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支出正在趕超煤炭,天然氣和核電廠的電力投資。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近年來全球增加的發電能力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圖片來源于網絡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2016年是可用數據的最新年份,約有297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比新增的核電、煤炭、天然氣和燃料油發電廠的1430億美元花費高出一倍多。IEA預計,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項目將占到當年凈發電量的56%。 一旦得到現金回饋獎勵、稅收抵免和其他政府獎勵措施的大力支持,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連續十年下降,使得可再生能源投資更具競爭力。麻省理工學院能源倡議研究主任Francis OSullivan表示,過去幾年來,可再生能源成本已經下降,因此“風能和太陽能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選擇”。 這也開始擾亂了制造電力和制造發電設備的業務。通用電氣公司和西門子公司都在努力減少大型燃氣輪機的需求,并宣布裁員。同......閱讀全文
1.2超常規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發電量世界第二。 2012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28萬千瓦,風機6083萬千瓦,水能2.48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680億度,生物質燃油產量約115萬噸標煤,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4900萬㎡,占世界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近年來,人們一直在討論,化石燃料成本高,可再生能源優勢日益顯著,尤其是發電。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些人認為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高,還依賴政府補貼,所以不會影響化石燃料發展,2040年前市場份額都很小。 而另一些則認為可再生能源成本一直在降低,可在發電占據較大比重,能夠動搖煤炭甚至是天然氣的發電地位
王毅 1962年10月生,198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曾分別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國情研究中心從事國情分析、資源環境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現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今天(7月30日),第67版《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年)》(以下簡稱“《年鑒》”)在北京發布。《年鑒》編制團隊負責人、BP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將去年的能源數據概括為“前進兩步,后退一步”。 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了2.2%,高于其過去十年均值1.7%。 2017年是天然氣強勢增長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伊始即提出《美國優先能源計劃》,意圖通過開發利用美國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推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實現能源獨立。截至3月底,特朗普已采取立法、行政命令、財政預算、人事布局等實施措施。與計劃相比,特朗普在實際行動中增加了對核能和風能的支持,前者主要是用于國防方面。 總體來看,特
我國一次能源資源的稟賦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目前,煤炭在我國化石能源資源儲量中占比約94%,石油、天然氣合計不足6%。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比不足65%,石油、天然氣則高達24.7%。資源儲量和消費結構上的不平衡使得我國能源產業發展面臨安全保障、經濟性和環境保護等諸多挑戰。我們的研究
■ 節能是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人類要抑制自身用能的“胃口”,要使節能成為一種先進文化,一種社會道德,一種世界觀,一種生活方式。 ■ 從現在到2050年,中國需利用1000億~1100 億噸標準煤,這龐大的煤炭總量如何利用好將是嚴重挑戰,必須作好頂層設計
4月1日,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了《2016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意見》明確:2016年,能源消費總量43.4億噸標準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左右,天然氣消費比重提高到6.3%左右,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63%以下。 《意見》還提到,爭取在2016年6月底前發布實施能源發展“十三五
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先驅、節能減排的領路人,歐盟已為“綠色”付出了高昂代價,不過成績也頗為明顯:2020年減排目標接近達成。 新一年,歐盟更誓言將綠色進行到底,隨著1月22日發布2030年歐盟減排及可再生能源目標日期的臨近,歐盟四大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聯合奧地利、比利時、丹
“中國未來25年內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將引領世界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未來35年后有望脫離碳基能源。” 2014年開年,在《能源評論》關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大討論”的虛擬圓桌上,杰里米·里夫金的上述預測,大膽而獨特,讓中國能源領域的各界人士為之一振。在他看來,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
如何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世界各國一直爭論不休。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曾甩出一顆重磅炸彈: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需要再下降45%,在2050年左右達到“凈零”,才能使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左右。7月末,《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年)》在北京發布。2018年的
《基督教箴言報》日前報道稱,雖然美國擁有大量的能源,但分布不均,不同類型的能源集中在不同的地區。 1.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美國82%的能源消耗源自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隨著鉆探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化石燃料將仍然是美國能源組合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據
由于燃煤,全世界公認中國已經成為最大的電力生產國。但相較于化石燃料和核能,《自然》雜志日前專門撰文指出,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系統發展得更快。中國在風力渦輪機、太陽光電的動力系統和智能電網技術的生產和使用領域領先于全世界,其生成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相當于法國和德國發電廠產能的總和。2005年
化石能源資源豐富,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諸多瓶頸,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化石能源依然是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天然氣作為化石能源中的低碳能源,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急劇變化,天然氣供需關系發生轉變,氣候變化和環保壓力、美國非常規天然氣突破、日本核危機影響以及新能源的經濟技術
能源消費總量40億噸標煤、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 這是日前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所劃定的三項約束性指標。從規劃來看“十二五”期間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是首要目標,以分布式能源等為重
能源消費總量40億噸標煤、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 這是日前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所劃定的三項約束性指標。從規劃來看“十二五”期間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是首要目標,以分布式能源等為重點
我國能源結構將經歷三個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處在以化石能源為主(占90%以上)的階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過10%作為進入多元結構的標志,則我國可能在2015年前后進入能源多元結構階段。 在這個階段初期的幾十年中,化石能源仍將占大頭,但煤炭和石油年消耗總和的絕對量在
“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同時提出了“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八大重點工程。這八大重點工程不僅是推動現代能源體系的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當下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 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
向低碳、綠色、可持續轉型客觀上是一場國際競賽,我們需要以戰略眼光和國際視野,積極面對和參與這場競賽,切實加強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抓住歷史機遇,爭占能源新科技的戰略制高點。在這場競賽中不落伍,并爭取走在前頭,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國民族偉大振興的必要條件。 未來中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都需
在日前媒體運用百度搜索指標的統計中,霧霾(環保)議題在兩會前十大熱點議題中排名第一,并且搜索份額占比高達43%,遠遠高于其他議題的關注度。而在兩會期間,北京依然“霾”伏不斷,用一位政協委員的話說,“只要不刮風,北京就是霾城”。兩會會場上,霧霾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大面積的持續霧霾天氣
周三,日本政府突然轉變態度,并未正式采納上周剛剛宣布的重大目標,即在2040年以前逐步退出核能發電。該計劃在上周宣布后,遭到了商業團體及地方經濟依賴核電站的社區的強烈反對。 日本首相野田
2011年是石油戰事多發的一年。 3月,爆發了由“北約”直接軍事干預的利比亞戰爭,法、英、意等幾個歐洲國家不惜投入巨額軍費而積極參與,重要原因是保護英國BP、法國道達爾、意大利埃尼等石油巨頭在利比亞的利益和保障本國的石油供應。7月,南蘇丹獨立,美歐等在蘇丹問題上
過去幾年,美國所謂的能源革命已經初露端倪,頁巖油氣資源不僅改變了美國的能源現狀,同時也改變了氣候變化所爭論的焦點。因為美國所謂的能源獨立,很多事情都在發生變化。能源獨立是上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的目標,現在看來希望很大,至少對北美大陸而言如此。 這一能源現狀的改變對全球能源和氣候政
面對化石能源日漸枯竭和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現實壓力,一場新能源革命在全球范圍內悄然興起,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電源結構也將在今后幾十年內逐步改變。隨著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發電在未來有望成為主力電源,電網的發展也將經歷重大轉型。 推進電能替代 加快電網創新 2009
繼7月10日國家發改委對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做出調整之后,8月份發改委能源局又推出《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如果說天然氣價格的逐步理順,將進一步激發國內石油巨頭“氣化中國”的熱情,那么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的制定,則有望拉開民營資本進入天然氣管道建設市場的大幕。 業內人士
日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從礦工手中接過最后一塊煤炭,德國境內最后一座硬煤礦——位于魯爾區的哈妮爾煤礦正式關閉,這標志著硬煤開采在德國正式成為歷史。為了實現能源轉型,德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轉型目標。然而,如何解決能源需求缺口,應對能源價格上升?德國能源轉型還面臨不少難題。圖片來源于網絡 結構調
日前,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從礦工手中接過最后一塊煤炭,德國境內最后一座硬煤礦——位于魯爾區的哈妮爾煤礦正式關閉,這標志著硬煤開采在德國正式成為歷史。為了實現能源轉型,德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轉型目標。然而,如何解決能源需求缺口,應對能源價格上升?德國能源轉型還面臨不少難題。圖片來源于網絡 結構調
發展核能有助于優化能源結構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處在以化石能源為主(占90%以上)的階段。如果以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超過10%作為進入多元結構的標志,則我國可能在2015年前后進入能源多元結構階段。 在這個階段初期的幾十年中,化石能源仍將占大頭,但煤炭和石油年消耗的總和占比將逐步下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