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秘書長徐建培介紹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日前印發的《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提出探索科研機構和高校領導干部在成果轉化中股權代持的制度。 科技部副部長王志剛談到科研經費管理相關情況時表示,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要讓大學和研究所有自主權,經費只要用得合理、規范,課題驗收了、合格了,剩余的科研經費可以留在本單位繼續從事科研活動,自主支配。 最近有一個話題在關注科研經費管理的問題,說科研經費管理陷入惡性博弈,一方面是錢花不動,另一方面是亂花錢。為此有記者在發布會上對科研經費管理有什么具體的舉措提出了疑問。 王志剛回應稱,科技體制改革在這方面也是不斷地想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使這種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的事情盡可能少,但是一旦出現,科技部歷來的態度是決不姑息。同時,王志剛表示,科研經費管理,過去有......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張碧暉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4起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典型案件,7名教授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消息引發熱議,科研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問題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那么,科研經費的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如何從制度上加以監督完善?本文中五位相關專家談了他們的看法。他們分別是中
近年來,我國政府十分重視科研,不僅出臺了許多鼓勵科研的利好政策,而且向我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投入了巨額科研經費。各高校和科研機構承擔的科研項目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規模上均有大幅度的增加。 但在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方面,隨著學術界被曝存在著一些比較嚴重的違規使用資金現象,繼而激起巨大的爭論。 縱觀這
教育部日前發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貫徹執行國家科研經費管理政策 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通知》。內容如下: 多年來,高校作為國家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視并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政策規定,不斷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水平和科研經費使用效益,有效改善了高校科研基礎條件,高校科研水平和質量大幅度提升,產出了大
近年來因挪用、貪污科研經費而“落馬”的專家學者時有耳聞。科研經費為何被屢屢鉆空子?科研領域的諸多不端、違法行為為何屢禁不止?如何讓科研經費不再成為唐僧肉?我們反對科研人員在經費報銷上造假,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這個造假背后的問題所在。 科研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近年來,我國科研經費投入以每年超過2
閱讀提示 近年來因挪用、貪污科研經費而“落馬”的專家學者時有耳聞。科研經費為何被屢屢鉆空子?科研領域的諸多不端、違法行為為何屢禁不止?如何讓科研經費不再成為唐僧肉?我們反對科研人員在經費報銷上造假,但我們也應該
近日接連爆出兩條關于科研經費貪腐的新聞。 2月9日,媒體報道,原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執行院長宋茂強,伙同其妻借用親戚、老鄉身份證以“校外勞務人員”的身份冒領68萬元科研經費,并簽訂虛假勞務合同應對財務審計。 2月14日,廣東省紀委網站發布消息,廣東省科技廳原副廳長王可煒涉嫌嚴重違紀,
近年來,有關科研經費的審計披露問題和貪腐報道屢屢見諸報端,給公眾造成一種“錯覺”,似乎整個科研系統是“壞的”、所有科研機構是“完全沒有效率的”。筆者以為這種“錯覺”對廣大科研人員極其不公,不利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自1996年“科教興國”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以來,歷屆中央政府更加重視科研經費投
“松綁”滋生腐敗,“收緊”引發爭議——當前,我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科研經費管理緣何陷入收緊還是松綁的“惡性博弈”? 花不動:“彩票”變負擔,預算、報銷繁瑣而勞心 田武(化名)在某985大學擔任副教授,最近在申報一個社科類課題時碰到了麻煩,預算將課題經費列入“設備資料
花不動:“彩票”變負擔,預算、報銷繁瑣而勞心 田武(化名)在某985大學擔任副教授,最近在申報一個社科類課題時碰到了麻煩,預算將課題經費列入“設備資料購置費用”,遭遇到固定資產審批和政府采購的強制性規定而被擱置。 “填不完的表格,寫不完的論證,搞不完的評審。好不容易拿到經費,開支和使用更為繁
每到年末,各高校都會迎來一輪科研經費的報銷高峰。最近有媒體犀利吐槽了高校科研經費體制、揭露了其報銷審批過嚴、項目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在不少網友看來,現在的報銷規定“這么嚴”,可還是有科研蛀蟲,動輒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侵占案近年來時有發生。如果不對科研經費進行嚴格管理,還不知道有多
當前,我國科研機構和高校普遍存在科研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科研經費無法正常使用和正常報銷,尤其是項目主持人和主要承擔人不能從科研經費中支取勞動報酬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科研人員積極性與創新力的提高,也致使國家研究投入并未物盡其用。針對這種情況,中央也在探索辦法,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實行符合智力勞
科研經費濫用、腐敗等問題一直備受詬病。日前,科技部在官網通報四起違反科研經費管理規定的典型案例,涉及的單位既包括北京惠眾實科技有限公司、大連三維傳熱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也有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 記者梳理上述案例發現,違規問題涉及使用假發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應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 經過幾代人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30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技術路線決策權、更大的經費支
2020年1月3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寧及同案被告人張磊貪污一案,對被告人李寧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對被告人張磊以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八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對貪污所得財物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經審理查明
漫畫:科研經費催生多少富翁? 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監管,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影響一國競爭力的提升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沒有系統的預防和懲治措施,任何一個神圣的學術殿堂都可能淪為碩鼠的樂土 美國 監管機制未能完全堵死漏洞 弄虛作假,將面臨巨額罰款 去年1月
不久前,科研經費使用中存在的腐敗問題,再次被媒體曝光。某高校科學家貪污巨額科研經費,被依法懲治。其實,科研經費中的腐敗問題出現多年了,有些早已成為“潛規則”。 據報道,江南某大學教授被指控授意其博士生,陸續以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同、編制虛假賬目等手段,將1022萬元專項科研經費,套取或
正在北京召開的“科技三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科研經費管理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 近年來,中央財政對科技創新扶持的力度不斷加大。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4年,中央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科學技術支出從1009億元增加到2899.2億元,并帶動全社會研發投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湖北、江蘇等地調研時發現,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反映最多的是科研經費獲取不公平,“官大學問大,權大經費多”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科研管理體制尤其是經費資源分配過度行政化飽受詬病,促使官本位意識泛濫,滋長投機意識,造成學術氛圍不良、科研水平低下等負面影響。科研人員呼吁,要痛下
中央財政科技投入是我國研發經費的重要來源,是國家基礎前沿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保障。中央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從2006年的774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460億元,年均增長率約18%。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中央財政科研經費,對于提高國家創新體系的效率和效益
科研是以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主體,包括藝術、文學、歷史、哲學等等在內的,一切為求取新知識和創造新知識而進行的學術探索活動,科研經費是維持這種探索活動正常運行所必需的費用。 從人類認識到“知識就是力量”的弗朗西斯·培根時代開始,為追求“新事功”而努力“發明知識”的學術探索活動,就逐漸
近些年,一批諸如廣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統科研單位頻發貪腐,引發各方對科技經費投入方式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發的,60%都用于開會、出差等。 全國各級政府對科研的財政投入都是不小的。而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為主體的格局尚未形成。至于科研經費如何使用
近些年,一批諸如廣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統科研單位頻發貪腐,引發各方對科技經費投入方式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過去數年間,全國科研經費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發的,60%都用于開會、出差等。 全國各級政府對科研的財政投入都是不小的。而中國企業自主研發為主體的格局尚未形成。至于科研經費如何使用
——揭秘科研經費流失路線圖 一個科研項目報銷各地到佳木斯的單程火車票1505張;曾被列入院士候選人的科研人員因貪污百余萬元科研經費一審被判刑13年;某中字頭院所下屬單位被審計出以項目名義發放近億元福利…… 科研經費為何被屢屢鉆空子?侵占科研經費有哪些慣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導致科研
隨著我國反腐日益常態化,科研領域的腐敗問題受到公眾關注。前不久,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了2014年全國檢察機關1月至9月查辦職務犯罪的有關情況,其中包括兩起教育科研領域的重大腐敗案件:一起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因涉嫌貪污公款2000余萬元被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另一起是浙江大學原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近十年經費概況 沒有人頭費,只有設備費;年初申請,年底給錢;要求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在項目開始之初,就像工程預算那樣精確列出科研經費預算……近幾年來,科研經費配置和管理中一些不符合科研規律的規定,備受詬病。2014年,科技體制改革亮點頻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是我國基礎
近年來,我國每年科研經費均在萬億元以上,而科研經費管理也日益暴露出諸多問題。繼今年1月8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提出“要加快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砍掉繁文縟節,讓科技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之后,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重申要“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同時,“十三五”規劃綱要上也提
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刻不容緩 要遏制科研腐敗,加強行政部門的監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我國科研管理體系。應該將由行政部門主導科研經費配置,改革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會負責國家課題、項目資助,同時成立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對申請者按學術原則、學術標準進行評價。 科技部昨天通報了有關國
“我國科研經費使用不當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一套有效機制避免或消除這一行為。”對當前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出現惡性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感到憤怒、痛心、錯愕。今年在兩會期間,他的一項提案即和加強科研經費科學管理有關。 葛均波說:“我們絕不容忍這些現象,要堅決杜絕經費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次成為參加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