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學調查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美國教授
針對有報道稱美國賴斯大學一名叫邁克爾·迪姆的教授參與基因編輯嬰兒研究一事,這家美國大學近日發表聲明說,正在對該教授展開“全面調查”。 賴斯大學媒體關系團隊主任道格·米勒在聲明中說,這一研究引發“令人不安的科學、法律和倫理問題”,但賴斯大學“對這一工作不知情”。 米勒說,有關的臨床研究并未在美國進行,但無論研究在何處進行,媒體報道中的這項工作都違反了科學行為方針,不符合科學界和賴斯大學的倫理規范,“我們已開始對迪姆博士參與這一研究的情況開始全面調查”。 26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研究人員賀建奎宣布,一對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消息一經公布,旋即引發質疑。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27日發表聲明,堅決反對有違科學精神和倫理道德的所謂科學研究與生物技術應用。有報道稱迪姆參與了這項研究。......閱讀全文
美大學調查涉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美國教授
針對有報道稱美國賴斯大學一名叫邁克爾·迪姆的教授參與基因編輯嬰兒研究一事,這家美國大學近日發表聲明說,正在對該教授展開“全面調查”。 賴斯大學媒體關系團隊主任道格·米勒在聲明中說,這一研究引發“令人不安的科學、法律和倫理問題”,但賴斯大學“對這一工作不知情”。 米勒說,有關的臨床研究并未在美
“賴氏定律”創立者、華僑大學賴萬才教授逝世
華僑大學網站4月20日發布消息稱,“賴氏定律”創立者、華僑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原數學系)賴萬才教授,4月18日在福建泉州逝世,享年89歲。上述消息介紹,賴萬才1934年出生于福建永定縣,先后就讀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師從著名數學家陳建功教授。他是我國函數論領域的著名專家,在解析函數論、擬共形映照、數學規
四問“基因編輯嬰兒”
“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注意到,兩天來,科學界、法學界不少人對上述基因編輯嬰兒行為提出質疑。有專家認為,基因編輯對人類獲益有限,而風險是長遠和不可預期的。一些法學界人士也指出,所謂的“基因編輯嬰兒”涉嫌違法。 1問 “基因編輯”技術難度如何? 中科院院士:是一項門
德國明斯特大學Hipper教授到水生所交流
? Hipper教授作學術報告 9月25日,德國明斯特大學的Michael Hipper教授到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環境脅迫下藻類光合作用的調節——萊茵衣藻中光合作用的鈣依賴性調節》的學術報告。 Hipper教授現任德國明斯特大學
從試管嬰兒到基因編輯嬰兒的思考
先看我的好朋友阿麗(化名)的病例:主? 訴: 孕37+1周,雙胎,入院要求手術終止妊娠現病史:? 患者以往月經規則,量中,暗紅色,無痛經,末次月經期:2018-02-07預產期:2018-11-14? 在武漢協和醫院行胚胎移植(具體時間不詳) 早孕反應輕微,孕早期給予黃體酮保胎治療,孕4+月
美國羅格斯大學李靜教授應邀訪問福建物構所
應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美國羅格斯大學李靜教授于11月4日訪問福建物構所。李靜教授作了題為From Hybrid Semiconductors to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New 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 Applications的
最新梳理!“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信息盤點
11月26日,“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甫一爆出,迅速在科學界乃至公眾之中引起軒然大波。 任職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及其團隊首先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實現人類胚胎的體外受精,隨后采用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對受精卵的 CCR5 基因進行基因編輯。經過人為修飾后的嬰兒能夠天然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
記者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據調查組介紹,2016年6月開始,賀建奎私自組織包括境外人員參加的項目團隊,蓄意逃避監管,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鄭劼教授到昆明動物所交流
7月2日下午,應“中國科學院和云南省動物模型與人類疾病機理重點實驗室”賴仞研究員邀請,來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醫學院(UC Davis School of Medicine)鄭劼教授來昆明動物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為昆明動物所師生作了題為Temperature-sensing ion
賴良學教授再發兩項CRISPR成果
CRISPR這種于2007年發現的一種細菌抵御病毒的特殊防御機制,經過了2012年的機制闡述,2013年的嶄露頭角,以及2014年的技術備受推崇之后,迎來了最為激動人心的發展——技術在臨床上的轉化。2016年開年短短的半個月時間里,CRISPR在多種疾病治療中大顯身手。詳情閱讀:2016開年CR
《科學》:基因編輯嬰兒入選年度“科學崩壞”事件
《科學》雜志每年會評出在即將過去的一年里最為重要的十大科學突破(Science Breakthrough)。今年,奪得年度突破桂冠的是“單細胞水平細胞譜系追蹤技術”,幫助破獲多起懸案的法醫系譜技術、#MeToo 運動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賀建奎前兩天被《自然》雜志評為年度人物后,其主導的基
賴斯大學生物工程師開發可注射水凝膠以幫助傷口愈合
近日,賴斯大學生物工程師們開發出了一組可注射的水凝膠,它們有望幫助傷口愈合,輸送藥物和治療癌癥。重要的是,這種水凝膠并不會激發人體的炎癥反應。 這一新型的水凝膠被設計成可注射的模式,并在所需的位置模擬細胞支架的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自然將新的血管和細胞轉移到支架部位,并且將原有水溶膠結構降
北京中醫藥大學朱躍蘭教授:用CRISPR介導基因編輯miRNA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她們采用CRISPR/CAS9介導基因組編輯miRNA-155,成功抑制了小鼠巨噬細胞系RAW264.7細胞中的促炎性細胞因子生成。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朱躍蘭教授:用CRISPR介導基因編輯miRNA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她們采用CRISPR/CAS9介導基因組編輯miRNA-155,成功抑制了小鼠巨噬細胞系RAW264.7細胞中的促炎性細胞因子生成。這項研究工作發布在《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北京中醫藥
張建之教授PNAS解析RNA編輯
如果一些編碼位點的RNA編輯受損,就會引起嚴重的疾病。因此,一些人認為編碼性RNA編輯是對人體有利的。 近年來的基因組研究顯示,人類基因組中有超過一千個編碼位點受到了RNA水平上的A(adenosine)-to-I(Inosine)編輯。許多這樣的RNA編輯事件屬于非同義替換。 現在
丹麥奧胡斯大學弗萊明·貝森巴赫教授訪問遺傳發育所
7月4日下午,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交叉學科納米中心主任弗萊明·貝森巴赫(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及副主任Peter Thostrup博士訪問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凌宏清簡要介紹了研究所
英倫理協會:基因編輯嬰兒“倫理上可接受”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近日發布報告說,在充分考慮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影響的條件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倫理上可接受”。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是一家獨立機構,著重關注生物與醫學技術進步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困境。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基因
英倫理協會:基因編輯嬰兒“倫理上可接受”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近日發布報告說,在充分考慮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影響的條件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倫理上可接受”。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是一家獨立機構,著重關注生物與醫學技術進步過程中出現的倫理困境。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嬰兒試驗:一次瘋狂的冒進
基因編輯再次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對媒體宣稱:一對基因經過修改的雙胞胎已于11月誕生,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多位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對此感到“震驚”甚至“憤怒”。 26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國強、四川大學華西醫
俄科學家回應基因編輯嬰兒研究計劃
近日,Nature報道,有科學家正計劃進行基因編輯嬰兒研究。宣布這一消息的是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Denis Rebrikov,他是俄羅斯最大的生育診所庫拉科夫國家婦產圍產學醫學研究中心基因組編輯實驗室負責人,也是俄羅斯國立研究醫科大學的研究員。Rebrikov表示,他已經與莫斯科的一個艾滋病毒中心
廣東初步查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真相可怕!
記者從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獲悉,現已初步查明,該事件系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為追逐個人名利,自籌資金,蓄意逃避監管,私自組織有關人員,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據調查組介紹,2016年6月開始,賀建奎私自組織包括境外人員參加的項目團隊,蓄意逃避監管,
把蛋白質注入精子或可改善不育男性生育力
(倫敦訊)英國科學家發現,把一種特定蛋白質注入到人類精子中,能幫助不育男性改善生育能力。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加的夫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在受孕過程中,精子會把一種叫做PLC-zeta(PLCz)的重要蛋白質,轉移給卵子。這種蛋白質能夠讓卵子活化,卵子活化才能開始胚胎
對話路易斯威爾大學工程教授:讓機器人相信人類是神!
人類的未來需要和人工智能合并,否則機器將接管一切,它們會決定如何處理我們! 我提倡將AI“裝進盒子里”,簡單地說,就是把它關進監獄,放在一個可控的環境里,比如當你研究一種電腦病毒時,可以把它放在孤立的系統中,這個系統無法接入互聯網,所以你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了解它的行為。 亞姆博爾斯基是美國路
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刷屏-四大疑問何時厘清?
26日,一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引爆網絡。 26日晚間,深圳衛計委在微信公眾號發布落款為“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消息稱,已啟動對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疑似參與項目醫院)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
透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看當下醫學倫理暴露的問題
本月26日(周一),一則關于“艾滋病免疫基因編輯嬰兒”的新聞,瞬間引發了醫藥行業的大討論,朋友圈也很快被這則消息持續刷屏,“賀建奎”、“基因編輯”、“莆田系”、“和美”等關鍵詞迅速被推到風口浪尖,人們在討論之余,也在等待著官方的層層報道。筆者相信,有關事件的來龍去脈,相關部門會給出真實答案,而在
第一個“編輯基因組”嬰兒還有多遠
????? 他們在中國召開會議;在英國召開會議;近日,又在美國召開會議。在全球范圍內,科學家正聚到一起,討論編輯人類胚胎基因組的前景和風險。它是否應當被允許?如果是,應在什么情況下被允許? 一項被稱為CRISPR/Cas9的強大技術為基因工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便利和精度,從而引發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美眾議院撥款小組提議取消基因編輯嬰兒禁令
據美國《科學》雜志官網近日報道,由民主黨領導的美國眾議院一個撥款小組提出議案,要求美國取消對胚胎進行編輯以創造嬰兒的禁令。不過,該草案仍在走法律程序,還存在變數。 2016年,美國財政年度開支法案禁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考慮任何“故意創建或修改人類胚胎,從而讓其擁有一種可繼承的遺傳
醫藥新發現:白發有望能變黑
近日,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和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白發的方法。 卡琳·沙呂路透爾教授和她在是在研究用藥物治療白斑病,俗稱白癜風,時找到頭發變白的原因的。 據悉,頭發之所以變白是因為自然磨損和衰老過程,被稱為“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
早產兒更易出現語言障礙
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早產兒大腦聽覺皮層發育遲緩,導致其幼兒時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能較差。這一研究發現有望為兒童語言能力問題的診斷和干預提供指導。 妊娠期一般要持續40周,早產是指妊娠不滿37周的分娩,這是導致新生兒死亡或長期并發癥的主要原因。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語言和聽覺科學教授布賴恩·蒙
基因編輯讓嬰兒免疫艾滋病:意義不大,代價卻很大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發展至今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從一開始的引導RNA序列的設計、脫靶風險的評估分析等基因組水平上的研究,到近兩年逐漸有科學家將此技術引入模式動物或者胚胎,對于一項醫療技術來說,仍然處于非常不成熟的階段。今年在Nature method上發表的一篇文章“Unex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