒有發布此類信息,也未接到過上級部門通知。 近日一則“牛奶飲料中含有肉毒桿菌”、“喝飲料會導致白血病”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上被廣為轉載,內容中牛奶飲料、白血病、召回等
【編者的話】 從三聚氰胺到瘦肉精,從地溝油到染色饅頭,問題食品此起彼伏。 我們不禁要問,屢屢強調嚴厲打擊,為何卻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食品安全問題,到底如何整治? 繼“追問保障房”之后,人民網強國論壇和人民日報社會版聯合主辦的“追問·民生”系列再次策劃了“追問食品安全”,相關專家應邀
《食品安全法》實施3年,“分段管理”已呈現四大弊端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君石:食品安全多套 標準“打架”給監管“帶來很大麻煩”,分段管理導致資源浪費、重復監督等問題 看到白菜想到甲醛、吃蝦想到明膠、吃著鴨血狐疑是豬血……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如同對中國股市的態
“打假紅人”葉光稱“調制乳”不能當“牛奶”賣 葉光對記者表示,其目的是還“調制乳”本來面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目前已經有龍頭乳企主動來溝通,承認錯誤進行整改 近日,有關調制乳標識一事在乳制品行業內掀起不小波瀾。乳企忙著更換標識,消費者則一頭霧水,調制乳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質量會低于純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