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新技術,可更好地了解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中RNA有可能存在差異的原因,并將推動更深入地了解腫瘤全基因組測序檢測。研究人員將這一成果發布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當研究人員測序癌細胞的RNA時,他們可以將之與正常細胞進行比較,看看哪里存在更多的RNA。這有助于他們找到有可能引發癌癥的基因和蛋白質。 然而除確定一些已知的誘發因子之外,它還有什么意義呢?存在更多的RNA是因為它合成過快還是因為它的降解太慢所致?生物平衡的哪部分發生了背離?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工作,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技術來幫助解答這些問題。 這一技術涉及到一種叫做溴尿核苷(bromouridine)的化合物,可用它來標記新生RNA。在利用溴尿核苷標記30分鐘后,研究人員分離出了RNA,然后觀測新生RNA生成位點。他們將這一過程稱作Bru-Seq。 另一方面,研......閱讀全文
近期,杭州市一醫院推出“天價”癌癥基因檢測套餐,售價最高的套餐達25800元。該基因檢測方法很簡單,只要抽取體內6至8毫升血液,就可以對肺癌、肝癌、胃癌、腸癌及胰腺癌等17種癌癥進行風險評估。市一醫院體檢中心楊芬芳主任說,基因檢測的原理,是根據基因位點的變化作一些判斷和評估,分析身體可能含有的疾
研究人員正在進行腫瘤組織基因組提取。 隨著癌癥發病率逐年上升,癌癥基因檢測愈發流行。基于自身健康的考慮,一些高危人群開始主動進行癌癥基因檢測。目前,癌癥基因檢測還處于發展階段,多數用于腫瘤的靶向治療以及臨床疾病的藥物治療,不過我國現在已有16種常見癌癥變異基因被破譯,可做預測性基因檢測。 精
圖片來源于網絡 該“癌癥基因普查”描述了所有與致命癌癥密切相關的基因,以及這些基因在各種疾病中的功能,形成了超過700個基因的資源目錄,幫助科學家了解癌癥原因,找到藥物靶點和設計治療方案。為改善個體化醫學鋪平了道路,建立了針對特定遺傳功能或突變的抗癌藥物合集。 癌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DNA突變會
近日,隨著電影《我不是藥神》的觀影熱潮,“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格列衛”等惡性腫瘤有關的詞匯成為焦點。癌癥,是眾多健康人群的恐懼中心。預測性癌癥基因檢測也隨之日漸火爆起來。 最早將預測性癌癥基因檢測帶入公眾視野的是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2013年2月,朱莉決定切除雙側乳腺,因為她檢測了自己
目前已知超過100個新的癌癥驅動基因,幫助解釋了怎樣的腫瘤驅動會造成:相同的癌癥基因導致不同的病患! 在一項由Sanford 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引導下的協作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兩個公開的“組學”數據庫創建一個新的目錄“癌癥驅動者”。當癌癥驅動基因的改變造成癌癥
談癌色變的年代,如何能躲過癌癥的襲擊?不僅是科學家們在研究,普通人也在尋覓。隨著科技的進步,“基因檢測”變成了熱門話題。撲面而來的各種信息也讓很多人不知所措。家里有多個癌癥患者,其他人該不該進行基因檢測? 目前,我國各種疾病及腫瘤的發病率均不斷升高,面對該現狀,我國的醫學研究更多的亦趨向于基因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我們都知道,抑癌基因能夠有效保護機體免于癌癥的產生,然而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有時候這些抑癌基因或許也會促進癌癥進展,而且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或許還扮演著其它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讓我們共同學習,揭開抑癌基因的神秘面紗! 【1】Nature:抑癌基因p53和罕見發育障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Reviews Cancer上題為“A compendium of mutational cancer driver ge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來自66種癌癥類型的2.8萬份腫瘤樣本的基因組進行分析識別出了56
身為研究白血病的醫師,盧卡斯·沃特曼(Lukas Wartman)一度對自己患有的白血病一籌莫展。 與許多患者一樣,這個美國年輕人嘗試過一切傳統的治療方法。他進行了骨髓移植,反復接受化療,卻始終沒能打敗癌細胞。生命危在旦夕之際,他的同事毅然決定出手相助。他們所做的,并不是簡單的募捐,而是為
美國FDA宣布23andMe獲得首個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癌癥風險基因檢測授權。這項檢測的意義是什么,中國市場如何?基因慧就此專訪了7位相關企業創始人,并分析相關市場趨勢,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劃重點 1. 此產品針對3個癌種的BRCA基因的3個突變 2. FDA對DTC基因檢測政策
是什么導致兒童患癌癥?基因被認為是罪魁禍首。11月18日發表于《新英格蘭雜志》上的一則研究表明,癌癥基因對兒童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認知,一些兒童攜帶的基因突變與成年人癌癥如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相關。該研究或有助于醫生更好地篩查和治療年小患者以及確定其他家庭成員可能面臨的風險。 基因測序揭秘兒童癌癥基
圖譜如果繪制成功,可望開辟癌癥個性化治療新時代 國際癌癥基因組協會將開展一項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具有同等重要意義的癌癥研究計劃,集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科學家之力,繪制完整的人類癌癥基因圖譜。 該協會4月29日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目前有英國、中國、美國、法國、印度、日本、新加坡、澳大
去年11月30日,FDA跟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同時批準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旗下產品——FoundationOne CDx(F1CDx)用于泛癌癥臨床伴隨診斷,這款產品包含了315個基因的所有變異形式的檢測,這是首款突破性的基于N
在癌癥治療研究中,科學家和制藥公司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靶向療法,選擇性地殺死癌細胞,使健康組織不受傷害。目前,新靶向藥物研發非常困難。一個靶向藥物的研發成本約為1~2億美元,但大約90%的藥物在開發過程中失敗。因此,在該過程開始時選擇良好的藥物靶點被視為藥物研發最重要的部分。 為了提高藥物研發效
當前,探索各種有效而實用的抗癌方法已成為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研究的重點,同時也成為患者關注的焦點。毫無疑問,2010年的癌癥治療在基因療法方面出現了一些亮點,如果假以時日,基因療法將成為癌癥治療的實用技術。 核糖核酸干擾顯神威 癌癥的基因療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種更顯示了獨特的魅力,這就是
100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無法解釋癌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異常(這一現象被稱作為非整倍體)的原因。許多人認為,非整倍體只是癌癥的一種隨機副產物。 現在,哈佛醫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想出了一種方法來了解腫瘤中的非整倍體模式,以及預測在受累染色體中哪些基因有可能是癌癥抑制基因或是促癌基因。他們提出非整倍
腫瘤學家希望,至少一些關于先天癌癥風險的新發現能夠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法。 一個年輕的家庭里有兩個癌癥病例,這或者是運氣太壞,或者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聯系。故事發生在美國田納西州年輕的兒科腫瘤醫生Michael Walsh在圣朱迪兒童研究醫院照料一名男孩時,這名男孩并未對標準療法產生預期反應,表明他
腫瘤學家希望,至少一些關于先天癌癥風險的新發現能夠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法。 一個年輕的家庭里有兩個癌癥病例,這或者是運氣太壞,或者是有著更深層次的聯系。故事發生在美國田納西州年輕的兒科腫瘤醫生Michael Walsh在圣朱迪兒童研究醫院照料一名男孩時,這名男孩并未對標準療法產生預期反應,表明他罹
日前,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識別癌癥基因的新型基因表達分析方法。相關研究結果以“How to get the most from microarray data: advice from reverse genomics”為題發表在2014年3月21日的《BMC Ge
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罕見病、遺傳病乃至惡性腫瘤癌癥都在基因層面找到了病因。基因及其堿基對出現缺失、重復或亂碼,都可能宏觀地呈現在某一種疾病上。 在癌癥等惡性疾病面前,基因真的就是宿命嗎?日前,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普作家
個人化癌癥治療是癌癥治療的發展方向與研究熱點,相關的各種分子檢測方案的發展迅猛。美國一個癌癥中心開發了一個兩步法方案用于指導藥物選擇、選擇合適的患者參加藥物臨床實驗。 這兩步檢測法包括:第一步,對少量癌癥基因的突變熱點進行測序,這些基因通常有較為明確的針對性治療方案或者靶向藥物,此作為快速的初步篩
作為精準醫療布局最熱門的版圖,癌癥治療一改傳統的“一刀切”診療模式,正朝著基因分型、個性化方向發展。對癌癥的預防、診斷、治療以及預后都基于基因組學數據,結合個體差異、環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更精準、適宜的個體化處理。 雖然癌癥基因測序、數據解析、創新醫藥等研究、技術正飛速發展,但是針對
近年來,我們對兒童癌癥的理解已經越來越深入。醫生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知識為患者提供治療和指導。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在癌癥中幸存下來,這樣的醫學指導應當持續終生。 孩子們為什么會得癌癥?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將基因視為這個問題的關鍵。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
提到基因檢測,前幾年,臨床醫生在向患者推薦時還心存疑慮,而近兩年,基因檢測已成為癌癥診療的標準動作,基本上每一個癌癥患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基因檢測報告。 不得不說,一個患者一套方案的個體化診療時代已經到來。比如,一位患者患了癌癥,不僅要做病理診斷還要做全基因檢測,發現突變位點,進而為患者制定包括化療
目前絕大多數基因檢測服務沒有臨床應用方面的證據。這意味著,基因檢測盡管意義重大,如果不加以嚴格管理,就有可能因為商業利益而毀掉這一前程遠大的技術的信譽。 在分子生物醫學迅速發展的今天,基因測序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話題。對于肺癌患者,在治療前進行基因組測序,知道是哪種驅動基因導致的癌癥,就可以有針
近年來,我們對兒童癌癥的理解已經越來越深入。醫生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更好的利用這些知識為患者提供治療和指導。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在癌癥中幸存下來,這樣的醫學指導應當持續終生。 孩子們為什么會得癌癥?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將基因視為這個問題的關鍵。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
12月22日《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闡述了12種癌癥的遺傳性,意外發現胃癌遺傳概率與乳腺癌等同,同時還揭示了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變對其他癌癥的影響。 12種癌癥的遺傳性(遺傳性易感性) 長期以來,眾所周知癌癥的部分風險因素為遺傳,且遺傳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