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平臺日前已正式獲得國際AAALAC認證,這意味著,該院成為廣東地區唯一一家、國內第9家通過該認證的高校科研機構。 所謂AAALAC認證,是國際通用的實驗動物管理和使用的質量標志,也是開展基于實驗動物的生物醫藥領域國際合作的必要前提條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歐盟相關機構等推薦在擁有AAALAC資質的實驗室開展動物實驗;國際知名生物醫藥公司如輝瑞、羅氏、強生、諾華、默沙東、GSK等均獲得了AAALAC認證。 截至2017年冬季,全球共有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近1000家機構通過AAALAC認證,其中亞太地區177家,我國有60多家,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為藥物研發外包服務平臺、制藥公司、實驗動物供應商等盈利性機構,而獲得該認證的科研學術機構僅有8家。 來自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的消息顯示,此次該院獲得國際AAALAC認證資質,標志著深圳在實驗動物國際認證方面獲得了藥物非臨......閱讀全文
3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腦與智能科學高峰論壇暨廣東省腦連接圖譜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葉玉如院士、北京大學程和平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徐濤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院士、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趙繼宗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所所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增加,國內高校進入迅猛發展的快車道。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就是,除了辦學歷史悠久而且實力雄厚的雙一流高校(985/211高校)外,各地不斷涌現的新建大學也在蓬勃發展。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國新建本科院校達403所,接近普通本
根據《關于評選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發京黨字〔2009〕128號)文件規定,第十屆中國科學院杰出青年評選程序性評審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進行,評選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及評選程序邀請相關人員對上報材料進行了認真的審閱,并選出了30位候選人進入最終的評選。 現
未來,腦所將為深圳其他科研機構、臨床醫院、生物公司等腦科學與腦技術發展提供公共技術支撐和最大程度的人才、資源、技術共享的服務平臺;為深圳腦科學和腦技術研發方面培養一流的人才;也為進一步整合國際和國家的創新資源,服務于深圳針對“腦疾病”的實際需求,為產業轉型作出實質的貢獻,以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創新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近日,由我校(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光電子技術研究所陳德應教授承擔的“高速平面激光誘導熒光成像診斷儀”項目獲科技部批準立項。這是科技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自2011年正式啟動以來我校第二次獲得立項支持。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啟動兩年來,全國共有120余個項目獲批,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海榮研究員團隊在超聲神經調控領域研究獲得新進展,腦神經調控和視網膜神經調控等工作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系列刊物上發表。圖1. (a)安裝了頭戴式超聲刺激器和腦電采集裝置的清醒小鼠;(b)超聲調控小鼠轉頭行為的實驗視頻截圖 團隊在領域內率先開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自從1928年C.V.拉曼發現拉曼散射現象以來,拉曼光譜儀器的發展可謂經歷了一波三折,直至60年代激光光源的問世,以及光電訊號轉換器件的發展才給拉曼光譜帶來新的轉機。直至今日,拉曼光譜技術發展依舊迅速。2017年,2家國際大型儀器廠商進軍拉曼市場,國產廠家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拉曼產
田波院士最卓越的地方恰恰在于他對國家社稷民生的體貼關懷,心懷蒼生,科研事業高度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此成其“大”;密切關注國際科學前沿,及時追蹤領域最新趨向,活到老學到老,眼界開闊,此成其“高”。 田波(1931年12月~) 著名病毒學家,中科院院士。山東桓臺人。1954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
2014年底,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疫苗通過評審,獲得臨床批件,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加拿大之后全球第3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埃博拉病毒疫苗研制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檢院”)在應急保障方面表現突出,在無法獲得埃博拉病毒標本的情況下,完成了埃博拉病毒核酸診斷試劑應急參
1月21日,2018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及團隊正式在京發布,6位個人、兩個團隊獲得這一榮譽,這也是中國科學院首次評選表彰這一殊榮。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侯建國出席并頒獎,他表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學習,向身邊的先進典型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黨和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從世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實驗,到大范圍內推廣最新醫學進展;從幽深的海洋到遙遠的太空,一步步推進探索的極限,中國科學研究正在展示出萬丈雄心。英國廣播公司近日(BBC)關注中國的科學革命,他們進入這些頂端的中國實驗室和科研場所,采訪了大批中國一線科研人員,以大量的圖文關注中國在
今天,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候選人,共有10位青年學者入選。 10位青年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都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學者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0位杰出青年學者名單如下:鄢社鋒 鄢社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4月9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來自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包括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王立平課題組、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徐富強課題組、生物物理研究所陳霖團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國強課題組、昆明動物研究所徐林課題組和胡新天課題組聯合合作的研究論文Processing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六十歲月一甲子,不忘初心再出發。 60年前,中國醫學科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大科學院之一,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系統的國家隊和先行者。 從“落后”到“領先”,從“模仿”到“原創”,從“空白”到“超越”……60年來,醫學科技創新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深深的足跡,為人民健康護航途中的每一次
6月13日,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建設的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深港腦院”)和深圳市籌劃中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簡稱“腦設施”)研究平臺發布最新動態:腦科學國際團隊聯合攻關,成功制備出新型模擬人類自閉癥SHANK3基因突變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根據《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條例》(試行)的有關規定,經2011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評審委員會評審,確定2011年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建議名單,現將有關建議名單予以公布,同時在中國科學院院網站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1個月內為異議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評審結果如有異議,應以書面
2011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獲獎項目248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一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提出。 2011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
為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作風學風,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新時代先進典型的榜樣先鋒作用,在“一所一人一事”先進事跡征集評選基礎上,經中國科學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團隊初評委員會評審,并經中國科學院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
實驗動物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集成了生物學、獸醫學、生物工程、醫學、藥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以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為研究對象,產生實驗動物資源、動物模型資源、動物實驗技術、生物信息和動物實驗設備等,為生命科學、醫學、藥學、食品、農業、環境、航空航天等相關學科發展提供系統性生物學
2016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9月22日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約800位國內外生物和生命健康領域知名科學家、企業家等嘉賓和專業觀眾出席開幕式,共同商討產業發展中的熱點問題,開展學術交流、政策研討和產業合作,促進國內外生物和生命健康科技與產業快速發展。 四川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帶來主題為
6月13日,依托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和籌劃中的深圳市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攻關,在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相關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依托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和籌劃中的深圳市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攻關,在自閉癥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研制上取得新突破。6月13日,相關成果“Atypical behaviour an
3月7日,“小核酸治療骨疾病探討暨骨科活性(載藥)生物材料轉化研討會”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召開。本次會議是先進院、軍事醫學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今年2月聯手在骨質疏松研究方面獲得重大突破后,關于RNA干擾技術在骨疾病應用研究方面的進一步探討的延伸。除合作方外,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