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谷”豐登?——首個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組裝完成
中國菰 中國農科院供圖 中國菰 (Zizania latifolia) 原產于中國,屬于禾本科稻族菰屬,主要分布于中國、韓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中國菰的穎果為菰米,在我國古代是重要的“六谷”之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綜合利用創新團隊與中國水稻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完成首個中國菰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組裝,并通過共線性分析和轉錄組測序鑒定到中國菰落粒性相關基因。該研究為中國菰落粒性基因編輯提供了候選靶點,有助于加速中國菰落粒性的定向馴化改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 論文通訊作者、煙草所副研究員閆寧介紹,中國菰具有生物量大、耐深水、灌漿成熟快、籽粒蛋白質含量高和抗稻瘟病等優良性狀,由于未......閱讀全文
“六谷”豐登?——首個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組裝完成
中國菰? ? 中國農科院供圖? ? ? ??中國菰 (Zizania latifolia) 原產于中國,屬于禾本科稻族菰屬,主要分布于中國、韓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中國菰的穎果為菰米,在我國古代是重要的“六谷”之一。? ?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煙草功能成分與綜合利用創新團隊與中國水稻研
首個豆科綠肥作物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組裝完成
?紫云英? ? ? ?中國農科院供圖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團隊完成了首個豆科綠肥作物——紫云英的染色體水平參考基因組組裝,并利用比較基因組學解析了紫云英共生結瘤的遺傳基礎。該研究填補了豆科綠肥作物基因組學研究的空白,為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提供了新的見解。相關研究成
Cell:染色體水平油松基因組組裝和甲基化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北京林業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聯合安諾優達在國際知名期刊Cell(IF:41.582)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Chinese pine genome and methylome unveil key features of conifer evolution”的研究文章,研究者對油松進行了
首個家雞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
西南大學教授徐洛浩課題組以中國特有家雞品系胡須雞為材料,在國際上率先繪制出首個家雞全基因組圖譜。2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家雞基因組完成圖的演化分析》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這是繼去年人類基因組完成圖公布以來,首個發表的脊椎動物基因組完成圖,也是基因組完成圖譜繪制技術首次在經濟動物中
我國完成首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
記者8月5日從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獲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已聯合完成半滑舌鰨全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繪制了半滑舌鰨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我國完成的第一個魚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使半滑舌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測定了全基因組序列的鰈形目魚類。 據了解
首個蕨類植物基因組測序完成
蕨類植物是地球上最多樣化的植物種群之一,也是僅有的沒有完成基因組測序的主要植物種群。2018年7月18日,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植物》期刊上發表了其完成蕨類植物基因組測序的結果。 蕨類植物的基因組較大,可以擁有多達720對染色體,包含多達1480億個堿基對的DNA序列(Gb)。相比之
染色體水平冬瓜參考基因組發布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發布了染色體水平冬瓜參考基因組。相關研究發表于Scientific Data,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文龍和副研究員閆晉強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江彪為通訊作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于2019年對黑皮大冬瓜B227進行基
研究發布首個高質量染色體水平的哀牢髭蟾參考基因組
哀牢髭蟾(Vibrissaphora ailaonica)[Amphibiaweb(2019),Frost(2019)和中國兩棲類(2019)將其歸為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同物異名] 俗稱“胡子蛙”、“深山角怪”,屬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是中國特有種。該物種具有多個
人類基因全測序完成!最后的Y染色體的組裝和分析完成
《自然》23日發表的兩篇論文公布了人類Y染色體的組裝和分析,Y染色體也是最后完成全測序的人類染色體。這項全球100多名科學家參與的研究填補了當前Y染色體參考的諸多空白,帶來了對不同人群演化和變異的見解。人類Y染色體由于結構復雜一直很難測序和組裝。超過一半的Y染色體在當前的人類參考基因組組裝中缺失,導
-首個越南人基因組圖譜繪制完成
越南科學家日前首次成功繪制出一名越南人的基因組圖譜。 越通社報道說,來自河內國家大學下屬科技大學的研究小組1月16日公布了這份基因組圖譜繪制與分析的初步結果。 該研究組主任黎士榮表示,2013年年底,研究小組收到一名越南人的基因組數據,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分析排序,成功繪制出基因組圖譜
研究發布碧鳳蝶染色體水平基因組
蝴蝶因其豐富的形態多樣性,自達爾文時代就作為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類群之一,近幾年更被認為是研究形態遺傳、進化和發育的理想模型,已成為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學等研究領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鳳蝶科是具有重要進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其豐富的色彩和形態等多樣性是昆蟲生態與進
龍井茶樹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成功
? ?龍井43 ?? 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在茶樹全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的重要突破。該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茶葉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導并攜手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
昆明動物所首個高質量染色體水平的哀牢髭蟾參考基因組
哀牢髭蟾(Vibrissaphora ailaonica)[Amphibiaweb(2019),Frost(2019)和中國兩棲類(2019)將其歸為Leptobrachium ailaonicum的同物異名] 俗稱“胡子蛙”、“深山角怪”,屬兩棲綱、無尾目、角蟾科,是中國特有種。該物種具有多個
迄今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組裝完成
英國《自然·生物技術》雜志29日在線發表了一項基因組學研究成果:英國科學家團隊利用一個口袋大小的納米孔測序裝置,從頭組裝出人類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最連續的人類基因組組裝,而且只用了單一測序技術。這項研究同時成功地分析了過去最先進的測序方法也分析不出的人類基因組區域。 理解和解讀人類基因組
我國科學家完成大蒜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了大蒜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上。 據課題組成員劉頭明研究員介紹,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國大蒜的年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大蒜具有膨大的鱗莖,富含大
海洋所首次完成仿刺參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日前,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完成仿刺參基因組測序和組裝,對刺參生物學和遺傳育種研究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將對我國刺參產業發展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該成果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楊紅生團隊和相建海團隊共同完成,在天津生物芯片技術公司的技術支撐下,突破了刺參復雜基因組測序和組裝技術瓶頸,采用新一代測
Nature:首個中國人基因組測序完成
11月6日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完成的首個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定名“炎黃一號”)。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介紹說,這一長達7頁的長篇論文描繪了第一個亞洲人的全基因組圖譜,測序數據總量達到1177億堿基對,基因組平均測序深度達到36倍,有效覆蓋率高
象腿蕉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海外知名學者John Seymour Heslop Harrison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象腿蕉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Gigascience。王梓維為該文第一作者,John Seymour Heslop Harrison和劉青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華
象腿蕉染色體級別基因組組裝研究獲進展
象腿蕉(Ensete glaucum)是芭蕉科中耐寒的蕉類植物,原產于中國云南和東南亞地區,具有觀賞、飼用和藥用價值。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教授John Seymour Heslop Harrison帶領的研究團隊,采用單分子納米孔、Illumina測序策略,結合染色體構像捕獲技術,發表了首個象腿蕉染
ITER-TAC1項目首個超導接頭完成組裝連接
近日,隨著12號縱場磁體線圈終端盒與過渡饋線間(TF12 CTB-CFT)超導接頭第三次絕緣固化結束,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TAC1團隊全面負責的ITER現場首個超導饋線接頭的組裝連接工作完成,這是ITER主機裝配集成的又一重要節點。 超導接頭是超導饋線、磁體的核心部
世界首個梅花全基因組重測序研究完成
日前,北京林業大學張啟翔教授領銜的國家花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單位通力合作完成了首個梅花全基因組重測序研究,構建完成了世界首張梅花全基因組變異圖譜,“梅花花部性狀的遺傳結構”(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
我國自主完成首個果樹作物基因組序列圖譜
華中農業大學今天透露,該校科研人員經過一年多努力,已繪制完成甜橙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我國自主完成的第一個果樹作物基因組序列圖譜。這一農業科技基礎研究成果,將對加快我國柑橘品種改良,改變柑橘品種大量依賴進口的狀況,提升我國柑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 據悉,柑橘是世界栽培面積
我國完成世界首個番茄超泛基因組構建
4月6日,由新疆農科院加工番茄生物育種創新團隊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等多家單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在線發表了題為《超泛基因組研究揭示野生和栽培番茄物種基因組和結構變異多樣性》的科研成果。這是新疆農科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自然·遺傳》發表論文。 新疆農科院余慶輝
昆明動物所發布碧鳳蝶染色體水平基因組
蝴蝶因其豐富的形態多樣性,自達爾文時代就作為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類群之一,近幾年更被認為是研究形態遺傳、進化和發育的理想模型,已成為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學等研究領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鳳蝶科是具有重要進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其豐富的色彩和形態等多樣性是昆蟲生態與進
馬鈴薯單倍型DM基因組全序列完成圖組裝成功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馬鈴薯遺傳育種與栽培創新團隊和蔬菜分子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對馬鈴薯單倍型DM的基因組進行了全序列組裝,獲得了包含24個端粒和12個著絲粒完整序列的馬鈴薯單倍型DM的端粒到端粒(T2T)的基因組完成圖(DM8.1),并在之前馬鈴薯基因組未能完整組裝的高度重復序列區域中,發現了
聚焦基因組組裝-至今最大組裝競賽尋找最優基因組指標
2013年7月23日,由華大基因和BioMed Cental聯合創辦的開放式期刊《GigaScience》發表了當前最大、最系統的基因組組裝過程及評價結果。在第二屆Assemblathon競賽中,共有21個團隊基于由三種不同的測序技術所得的鳥、魚和蛇的未組裝基因組數據,提交了43個組裝結果,
研究從基因組水平揭示食肉目染色體進化規律
染色體進化是物種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驅動因素。具有顯著核型差異的食肉目動物為染色體進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雖然前人通過比較染色體涂色法建立了食肉目內許多物種的染色體比較圖譜,但這些研究的分辨率比較低,尚沒有深入到精細的核苷酸水平,也不能在核苷酸水平研究不同食肉目物種間的共線性區塊、染色體重排以
天津環保人六晝夜完成裝備組裝調試移動醫廢應急焚燒爐
湖北孝感與天津遙距千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兩座城市的心緊緊貼在了一起…… “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支援的移動式醫廢應急焚燒爐,今天中午1點運到孝感,經過安裝調試,今天下午5點一次試燒成功!”2月8日,從手機上接到這條振奮人心的信息后,馬建立一直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此刻,已經連續奮戰
中國科學家國際上首次完成仿刺參基因組測序組裝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家正式完成仿刺參基因組測序和組裝,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該研究成果對刺參生物學和遺傳育種研究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對我國刺參產業發展將產生重要推動作用。 據了解,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科技部973 、863計劃,國家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山東省科技廳、青島市
水平測斜儀的組裝簡介
首先檢查測斜儀的導輪是否轉動靈活、扭簧是否有力、密封圈是否完好。將測桿與電纜連接頭連接在一起,為防止測斜儀進水影響測值的穩定,連接一定要牢固可靠,最好用扳手將電纜連接頭與測桿擰緊。將電纜從電纜繞盤上放下測管的長度,再將讀數儀的測量線擰在電纜繞盤的插座上。打開讀數儀,將測斜儀在水平面上下轉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