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奶業已徹底告別三聚氰胺。第一財經記者昨天從中國奶業協會8月16日發布的國內首份奶業質量報告中獲悉,從2008年以來,國產奶抽檢三聚氰胺合格率100%,已杜絕違法添加的情況,國產奶質量處在歷史最好時刻。而奶業協會秘書長谷繼承也表示,目前消費者為安全“海淘”奶粉屬于認識誤區,建議理性對待。 根據奶業協會公布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6)》顯示,國家農業部從2009年開始實施的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對乳蛋白、乳脂肪、菌落總數、黃曲霉素、體細胞數、重金屬鉛、鉻、汞,以及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等10項指標的監測,累計抽檢15.1萬次。 抽檢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5年,國內鮮奶三聚氰胺監測合格率100%,2015年檢出最大值僅為0.01mg/kg,遠低于美國、歐盟和現行國家標準2.5mg/kg。與此同時,生鮮乳中的乳蛋白、乳脂肪等營養指標達到較高水平,而菌落總數、重金屬等監測平均值遠低于我國限量標準。 2008年爆發......閱讀全文
8月22日消息,今年,距離三聚氰胺事件已經過去了10年。這十年來,我國的奶業發展有了哪些變化?消費者信心恢復了嗎?今天,中國奶業協會和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聯手向社會發布《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8)》,2017年的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市場上乳品質量安全風險可控,整體狀況
喝上放心奶,是國人的心頭大事。尤其是經歷了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費者對于選擇國產奶制品似乎還是有所顧忌。中國奶業如何打好翻身仗呢? 昨日,記者從農業部了解到,“十三五”期間,農業部將圍繞“種好草、養好牛、保安全、創品牌、講故事”部署五大行動,振興中國奶業發展。 種好草——提供奶牛養殖
在讀完質量安全承諾書后,晨冠乳業的董事長涂醉桃揮了揮拳頭,像是在慶祝自家企業入選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也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企業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 1月2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與晨冠乳業一同進入名單的還有三元、貝因美、銀橋、輝山和百躍
記者線上線下調查發現,包括巴氏奶在內的進口液態奶已經大舉進軍中國,但有意思的是,與本土巴氏奶5—10天的保質期相比,進口巴氏奶保質期卻在15天以上,最長的45天。特別是澳洲鮮奶,在該國保質期為7 天,但賣到中國保質期就延長至21天。(9月7日《南方都市報》) 進口奶超長保質期(有的長達一年),
“從孩子出生到3歲,我一直找朋友從日本背奶粉回來。國產奶不放心,‘海外背奶’又擔心‘斷奶’。”說起“海外背奶”的經歷,家住哈爾濱的丁先生萬般無奈。 中國奶業協會最新數據令人尷尬——目前我國牛奶產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乳品進口量占比卻接近我國乳品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消費者“海外背奶”緣何不斷?國產
8月22日,中國奶業協會聯合中國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測測試中心共同發布的《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7年乳制品產量基本穩定、質量持續提升、現代奶業建設穩步推進、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成效明顯……而乳業整體質量水平提高和行業結構的調整尤為明顯。 生鮮乳抽檢合格率9
“從孩子出生到3歲,我一直找朋友從日本背奶粉回來。國產奶不放心,‘海外背奶’又擔心‘斷奶’。”說起“海外背奶”的經歷,家住哈爾濱的丁先生萬般無奈。中國奶業協會最新數據令人尷尬——目前我國牛奶產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乳品進口量占比卻接近我國乳品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消費者“海外背奶”緣何不斷?國產奶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近期國內規模化牧場的收奶價格不斷下滑,已經跌至3.7~3.8元/公斤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接近規模化奶牛養殖企業的盈虧線。] [2015年全國液態奶銷售總量2738.9萬噸,比上年增長了3.6%。但與“十二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5.1%,“十一五”期間每年平均增長11.1%相比,
國內奶業正被陰霾籠罩,由于奶賣不出去,很多奶農不得不倒奶。惠州奶農老陳(化名)擁有600多頭奶牛,這些奶牛每天產奶量達5噸,為了將這些奶賣出去,他每天一大早就開著面包車向甜品店、咖啡店、鮮奶吧等推銷,但即便如此,他每天只能賣出1噸奶,剩下的4噸則不得不倒掉。 老陳只是眾多奶農的一個縮影。針對“
“從孩子出生到3歲,我一直找朋友從日本背奶粉回來。國產奶不放心,‘海外背奶’又擔心‘斷奶’。”說起“海外背奶”的經歷,家住哈爾濱的丁先生萬般無奈。中國奶業協會最新數據令人尷尬——目前我國牛奶產量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乳品進口量占比卻接近我國乳品消費總量的三分之一。消費者“海外背奶”緣何不斷?國產奶何
全程機械化擠奶設備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再過段時間,廣東燕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州風行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將換用新包裝,每盒奶產品將有營養品質標識,消費者將可通過標識選擇不同質量等級的牛奶。建立優質乳營養品質標識制度,正是實施優質乳工程的目的之一。 記者獲悉,該工程是由農業農村部奶產
奶粉配方注冊制,使得奶粉行業日漸規范,而另一乳制品類液態奶也正在經歷升級挑戰。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波及的不只是奶粉產品,國內乳企的液態奶在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也直線下降,進口液態奶順勢入局搶占市場。目前進口品牌仍然持續輸入,緩過氣來的國產品牌則希望“收復失地”,“升級”成為雙方的共同目標。從常
進口常溫奶正來勢洶洶,銷量與日俱增。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向記者透露,去年進口常溫奶銷量同比增加一倍,達到19.5萬噸。2008年進口常溫奶銷量不到兩千噸,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到2013年,進口常溫奶銷量激增百倍。雖然目前進口常溫奶銷量在國內常溫奶市場所占比例還很小,但是乳業專家擔憂,以此速度發
據報道,中國奶業協會近日發布的首份《中國奶業質量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5%;生鮮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兩大營養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國家標準;規模養殖場生鮮乳中體細胞平均值低于歐盟限量值,我國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 國產奶,放心買——這個新聞標題自然是有邏輯支撐的
何時讓中國寶寶吃上放心的國產奶粉成為各家企業的當務之急。圖為山東青島一孕婦在商場選購進口奶粉。 近日,新西蘭政府表示,此前懷疑乳制品巨頭恒天然集團奶品肉毒桿菌受污染事件系烏龍事件。這一表態為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毒奶粉”事件暫時畫上一個句號。事件雖然暫時平息,但是由此引發的對奶制品質量和安全
記者近日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從今年5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包括嬰幼兒奶粉在內的進口乳品將通過更嚴格的檢疫提高準入門檻,尤其是進口乳品標注的國外獎項、榮譽、認證標志,得提供經我國駐外使領館或外國駐中國使領館等外交途徑確認的證明文件。 棒
調制乳、滅菌乳、國產奶、進口奶,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乳制品已讓人眼花繚亂。消費者或許對乳制品的分類不甚了解也不太在意,然而怎么選一款好牛奶卻是始終關 心的。 在《消費者報道》此次專題采訪中,不少專家建議消費者購買牛奶時盡量選擇保質期更短的牛奶。這不單是消費者的選擇,也是中國奶業發展大
中國奶業協會昨天首次發布《中國奶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乳制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5%,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生鮮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兩大營養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國家標準,也高于美國標準,規模養殖場生鮮乳中體細胞平均值低于歐盟限量值、菌落總數平均值低于澳大
近年來,我國奶業加快發展,已成為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發展中最具活力、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在6月2日開幕的第七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6中國奶業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為中國奶業發展建言獻策。 提振中國奶業信心 近兩年,進口低價乳制品沖擊與消費增長放緩“兩碰頭
30余種洋牛奶激戰廣州市場 包裝定價各異讓其身陷信任危機 消費者可上網查有機奶真假 國產牛奶陷入危機后,洋牛奶獲得大舉進入中國的良機。這些牛奶原產地各異,有來自美國、法國,還有來自新西蘭、澳大利亞…… 雖然它們的身份、出生地不同,但都有統一的標簽――原裝進口,而這也是
恒天然風波后三問奶業發展趨勢 如何讓市民喝上一口價廉物美的純牛奶 剛剛過去的這段時間,洋奶粉被推向風口浪尖,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生產的受肉毒桿菌污染乳粉部分流入中國,事涉多家奶企。涉"毒"企業一片噤若寒蟬,而眾多國內消費者也是無所適從。 進口奶營養價值真的優于國產奶?如何加強監控,規避此類事
保質期最長能達310天 營養性是否優于國產奶? 北京晨報訊(記者 陳瓊)在消費升級及電商平臺的推動下,進口牛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正在快速增長。北京晨報記者走訪各大超市發現,包括物美、家樂福在內的賣場都專門辟出進口牛奶專區,一號店、京東的進口牛奶數量和銷量都不低。但業內人士指出,從營養價值和安全
上周末還在大張旗鼓做促銷的各大液態奶品牌,一夜之間竟被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質監總局等六部門聯合下發緊急通知要求“立即全部下架” 10月11日,六部門下發下架緊急通知,要求各超市、商店、城鎮和農村零售攤點等銷售者,必須將所有9月14日前生產的奶粉和液態奶,無論什么品牌、批次,立即全部下架,停止銷售
本報訊 “目前國產牛奶已經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質量非常棒!”近日在南京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奶業大會上,中國奶業協會乳制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優質乳工程專家顧佳升說,國產奶一點也不比進口奶差,甚至很多指標超過進口奶。 優質牛奶和奶制品的指標,除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外,最重要的是生物活性物質——這才是提
“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乳制品關系人民健康和民族的未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國產奶業遭受沉重打擊,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的信心陷入低谷。 8年時間過去了,痛定思痛、臥薪嘗膽的中國奶業是否已經“脫胎換骨”?國產乳制品質量能否經受考驗? 16日,中國奶業協會在京發布《中國奶業質量報告(20
“全國奶粉又開始滯銷,包括農業部在內的多個部門正緊急摸底乳品庫存,尋求解決之道。”昨日,在國內權威媒體上傳出這條消息的同時,沈陽奶粉市場也一觸即發,掀起了兩年來最猛烈的價格戰,國產奶粉與進口奶粉兩大陣營的較量再次升級。 國產奶粉“組團”反擊 如今孩子該喝什么奶粉?成為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嘩’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么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并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
“60%以上打著純牛奶旗號的液態奶都是用奶粉沖兌的”,近日來,本已暗流洶涌的中國乳業江湖,因為一位八旬老人的一句話再起波瀾。 一方面,西部乳業發展協會執行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畜牧系教研室主任魏榮祿揭開了這個液態奶行業的潛規則,一方面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表聲明稱魏榮祿言過其實,并表示企業用奶
日前,本報刊發的《用了復原乳 標識別忽悠》(詳見12月6日A15版)的報道引起市民對液態奶的關注。目前市場上有不少主打“鮮牛奶”旗號的巴氏奶產品,所謂巴氏奶,是以新鮮牛奶為原料,采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能較好地保存牛奶的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但保質期較短,且需冷藏保存。記者調查發現,并非所有
牛奶標準該不該這么低 關于牛奶標準高低的爭論,最近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在近日舉行的一個奶業論壇上,關于當前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兩位業內人士針鋒相對。 廣州市奶業協會會長王丁棉炮轟:中國乳品標準創全球最差標準,標準制定被大企業所左右。 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認為:當前我國乳業還處于初級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