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遺傳學研究揭示植物器官大小的奧秘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組團隊與作物科學研究所合作,發現了調控植物器官大小的表觀遺傳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植物通訊》(Plant Communications)上。 器官大小尤其是種子大小是植物重要的農藝性狀,也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植物器官大小受到遺傳、表觀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協同調控。目前雖然已報道了一些調控植物器官大小的關鍵基因,但其表觀遺傳分子機制和調控網絡尚不清楚。 科研團隊發現一個表觀遺傳調控蛋白,可以與轉錄因子結合,被招募到下游靶基因上改變組蛋白甲基化修飾水平,激活靶基因表達,影響植物細胞大小和細胞數目,進而決定器官大小。該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復合體調控植物器官大小的新機制,為深入探索作物種子大小的分子調控機理和遺傳網絡提供了新視角,也為作物的高產育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基因資源。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閱讀全文
表觀遺傳學修飾
組蛋白修飾 表觀遺傳學是指表觀遺傳學改變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非編碼 RNA 如 miRNA) 對 表觀基因組基因表達的調節,這種調節不依賴基因序列的改變且可遺傳表觀。因素如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 miRNA 是對環境刺激因素變化的反映,這些表觀遺傳學因素相互作用以調節基因
什么是表觀遺傳學
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變的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可遺傳修飾,即探索從基因演繹為表型的過程和機制的一門新興學科。遺傳學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變所 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基因突變、基因雜合丟失和微衛星不穩定等。而表觀遺傳學則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變所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質構象變化等;表觀基因組
著名遺傳學家表觀遺傳學新成果
可卡因成癮性的一個主要挑戰在于,在戒斷期之后的高復發率。但新的研究表明,在藥物戒斷過程中,我們DNA的變化可能為更有效的成癮療法開發,提供了有希望的方法。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和以色列巴爾依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他們指出,戒
《科學》推出“表觀遺傳學”專題
10月2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刊登專題——《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專題導言文章《什么是表觀遺傳學》(What Is Epigenetics?)說,多細胞有機體的細胞名義上擁有同樣的DNA序列(因而擁有同樣的遺傳指令系統),但是它們卻維持著不同的顯型。這種記錄了發育和環
表觀遺傳學和人類疾病
上個世紀50年代初,Watson和Crick建立了DNA分子結構模型,極大程度地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自此遺傳學便成為現代醫學研究領域中一個重要的分支。人類已經認識到基因突變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如慢性進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s chorea, Hc)和囊性纖維化等。近年來
表觀遺傳學名詞解釋
表觀遺傳學(英語:epigenetics)又譯為表征遺傳學、擬遺傳學、表遺傳學、外遺傳學以及后遺傳學,在生物學和特定的遺傳學領域,其研究的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表征遺傳學是1980年代逐漸興起的一門學科,是在研究與經典的孟德爾遺傳學遺傳法則
Cancer-Cell專題:癌癥表觀遺傳學
癌癥中的基因調控與反調控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現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Cell旗下的Cancer Cell雜志本月特別推出專題,推薦了四篇有代表性的癌癥表觀遺傳學文章。 Vulnerabilities of Mutant SWI/SNF Complexes in Cancer 癌癥
顛覆傳統認知,表觀遺傳學之謎
盡管大多數生物體都是利用基因組上的甲基標記來監控基因表達,淡水原生動物Oxytricha trifallax卻利用這些標記踢走了垃圾DNA(95%的基因組序列)。這一研究發現駁斥了以往研究做出的通常攜帶四個細胞核的單細胞纖毛蟲無甲基化DNA的結論。 論文的第一作者、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后
堅持鍛煉的表觀遺傳學意義
眾所周知,體育鍛煉能夠改善包括代謝、肺活量在內的多項身體機能。那么體育鍛煉是怎樣在分子水平上施加影響的呢? 人們發現,鍛煉能促進肌肉重塑,改變肌肉的纖維結構和蛋白組成。“堅持體育鍛煉對健康很有幫助,能夠防治一系列常見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和二型糖尿病。理解鍛煉有益健康的具體機制,可以幫助我們進一
Cell發現表觀遺傳學肥胖開關
世界就是這么不公平,有些人喝涼水都發胖,有些人怎么吃也胖不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個體的肥胖傾向是由基因決定的。然而Cell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表觀遺傳學調控也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Max Planck研究所的J. Andrew Pospisilik領導團隊對遺傳背景完全相同的小鼠和
Science:表觀遺傳學的“神秘花園”
許多研究者都在探尋各種復雜性狀背后的遺傳學基礎。然而,大家往往忽視了天然表觀遺傳學變化為表型帶來的多樣性。表觀遺傳學突變發生在DNA序列之外,將其與DNA序列突變區分開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在本期Science雜志上Cortijo等人向人們展示,表觀等位基因( epialleles
Nature綜述:表觀遺傳學預測癌癥弱點
由Bellvitge生物醫學研究協會癌癥表觀遺傳與生物學研究組Manel Esteller領導的研究組,發表題為“DNA methylation profiling in the clinic: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的綜述文章,概況了近期在應用表觀遺傳
Nature:癌癥與表觀遺傳學重編程
延胡索酸(fumarate)是細胞三羧酸循環的一種中間產物。它天然存在于蔬菜水果中,也被用作調味的食物添加劑。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代謝物延胡索酸過多會造成表觀遺傳學重編程,進而推動癌癥發展。 遺傳性平滑肌瘤病和腎細胞癌(HLRC)是一種罕見的人類癌癥,會引起皮膚腫瘤和腎癌。
Nature報道表觀遺傳學新發現
日前,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在Nature上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揭示了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調控R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一個未知機制。 RNA結合蛋白通過與單鏈RNA結合基序(RNA binding motif,RBMs)1、2、3的結合來控制細胞
PNAS首次評估表觀遺傳學突變率
Groningen大學的科學家們在重要模式生物擬南芥中,精確評估了表觀遺傳學標志出現或消失的頻率,有助于深入理解表觀遺傳學改變在植物進化中的重要性。這項研究發表在五月十一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影響基因的活性。大多數動物(包括人類)的
表觀遺傳學研究獲重大突破
同濟大學高紹榮團隊首次從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的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飾建立過程,并發現寬的H3K4me3修飾在植入前胚胎發育過程中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相關成果9月15日在線發表于《自然》。 高紹榮研究組利用極少量的細胞檢測了小鼠植入前胚胎發育各個
PerkinElmer發布表觀遺傳學和NGS新品
在上周舉行的實驗室自動化和篩查學會(SLAS)第二屆年會上,PerkinElmer公司展示了一系列新產品,包括表觀遺傳學生化工具箱、JANUS? NGS Express?液體處理工作站和Sciclone? NGSx Workstation?平臺。 表觀遺傳學新品 表觀遺傳學生化工
Nature:遏制哮喘的表觀遺傳學酶
研究人員發現重編程小鼠體內促哮喘的免疫細胞可以減少氣道損傷和炎癥,并有可能促成哮喘患者的新治療。 研究人員能夠重編程的促哮喘細胞是一種稱為Th2細胞的免疫細胞,他們確定了一種可以修飾這些細胞DNA的酶。該酶可作為開發過量Th2細胞導致的慢性炎癥疾病,尤其是過敏性哮喘的新療法的一個靶點。相關
表觀遺傳學有助解釋妊娠高血壓
?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VCU)醫學院的研究者發現,一種關鍵酶的基因表達變化可能會導致有先兆子癇的孕婦出現高血壓,并使她們形成血栓的易感性增加。這些結果可為孕婦高血壓和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療方法提供線索,高血壓和血栓形成可能會阻斷孕婦內臟器官的血流,并且導致器官衰竭。??? 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從分子層面
表觀遺傳學熱點酶的作用機制
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大腸桿菌的Dam酶在DNA上移動進行修飾時會發生“跳躍”,并對其物理特性和行為進行了分析,這一研究成果能為生物醫學研究和其他科學應用提供幫助。該文章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志上。 大腸桿菌的適應機制使其能依
表觀遺傳學關于DNA甲基化
表觀遺傳學是研究表觀遺傳變異的遺傳學分支學科從目前的研究來看,X 染色體劑量補償、DNA 甲基化、組蛋白密碼、基因組印記、表觀基因組學和人類表觀基因組計劃等問題都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內容。其中甲基化是基因組DNA 的一種主要表觀遺傳修飾形式,是調節基因組功能的重要手段。在脊椎動物中,CpG二核
JCB:“流放”DNA的表觀遺傳學修飾
皮膚細胞在發揮作用時啟動的基因與肝細胞完全不同,而其他基因需要保持關閉。將基因“流放”到細胞核邊緣,是能夠一舉關閉大量基因的重要途徑。Johns Hopkins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DNA被發配到細胞核邊疆的具體機制,這一過程對于控制基因表達和決定細胞命運至關重要。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的Journ
廈門大學PNAS表觀遺傳學新文章
來自廈門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熱休克蛋白HSP70精氨酸甲基化調控了維甲酸介導的RARβ2基因激活。這項研究發布在6月16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廈門大學藥學院的劉文(Wen Liu)教授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Michael G. Rosenfeld教
神經精神疾病的表觀遺傳學關聯
根據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科學家報道,多巴胺信號的功能障礙,可深刻地改變大腦前額葉皮層中大約2000個基因的活性水平,可能是某些復雜神經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的一個根本原因。 接收這種神經遞質的腦細胞中基因活性的這種表觀遺傳學改變,首次表明多巴胺不足會影響前額葉皮層中調控的各種行為和生理功能。
Science新聞:表觀遺傳學印記讓基因“窒息”
吸煙留下的可不僅僅是衣服和手指上的煙味,現在一項新研究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指出,吸煙能夠通過表觀遺傳學修飾影響增加癌癥發病風險的基因活性。這一發現,為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評估吸煙人群癌癥風險的新工具。 我們DNA上的化學修飾可以影響基因的功能,決定基因的開啟和關閉,這些化學修飾被稱為表觀遺傳學
世界最大表觀遺傳學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表觀遺傳學:主要探索細胞內隨時發生的化學變化如何影響基因的活動。這些化學變化有些可能是隨機的,有些可能與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有關,而這種影響可能持續多代。 記者從華大基因研究院獲悉,作為人類基因組學研究中最具潛力的項目之一,全球最大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項目將于9月6日正式啟動。 該項目將對
廈門大學PNAS表觀遺傳學新文章
來自廈門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熱休克蛋白HSP70精氨酸甲基化調控了維甲酸介導的RARβ2基因激活。這項研究發布在6月16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廈門大學藥學院的劉文(Wen Liu)教授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Michael G. Rosenfeld教
Cell:朊蛋白,表觀遺傳學的新層面
朊蛋白prion總是與瘋牛病和克-雅氏病等聯系在一起,不過人們正逐漸意識到,朊蛋白在生物中也能夠發揮正常的有益功能。 日前科學家們發現,朊蛋白能夠使酵母從常規單細胞形態轉變為多細胞協作形式,并由此在不利環境條件下增大酵母的生存幾率。這種可遺傳的改變不會影響酵母基因組,是一種表觀遺傳學現象。
飲食改變衰老過程的表觀遺傳學修飾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不改變基因編碼,而影響基因的開啟或關閉。研究人員對185位志愿者(84位男性和101位女性)的直腸組織切片進行了研究,發現人體內基因的表觀遺傳學修飾主要受衰老的驅動,不過日常飲食也會對表觀遺傳學修飾產生重要影響。該研究發表在十二月六日的Aging Cell雜志上。 研
美國女院士表觀遺傳學新成果
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是生物體內存在的一種α-酮戊二酸(α-KG)和Fe2+依賴的雙加氧酶,是DNA去甲基化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酶,對于維持干細胞的多能性有重要作用。多年來,科學家了解到,TET蛋白家族有腫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但是,它們是如何抑制失控的癌細胞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