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腎癌潛在治療靶點
日前,一種針對具有相同遺傳變異的腎癌的潛在治療靶點被發現,科學家們已知這種遺傳變化能夠導致血管過多,這有助于為腫瘤提供營養。這項最新發現展示出一種潛在的新型癌癥驅動通路,相關研究結果7月20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靶向治療.gif 據了解,這項新的研究由來自中國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哈佛醫學院、得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新加坡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90%以上的透明細胞腎細胞癌具有一種導致腫瘤抑制基因(VHL)丟失的遺傳變化。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鑒定出這種遺傳變化的一個新的下游效應就是協助促進腎癌產生,他們發現一種被稱作ZHX2的蛋白在這些細胞中的過度積累有助于激活促進癌癥生長的其他信號。這些發現提示著ZHX2是透明細胞腎細胞癌的一個潛在的新型治療靶點。 “......閱讀全文
科學家發現鎮痛新靶點
頭痛、牙痛、腰背痛、炎癥痛、神經源性痛……每一種慢性疼痛都能將人折磨到“痛不欲生”,現有鎮痛手段卻不多。上海交大一科研團隊近日宣布,首次發現脊髓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可產生有效鎮痛作用,成為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潛在性鎮痛靶點分子。該成果發表于當期國際神經科學權威性雜志《神經科學雜志》上
科學家鑒別出能有效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潛在靶點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免疫調節子似乎能通過關閉機體的免疫監督機制來指揮膠質母細胞瘤(GBM)的進展,相關研究或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治療膠質母細胞瘤的潛在新型療法。
Nature-Medicine:戈謝病潛在治療靶點RIPK3
是什么原因導致重癥戈謝病(Gaucher disease)的腦損傷和炎癥?人們對導致這類疾病中腦病理學的事件,還知之甚少,當前也沒有可用的治療方法。日前,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戈謝病有關的一個新的細胞通路。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14年1月19日的《Nature
DNMT3A突變型AML治療潛在靶點
來自休斯頓貝勒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者稱,他們發現DOT1L可能是DNMT3A突變型AML新的潛在治療靶點。研究者通過體外實驗證實,與DNMT3A野生型相比,小分子化合物抑制組蛋白H3K79甲基轉移酶DOT1L可以抑制DNMT3A突變型AML細胞H3K79甲基化水平,從而抑制DNMT3A突變型AML細胞
長征醫院學者發現新的肝癌診斷標志物和潛在治療靶點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種高死亡率的原發性肝癌,也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復雜且具有異質性,雖然經過多年努力,肝細胞癌的診斷和治療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仍然缺少穩定可靠的診斷標志物和治療靶點。SHP-1也叫做PTPN6,是一
Hepatology!何睿團隊發現肝內膽管癌的潛在治療新靶點
肝內膽管癌 (ICC) 是膽管癌的亞型,是第二常見的肝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其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增加,亞洲的患病率更高。癌癥相關成纖維細胞 (CAF) 通過招募骨髓源性抑制細胞 (MDSC) 來促進腫瘤生長。5-脂氧合酶 (5-LO) 在骨髓細胞中高度表達,對合成白三烯 B4 (LTB4)
我國學者發現腸癌新生物標記物和潛在精準治療新靶點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近日傳來喜訊,該院汪建平教授團隊與美國排行第一的癌癥中心——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李孟鴻教授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腫瘤學頂尖雜志《Cancer Cell》(《癌細胞》)正式發表,且中山六院為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該研究成果發現了新的腸癌生物標記物和潛在精準治療
哈醫大學者發現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治療潛在新靶點
記者22日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獲悉,因在國內外首次發現一個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治療的潛在新靶點,該校藥理學教研室董德利教授9月中旬獲美國心臟學會《高血壓》雜志2013年度“頂尖論文獎”。這一獎項頒發給中國學者尚屬首次。 董德利課題組重點科研方向是高血壓誘發心肌肥厚的發生機制及藥物作用研究。
治療T細胞惡性腫瘤潛在的治療靶點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李鵬課題組研究揭示CCR8(CCR8是一種趨化因子受體)可作為治療T細胞惡性腫瘤潛在的治療靶點,為臨床上CCR8陽性的T細胞惡性腫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相關研究發表于Frontiers in immunology。該研究工作主要由中國科學院
Mol-Metab:科學家發現治療人類肥胖的新靶點
科學家們一直都在探索導致減肥過程如此復雜的機制。運動能夠燃燒卡路里,除此之外科學家們也在研究在低溫情況下機體如何燃燒更多能量來保持溫暖。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讓代謝增強呢——即使沒有處在低溫的環境中? TSRI的Anutosh Chakraborty教授在探索上述問題的答案上得到了一些成果。他
科學家發現治療過敏性哮喘重要藥物靶點
過敏性哮喘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約有一億哮喘患者。近年來,研究發現輔助性T細胞(Th9)及其分泌的IL-9在過敏性哮喘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前,中科院動物所趙勇團隊及其合作者在治療過敏性哮喘的重要藥物靶點研究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布于《變態反應與臨床免疫學雜志》。
微生物所發現潛在的抗肝癌新靶點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我國肝癌患者絕大多數感染慢性乙肝。肝癌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目前治療手段和藥物極其有限。乙肝病毒引發肝癌的分子信號通路錯綜復雜,亟需發現關鍵節點蛋白作為新的潛在靶標。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孟頌東課題組研究發現乙肝病毒X蛋白活化肝細胞中NF-κB通路上調熱
研究發現FTO是抗AML藥物作用的潛在靶點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干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Small-molecule Targeting of Oncogenic RNA Demethylase FTO in Acute Myel
Cancer-Letters:中山大學學者發現治療肝細胞癌的潛在靶點
在真核細胞內,m6A是mRNA的最常見修飾之一,m6A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酶在多種癌癥類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m6A結合蛋白在癌癥中的作用仍然不是特別清楚。最近來自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Letters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mRNA m6A修飾結合蛋白能夠對H
尋覓三十年-消滅HIV潛在治療靶點終找到
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研究人員在24日的《mBio》期刊網絡版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找到了消滅患者體內隱匿的艾滋病病毒(HIV)的潛在治療靶點,對免疫細胞中的一個長鏈非編碼RNA(lncRNA)進行修飾,就可防止休眠的HIV“復活”。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類與HIV的對抗已持續了數十年。目
Cell新文章:揭示囊性纖維化潛在治療靶點
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德國雷根斯堡大學和葡萄牙里斯本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囊性纖維化的一個有前景的潛在藥物靶點,并揭示了一大組從前未顯示與該疾病相關的基因,還演示了一種新的篩查技術是如何幫助鑒別出新的藥物靶點的。他們的研究工作發表在9月12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PDPN蛋白有望成為腦膠質瘤潛在治療靶點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分子病理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曾凡博士等一項研究發現,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的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作為患者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及分子治療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發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上。 Pod
新的肝癌診斷標志物和潛在治療靶點
2018年5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種高死亡率的原發性肝癌,也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的分子發病機制非常復雜且具有異質性,雖然經過多年努力,肝細胞癌的診斷和治療都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仍然缺少穩定
PDPN蛋白有望成為腦膠質瘤潛在治療靶點
中國網健康訊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神經分子病理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曾凡博士等一項研究發現,PDPN蛋白在腦膠質瘤的發生、進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作為患者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及分子治療的潛在靶點。這項研究為腦膠質瘤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論文日前刊發在《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ITCH有望作為黑色素瘤潛在治療靶點
BRAF蛋白在很多類型癌癥發生中都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包括黑色素瘤,如今研究人員發現,BRAF能被生長因子所激活,隨后刺激下游蛋白表達,進而促進癌細胞生長、侵襲和生存;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是非常清楚BRAF如何參與到與促炎性因子釋放的信號的交流過程中去,這些促炎性因子能被腫瘤周圍環境的免疫細胞
Sci-Rep:日本科學家發現治療癌癥的新靶點
最近一項研究或許能夠幫助找到治療癌癥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新療法。 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Atsushi Matsuzawa教授等人利用基因沉默技術檢測了一種小分子調節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酶的作用機制。ASK1的功能的紊亂往往與一些癌癥
科學家發現治療惡性前列腺癌的新靶點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致死性腫瘤之一。現有的治療手段是針對雄激素,雄激素能夠促進腫瘤生長和癌細胞擴散。盡管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其作用機制還依然未知。 新澤西州立大學Robert Wood Johnson醫學中心的科學家致力于研究前列腺癌異常生長的機制,并在近期發現了一個關鍵的轉錄因子,
科學家發現由細菌感染引發的新型疼痛治療靶點
細菌感染一直以來是困擾全球人類健康的一大問題,同時開發抵御感染的療法也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大挑戰;部分革蘭氏陰性菌引發的感染往往是致命性的,這其中最為嚴重的細菌感染組分就是位于細菌細胞壁的脂多糖(LPS),其可以誘發細菌機體的免疫反應。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
專家點評Nature-中國科學家發現肝癌精準治療新靶點
肝癌由于預后差、死亡率高、不易早期診斷等特征,也常被稱為“癌中之王”(一般認為是胰腺癌)。肝癌是對各種組織學上不同類型的原發性肝臟腫瘤的統稱,主要包括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癌、肝母細胞癌、膽管囊腺癌等。其中,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占絕大部分,約占原發性
科學家發現治療惡性膠質瘤的新基因靶點
靶向治療是癌癥治療日益和突破性手段,其中藥物或其他物質被設計成能干擾那些控制癌細胞生長和存活的基因或分子。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microRNA和一種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期待開發出治療惡性膠質瘤的新藥物。 在Neuro-Oncology雜志上,科學家Luni Emdad博士領導的團隊提供證據,特定
微生物所發現三陰性乳腺癌潛在靶點
乳腺癌在婦女腫瘤中發病率排第一,嚴重威脅國人健康。三陰性乳腺癌(即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約占乳腺癌病理類型的15%-20%,是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目前治療手段和藥物極其有限,缺乏治療靶點和靶向藥物,亟須發現新的潛在靶標。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陳賽娟陳竺趙維蒞等發現淋巴瘤精準治療潛在靶點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協同創新中心的上海血液學研究所聯合我國血液/腫瘤臨床多中心研究機構的17家醫院,對/T細胞淋巴瘤(NKTCL)這一具有獨特地域性和臨床特征的血液腫瘤進行了基因組學、分子病理學和臨床預后相關性研究,取得了精準醫學領域的突破性成果。相關研究7月20日在《自然—遺傳學》雜志上發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王宏林團隊發現銀屑病潛在治療靶點
角質形成細胞蛋白磷酸酶6下調是銀屑病炎癥回路放大的關鍵事件,提示恢復蛋白磷酸酶6可能是治療銀屑病的合理策略。2022年12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王宏林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Targeting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HES1 by L-
科學家發現慢性疼痛鎮痛新靶點
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王永祥教授帶領科研團隊首次發現脊髓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可對慢性疼痛產生有效鎮痛作用,這一受體成為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潛在性鎮痛靶點分子。 慢性疼痛除了人們熟知的頭疼、牙疼,還包括炎癥痛、腫瘤癌癥痛、神經源性痛、糖尿病疼痛和腰背痛等。這一研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和教
科學家發現治療膿毒癥潛在標靶
《自然—免疫學》在線報道了有關膿毒癥患者的免疫系統是如何發生故障的新發現。該研究展示了一種讓免疫系統癱瘓發生逆轉的新方法——免疫系統癱瘓是膿毒癥的后期表現癥狀。 膿毒癥通常是由細菌或真菌進入血液引起,通常在就醫時產生并且往往致命。在感染后數小時里,免疫細胞會變得極度活躍,通常在數天后,免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