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讓無效“神藥”無所遁形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3日 08 版) 前不久,國家食藥監部門發布修訂匹多莫德制劑說明書的公告,說明書明確了“使用不超過60天、3歲以下兒童禁用”。近日,國家食藥監部門又發布通知,督促匹多莫德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監管部門的持續行動,引發人們對該藥品的關注。 繼莎普愛思滴眼液之后,匹多莫德可說是又一款被媒體聚焦的“神藥”。這類“神藥”銷量巨大,年銷售額動輒高達幾億元、幾十億元,往往夸大療效和適應癥,用廣告或“帶金銷售”手段進行營銷。對于患者來說,用藥后的感覺一般是“無可無不可”。安全而無效、卻被廣泛使用,是此類藥品最大的特點。 藥品是用來治病的,為何存在無效卻使用廣泛的藥品?這與我國此前的藥品上市審批機制有關。2007年之前,我國的藥品注冊標準偏低,在批準仿制藥時,并不要求企業做生物等效性實驗,參照原研藥標準進行質量和療效的一致性評價。按照這個低標準發放的藥品許可證大約有十幾萬張,這些藥品與原......閱讀全文
人民時評:讓無效“神藥”無所遁形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3日 08 版) 前不久,國家食藥監部門發布修訂匹多莫德制劑說明書的公告,說明書明確了“使用不超過60天、3歲以下兒童禁用”。近日,國家食藥監部門又發布通知,督促匹多莫德啟動臨床有效性試驗。監管部門的持續行動,引發人們對該藥品的關注。 繼莎普愛思
新華時評:“神藥”反復流行是因為“迷信”還有市場
神藥”為何總有市場? 有時候,一些所謂的“神藥”的確有一定療效,但療效被夸大,適用范圍被放大。從某種程度上說,“神藥”反復流行是因為“迷信”還有市場。“神藥”通常有這些共同特征:其所宣稱的適用范圍極廣、療效極好、副作用極低,幾乎“包治百病”,同時,廠家商家通過各種形式發動廣告攻勢來助推。 看
讓數據造假無所遁形
又見數據造假。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務院第十八督查組在湖南省醴陵市督查時發現長江流域的淥江王坊水質自動監測站涉嫌監測數據造假。圖片來源于網絡 按理說,有石嘴山、臨汾監測數據造假等案件的“前車之鑒”,后來者不該再碰雷區。但現在看來有人依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根據湖南省環保廳官網資料顯示,長江流
院士談:沒有“藥神”,如何讓百姓吃上救命藥
? “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建議一: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制,據上世
院士建議:沒有“藥神”,如何讓百姓吃上救命藥?
“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 建議一: 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制,據上世紀
院士建議:沒有“藥神”,如何讓百姓吃上救命藥?
“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圖片來源于網絡 建議一: 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
人民時評:“北京行動”能否喚回藍天
治理PM2.5,考驗著一個地方的治理者回應群眾關切的執政意識,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執政能力。希望北京的“行動計劃”能率先探索出一條環境治理新路 戰斗的號角已經吹響,藍天或許不再是奢望。2日,北京市政府向社會公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詳細規定了治理PM2
“三分藥,七分養”,是什么讓“神藥”敗下陣來
常言道,三分藥,七分養,這個“養”大多數時候指的正是食療。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點外賣吃快餐的現象也十分普遍,膳食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似乎更加難以保證。 相比生病后再密切注意膳食,日常的起居飲食更為重要。實際上,許多慢性代謝性疾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良飲
CRISPR:讓寨卡病毒無所遁形
近日,一種快速檢測寨卡病毒的試紙誕生,它的出現或許能夠降低小頭癥嬰兒的出生率。這種神奇的方法來自CRISPR技術。這個自2013年以來風靡世界的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引起一場巨變。 寨卡病毒肆虐全球,為了對抗它,科學家一邊積極尋找預防的方法,一邊也在開發快速檢測的方法。
“夸父”讓白光耀斑“無所遁形”
自“夸父一號”衛星(ASO-S)發射一年多以來,它所搭載的白光太陽望遠鏡(WST/ASO-S)已經觀測到了100多例太陽白光耀斑,由此揭示,太陽白光耀斑并不像之前人們認識到的那樣罕見。 白光耀斑 來自恒星的隱秘威脅 白光耀斑是指在可見光連續譜輻射表現出增強的一類耀斑。白光耀斑通常被分為兩類:
神藥也折戟!阿司匹林對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預防無效
跨過疾病的山和大海,也見過患者的人山人海之后,奇點糕對“神藥”這倆字,就有了莫名的抵觸感。神藥之名,豈是能隨便用的?先經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再說。至于某些滴眼液和藥酒……直接拉出去槍斃五分鐘算了。只能說,曾經的神藥,也許真的是廉頗老矣 有人可能會問,那什么藥才是神藥呢?說實話,也就兩種:第一種,
人民時評:破解“醫患糾結”從哪里起步
近日,湖南岳陽數百名醫務人員集體抗議,要求“尊重生命,尊重醫生”,嚴懲前些天在岳陽二院“醫鬧”的患者家屬;此前一周,湘潭孕婦生產死亡事件同樣引發醫患沖突。接二連三的醫療糾紛,將醫患關系的緊張和脆弱暴露無遺:如果醫患矛盾不斷升級,明天,誰為我們看病? 醫生,本是人類公認的神圣職業;醫生和患者,更
NEJM:深度測序讓致病突變無所遁形
致病突變有時只影響了小部分細胞,在這種情況下,二代基因組測序很容易遺漏這些突變。為此,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實現深度測序的新方法,并在大腦疾病患者中成功鑒定了微小的體細胞突變(受到影響的細胞只占百分之幾)。這項研究發表在八月二十一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為鑒定神經和精神類疾病的病
這項“黑科技”讓海上走私無所遁形
南海之濱,晨光沐浴下的海域碧波蕩漾。翱翔于海面上空實時跟蹤的無人機、高懸于天際無死角盯防的衛星遙感,在海南島周邊岸線至平行向外約20海里內的海域,一場科技與走私的較量正悄然上演。而在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樓里,海南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胡祝華團隊的成員們正坐在電腦屏幕前,緊盯
NAT-MED:讓衰老大腦“返老還童”的神藥,藏在大麻中?
近日,來自波恩大學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科學家在小鼠中證明,大麻可逆轉大腦中的老化過程。用大麻活性成分進行長期低劑量治療老齡小鼠能夠使它們的大腦“返老還童”,回到兩個月大小鼠的狀態。這一發現為治療癡呆癥等疾病開辟了新的道路。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大多數人的記憶力
人民時評:治污需做好“發展加減法”
能不能把環境擺在正確的位置,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建立起良性互動關系,檢驗著治理者的能力。 幾則關于環境問題的最新報道,讀來牽動人心。 一則,是關于一個偏遠小村莊的命運。湖南省石門縣鶴山村,曾因傍依著亞洲最大的雄黃礦,擁有過令人艷羨的財富和榮光。然而近日央視調查發現,村里9平方公里
人民時評:情人湖還能恢復原貌嗎?
對違法者不僅要進行高額罰款、給予黨紀國法處分,而且要堅決拆除違章建筑,恢復風景原貌 大理洱海填湖造別墅事件,最近有了新的處理結果。 據報道,以洱海公園擴建名義進行的“洱海天域”別墅開發項目,從一開始就存在違紀違法問題,涉案的一些官員受到了追究查處。 可是,一排
CFDA通知:嚴管「神藥」!
12月6日晚間,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莎普愛思滴眼液有關事宜的通知》。 通知“莎普愛思”屬地的浙江食藥監局:鑒于醫務界部分醫生對浙江莎普愛思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芐達賴氨酸滴眼液(商品名:莎普愛思)療效提出質疑,請你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有關規定,
“神藥”也有副作用
近幾年醫學網站和眾多醫學公眾號似乎特別鐘愛“神藥”這個稱號,動輒稱某某藥為“神藥”,不標出“神藥”二字好像不吸引眼球似的,雖然名之為“神藥”多是為了強調某某藥物用途廣泛、臨床療效好,但是以“神藥”為名過分強調藥物用途廣、療效好,容易給大眾造成誤解,往往導致夸大藥物的療效和應用范圍而忽視藥物的副
人民時評:有環保共識才有多贏結局
共識是建立在常識基礎上的,缺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礎,共識不可能憑空長出來 廣東江門鶴山核燃料項目,自7月4日公示后,經過延長公示時間、與市民網民溝通對話、與投資者協商交流,終于在13日正式宣布取消立項。 “在社會未達成廣泛共識之前,絕不辦理立項手續,絕不開工建設”,當地政府的表態,顯
人民時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
“要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深入闡述了我們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內涵,對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殷切希望,勉勵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引起與會代表熱烈反響,為各地區各部門努力推動我
人民日報時評:追問鎘污染“源”
約20噸鎘泄漏,波及河段將達300公里,鎘污染高峰值從80倍降到25倍……龍年伊始,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引發輿論持續關注。 誰是肇事污染源?監管部門職責何在?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鎘泄漏量達20噸之巨,“元兇”是否兩家企業? 廣西龍江河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部最新通報稱,龍江鎘污染事件中
科學時評:讓學術歸于純凈,讓創新匯成巨流
當創新匯成巨流,對于利益藩籬與傳統枷鎖的沖決將無可阻擋。在學術領域,以“行政化”為突出特征的諸多深層次矛盾,已讓科技體制改革進入不得不改的階段。倒逼是改革的表象,卻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變革難免斷腕的痛楚,同時需要兼顧猛寬得中的策略。無論如何,創新驅動發展,已讓科技界成為改革的主戰場。 “十二
解碼Paxlovid:沒有神藥,只有藥神
事情大家已經知道了:新冠明星藥帕克洛韋德(Paxlovid),在2022年醫保談判中出局。作為全球首款獲得FDA批準的新冠口服藥,帕克洛韋德自誕生以來就從未離開媒體聚光燈,輝瑞也很樂觀地預計,這款該藥有望在2022年給輝瑞帶來220億美元營收[1]。 不過,你也許會好奇,這款藥到底是如何研發出
什么樣的藥才是“神藥”?
提到“神藥”,國內外顯然有不同的定義。國內的“神藥”通常暗含嘲諷的意味,一般是指那些只在中國市場銷售、安全但又說不出確切療效的藥物,大多歸類于輔助用藥。或者是那些看起來包治百病、臨床用量極大、銷售收入不菲的藥物。舉些例子,比如谷胱甘肽、板藍根、利巴韋林…… 國外的“神藥”則通常是大家對一個藥物
抗流感“神藥”達菲其實沒那么神
今年冬天,很多大人和孩子“領教”了流感的威力。奧司他韋(達菲)一夜之間成了臨床醫生強力推薦的“神藥”,隨著流感的暴發,奧司他韋更是在多個地區和醫院脫銷。 然而,1月15日,科學貓頭鷹網站專答區里一則“抗流感神藥奧司他韋該走下神壇了”的話題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1月17日,科技日報記
顆粒粒徑檢測:ZL讓粉塵顆粒無所遁形
2011年底,美國駐華大使館在新浪微博的官方賬號發出一條微博:“北京空氣質量指數439,PM2.5細顆粒濃度408.0,空氣有毒害……”該微博隨即在國內引發了對PM2.5(細顆粒物)的強烈關注,最終PM2.5被納入到常規空氣質量監測體系中。事實上,讓PM2.5無所遁形的就是顆粒粒徑檢測技術,其
這項技術可以讓致病微生物“無所遁形”
中國計量大學俞曉平教授牽頭完成的“畜禽和水產品中高風險致病微生物精準識別和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獲得2020年度市場監管科研成果一等獎。團隊研發的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和快速精準檢測的試劑盒、試紙條等,已應用于農產品食品安全檢測,為畜禽和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加了一道“防護鎖”。 “15年來,俞曉平教授團隊一
十年“磨劍”,讓“兩蟲”無所遁形
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簡稱“兩蟲”,是廣泛存在的水介傳播、人畜共患的致病微生物,且具有耐氯的特點,普通消毒劑無法殺滅“兩蟲”,其對免疫力低下人群致死率很高。 2006年,我國將“兩蟲”指標納入國家飲用水強制檢測指標。但是,“兩蟲”檢測方法源自美國環境保護署,主要儀器和耗材市場均被美國企業壟斷。
以色列生物掃描儀,讓黑心食物無所遁形!
不知道你去超市或菜市場買水果時 是不是也跟小編一樣 總分不清哪個熟了,哪個甜些? 真想有種黑科技能讓我一眼就 看穿它們的外表,見到最真實的內在! 有問題就有解決方案。以色列一家 Consumer Physics 的公司開發出一款名為SCIO的生物掃描儀,通過掃描它就可以檢測出人們接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