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測定方法:正常情況下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兒肝中合成,分子量6.9萬,在胎兒13周AFP占血漿蛋白總量的1/3.在妊娠30周達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出生時血漿中濃度為高峰期的1%左右,約40mg/L,在周歲時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mg/L)。臨床意義:在產婦羊水或母體血漿中AFP可用于胎兒產前監測。如在神經管缺損、脊柱裂、無腦兒等時,AFP可由開放的神經管進入羊水而導致其在羊水中含量顯著升高。胎兒在宮腔內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陷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經羊水部分進入母體血循環。在85%脊柱裂及無腦兒的母體,血漿AFP在妊娠16-18周可見升高而有診斷價值,但必須與臨床經驗結合,以免出現假陽性的錯誤。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約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細胞腫瘤出現AFP陽性率為50%.在其它腸胃管腫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閱讀全文
ELISA是一種免疫測定。免疫測定(immunoassay,IA)是應用免疫學技術測定標本的方法。在臨床檢驗中主要通過抗原抗體反應檢測體液中的抗體或抗原性物質。 1.1 抗原 抗原是能在機體中引起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抗原進入機體后,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引起細胞免疫。在免疫測
ELISA原理 ELISA利用抗原抗體之間專一性結合之特性,對標本進行檢測;由于結合與固體承載物(一般為塑膠孔盤)上之抗原或抗體仍可具有免疫活性,因此設計 其結合 機制後,配合酵素顯色反應,即可顯示特定抗原或抗體是否存在,并可利用顯色之深淺進行定量分析。根據待測樣品與結合機制的不同,ELI
ELISA是一種免疫測定。免疫測定(immunoassay,IA)是應用免疫學技術測定標本的方法。在臨床檢驗中主要通過抗原抗體反應檢測體液中的抗體或抗原性物質。1.1 抗原 抗原是能在機體中引起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抗原進入機體后,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引起細胞免疫。在免疫測定中,抗原是指能與抗體結
在同一個實驗室中,常常會有兩個不同方法的實驗儀器測定同一個檢驗項目,樣會因方法學的差異使臨床樣本得出有差別的結果,為了了解兩種方法所測結果的差異程度,判斷兩種方法所測數據是否可以相互替代,我們依據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批準的《用患者樣本進行方法學對比及偏差評估EP9-A指南文
在同一個實驗室中,常常會有兩個不同方法的實驗儀器測定同一個檢驗項目,樣會因方法學的差異使臨床樣本得出有差別的結果,為了了解兩種方法所測結果的差異程度,判斷兩種方法所測數據是否可以相互替代,我們依據美國國家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批準的《用患者樣本進行方法學對比及偏差評估EP9-A指南文件
抗體的結構抗體是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Ig分五類,即IgG、IgA、IgM、IgD和IgE。與免疫測定有關的Ig主要為 IgG和IgM。Ig由兩個輕鏈(L)和兩個重鏈(H)的單體組成。Ig的輕鏈是相同的,有κ(kappa)和λ(Lambda)兩
一、抗體的結構抗體是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Ig)。Ig 分五類,即IgG、IgA 、IgM、IgD 和IgE。與免疫測定有關的Ig 主要為 IgG 和IgM。Ig 由兩個輕鏈(L)和兩個重鏈(H)的單體組成。Ig 的輕鏈是相同的,有κ(ka
腫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轉移率和高復發率,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診斷腫瘤的傳統方法有病理組織活檢、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B 超、X 線胸片、內鏡檢查等。這些檢查對于腫瘤早期
腫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轉移率和高復發率,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診斷腫瘤的傳統方法有病理組織活檢、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B 超、X 線胸片、內鏡檢查等。這些檢查對于腫瘤早期
由于各種抗原成份,包括小分子的半抗原,ELISA試劑盒均可用以制備特異性的抗血清或單克隆抗體,利用此抗體作為試劑就可檢測標本中相應的抗原,因此免疫測定的應用范圍極廣,在臨床檢驗中可用于測定:1) 體液中的各種蛋白質,包括含量極少的蛋白質如甲胎蛋白等。2) 激素,包括小分子量的甾體激素等。3) 抗生素
ELISA試劑盒利用此抗體作為試劑就可檢測標本中相應的抗原,因此免疫測定的應用范圍極廣,在臨床檢驗中可用于測定:1) 體液中的各種蛋白質,包括含量極少的蛋白質如甲胎蛋白等。2) 激素,包括小分子量的甾體激素等。3) 抗生素和藥物。4) 病原體抗原,HBsAg、HBeAg等。5) 另外,也可利用純化的
第一章 緒論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一門由分析化學、生物化學、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臨床醫學等學科相互滲透結合逐漸形成的理論與實踐性較強的邊緣學科。是高等醫學檢
隨著現代醫學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交叉和滲透,醫學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已深入到細胞、分子和基因水平,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已在臨床微生物實驗室得到廣泛應用。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利用微生物學檢驗技術,準確、快速檢驗和鑒定臨床標本中的微生物,并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進行耐藥性監測,為臨床對感
第一節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 細菌形態學檢查是細菌檢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細菌分類和鑒定的基礎,可根據其形態、結構和染色反應性等,為進一步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一、顯微鏡檢查 由于細菌個體微小,肉眼不能看到,必須借助顯微鏡的放大才能看到。一般形態和結構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內部的超微結構則需用電
第一章 緒論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一門由分析化學、生物化學、電子計算機技術和臨床醫學等學科相互滲透結合逐漸形成的理論與實踐性較強的邊緣學科。是高
在臨床檢驗中一般采用商品試劑盒進行測定。ELISA中有三個必要的試劑:免疫吸附劑、結合物和酶的底物等。完整的ELISA試劑盒包含以下各組分:(1)已包被抗原或抗體的固相載體(免疫吸附劑);(2)酶標記的抗原或抗體(結合物);(3)酶的底物;(4)陰性對照品和陽性對照品(定性測定中),參考標準品和控制
酶聯免疫檢測儀,簡稱酶標儀,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專用儀器。可簡單地分為半自動和全自動2大類,但其工作原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其核心都是一個比色計,即用比色法來分析抗原或抗體的含量。ELISA測定一般要求測試液的zui終體積在250ul以下,用一般光電比色計無法完成測試,因此對酶標儀中的光電比色計有
隨著分析方法的飛速發展,無論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還是環境中痕量元素的檢測,或者生物體內功能因子的分析,都迫切需要一種靈敏度高、快速準確、性能穩定的痕量分析方法。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技術(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簡稱為TRFIA)是20世紀80 年代中期發展起
免疫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一般的酶免檢測技術已逐漸無法適應這種形勢的需要。現今發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測定方法(避免污染環境及對人體損害),而是轉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測定,最終趨向于能夠檢測到皮克或10負18摩爾級的、非同位素的、自動或半自動的實驗室測定
AFP為甲胎蛋白, 在檢驗健康人員血清時, AFP含量較低, 通常不會超過20 ng/ml, 多位于2~8 ng/ml之間[1], 通過檢測AFP水平能夠判斷患者是否為原發性肝癌, 且可判斷患者預后質量。通常是患者出現惡性腫瘤后, 其血清中AFP含量會升高增加, 因此, 積極檢測AFP含量水平,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引入醫學檢驗領域,使醫學檢驗技術呈現兩大發展趨勢。一方面是在疾病診斷治療及維護人體健康過程中(特別是健康信息檔案的建立)需要掌握的個人健康信息量越來越大,使臨床檢驗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動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信息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科技部發布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詳情如下。 附1:申報相關要求和規定 附2:“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為
GP73在肝細胞癌和膽管細胞癌中的表達鄒 凡1a,揭小華1a,巢映暉1b,傅華群1b,王榮勝2,王開陽1c,昌毓穗1d(1.南昌大學a.臨床醫學院2012級;b.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c.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d.附屬醫院急診科;2.江西省人民醫院ICU,南昌330006)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高爾
1、免疫濁度法(免疫透射比濁法、免疫散射比濁法):(1)帶現象(由于抗原或抗體極度過剩,而無沉淀物形成。如抗體過量稱為前帶現象,如抗原過量稱為后帶現象)可使結果偏低,甚至假陰性結果;(2)血脂過高,可使結果假性偏高。2、ELISA:(1)鉤狀效應(類似于后帶現象,出現于雙位點一步法中,當待測抗原濃度
1、免疫濁度法(免疫透射比濁法、免疫散射比濁法):(1)帶現象(由于抗原或抗體極度過剩,而無沉淀物形成。如抗體過量稱為前帶現象,如抗原過量稱為后帶現象)可使結果偏低,甚至假陰性結果;(2)血脂過高,可使結果假性偏高。2、ELISA:(1)鉤狀效應(類似于后帶現象,出現于雙位點一步法中,當待測抗原濃度
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檢測中的臨床意義:目的:探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透色比濁法,對186例各型乙肝患者于入院時同時檢測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肝功能指標,進行分組比較。結果:血清前白蛋白與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的變化有
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檢測中的臨床意義:目的:探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透色比濁法,對186例各型乙肝患者于入院時同時檢測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肝功能指標,進行分組比較。結果:血清前白蛋白與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的變化有
作者:黃祝青,蔣雪花,劉風華,曹廣亞,韓麗紅【關鍵詞】 ,乙型肝炎 [摘 要] 目的:探討血清前白蛋白在各型乙型肝炎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免疫透色比濁法,對186例各型乙肝患者于入院時同時檢測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白蛋白、凝血酶原時間等肝功能指標,
關于《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高通量測序法)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根據我中心2016年度醫療器械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編寫的任務安排,我中心組織編寫了《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高通量測序法)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