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你容易過敏嗎?《NatureGenetics》公布過敏疾病風險基因

    皮膚過敏反應和哮喘有什么關系?眾所周知,過敏性疾病往往同時發生或相繼發生。存在某些特定基因為各種過敏體質負責?還是一種過敏性疾病容易引發另一種過敏? 迄今為止,基因研究只關注個體過敏性疾病。此次世界規模的過敏性疾病遺傳研究則采取了不同策略。來自柏林的工作組總共收集了36萬名參與者的數據報告,重點研究了3種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濕疹、花粉癥和哮喘。 這次,研究人員總共發現基因組中136個獨立位置與這三種疾病的患病風險有關,其中73個以前從未報道過。 由于樣本量巨大,來自世界各地的過敏癥研究人員組成了SHARE聯盟,共同參與數據收集和整理分析。與以往不同,這些數據集中并非所有參與者都患有濕疹、花粉癥或哮喘,或者是同時患有三種疾病的人群,其中18萬是過敏癥患者,另外18萬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 不同病癥共享遺傳起源 基因組中136個位點與一種或集中過敏性疾病風險有關,這些基因分屬于244種潛在的致病基因,其中大多數都參與免疫......閱讀全文

    基因與疾病治療相關領域研究進展一覽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

    關于過敏反應的那些事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過敏反應相關的研究與臨床治療的最新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Lancet:抗過敏藥物能夠緩解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認知損傷  最近,來自UCSF的研究者們成功地在II期臨床實驗中證明FDA批準的抗組胺藥物能夠恢復多發性硬化患者大腦的神經系統功能。此前實驗室水平的研究發現

    2018年微生物領域都有哪些驚人發現?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萬人基因組計劃里程碑成果

      今天,《自然》(Nature)出版社公布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群體基因組測序成果。一系列描述這些數據的資源及應用的研究論文同時發布在Nature、Nature Genetics、Bioinformatic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罕見遺傳變異是指群體中相對較少的人所

    Nature Genetics公布又一大規模癌癥基因組分析結果

      超過20個研究機構的63位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包括30,000多人血液樣本的大規模研究成果,通過這項分析,研究人員確定了13種膠質瘤新遺傳危險因素,這揭示了增加膠質瘤易感性的個體DNA的特殊差異,同時也首次為臨床醫師提供了一種能區分成膠質細胞瘤和非膠質母細胞瘤等膠質瘤類型的新方法。  這一研究成果

    一文了解12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交談在健康和疾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并不是兩個獨立的系統,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對話和溝通。這種對話和溝通在有機體的健康和疾病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編針對近期這方面取得的進展,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  1.Nature: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交談導致過敏性哮喘  doi:10.1038/nature2402

    “大數據”助力人類疾病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們依托“大數據”在改善人類健康、助力人類疾病研究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Front Immunol:大數據幫助設計更好的流感疫苗  doi:10.3389/fimmu.2019

    盤點:Nature推薦的2月研究亮點Top10

      【1】Scientific Report:利用大數據(“Big Data”)提高流感預測  美國患季節性流感感染的人口占到5—20%,每年造成20多萬住院治療的病例。分析哪些地區有較高的感染風險,預測感染水平都可以幫助針對性的流感預防和治療。而研究人員將大數據,以谷歌流感趨勢(Google Fl

    科學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加速人類疾病的診療?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如今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利用該技術對多種疾病進行診療,本文中,小編就對近期相關重要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ell:利用人工智能快速而又準確地診斷疾病  doi:10.1016/j.cell.2018.02.0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廣州醫科

    劉昌孝:認識SARS-CoV-2,抗病新藥研發策略該從“何”說起

      過去100年發生的多起事件讓世人密切關注未來發生傳染病大流行的風險。2018年是1918年流感流行的100周年,估計有數千萬人死于100年前那次流感。現在擁有比一個世紀前更好的干預措施,季節性流感疫苗,但不一定完全有效預防。每年需要接種或選擇接種的人所占比例較小。世界上還有抗生素可以幫助治療細菌

    俄科學家回應基因編輯嬰兒研究計劃

      近日,Nature報道,有科學家正計劃進行基因編輯嬰兒研究。宣布這一消息的是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Denis Rebrikov,他是俄羅斯最大的生育診所庫拉科夫國家婦產圍產學醫學研究中心基因組編輯實驗室負責人,也是俄羅斯國立研究醫科大學的研究員。Rebrikov表示,他已經與莫斯科的一個艾滋病毒中心

    專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林東昕院士

      近年來在精準醫療領域的研究和投資熱度不減。尤其是針對癌癥的早期診斷技術的開發如基因篩查等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身其中。對于各類癌癥發生的分子機制以及易感基因的研究則是這項技術的關鍵環節。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因及癌變研究室主任林東昕院士是腫瘤病因學領域的資深

    2012年世界各國生物技術發展回顧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系統化生物芯片技術在功能基因組研究中的應用簡介

     三、生物芯片技術研究應用點滴     人類基因組計劃推動了各種生物基因組測序工作的進展,越來越多的生物全基因組序列被測定并公布,可是這才是解讀“天書”的開始。掌握了基因組序列,卻不知道基因序列背后所隱藏的秘密——即基因組的功能,就不能真正理解“天書”更

    年終盤點:2018年基因編輯盤點

      2018年11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聲稱世界上首批經過基因編輯的嬰兒-一對雙胞胎女性嬰兒---出生。他利用一種強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對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進行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后就能夠天然地抵抗HIV感染。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這條消息瞬間在國內外網站上迅速發酵,

    人工智能找到了400多個精神分裂癥相關基因

      近日,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的機器學習方法,確定了來自13個大腦區域中的413個精神分裂癥相關基因。這項研究發表在了《Nature Genetics》上,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與人數超過

    The scientist:2013年度最熱基因組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The scientist雜志盤點了2013年度的高引基因組研究,讓我們看看今年又有哪些新解碼的基因組受到熱捧。   斑馬魚基因組   種屬:Zebrafish, Danio rerio   基因組大小:~1.41 billion base pairs   斑馬魚(Da

    近期基因測序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道,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測序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就,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Nature  【1】Nature:中國科學家使用單細胞測序來揭示人類胚胎植入的秘密  doi:10.1038/s41586-019-1500-0  近日,中國多家機構的一個研究團隊利用單細胞測

    270個與七種疾病有關的基因座,Nature Genetics驗證假說

      多年來,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癥疾病的研究已經鑒定出了數百個與這些病癥相關的遺傳區域。同時,表達數量性狀基因座(eQTLs)的相關研究也揭示了正常人群中基因表達水平遺傳變異的豐度。目前科學家們大多認為大多數疾病相關基因座是通過基因表達中的調節性變化影響疾病風險,但這種假說并未得到驗證,尤其是大多數影響

    合成基因組發表兩月 部分國際反應

      我們也必須記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經存在的專家,她在創造可對人類造成極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并不一定會把我們帶到比現有技術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傷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聽不同的觀點,考慮對方的論點,最好找到共同點,至少要尊重不同觀點,然后作出決定。面對復雜問題各

    全基因組分析發現多個疾病相關基因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多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了多個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其中包括了糖尿病,冠心病等現代社會熱點關注的疾病,這些成果陸續發表在《Nature Genetics》,《JAMA》等雜志上。   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找到了控制電信號,也就是控制心律的基因,這種被稱為SCN

    Cell Metabolism | 醫學的第四維——生物節律

      眾所周知,2017 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美國遺傳學家杰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邁克爾·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邁克爾·楊(Michael W. Young),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果蠅生物節律分子機制方面的貢獻。而在此前,醫學界真正將生物節律——

    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十年磨礪 用“芯”創造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科學檢測揪出“沉默的殺手” 新Biomarker助力早期診斷卵巢癌

      過去10年間,我國卵巢癌發病率增長了30%,死亡率增加了18%。由于早期癥狀不明顯,且早期腫瘤在盆腔檢查中難以察覺,導致70%~75%的卵巢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卵巢癌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更為遺憾的是,最近30年來,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沒有明顯提升。6月2日,在上海舉辦的一場主題為

    狙擊艾滋病毒――“引蛇出洞”還是“關門打狗”?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2018年度聚焦:艾滋病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HIV研究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不斷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2018年即將過去了,在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又有哪些亮點重磅級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篩選出本年度艾滋病研究領域重磅級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ure:HIV研究重大進展!揭

    你抽煙、喝酒、吃炸雞、熬大夜,都會刻在精子里影響后代

      一直以來,產前咨詢幾乎都集中在女性身上。在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被反復告知要補充葉酸,不要飲酒和吸煙,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魚蝦,還要注意保持體重!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的飲食行為和環境接觸,都會對發育中的胎兒產生重要影響。為了胎兒的正常發育和長期健康,所有的辛苦付出也都被認為是值得的。  但是現在

    多篇文章共同解讀免疫系統與腸道菌群的奧秘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將機體的免疫系統與腸道菌群聯系了起來,當然我們很多人并不清楚免疫系統到底和機體腸道菌群有著怎樣的關聯?免疫系統能夠被腸道菌群調節,抑或者其能夠主動調節機體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從而來影響健康?  本文中就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性研究進行了整理,如下:  

    全基因組分析發現多個疾病相關基因

    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多次全組關聯,發現了多個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其中包括了糖尿病,冠心病等現代社會熱點關注的疾病,這些成果陸續發表在《Nature Genetics》,《JAMA》等雜志上。 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找到了控制電信號,也就是控制心律的基因,這種被稱為SCN10A的基因受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