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利用多種CRISPR-Cas系統組成了它們的免疫力,其中,2類CRISPR系統(特別是基于核酸酶Cas9的系統)已成為最熱門的基因編輯工具。1月初,發表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的一項新成果中,CRISPR先驅張鋒帶領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兩個新型的RNA靶向2類CRISPR系統。 同月,張鋒與NIH的兩位科學家在Cell雜志上發表了題為“Class 2 CRISPR-Cas Systems”的SnapShot,對2類CRISPR系統進行了詳細的歸納(見下圖)。文章稱,基于不同的效應蛋白,CRISPR-Cas系統被分為兩類。1類CRISPR-Cas系統利用多個蛋白效應器復合物(multi-protein effector complexes),而2類CRISPR-Cas系統利用單個蛋白效應器。 目前,2類CRISPR-Cas系統被分為3種類型、9個亞型。從概念上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應用:1)基因編輯,包括基因......閱讀全文
自發現以來,基于CRISPR的基因編輯系統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研究者們操縱基因組的能力。近日,Cell雜志推出CRISPR特輯——Gene Editing in Stem Cells,用2個SnapShots、2篇綜述以及7篇論文,回顧了近階段基因編輯技術與干細胞之間“擦出的火花”。 Cell
David R. Liu現為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研究員、Broad研究所Associate Member。他與張鋒、George Church等人是納斯達克CRISPR“第一股”Editas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筆者曾在《揭秘被IPO刷屏的Edita
CRISPR作為基因編輯領域的明星技術儼然已經成了眾多突破研究的“得力助手”。從技術改良、疾病治療到作物改良,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離不開這項才進入科研領域短短幾年的技術。張鋒、胚胎編輯、George Church等熱詞讓CRISPR在2015年“屢次刷屏”。 筆者從去年開始關注CRISPR技術,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本周回顧,恒瑞醫藥15億在蘇州設立子公司,中國腫瘤免疫治療進入系統化和標準化高速通道,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Illumina宣布加入“人類疫苗計劃”,美國FDA宣布批準Neurocrine的新藥INGREZZA(valbenazine)上市,帕金森病治療重大突破,科學證明多不飽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豉汁蒸鳳爪端上桌后,一個小女孩頑皮地用筷子噠噠地敲打著餐桌。一位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兒、妻子和母親享用著廣式點心。在波士頓唐人街這個喧鬧的餐廳,沒人會多瞄一眼這位男青年。 沒人能猜到,34歲的張鋒會是這一代人中公認的最具轉化能力的生物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在兩個領域
“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之爭又有了新進展。美國時間和瑞士時間當地6月19日,Intellia Therapeutics和CRISPR Therapeutics兩家公司相繼發布消息稱,其已經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上的專利。 “這項專利目前已經審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
近日,在圍繞“基因魔剪”CRISPR-Cas9展開的專利爭奪中,德國制藥巨頭默克集團的子公司MilliporeSigma成為歐洲場的新競爭者。 這場專利戰的核心是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RISPR被稱為 “基因魔剪”,它可以實現對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在可預計的未來,將在治療疑
CRISPR在生物醫療領域拋頭露面至今不過數年,就已經憑借著它在基因編輯中的靈巧身手名利雙收:有人稱它“基因魔剪”,有人稱它“上帝之手”;更重要的是它對資本的巨大吸引力,加速了這把小剪刀的臨床轉化。 這幾天有家名叫Editas Medicine的公司頻頻見諸中外各大醫療、財經媒體,它是CRIS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5位CRISPR科學家包攬“大獎” 8月15日,美國最著名的醫學大獎—— Albany Medical Center Prize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Research 的2017年獲獎名單揭曉。包括張鋒、Jennifer Doudna、Emmanuelle C
“基因魔剪”CRISPR-Cas9技術的專利之爭又有了新進展。美國時間和瑞士時間當地6月19日,Intellia Therapeutics和CRISPR Therapeutics兩家公司相繼發布消息稱,其已經獲得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上的專利。 “這項專利目前已經審
這一周8月3日,韓春雨,撤稿了!Science封面顛覆認知!破解世紀之謎:首次揭秘人類活細胞中的DNA結構;打破常識!每周飲酒3到4次,降低糖尿病風險;國內首個宮頸癌疫苗正式上市!各社區醫院可提供接種;專訪胡光輝博士:首個DNA APP Store上線,或顛覆傳統健康管理模式……更多資訊,請跟隨
V型CRISPR系統中的核心蛋白Cas12b(也被稱C2c1),在過去很難在人類細胞中完成基因編輯,因為Cas12b蛋白家族的最適反應溫度通常都比較高。張鋒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文章提到,一種通過改造的Cas12b蛋白可以在常溫,高效、高準確性地完成基因編輯。張鋒在文獻中描述到:這種BhC
CRISPR“大升級” 自誕生之際,“魔剪”CRISPR就一直深受實驗室“熱衷”。2017年,圍繞它的研究除了優化器精準編輯技能之外,還大大拓寬了其應用范圍,被賦予新的功能: 編輯RNA 由Broad研究所的張鋒帶領的研究團隊將一種編輯RNA的酶融合到靶向RNA的Cas蛋白上,實現了對細胞
miRNA是一類長度約22個堿基的核糖核酸分子,廣泛表達于植物,動物以及病毒中。miRNA通過與Argonaute (AGO)等蛋白形成RNA誘導沉默復合物(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在轉錄后水平抑制基因表達【1,2】。其表達譜呈現細胞特異性【3】,
前言今年5月,David R. Liu教授與張鋒教授等人聯合創立Beam Therapeutics公司,再一次將“單堿基編輯技術”送上了熱搜榜,趁著熱度還未散去,我們繼上一期“單堿基編輯技術淺談”后,又為大家準備了一篇超級實用性的深度分析,帶你一起看看單堿基編輯的前世今生及如何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歷程!
基因編輯技術是指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等。自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相繼在2012、2013、2015和2017年被Science雜志評為十大科學進展之一。因此,CRISPR/Cas9以其操作簡便和成本低廉等優勢受到了眾多研究
基因編輯尤其是“基因魔剪”CRISPR的新聞報道幾乎每天都能見到。僅在3月份,就有兩篇引起廣泛關注的重磅成果,其一,曾與張峰合作開創“基因魔剪”CRISPR的科技大牛劉如謙(David Liu),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出給細胞活動拍照的“細胞記錄儀”(CAMERA)。正如黑匣子能記錄事故發生時的
美國專利局審查與上訴委員會近日就CRISPR專利糾紛作出裁決,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共同創建的布羅德研究所可繼續保有此前獲批的“基因剪刀”技術專利。這意味著這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專利案糾紛以張鋒一方獲勝暫告一段落。CRISPR技術先驅(從左到右):George Church、Jennifer Do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 IV通
本周,多項基因編輯重磅研究成果井噴式發布。從“新款”基因剪刀到體細胞克隆疾病模型猴的誕生以及治愈先天性失明等,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正在“兌現”造福人類健康的承諾。本周這些最新研究都有哪些亮點?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 張鋒團隊開發出第三種人類基因組編輯系統 CRISPR-Cas9是一個
CRISPR-Cas9在全球各地的實驗室中大放光彩,并且已經被應用到了臨床上且證明了其威力。但CRISPR-Cas9有其局限性:上個月末Nature Methods上的一篇“Unexpected mutations after CRISPR–Cas9 editing in vivo”就指出了在全
在4月20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科學家們描繪了一種新型細菌CRISPR-Cpf1系統的分子細節,這為實現其他的基因編輯應用,如平行靶向多個基因打開了可能的途徑。 領導這一研究的任職于德國馬克思普朗克感染生物學研究所和瑞典于默奧大學的Emmanuelle Charp
二、DNA標記與細胞譜系示蹤發育生物學的重點包括構成器官或生物體的細胞類型的多樣性以及這些細胞的發育譜系歷史。這些方面通常作為一個方向被單獨研究,但最近的四篇新論文報道了一種將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技術與基于CRISPR的譜系示蹤技術相結合來同時解剖轉錄組細胞表型和譜系歷史的方法。近
Cell創刊于1974年,現已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陸續發行了十幾種姊妹刊,在各自專業領域里均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Cell以發表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科研報告為主,許多生命科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都發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載論文為 Unveiling the
圍繞著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專利權、涉及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之爭又有了新進展。美國時間12月6日,在位于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大市的美國專利商標局(PTO)總部,在由三位法官組成的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面前,爭奪專利的兩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再次交鋒。現場,就
2017年4月27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黃志偉教授課題組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一項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ti-CRISPR protein”的新成果。論文揭示了改寫生命的“神奇剪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