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一個棉簽,在口腔內壁上刮一刮,再將棉簽放入檢測試劑中,置入卡尤迪9月2日在京首發的全球首創無需核酸提取專利技術的Mini8 Plus檢測平臺上,僅需一個小時左右,受檢者就可以通過基因檢測獲知自己的酒精代謝能力。 而這,僅僅是分子診斷技術在精準醫學的眾多應用之一。 其實,早在2011年,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就發表了《邁向精準醫學:建立生物醫學與疾病新分類學的知識網絡》,首次提出“精準醫學”的概念。去年年初,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且預算金額高達2.15億美元。 一時間,“精準醫療”成為覆蓋全球的熱門話題,并引得醫藥健康產業市場風起云涌。 去年3月,我國也首次召開了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600億元。隨后,科技部還頒布了“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申報指南。 “很多國家都啟動精準醫學計劃,其重要原因是近年來隨著基因測序的成本越來越低,一些疾病特別是腫瘤的分子基礎越來越清晰,分子診斷技術在腫......閱讀全文
據美國咨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預測,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的規模有望從2015年的近6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93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9.3%。 面對這塊肥肉,資本早已開始涌動。 此前,羅氏制藥曾斥資4.5億美元收購專注于開發即時護理產品的IQuum公司,用于分子診斷市
近年來,分子診斷領域的發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契機,加之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傾斜,更使其蓬勃發展。分子診斷以其快速、靈敏、精準的特點在疾病發生、發展、預后等各個階段均可發揮一定的作用而使其在醫療行業中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可。 一、分子診斷及分子診斷自動化概述 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方法獲得人
據美國咨詢公司Marketsand Markets預測,全球分子診斷市場的規模有望從2015年的近6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93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9.3%。 面對這塊肥肉,資本早已開始涌動。 此前,羅氏制藥曾斥資4.5億美元收購專注于開發即時護理產品的IQuum公司,用于分子診斷
新冠病毒的主力檢驗儀器和試劑是PCR和相關試劑盒,推薦輔助設備基因測序儀和相關試劑盒,PCR、測序儀、相關試劑均屬于分子診斷。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將近年來火熱的分子診斷技術再推向應用的高潮。據悉,近5年來,中國的分子診斷市場每年增長率高達近30%,而2020年的增長將大大超
隨著科學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技術被應用到醫療領域。醫學的歷史證明了科技的進步是控制感染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創新臨床應用的關鍵。 作為醫療的基礎,科技的進步在疾病預防和控制,以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新科技的應用在更加精確的診斷、改進治療策略和探索個性化治療的新藥等方面都
體外診斷作為全球醫療器械領域最大的細分市場,多年來穩居頭把交椅。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體外診斷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體外診斷市場的發展動向也愈加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本文基于行業發展現狀,重點分析各個細分市場的競爭格局。體外診斷作為全球醫療器械領域最大的細分市場,多年來穩居頭把交椅。目前80%臨床診斷
3月1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的報道。根據前期部署的中國精準醫療計劃,將于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據多家券商研報測算,精準醫療涉及的產業規模達上萬億元,直接相關的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 多方推進中國版精準醫療 2016年3月,科技部召開
文章導讀 分子診斷是精準醫療的技術基礎,也是體外診斷增速最快的分支行業。近幾年分子診斷產業以較快速度穩步增長。市場占有率還不高,處于行業成長初期,相對免疫診斷、生化診斷來講,發展并不成熟,中國分子診斷行業年均增速達到25%。分子診斷簡介 分子診斷技術是應用分子生物學如DNA、RNA和蛋白質等方法
美國腫瘤研究所(NCI)推出NCI-MATCH計劃,將在7月正式招募3000名志愿者進行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的臨床研究。NCI-MATCH是NCI-Molecular Analysis for Therapy Choice的縮寫,直譯過來是“選擇治療方案的分子分析計劃”。 該計劃將對3000名癌癥
精準醫療的世界,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存在,但它走進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速度之快,已大大出乎預期。 2015年1月份,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精準醫療計劃;9月份,美國國立衛生院發布了長達100多頁的《精準醫療項目集群——建立21世紀醫學研究基金會》的白皮書。精準醫療迅速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
全球正在邁入精準醫療時代,精準診斷是非常關鍵的一環。近年來,國內在該領域獲得快速發展,無論是政府、學術科研界,還是生物技術、醫藥企業以及投資界,均在這一領域深耕,希望促進行業發展,以精準診斷造福患者。大時代下,藥明康德傳媒部推出精準診斷系列訪談專題,邀請業內幾位專家與大家分享他們的觀點和見解。今
精準醫療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普遍會使患者受益。因為越精準,診斷水平越高,醫療行業發展就會越好。但是,精準醫療的首先必須要精準診斷,精準診斷也是非常重要的,精準診斷一般是在腫瘤、遺傳性疾病、傳染性疾病,當然其他領域也都可以做精準的診療。所以,精準醫療是必要的,但是它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比如我們現在認為
大會介紹 中國版精準醫療論證已完成,“十三五”規劃啟動,為全面落實國家科技部精準醫學發展規劃,在中關村管委會的指導下,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以及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主辦,生命科
【2016年12月3日,上海】“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峰會”于12月3日 -4日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國際大酒店盛大召開。1000多位精準醫療產業的領軍人物和從業者出席了本屆大會,共同探討我國精準醫療產業的創新發展。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洞見前沿,本土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來自政府監管機構的政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2月1日,第三屆國際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開幕。本次大會有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商圖信息BMAP主辦,共有近千人出席。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支持媒體為您帶來會議報道。大會現場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馬樹恒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樹恒為大會致辭。馬樹恒首先
十個月前,新澤西的一位76歲尿道癌患者在經過多年的傳統治療,包括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均失敗后,發展為尿道癌晚期。基因測序數據顯示,這位患者的HER2基因拷貝量異常增多。據此,醫生們在治療方案中加入一種此前通常用于轉移性乳腺癌的藥物:針對HER2基因變異的注射用曲妥珠單抗(Herceptin)
近年來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出現井噴。隨著科技部3月下發精準醫療重大科研專項申報指南,我國精準用藥與基因測序產業化標準將率先建立起來。此前,在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的組織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成立,計劃于2030年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多家券商研報測算,精準醫療產業涉及的產業規模上萬
一、基因測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基因測序技術應用范圍較廣,主要分為科研服務、醫療應用服務以及非醫療基因檢測服務。其中,醫療應用服務是目前應用基因測序技術中活躍度較高且發展潛力較大的部分,涉及無創產前篩查、遺傳病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腫瘤診斷等諸多領域。近年來,隨著“二胎
近期的醫學網絡熱詞,莫過于“精準醫療”了,因為給它做廣告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而在奧巴馬身后,是現任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主任Francis Collins和NCI(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的所長Harold E. Varmus兩位大牛。這兩位人物管理著美國醫學研究最主要的研究領域。如此高調、
從國外到國內,精準醫學不斷受追捧,越來越熱,但是精準醫療的G點從沒有明確過,而它到底在哪? 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6月25日發布《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2016年度項目安排進行公示的通知》,將“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擬進入審核環節的2016年度項目信息進行公示。目前,
近年來,我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高居首位,每年肺癌新增病例約73萬,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精準醫療正逐漸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方向,而“伴隨診斷”作為精準醫療的基石也日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肺癌診療領域,通過伴隨診斷對肺癌患者進行分類,從而實施更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療是精準醫療的
對于國內每年新增的430萬腫瘤患者來說,精準醫療的發展或成為生命的曙光。 但近日,腫瘤精準醫療被發表在《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的兩篇文章推上了審判臺,被指“精準策略沒有給大多數腫瘤病人帶來好處,腫瘤的精準治療僅僅是一個待證明的假說。”這一觀點在國內醫療界引起極大爭論,有贊同者也有反駁者
近年精準醫療逐漸從科學走向臨床和健康應用。精準醫學納入“十三五”;基因診斷擴大適用范圍,二代測序診斷試劑盒和腫瘤免疫治療單抗獲FDA批準;國產測序儀量產實現個人基因組進入百美元時代;基因與健康管理、保險等跨界融合;第582次香山會議商討“中國微生物組計劃(CMI)”;國內BAT,華為等IT巨頭逐
分子診斷
在世界范圍內,“精準醫療”早已是行業焦點。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及其所帶動的癌癥基因組圖譜計劃等重大項目的進展,尤其是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精準醫療”的概念后,人們對“精準醫療”的關注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隨著基因檢測能力日益強大,成本逐步降低,其所積累的個人醫療健康數據將更加豐富
1、中國乃至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都在不斷增加從全球的范圍來看,目前測序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是亞洲市場,其中中國和印度的市場增長率均超過了20%,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據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達到102.0億美元,其中中國基因測序產業規模達到92.0億元,如果按照美元比人民幣1:7
“作為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大數據、認知計算等技術的精準醫療的實現、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正在給全球健康和醫療產業帶來巨大變革。11月19日,在“第六屆Bio4P精準醫療創新論壇暨2016中國醫健創新創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說。 隨著精準醫療被納入中國“十
全民聚焦精準醫療 今年3月我國成立了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多次召開會議,論證啟動精準醫療計劃。一時間全國各地與精準醫療相關的機構和協會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例如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三甲醫院籌建的精準醫療研究中心。各地與精準醫療相關的論壇和項目也如火如荼的開展
精準醫學成熱點 最熱的方向有哪些?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6月25日發布《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2016年度項目安排進行公示的通知》,將“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擬進入審核環節的2016年度項目信息進行公示。目前,公示已經結束,61個項目進入公示名單,中央財政經費支持
分子診斷作為技術含量最高的IVD細分領域,近年來以黑馬之姿迅速占領市場。另一邊,POCT憑借即時檢驗的特點,受到廣泛的關注并得到了的快速發展。當分子診斷遇上POCT,這意味著基因檢測也能夠擁有即時檢驗的特點,同時也意味著分子診斷POCT需要克服更加高的技術壁壘。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分子診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