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何對月球南極如此著迷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按照原定計劃,“月球-25”號將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 正當人們認為登陸月球南極無望時,事情很快出現“反轉”。8月23日,印度發射的“月船3號”探測器在月球南極實現軟著陸,并于24日釋放“普拉吉安”月球車,踏足月球表面,開啟14天的科考。印度也因此成為首個實現探測器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國家。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似乎不甘失敗,其總裁尤里·鮑里索夫8月25日呼吁,要從“月球-25”號探測器任務中吸取教訓,繼續開展探月計劃,并計劃在2025年—2026年再次向月球南極發射探測器。 一時間,月球及其南極區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登陸月球南極有哪些意義和難點?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相關專家。 探索月球南極風險巨大 自古以來,人們就對夜空中的月亮充滿好奇與向往。近代以來,......閱讀全文
人類為何對月球南極如此著迷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按照原定計劃,“月球-25”號將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 正當人們認為登陸月球南極無望時,事情很快出現“反轉”。8月23日,印度發射的“月船3號”探測器
神秘月球南極,藏有多少奧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300.shtm 科技日報記者趙漢斌通訊員毛祺穎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 23日,印度發
人類將重返月球-這次載人登月選址為何在月球南極?
阿爾忒彌斯計劃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原因有三:首先月球南極存在一些常年無法被陽光照到的、永久黑暗的隕石坑,這些隕石坑底部有可能存在水冰;其次,月球南極能夠被陽光照射到的高地可以連續獲得太陽光的照射,不會被長時間的月夜困擾;最后,由于連續光照,該地區的溫度變化不大,這可以大大地降低研發載人登月技術設施的難度
“月船3號”開始月球南極探索
8月23日,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研發的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3號”成功在月球南極附近地區著陸。24日,ISRO發布消息表示,隨著太陽升起,“普拉吉安”探月車已成功駛出著陸器,開始在月球南極進行探索。探月車和著陸器預計將運行一個月球日(相當于14個地球日),因為日落后太陽能電池板所提供的能量將
為什么我們要去月球的南極探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541.shtm
月球縮小或致其南極發生月震
下一次你在夜空中看到月亮時,它可能不再那么“圓滿”了。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表明,月球一直在逐漸縮小,就像葡萄變成葡萄干一樣,導致其表面起皺并形成斷層。月球的縮小可能會導致月球表面出現顯著翹曲和地震活動,即所謂的月震,或對未來的人類探索構成威脅。相關論文發表在25日的《行星科學雜志》上。 阿波羅
月球縮小或致其南極發生月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772.shtm下一次你在夜空中看到月亮時,它可能不再那么“圓滿”了。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表明,月球一直在逐漸縮小,就像葡萄變成葡萄干一樣,導致其表面起皺并形成斷層。月球的縮小可能會導致月球表面出現顯
印度“月船3號”證實月球南極存在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633.shtm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網站當地時間8月28日發布消息稱,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3號”攜帶的探月車在月球南極附近表面發現硫等多種物質。 ???據該組織消息,探月
美國宇航局開始在南極測試月球充氣住所
據美國太空網11月16日報道,美國宇航局表示,一種專門為探測月球或火星的宇航員設計的可充氣住所已經前往南極進行測試。此住所是由美國宇航局的承包方ILC Dover LP公司建造的,樣子像孩子們玩的充氣氣球。此住所明年初將首次到達南極。 公開展示的月球充氣住所 公開展示的月球充氣住所 1
專訪吳偉仁:月球南極找水-嫦娥七號任務難度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198.shtm
南極?南極洲?南極大陸
根據《南極條約》的界定,南極或南極地區,是指南緯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陸地,即南極洲和南大洋的總稱,面積約5200萬平方千米。 南極洲包括南極大陸及其周圍島嶼,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大洋又名南極洋,包括南緯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積約3800萬
歐陽自遠澄清:對印度“月船3號”的兩大誤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388.shtm近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官方網站發布了關于“月船3號”的最新消息,他們正在努力嘗試與著陸器和月球車取得聯系。不久前,因處于“月夜”期間,“月船3號”進入休眠狀態。目前,科學家
嫦娥四號完成第44月晝工作-進入第44月夜休眠
據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官方微信消息,嫦娥四號任務“玉兔二號”月球車和著陸器分別于7月5日19時14分和7月6日6時整完成休眠設置,完成第44月晝工作,進入第44月夜休眠。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累計行駛里程1239.88米。 嫦娥四號研究成果揭秘南極-艾肯盆地成分異常區成因 南極-艾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大
俄羅斯時隔半個世紀重啟探月任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531.shtm ? ??? “月球-25”號搭載的運載火箭從俄羅斯東方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圖片來源:ROSCOSMOS STATE SPACE CORPORATION/HANDOU
中國探月新動作,四期計劃如何進展?
前不久,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發布會透露,“十四五”期間,我國要啟動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探月工程四期。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目前進展如何?具體將如何實施?未來中國的深空探測還有哪些計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進行了深入解讀。
俄科學家計劃裝備高靈敏度儀器-測月球南極土壤溫度
據外媒報道,俄羅斯科學家計劃為“月球-27”航天器裝備高靈敏度儀器,用以測量月球南極土壤溫度。 據報道,根據俄羅斯科學院太空理事會的計劃,裝備該儀器的無人航天器將在2022年登陸月球。 儀器還可判斷巖石的磁性及密度,這可以幫助科學家確定表層下是否有冰。 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計劃
月球基地最佳建造地點確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56.shtm ???月球南極一直被視為建造月球基地的理想之地。圖片來源:英國《新科學家》網站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劉霞)智利科學家收集了有關月球南極5個隕石坑的水冰分布、傾斜角度
俄羅斯月球探測器傳回其首次拍攝的月球表面圖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19.shtm 中新社莫斯科8月17日電 (記者 田冰)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17日宣布,進入月球軌道的俄羅斯“月球-25”號探測器首次拍攝了月球表面圖像。 俄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稱,正在沿軌道
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載人登月如何開展?
? 中國探月工程總師詳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載人登月如何開展?中俄兩國9日簽署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諒解備忘錄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未來月球科研站將如何建設?預期將完成哪些科研目標?載人登月又將如何開展?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詳實梳理了相關構想。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
我國計劃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的時間表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徐徐展開。從2024年到2030年前,幾乎每一年都能留下中國航天人探索浩瀚宇宙的足跡線,月亮很圓、很耀眼,中國人巡天探宇的腳步很忙、很勇敢,以前“人攀明月不可得”,現在“踏月凌天探星河”,高不可攀的明月將是我們叩問蒼穹的下一站。 “中國人的腳印肯定會踏在月球上
今年將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
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月球是人類開啟“星際時代”的第一站。今年,中國將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規劃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嫦娥六號將從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樣品,爭取實現2000克的目標。嫦娥七號準備在月球南極著陸,主要任務是開展飛躍探測,爭取能找到水。嫦娥八
最大撞擊盆地成分異常物質主要來自月殼
此前,軌道遙感觀測表明在月球最大的撞擊盆地——南極-艾肯盆地中心存在成分異常區。不同于月球表面常見的輝石和橄欖石,這里的斜長石含量顯著高于盆地外圍。近日,我國科學家團隊通過分析玉兔二號月球車獲取的數據發現,異常區域主要物質來源于月殼。 最大撞擊盆地成分異常物質主要來自月殼 此次的科學發現來自
嫦娥四號結束休眠,迎來第24月晝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11月10日3時12分和11月9日10時17分結束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迎來第24月晝。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順利工作677個地球日。圖片來自 央視新聞 基于探測點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將在第
南極特有昆蟲“南極蠓”-基因很獨特
在寒冷的南極,竟然也有一種不會飛的蚊子“南極蠓”。科學家最新報告稱,他們對“南極蠓”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其基因組規模極小,這可能就是“南極蠓”能在南極生存的一個秘訣。 “南極蠓”是南極大陸上唯一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昆蟲,也是南極大陸特有的物種。雖然“南極蠓”體長只有2至6毫米,卻能在極寒、干燥、
探月新發現:最大撞擊盆地異常物質主要來自月殼
此前,軌道遙感觀測表明在月球最大的撞擊盆地——南極-艾肯盆地中心存在成分異常區。不同于月球表面常見的輝石和橄欖石,這里的斜長石含量顯著高于盆地外圍。近日,我國科學家團隊通過分析玉兔二號月球車獲取的數據發現,異常區域主要物質來源于月殼。最大撞擊盆地成分異常物質主要來自月殼 此次的科學發現來自山東大
嫦娥六號月背采樣將為完整了解月球歷史提供機會
6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六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春來指出:“嫦娥六號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樣品采集,有望為完整了解月球的歷史提供機會。”嫦娥六號于6月25日攜帶月背樣品重返地球,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而在此之前,包
嫦娥六號月背采樣將為完整了解月球歷史提供機會
6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六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春來指出:“嫦娥六號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樣品采集,有望為完整了解月球的歷史提供機會。”嫦娥六號于6月25日攜帶月背樣品重返地球,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而在此之前,包
人類不是重返月球,而是向月球前進
各國航天機構和企業在展示各型月球車,科研人員在暢談最新的探月科技,公眾參與熱情越發高漲……在德國不來梅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月球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阿波羅”首次登月已過去近半個世紀,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探月參與者的增加,人類正在加速推進重返月球的計劃,而且這樣的“重返”有更深遠的意義。
月球玻璃解密月球“顏色”變化的奧秘
地球上聳立的高山、堅硬的巖石會在風力、流水、冰川和生命活動等日復一日的風化作用下,逐漸形成我們腳下松軟的土壤。荒涼貧瘠的月球上盡管缺乏大氣和水流,也沒有生命,但仍然存在著顯著的風化過程。這是因為月球沒有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其表面直接暴露在了嚴峻的太空環境中,月表物質的結構、形態和成分等會在來自太空的
美副總統提出美宇航員5年內登月
美國副總統彭斯26日說,美國要展開一場21世紀的“太空競賽”,在2024年前將美國宇航員再次送上月球。這比美國航天局現有登月計劃提前4年。 彭斯當天在美國國家太空委員會第5次會議上說,在5年內將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是“本屆政府的既定政策”。 “讓我明確一點:登上月球的第一位女性和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