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碗也防心臟病
老年人注意了,跑步或快走并不是降低心臟病風險的唯一方法。簡單地“站起來”做一些日常活動,如家務、園藝、烹飪和淋浴等,就會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研究發現,與每天日常活動不足2小時的女性相比,那些每天至少4小時日常活動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43%,患冠心病的風險降低了43%,患中風的風險降低了30%,而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甚至降低了62%。 由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赫伯特·韋特海姆公共衛生和人類長壽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多機構團隊,研究了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相關研究2月22日發表于《美國心臟協會雜志》網絡版。 “這項研究表明,所有的運動都有助于預防疾病。”第一作者、赫伯特·韋特海姆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后Steve Nguyen說,“在日常生活中花更多時間進行運動,包括站立或離開椅子進行各種活動,就會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機器學習算法,將清醒時......閱讀全文
低碳飲食-讓你的生活和生命更健康
????? 入夏后,有“果中皇后”之稱的山竹開始上市。醫學專家認為,時令果蔬是低碳飲食的主力。低碳主力:時令果蔬? 低碳飲食究竟該吃什么?營養專家認為:時令果蔬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于環保有益,是最典型的低碳食品。專家說:時令果蔬中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及纖維素等營養元素的含量比較高,而且易
血壓帶或可挽救急性心臟病發作患者的生命
近日,來自奧胡斯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當病人發生急性心臟病時,使用血壓帶可以明顯減少患者隨后發生的心臟癥狀以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 在兩個較遠的器官之間,通過間歇性地阻止血液流向四肢從而產生的短時間的機體缺氧可以保
生命-生活-健康-面向-綠色未來-2023BCEIA隆重開幕
????2023年9月6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 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新館)隆重開幕。會議將繼續秉承“分析科學 創造未來”的愿景,圍繞“生命 生活 健康 面向綠色未來”的主題開展學術報告會、論壇和儀器展覽會。大會主會場????BCEIA 2023 大
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心臟病風險
2016年11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眾所周知,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不吸煙,控制體重以及經常運動)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但是對于那些攜帶心臟病風險基因的人來說是否也是如此呢?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項最新研究對該問題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即使攜帶高遺傳風險,遵循健康生活方式也能夠降低心臟
從無生命中創造生命
克雷格·文特爾團隊培育出首個人造基因組后引起強烈反響,不少人通過網站、E-mail等途徑提出了大量問題。《科學》雜志特邀請科學記者伊麗莎白·彭尼西和俄勒岡里德大學科學哲學家兼《人造生命》雜志主編馬克·貝多給予解答。本刊摘譯其中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問:這項成就是否真的代表著新生命的創造?
人造生命技術有望揭示生命起源
自克雷格·文特爾宣布制造了首個人造合成生命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因研究機構進一步的闡述這項突破對制藥、能源和材料的重大意義。 文特爾在解釋其合成細菌的方法過程中,重點提到了合成組織的運用:例如生命試管,這些人造的細菌可以為科學實驗提供一定的平臺,減少對生物系統的影響。首先,人工合成的細胞能夠讓
解碼生命
文特爾創造了一個由DNA驅動的世界 —— 英國廣播公司 克萊格?文特爾,1946年出生于美國鹽湖城。 少年時的文特爾學習成績很差,甚至幾度面臨退學。 帶著這樣的理想,越戰爆發后,文特爾加入美國海軍。但分配給他的崗位是醫護兵。每天,目睹著自己的同齡人受傷,死去,文特爾開始重新評價生命存
貝時璋: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
貝時璋聽到研究所發展的消息最高興貝時璋與助手王谷巖《貝時璋傳》,王谷巖著,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定價:49.00元出任生物學系主任時的貝時璋貝時璋手繪豐年蟲受精卵卵割圖 第一次了解貝時璋院士是讀王谷巖研究員的《102歲院士貝時璋》,那篇文章曾作為2005年的開年大作發表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命科學?
一般說來,生命具有新陳代謝、生長、遺傳、刺激反應等特征。這些特征是生命運動的具體反應。生命科學就是研究生命運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生命難造
3月21日,一篇發表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的論文引起轟動:美國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花了15年時間、4000萬美金,利用化學手段合成一種 DNA,并將其注入一個被“挖空”了的細胞,制造出一個新的生命體“辛西婭”。 “首例人造生命誕生”這一新聞引起公眾的爭議甚至恐懼。但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
如何識別心臟病?
你認為心臟病發作的人是什么樣呢?是一個中年人捂著胸口嗎?像廣受歡迎的電視劇《廣告狂人》(Mad Men)中的羅杰·斯特林(Roger Sterling)那樣在第一季中兩次心臟病發作的人? 雖然《廣告狂人》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0世紀60年代,但流行文化仍在重復這種刻板印象。你能想到新聞報道、雜志、
堅果與心臟病
? “The godssend nuts to those who have no teeth”.古老的英語諺語翻譯過來是,上帝總是把堅果送給牙齒掉光的人,有點事與愿違,造化弄人的味道。許多冠心病患者聽到吃堅果的建議,會睜大雙眼驚奇地問我:“堅果不是含油大嗎?不健康吧!”.然而造化弄人!看似順理
生命起源之謎有新解-陽光或孕育地球生命
地球上生命的出現本身就是個悖論:所有生物需要能量,但是對于利用能量,活生物體依賴酶。而酶在進化了數十億年時間以實現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DNA修復等。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是酶,還是微生物呢? 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40多億年前,漂浮在地球原始海洋上的許多重要的酶,其中心存在鐵硫簇,它們僅是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鋒教授:科研是自在有趣的生活
2015年12月13日,國內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國家級獎項,第九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公布評選結果,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醫院臨床一線的18位優秀科研工作者和醫院專家獲獎。同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義漢、北京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鋒三位教授獲得“杰出成就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鋒教授:科研是自在有趣的生活
2015年12月13日,國內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國家級獎項,第九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公布評選結果,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醫院臨床一線的18位優秀科研工作者和醫院專家獲獎。同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義漢、北京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鋒三位教授獲得“杰出成就
是人造生命還是修改生命-“合成細胞”定義引爭議
被冠以“人造生命之父”的克雷格·文特,只是認為其團隊成功改造了新種類的細胞而已。 15年來,克雷格·文特爾(J. Craig Venter)博士一直追逐著一個夢想:從零開始構建出一個基因組,然后用它創造合成生命。現在,他和Craig Venter研究所(JC
芝加哥“人體世界與生命周期”展揭示生命奧秘
4月5日,在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舉行的“人體世界與生命周期”展上,參觀者觀看人體神經標本。 從3月18日開始,芝加哥科學與工業博物館舉辦“人體世界與生命周期”展。200多個塑化真實人體標本向觀眾普及人體知識,展示人的生命過程。本次展覽將于9月5日結束。
合成生物學:從“設計生命”到理解生命
近年來,生命科學的蓬勃發展,使得人類不僅能夠更好地“認識生命”,甚至開始“設計生命”,充當新時代的“造物主”;在“上帝已死”的時代,人類自身開始扮演起近乎“上帝”的角色。 2010年,基因科學家溫特爾帶領他的團隊在實驗室合成了第一個人工合成細胞,命名為“辛西婭”,并稱它是第一種“以計算器為父母
從單細胞生命進化到多細胞生命需要多久
一萬年以上。假設現在有大分子物質,即初級有機物質已經出現,此時地球會比較熱,火山噴發頻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分子物質不斷聚集和分離,最終出現了能夠自我復制的大分子物質。那么可以說這就是生活。然后這些最初的生命經歷了很長時間。它們緩慢地聚集和分離,最后出現了單細胞。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心臟病的新療法
? 當今世界,心臟病、癌癥和艾滋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由于心臟病病因多、病史長、易發作,治療難度大,每年都奪走數以萬計的心臟病患者生命,最近,有科學家提出了心臟病的第二代新療法,從而給心臟病患者帶來了希望。??? 眾所周知,心臟病發病的原因是在冠狀動脈中形成血栓,從而使心肌無法得到血液
胎兒心臟病診療指南
? 美國華盛頓國際兒童醫學中心的Mary Donofrio博士指出,近幾十年隨著影像學技術的進步,胎兒心臟醫學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因此,臨床醫生的角色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對嬰兒的診治轉移到了對胎兒的診治。因此,有必要撰寫一部專業的胎兒結構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及心血管功能障礙的臨床實踐指南。
甲狀腺毒癥性心臟病
? 甲狀腺毒癥對心臟有三個作用。①增強心臟β受體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②直接作用于心肌收縮蛋白,增強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③繼發于甲狀腺激素的外周血管擴張,阻力下降,心臟輸出量代償性增加。上述作用導致心動過速、心臟排出量增加、心房纖顫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為兩種類型。??? 一類是心動過速和心臟排出
防治心臟病新招迭出
11月3日至7日,美國心臟協會2012年科學會議在洛杉磯召開,與會的科學家、醫生代表提出了許多防范及治療心臟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多種維生素無法預防心臟病 每天服用維生素對身體有一定的益處,但防止心血管危機絕不是其中之一。這是研究人員對1.4萬多名50歲以上志愿者進行多種維生素或安慰劑
生命科學簡介
生命科學是系統地闡述與生命特性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支配著無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學定律同樣也適用于生命世界,無須賦予生活物質一種神秘的活力。對于生命科學的深入了解,無疑也能促進物理、化學等人類其它知識領域的發展。比如生命科學中一個世紀性的難題是“智力從何而來?”我們對單一神經元的活動了如指掌,但對數以
同行評點“人造生命”
“這一實驗表明,我們可以用計算機設計基因序列,制造出人工合成的細胞。我們的下一步計劃無疑是要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創建出更復雜、有實用價值、能造福社會的生物體。” ——文特爾研究所負責人丹尼爾·吉布森 “將完整的基因組從一個物種交換到另一個物種是很了不起的創舉。這代表了合成生物學的一個重
什么是原始生命?
原始生命是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的產物。
Science:生命的力量
Jack Szostak正在調配地球早期起源生命的那一碗“原始肉湯” Jack Szostak正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朝著自己的科研目標前進,他要在自己的實驗室里人工合成出一個活細胞。 Jack Szostak知道他也許永遠也實現不了他的終極科學夢想了。然而,用英國劍橋醫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
尋找生命-聚焦恒星
主序星的大小比較。主序星是指那些在位置上處于核心的將氫融合成氦的恒星。圖中顯示的摩根-基南系統根據恒星的光譜特征對其進行分類。太陽是一顆G型恒星。西斯廷2號的探測目標是一顆F型主序星南河三A星。圖片來源:美國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美國航天局(NASA)的探空火箭將觀察附近的一顆恒星,以了解其
耀斑有助發現生命
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盡管行星主星發出的恒星耀斑猛烈且不可預測,但并不一定會阻止生命的形成,而且可能有助于發現它。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 恒星耀斑是由恒星發出的,是磁成像的突然閃光。在地球上,太陽耀斑有時會破壞衛星和干擾無線電通信。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強烈的恒星耀斑也有能力消
“分子”掌控生命進化
如果能及時掌控SARS病毒分子進化規律,病情就會有效地得到控制;如果能準確掌控其他分子進化規律,人類的生命將會得到自我最大可能的把握。 安徽師范大學朱國萍教授在美國《科學》雜志上發表了她的研究論文《一件古老進化事件的自然選擇機制》,獲得自然科學界一致高度的評價,她的這篇論文,在進化生物學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