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硅為基礎的生命將是什么樣子?一種新的蛋白質或許能幫助人們找到答案。蛋白質解決了問題。通過引導進化過程,科學家創建了一種可將碳和硅結合起來的蛋白。此項創新能改變人類制造從藥物到LED燈、半導體以及計算機屏幕的很多產品的方式。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科學》雜志。雖然硅是地球地殼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但它無法同碳天然地結合在一起。這意味著生產商必須借助人工方法制造將兩者結合起來的化合物。此類化合物被稱為有機硅,出現在包括粘合劑和硅酮涂層在內的很多材料中。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Frances Arnold介紹說,利用生物學原理創建相同的結合物將更加可靠,并且可能成本更低。不過,時至今日,科學家尚無法找到或產生此類反應。如今,Arnold及其同事公布了一種執行此項任務的蛋白質。該團隊通過利用一個被稱為定向進化的人工選擇過程,創建了這種蛋白質。其超越了所有將兩種元素結合起來的其他現有方法。Arnold團隊從一種在海洋紅嗜熱鹽菌基因組序列中發現的......閱讀全文
隨著現代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準確、快速檢驗和鑒定臨床標本中的微生物,并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進行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對感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超微結構則需用電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在世界
第六節 自動化技術在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 微生物鑒定的自動化技術近十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數碼分類技術集數學、計算機、信息及自動化分析為一體,采用商品化和標準化的配套鑒定和抗菌藥物敏感試驗卡或條板,可快速準確地對臨床數百種常見分離菌進行自動分析鑒定和藥敏試驗。目前自動化微生物鑒定和藥敏分析系統已
近日,衛生部專家就耐藥細菌相關知識進行解讀,以下為主要內容: 1. 什么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
1. 什么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 2. 耐藥細菌是從哪里來的?是天然存在的還是物種進化的結果?
細菌L型是細菌細胞壁缺陷型。每種細菌都有其固定的形態,其形態決定于細菌最外層的細胞壁,細菌細胞壁不同程度缺失導致細菌變成細菌L型。細菌L型最早由Klieneberger發現,他于1935年從念珠狀鏈桿菌的培養物中發現有一種微小的菌落,當時認為是一種支原體,并命名為L1(以他工作的list
引言芬蘭科學家Ciftcioglu et al進行哺乳動物細胞培養時發現細胞內存在一種原核微生物,能通過100 nm的濾菌器,Kajander將其命名為納米細菌(nanobacteria)。納米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礦物質中和生物體內,能感染人類、牛、鹿和其它哺乳動物,是一種人畜共患的致病原。納米細
“北京霧霾中有耐藥細菌!”最近幾天籠罩霧霾的北京市民又一次這條朋友圈的消息震驚了! “耐藥細菌”不就是俗稱的“超級細菌”嗎?這項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成果,論文標題為“The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human, 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2.6 納米細菌的系統發生學分類用納米細菌中提取的核酸作為PCR模板擴增16S rRNA基因. 使用通用引物1492 RPL(GGCTCGAGCGGCCGCCCGGGTTAC CTTGTTACGACTT)和細菌特異性引物8FPL(GCGGATCCGCGGCCGCTGCAGAGTTTGATCCTGGC
比非典、甲流還可怕?十年內無藥可治?容易擴散全球?最近,被部分媒體描述得可怕又致命的“超級細菌”成為熱議話題。 在印度等南亞國家出現的耐藥性“超級細菌”(NDM-1),已經蔓延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國家。目前全球已有170人被感染,其中在英國至少造成5人死亡。在媒體和民眾表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R/DRS/20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盤轉的結構被形象地稱為人體第二大腦。腸道中寄生著數以計億的細菌,它們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一種外環境,各種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然而腸道菌群并不都是人類的朋友,按特性來講,它們可分為3大類,即好菌、壞菌和中性菌。當人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軟電離有機質譜, 作為一種新興的蛋白質組學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紀80年代發
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軟電離有機質譜, 作為一種新興的蛋白質組學檢測技
生長繁殖的三大要素。掌握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影響因素及規律對臨床醫學及基礎研究均有重要意義。 一、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1.充足的營養:必須有充足的營養物質才能為細菌的新陳代謝及生長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夠的能量。 2.適宜的溫度:細胞生長的溫度極限為-7℃~90℃。各類細菌對溫度
2010年9月9日,北京,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讀取實驗結果。北大第一醫院是19家“超級細菌”監測哨點之一。 最近在我國檢測出的“超級細菌”呈現出“來路不明,致病性不強”的特點,但“超級細菌”的真正威脅在于“耐藥性”的傳播,而非“致病力”的強弱。 自8
受孕后不久,人類胚胎便開始組裝一個對其生存至關重要的器官——胎盤。胎盤是胎兒與母體之間物質交換的重要器官,它將母體血液中的氧氣、營養素和免疫分子運送到正在發育的胎兒身上,同時胎盤也是防止感染的屏障。一個多世紀以來,醫生們認為這種短暫的結構——就像胎兒和子宮本身一樣——是無菌的,除非出現了什么問題
(一)知識目標 1、掌握 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方式和速度。 2、熟悉 細菌群體生長繁殖的規律、細菌在培養基中的生長現象、細菌代謝產物及醫學意義。 3、了解常用培養基的類型。 (二)能力目標 1、具備在生活中學習并對生活現象進行分析思考以及將書本知識與生活和臨床實際結合的能力; 2、具
10月26日,寧夏兩名患兒被檢測出帶有超級細菌NDM-1,它能抵抗絕大多數抗菌藥物。有專家表示,超級耐藥細菌的出現,讓人們正視這樣一個現實,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調查發現,抗生素在生活中廣泛存在,除了藥房存在違規處方類抗生素,醫院也會為回扣或防患未然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分類 細菌屬于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最精確的方法為遺傳學分類方法。 最常用的是經典傳統分類法:按照細菌的親緣關系,界門綱目科屬種型株分類。 科:由共同關系的屬組成,如腸桿菌科; 屬:是種的高一級分類單位,通常包含有共同特征或關系密切的種,用以描述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埃希氏菌屬; 種:
合理使用就不會產生耐藥性 抗生素濫用不只是過度使用,準確地說是不規范使用。該用的抗菌藥物一定要用,不該用的一定別用,最忌諱“溫柔一刀”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抗感染科主任醫師鄭波在出門診時,好幾位患者來詢問:自己是不是感染了超級細菌?怎么吃了頭孢拉定、鹽酸左氧氟沙星等好幾種消炎藥都不見好
[摘 要] 目的:調查慢性前列腺炎細菌感染情況及幾種主要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性監測,為有效控制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實驗室依據,指導臨床用藥。方法:對38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MearesStamey四段取樣法作前列腺液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對長期使用抗生素及原因不明的感染患者加做L型細菌培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有些細菌能夠幫助抵御癌癥,而有些癌癥則能作為癌細胞的“幫兇”促進癌癥發展,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1】Nat Biomed Engin:在特殊益生菌的幫助下 每天吃西藍花就能有效預防癌癥doi:10.1038/s41551-017-0181-y
(一)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細菌的生長繁殖需要提供合適的環境條件,不同種類的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不完全相同,個別種類要求特殊的環境條件。但其基本條件包括營養、pH、溫度、氣體等方面。 1. 營養物質:細菌在機體外人工培養,必須按細菌的種類嗜性滿足其營養需要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 酸堿度:
為強化社會監督,督促游泳場所經營者落實衛生安全主體責任,衛健委決定于2019年暑期分兩批公布游泳場所較多的北京、上海、杭州、寧波、廈門、青島、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城市游泳池水質衛生抽查情況,現公布第二批游泳池水質衛生抽查不合格場所名單。各地要在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基礎上,堅持社會共治,
噬菌體侵入宿主細胞進行系列合成反應時,宿主菌細胞本身進行了一系列工作,以修復噬菌體侵入所引起的創傷,并加固胞壁的結構,阻止細胞質的繼續滲出。噬菌體巧妙地利用宿主菌細胞的“機器”而有效地合成自身。 (三)細菌素對敏感菌株的作用 細菌素的作用范圍很窄,與噬菌體一樣有很強的特異性。有的細菌素
一、糖類代謝試驗1.1 糖(醇)類發酵試驗不同細菌含有發酵不同糖(醇)的酶,因而發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即使某些能發酵同樣的糖(醇),但其產物也不同,有的產酸產氣,有的產酸不產氣,可根據這些特點來鑒別細菌。大致可分為:液體發酵管:無糖肉湯或蛋白胨水中,加入1%糖(醇)類指示劑,一支小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