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國內乳業第一集團軍蒙牛、伊利、光明也集體涉及三聚氰胺事件,奶粉和液態奶均有批次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因此丟失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分析人士認為,三鹿奶粉事件為未涉及此案的二線品牌提供了擴張機會,但短期內彌補第一集團軍留下的市場空白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蒙牛、伊利、光明的問題奶在第一時間全部撤離貨架,同時各家紛紛打出降價促銷牌,但依然是“門庭冷落”,銷售慘淡。與此同時,未曾涉案的國內二線品牌,如三元奶粉的銷量卻有逐步增長的趨勢,開始滲透到蒙牛等三大巨頭原先的地盤。在此次奶業大抽查中,嬰幼兒奶粉和液體奶全部合格的國產品牌三元股份(600429),其股票已經連續6個漲停板,顯示市場對該公司后續經營普遍看好。 分析人士認為,三鹿奶粉事件為國內二線品牌提供了一定的擴張機會。“由于一線三大品牌處于強勢地位,二線品牌在此前很難滲透到一線品牌的陣地。受此次事件影響,國內一些二線品牌的短期銷量將會大幅增加。”國泰君安食品飲料行業分......閱讀全文
中國乳殤·現場調查 編者按 三鹿“結石奶”事件如平地一聲驚雷,讓我們對一家擁有超過50年歷史并且是市場領先者的知名企業的天然信任感被震得支離破碎,讓一個與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直接影響我們的孩子健康和未來的行業,竟變得面目可疑。更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我們本應完全信賴的監管部門官員,關鍵時刻往往
三鹿新任董事長致歉并通報善后措施 新華網 9月18日上午,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張振嶺在河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代表三鹿集團向社會各界道歉并致歉臺灣地區消費者。中新社發 田張夢 攝 新華網石家莊9月18日電 (記者 曲瀾娟 董智永)在18日上午召開的河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 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16日就三鹿牌嬰幼兒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的有關情況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這次事故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立即組織了專項檢查,請問檢查結果如
質檢總局公布20家相關企業黑名單,并稱尚未發現成人因此引發結石 本報訊(記者 方舒陽 伊曉霞 見習記者 梁煒培 實習生 張義)國家質檢總局在完成嬰幼兒奶粉和液態奶的三聚氰胺專項檢查以后,又組織對普通奶粉和其他配方奶粉進行了三聚氰胺專項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共有20家企業的31個批次產品被檢出
正值“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之際,中國乳制品行業再掀波瀾。近日,兩批自美國進口、合計300公斤的美贊臣嬰幼兒配方奶粉,因“蛋白質含量不符合國家標準”而被國家質檢總局退貨。這一事件終于動搖了進口奶粉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新出現的蛋白質問題,到底會成為國產奶粉吹響反攻號角的絕佳契機,
時隔6年之后,河北奶粉開始重整山河。但是,“三鹿事件”帶來的信用危機仍然時刻如噩夢籠罩。 2014年7月初,中國乳業原本有過好消息,比如中國伊利位列全球乳業20強第10名,蒙牛位列第14名。伊利成為目前唯一進入全球10強的亞洲乳企。 然而,7月末的兩則新聞讓消費者重新想起2008年的“三
三鹿集團破產的消息已被披露,這個制造了中國最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國內最大的奶粉制品企業完成謝幕。必須指出的是,即便三鹿破產清算過程非常平穩,即便三元接收相關經營性資產整合非常順利,但如以務實態度面對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中國乳業,始作俑者“推倒重來”也并不標志乳品行業已經觸底。 國產品牌仍面對壓力 對
中國乳業圈內的人士正隱約感覺到,繼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行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的產業重組。 2013年6月,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9個部委在京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
中國乳制品行業沒那么悲觀,乳業還是很有希望的,長期來看中國得有自己的乳業品牌,而且是強勢的品牌。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距今已過去5年了,作為一個國內乳企的負責人,回望中國乳業近5年來的發展,心中感觸良多。 現在看當時三鹿的倒閉,很大程度上是奶源的紛爭所致。 合格產品導致安全事件 乳業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對乳業的沖擊,絕不遜于一場8級大地震,這場奶粉產品開始的危機成為肅清乳業混亂局面的一個契機: 舊格局被打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巨頭的再次振興與擴張,新希望、南方奶粉集團軍、長沙的澳優、廣西的皇氏甲天下、東北的完達山等地方割據勢力的爭雄。蒙牛聯盟中糧集團以及現代
近日,三聚氰胺奶粉“再現江湖”,去年三鹿毒奶粉事件掀起軒然大波,在中國社會廣泛激起民憤。時隔1年多,陜西金橋乳業步三鹿后塵,將5.25噸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出售給廣西南寧越前食品添加劑公司,12月8日,犯罪嫌疑人劉平、苗文軍、呂小強被逮捕,5噸涉嫌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已全部追回查封,未流向市場造
三元股份(600429)今日公告稱,2008年9月25日下午四點半,接有關部門通知,公司須研究相關并購事宜。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08年9月26日起停牌,直至相關并購事項確定并公告后復牌。 市場人士認為,在當前中國奶制品行業“風雨飄搖”的危難關頭,三元極有可能在有關部門的安排下“挺身而出”,收
乳業新國標是進步,還是倒退,是個問題 是保護消費者,還是保護奶農,是個問題 是受制于現實,還是鼓勵先進,也是個問題 細菌含量超出國外數十倍的原奶,用還是不用? 蛋白質含量遠低正常標準的原奶,用還是不用? 炎癥纏身的病體奶牛擠出的原奶,用還是不用?
備受矚目的食品安全法草案近日在全國人大高票通過,六月將正式實施。該草案于2007年12月首次提請審議以來,歷經修訂,特別是經歷了去年爆發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近期又曝出的蒙牛"OMP"事件之后,此案的審議與實施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針對目前中國食品業,尤其是乳業市場面臨的現狀,最終通過審議的食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國奶粉市場進入列強并起的戰國時代,不過卻仍缺少“超級企業”。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從首屆嬰幼兒配方奶粉創新發展論壇獲悉,目前國內奶粉行業分散度較高,國內前五大奶粉品牌的行業集中度只有22%,前十家行業集中度不過68%,距離工信部目標的80%尚遠。業內看來,由于中國奶粉市場相對分散,
沸沸揚揚的青海再現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引發了全國乳制品行業一陣重新檢查之風。作為向青海省民和縣東垣乳制品廠提供問題乳粉原料的犯罪嫌疑人而被公安機關抓獲的周忠林正是周忠華弟弟。 7月19日晚,周忠華告訴記者,周忠林是經手銷售往青海的三聚氰胺奶粉的中間人,他對該批奶粉含三聚氰胺并
“氰胺”事件的主角這次變成了洋品牌。 新西蘭初級產業部(MPI)的一則恒天然部分乳制品樣本被檢出微量有毒物質二氰二胺(DCD)殘留的公告,不僅將這家新西蘭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推置輿論的風口浪尖,也使新西蘭奶源備受質疑。 一時之間,原本打著“優質新西蘭奶源”吸
【導語】由于奶業的“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奶業發展大大受挫,奶粉滯銷嚴重區出現奶粉生產液態奶,奶農殺牛現象;以光明為代表的液態奶生產企業依舊看好常溫奶市場,欲在此實現突破;“三聚氰胺”事件則帶動了鮮奶企業的快速發展,專家分析:以酸奶為代表的崛起,將是中國乳業的第三次拐點。 奶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徐博、朱紹斌)記者26日從質檢總局了解到,質檢總局最近又對一些主要城市供應的酸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主要品種的液態奶進行了三聚氰胺抽樣檢測,均未檢出三聚氰胺。 質檢總局此次共抽檢了47個品牌
在讀完質量安全承諾書后,晨冠乳業的董事長涂醉桃揮了揮拳頭,像是在慶祝自家企業入選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名單,也像是在展示國產奶粉企業占領國內市場的信心。 1月22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公布了第二批國家主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名單,與晨冠乳業一同進入名單的還有三元、貝因美、銀橋、輝山和百躍
懸疑日久的三鹿命運,終于有了確切的消息。日前,石家莊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證實三鹿公司已經正式進入破產程序。而最新消息稱,已經在押的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兼總經理田文華,將于12月31日出庭受審,并有專家預測,以田文華可能被控的罪名,最高可判死刑。 田文華的個人命運,自當交予法律定奪。但三鹿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發生至今已近兩年,三聚氰胺的陰影依舊不散。7月9日下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告了一起問題奶粉事件。 被查出的問題奶粉來自青海省民和縣東垣乳品廠,近日被甘肅省質監局檢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標最高達500多倍。青海警方查出,該廠的原料來自河北等省,奶
今天,是中國乳制品行業“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一年前的今天,早報率先披露了三鹿奶粉事件,進而引發了中國食品安全行業大地震,此后,免檢制度被廢除,食品安全法也相繼作出修改。一周年前夕,早報記者再次踏訪當年的漩渦中心,聚焦結石寶寶、奶農、乳制品行業以及關系到千家萬戶的中國食品安全制度。這是記者在
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三聚氰胺污染鏈已經延伸到整個含乳食品行業。 近日,吉百利、瑪氏、雀巢、樂天等跨國食品巨頭的產品都被曝出含有三聚氰胺。其均在中國設立了生產基地,并使用了當地的原料奶粉。更糟的是,很多國家已經拒收用中國奶源制造的乳制品以及含乳食品。 三聚氰胺進入食品鏈 據乳業資深專家陳渝介紹,
“我們面前站著忠誠的消費者,背后站著投資的股民,四周還有廣大合法經營的奶農……”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本周初在“道歉博文”中如此寫道。而三氯氰胺事件引發的這場食品安全信任危機對于看好食品飲料板塊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場“飛來橫禍”。 “三鹿”下毒 食品飲料業提前“入冬” 壞消息一經公布,上“黑名
2008年,中國百姓餐桌“動蕩不安”,食品安全問題警鐘長鳴。“三聚氰胺”、礦泉水水源、問題雞蛋等事件的發生,讓人們吃得忐忑不安,也迫使更多的消費者主動學習消費知識,增強識別危險食品的能力。 關鍵詞:三聚氰胺 事件回顧:2008年9月,三聚氰胺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三聚氰
今日,某網站從有關方面獲得了一份“三鹿內部郵件”,這份郵件曝光了三鹿在奶粉事件中的處理細節,據傳三鹿內部許多員工都有該郵件,但目前該郵件內容還沒有獲得三鹿有關方面證實。以下為全文。 集團各企業: 關于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目前事件情況已基本查清。現把事件具體情況通報給各企業,希望
三鹿事件爆發以后,業外人士都明白,中國乳業重新洗牌不可避免,1500多家乳品企業將會有相當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國乳業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乳制品市場基本格局依舊,除奶粉市場進口產品、外企產品借機擴充了份額之外,液態奶等主流乳制品市場,依然是蒙牛、伊利、光明等品牌天下,銷量也恢復到
場轟動全國甚至全球的“三聚氰胺”事件,1319例結石患兒稚嫩無辜的小臉,像一場狂風暴雨致命性地摧殘了中國國民乳品安全消費的信心,從此,中國乳業市場在恢復增長的路上開始如履薄冰,任何一個企業的個體危機,都會復加在中國乳業所有企業身上;任何一個乳品問題的信號,都會被“一著被蛇咬”的國民挖掘甚至放大成
飛鶴乳業與紅杉資本去年簽訂的對賭協議觸發了增發條款。由于飛鶴乳業2009年每股凈收益只有2.67美元,低于協議約定的3美元臨界線,飛鶴乳業已按照最大上限向紅杉增發52.5萬股。與此同時,從目前飛鶴乳業的股價水平來看,對賭協議中另一項約定的贖回條款也對飛鶴乳業非常不利。 如果飛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