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是指由于DNA堿基對的置換、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變化,亦稱點突變。它的分類方式包括1)根據基因結構的改變方式,基因突變可分為堿基置換突變和移碼突變兩種類型;2)根據遺傳信息的改變方式,基因突變又可以分為同義突變、錯義突變和無義突變三種類型。基因突變的檢測方法:從基因突變的性質來看,檢測方法分為顯性突變法、隱性突變法和回復突變法三類。廣義的突變?檢測可以從兩個層次來入手:一個是蛋白質層次的間接檢測,主要是借助一些蛋白質分析技術,分析突變體產生的變異蛋白,以及由變異蛋白引起的其他改變,比如從菌落形態,抗生素抗性等來入手;二是可以對遺傳物質(主要是DNA)的直接檢測,一般來說,這類技術是通過建立一系列電泳,分析DNA 構象或解鏈特性,或者利用DNA 變性和復性等特性,來進行DNA 突變的分析。目前由于PCR 技術的應用,基因突變檢測主要以分析DNA 變異的直接檢測為主。以下是直接基因突變檢測時可以使用的策略:1 。單鏈......閱讀全文
艾滋病(AIDS)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免疫缺陷性疾病。HIV感染的診斷是艾滋病預防控制 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敏感實用的檢測方法對于監測、診斷或血液篩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本文就HIV的檢測技術現狀及進展做一綜述。1
傳統的組織活檢,因其局限性,如腫瘤的異質性、腫瘤患者無法進行手術、某些腫瘤解剖位置不便進行穿刺及穿刺自身的臨床風險等,可能導致患者無法獲得針對性治療;液體活檢(Liquid biopsy)作為組織活檢的補充,通過非侵入性取樣降低活檢危害,在動態監測腫瘤進展和治療反應等領域獲得臨床認可,已成為腫瘤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DNA序列分析(DNA sequencing) 應用各種突變檢測技術檢測到的基因突變,最后都需用序列分析才能確定突變類型及突變位置,其效率可以達到100%。現在的測序方法已與經典的方法有了很大的不同,其基本原理雖仍是雙脫氧終止法,但自動化程度大為提高,操作更簡便,測序時間也大大縮短。隨著PCR技術與
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是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檢測與遺傳病及惡 性腫瘤發生有關的突變基因(mutant gene)是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及腫瘤學研究 的熱點,它對闡明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及其診斷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 \意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PCR技術的出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周文華等在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工作“A CRISPR-Cas9-triggered 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ethod for ultrasensitive DNA detecti
基因突變(gene mutation)是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檢測與遺傳病及惡 性腫瘤發生有關的突變基因(mutant gene)是分子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及腫瘤學研究 的熱點,它對闡明遺傳病和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基礎及其診斷和早期診斷具有重要 \意義,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尤其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食品檢測技術作為衡量食品是否安全的手段之一,在食品安全的保障體系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發展迅速,在食品檢測方面應用較為成熟。目前,常見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有以下幾種。 色譜分析法 色譜分析法又稱色譜法、色譜分析、層析法,是一種分離和分析方法,
2017年8月18日,由ABO聯盟主辦,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臨床質譜學組、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17年北京臨床質譜高端論壇-——暨ABO聯盟第五十期圓桌會”在北京河南大廈召開。本次會議就臨床質譜在微生物鑒定、核酸鑒定、蛋白質鑒定等方面的研究展開了探討。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臨床微生物專
導讀重組酶聚合酶擴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被稱為是可以替代PCR的核酸檢測技術。本專題為大家詳細介紹RPA的原理、引物設計、疑難解答以及在致病菌檢測、病毒檢測以及癌癥研究中的靈活應用。自PCR技術誕生以來已經有三十年了,從經典PCR、實
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人類及病原體遺傳物質的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從而對疾病進行診斷的技術,在分子診斷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分子診斷產品現已廣泛應用于重大疾病預警與診斷、腫瘤個性化治療、昂貴藥物治療監測、藥物代謝基因組學等領域。目前使用的分子診斷檢測技術包括熒光PCR、PCR -測序、高通
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將完善篩查業務,并使珀金埃爾默進入日益增長的中國核酸血液篩查市場 馬薩諸塞州Waltham和中國上海珀金埃爾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1月13)—(紐約證券交易所:PKI),是專注于人類與環境健康和安全的全球領導者。今天其宣布,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攜帶者約4億,亞太地區是全球HBV的高發區[1]。在我國臨床各類(約103種)肝病中,病毒性肝病占一半以上;病毒性肝病中,乙型肝炎占80%以上。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據此推算,我國現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約9 300萬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
19、武漢中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27-59368696) 武漢中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分子生物檢測及臨床醫學診斷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醫療器械類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主打產品多重呼吸道病原體核酸檢測試劑基于自有核心專利技術——T7RNA恒溫擴增和多生物素信號放
一、酸雜交技術檢驗方法建立的基本要素是特異性和靈敏度,在復雜的物體中,使無法感覺的特定物質進入人類的觀察范圍。核酸雜交檢測技術就是利用核酸堿基嚴格配對的特異性,核酸標記物的靈敏度而建立的檢測核酸結構與功能的方法。該法建立以來已有二十年,目前研究實驗室用得多,臨床實驗室用得較少,除成本高外,關鍵是操作
【實驗目的】 1.了解PCR-DGGE技術的原理。 2.了解并熟悉PCR-DGGE技術的步驟。 【實驗原理】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是一種根據DNA片段的熔解性質而使之分離的凝膠系統。核酸的雙螺旋結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解鏈,稱之為變性。核酸50%發生變性時的溫度稱為熔解溫度(Tm
基因修飾動物是研究在發育和疾病中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CRISPR/Cas9系統有效的應用于構建基因敲除和敲入小鼠。而楊輝團隊正好專注于該領域。 楊輝,30歲時,就成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所研究員;2015年,入選國家“青年千人計劃”;2019年,楊輝博士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由楊輝創辦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 實驗方法原理 1.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是一種根據DNA
甲狀腺 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 體,呈薄薄的一層,位于甲狀軟骨下緊貼在氣管 第三,四軟骨環前面,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狀腺激素 ,維持生長發育、調節機體 代謝,同時也與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有關。甲狀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甲狀腺的惡性腫瘤,也是我國近年來發病率增長最快的實體瘤
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GGE)是一種根據DNA片段的熔解性質而使之分離的凝膠系統。(1)將凝膠設置在雙重變性條件下,可以檢測DNA分子中的任何一種單堿基的替代、移碼突變以及少于10個堿基的缺失突變,被廣泛應用于基因突變檢測及相關研究。(2) 用于癌癥和遺傳病的篩查及診斷,而且,在癌癥(殘存性病灶、突變
高效精準的核酸檢測技術在傳染病原檢測、食品安全檢疫和致病基因篩查等許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極大地革新了生物醫學研究。有趣的是,除了能夠通過對基因組精準操控來進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最近一些研究發現CRISPR系統的某些效應蛋白,例如Cas12a,在切割靶DNA后會受
實驗概要本實驗介紹了動物細胞基因組DNA中小衛星多態性Southern blot檢測的原理和操作步驟。掌握核酸雜交檢測技術(Southern blotting技術)、核酸探針的標記技術、小衛星DNA多態性檢測分析技術(DNA 指紋圖譜技術)和化學發光檢測技術。實驗原理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包括
日前,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刊登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HIV的新型檢測技術,研究者表示,他們開發出了在U盤中檢測HIV的新設備,該設備利用一滴血就能夠檢測HIV的存在,隨后研究者們利用電腦和手提設備對設備產生的電信號進行讀取,
TILLING 技術是于上個世紀 90年代末期,美國 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基礎科學研究所的 Steven Henikoff領導的研究小組發展起來的( 1)。目前, TILLING技術作為種研究方法已經應用于多種生物中,如擬南芥、玉米、水稻、百脈根、小鼠、斑馬魚、果蠅、線蟲等。對
【摘要】 目的 應用變性高效液相色譜技術(DHPLC)慘煸此鏈分析對鼻咽癌患者XRCC4基因突變進行篩查與鑒定,研究鼻咽癌患者XRCC4的基因突變情況,探討 DHPLC在篩查相關基因突變、預測放療敏感性方面的應用。 方法 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和DHPLC篩查88例鼻咽癌患者X
一、基于分子雜交的分子診斷技術 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雜交技術發展最為迅猛的20年,由于當時尚無法對樣本中靶基因進行人為擴增,人們只能通過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針對靶序列進行捕獲檢測。其中液相和固相雜交基礎理論、探針固定包被技術與cDNA探針人工合成的出現,為基于分子雜交的體外診斷方法進行了
1998 年底美國科學促進會將基因芯片技術列為 1998 年度自然科學領域十大進展之一,足見其在科學史上的意義。現在,基因芯片這一時代的寵兒已被應用到生物科學眾多的領域之中。它以其可同時、快速、準確地分析數以千計基因組信息的本領而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這些應用主要包括基因表達檢測、突變檢測、基因組多態
在新世紀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減、資源匱乏,人類對環境的依賴性愈來愈強烈。隨著人類的生活要求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難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轉化的污染性化合物進入到自然環境中,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發展的土壤污染區,污染還導致資源環境中生物重組,使物種的分布與
在新世紀之初,由于全球人增地減、資源匱乏,人類對環境的依賴性愈來愈強烈.隨著人類的生活要求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大量人工合成的并難以被天然微生物迅速降解轉化的污染性化合物進入到自然環境中,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發展的土壤污染區,污染還導致資源環境中生物重組,使物種的分布與多度均發生深刻
2 目前國內外應用于檢測耐藥結核桿菌的分子生物學方法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尤其是PCR技術的問世,檢測耐藥可以直接從基因入手,這樣與傳統的結核桿菌藥敏試驗相比,不僅大大縮短了檢測周期,實現了自動化,而且也降低了生物實驗室的危險性。耐藥檢測包括用PCR擴增基因組內攜帶的耐藥性區域,和進行擴增產物的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