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大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陸續展開
近日,我國一批重大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程陸續展開。 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是今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一批中央財政支持的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先后開工,重點推進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 在廣西,這家鋼鐵企業的脫硫脫硝改造開始土建施工。工程完工后,可使燃氣發電環節產生的污染物大幅下降,達到超低排放水平。 今年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由干流向支流、內湖推進。安徽省對匯入長江的84個內湖陸續開展系統治理修復。通過生態清淤,恢復水生植被,放養濾食性魚類等措施,進一步改善入長江水環境質量。 黃河“幾字彎”是影響京津和東部地區沙塵暴的重要沙源區和路徑區,內蒙古、陜西、甘肅、寧夏、山西5省區今年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內蒙古準格爾旗今年再投資1.65億元,向最難治理的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挺進。修建79座攔沙壩,開挖水平溝、魚鱗坑,栽種喬灌樹種,保持水土,營造小流域氣候,減少向......閱讀全文
浙江加快土壤修復治理步伐
? ?圖為浙江省臺州市環境監測人員在厭氧DANO堆制(一種堆肥技術)修復過程中,監測土壤中的溫度、含氧量、PH等參數。 5月的一天,在浙江省第一例土壤污染修復項目——臺州路橋區峰江街道山后許村污染土壤治理修復示范點現場,記者看到,各類植物正茁壯成長、綠意盎然。這片曾經“生病”的土壤通過植物吸
土地修復治理不容忽視
全國人大代表曹可凡近日表示,相較于空氣污染來說,不可逆的土地污染對人們造成的傷害更大,更應該受到大家的關注。 去年,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土
浙江加快土壤修復治理步伐
5月的一天,在浙江省第一例土壤污染修復項目——臺州路橋區峰江街道山后許村污染土壤治理修復示范點現場,記者看到,各類植物正茁壯成長、綠意盎然。這片曾經“生病”的土壤通過植物吸附、濕地脫毒等方法,已經修復成功,達到了農業用地的土壤標準。 為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浙江省于2016年12月
治理污染耕地重在修復保護機制
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2月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環保部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劃定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區域,投入治理資金的數量,治理的具體措施等多項內容。 耕地污染嚴重危及糧食安全,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顯得尤為急迫。盡管始于2006的全國土
寧夏將全面修復土地生態環境
寧夏回族自治區計劃到2017年使生態移民遷出區350萬畝土地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林草植被覆蓋率顯著提高,生態體系逐步完善。為此,自治區林業局日前出臺了《加強生態移民遷出區生態修復措施》。 據自治區林業局介紹,從今年起,寧夏計劃將生態移民遷出區土地納入國家重點林業工程建設范圍,鼓勵當地政府
上海突出抓好區域生態環境治理
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和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近日發布的上海“十三五”規劃人大代表和市民調查問卷顯示,在“需要提升的方面”和“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兩個榜單上,“改善環境”均居于高位。 對此,上海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環境治理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調研中指出,全市通過實
評論:治理污染耕地重在修復保護機制
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2月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環保部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劃定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區域,投入治理資金的數量,治理的具體措施等多項內容。 耕地污染嚴重危及糧食安全,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顯得尤為急迫。盡管始于2006的全國土
廣東加快污染地塊治理與修復
2018年起,廣東要逐步完善污染地塊名錄及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并進行動態更新;在2018年年底前,廣東地級以上市要開展1項以上工業污染地塊環境調查、風險評估和治理修復試點示范工程……這是近日正式實施的《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的規劃(2017—2020年)》中提出的。 土壤污染是
石家莊:將推進本市土壤治理與修復
過去的一年中,河北省石家莊市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工作,部分修復試點取得階段性進展。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基本結束,初步實現了全市農用地詳查數據共享和應用。 截至去年底,趙縣土壤修復項目完成了第一周期的修復工序、2019年度低吸收農作物和超(高)累積植物收割工序,土壤改良和深耕作業
土壤污染治理要走中國的修復之路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調查資料,我國現有土壤污染耕地面積1.5億畝,其中污灌污染耕地3250萬畝,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等省及西北、東北一些地區,其分布南方大于北方,而且以重金屬污染為主。 土壤污染具有積累性、長
環保部支持山西環保“先行先試”
7月17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和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議上簽字,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出席簽字儀式。 根據協議,雙方將通過合作,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環保領域的“先行
云南省: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緊攻堅
云南省省長阮成發在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和“八個標志性戰役”。以革命性措施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確保九湖水質穩定好轉、以長江為重點的六大水系水質持續改善。下大力氣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國務院: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國務院日前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確定了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等7項主要任務。 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黨的
吉林省吉林市65億投資保護環境
近日,吉林市公布了35個春季早開工重點項目名單。其中,“松花江百里生態長廊水生態治理與基礎設施”“溫德河流域生態治理及綜合開發”項目分別排在前兩位。吉林市今年計劃實施防治大氣、水、土壤污染的環保項目40個,預算總投資達65億元。 2016年,吉林市PM2.5、PM10降幅達30%,成為全省降幅
3年24510億!中國支持生態環保花了這些錢
12月2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會上作了國務院關于財政生態環保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 據報告介紹,2016—2018年,全國財政生態環保相關支出規模累計安排24510億元,年均增長14.8%,增幅高于同期財政支出增幅6.4個
紹興建首個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地
供游人休憩的涼亭、草木掩映的林蔭小道、彩色塑膠健身場……新年伊始,浙江省紹興諸暨市店口鎮的市民路過龍山路與山前路交匯處時,驚喜地發現幾個月前還是堆滿建筑垃圾的廢墟,如今儼然變成了滿目皆景的大公園。 “這是鎮里8家被查處的污染企業自愿共同出資建設的生態警示園,也是全省首個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場
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
7月16日,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合作協議》,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山西省省長王君分別在協議上簽字,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出席簽字儀式。 環境保護部與山西省人民政府今日在太原簽署《共同推進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
污染場地治理之石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石油是zui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為“工業的血液”。近些年來各國都加快了對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從沙漠到海洋、從無人區到人口稠密區,越來越多的油氣井出現在世界各地。隨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石油對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潛伏期廠,涉及面廣,有研究者將其比喻為“化學
《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近日,財政部發布《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提出,用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的獎補資金采取項目法分配,包括基礎獎補和績效獎補兩部分。工程納入支持范圍即享受基礎獎補,工程總投資20億元以下的基礎獎補5億元;工程總投資20-50億元的基礎獎補10億元;工程
北京市下發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發布
日前,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原文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 為加強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我們修訂了《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附件: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財
污染場地治理之石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擴大,石油是zui重要的能源之一,被成為“工業的血液”。近些年來各國都加快了對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從沙漠到海洋、從無人區到人口稠密區,越來越多的油氣井出現在世界各地。隨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石油對土壤的污染危害大,潛伏期廠,涉及面廣,有研究者將其比喻為“
官媒:社會團體如何參與生態環境治理?
在現階段,社會團體如何更好地參與到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中?在日前召開的生態治理體系建設與發揮社團作用專家會議暨國際生態經濟協會2019-2020工作報告發布會上,相關專家表示,社會團體應積極參與生態環境治理,搭建政府和企業、公眾之間協商對話的平臺。 在會議上,專家學者討論了當前生態治理體系建設
評估新指標新數據,加強森林生態環境治理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氣候變化加劇,全球森林受到的干擾愈加劇烈。世界各國出臺了許多林業政策和法規,以增加森林面積,并關注恢復和改善受干擾的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森林恢復的評估需要使用具有生態學含義的指標體系,才能滿足森林恢復從面積評價到質量評價的需求。 目前,
深海采礦影響海洋生態環境,該如何治理?
上周,由于國際海底管理局(ISA)未能達成協議,導致國際水域海底采礦環境法規(以下簡稱環境法規)最終。觀察人士對此表示擔憂:針對電動汽車行業所需金屬的采礦作業,可能會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展開。研究人員也擔心,這會對多樣而神秘的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危害。 據《科學》報道,深海保護聯盟的政策顧問Matt
兩個國家土壤治理示范項目讓土壤治理修復帶有川味經驗
4月的一天清晨,四川省綿竹市興隆鎮靈橋村村民們正在田地里勞作。放眼望去,田間地頭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這兩年,城里來了好幾撥人,說我們的土壤有問題,不僅撒了藥,還帶走了地里種的莊稼去檢驗。”一位老伯告訴記者。村民們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生病了”,政府已花大力氣進行治理,目前正對修復效果進
北京市生態環境賠償制度實施方案損害生態環境無法修復
《北京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方案》提出,今年起在全市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力爭到2020年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方案》明確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原則,促使賠償義務人對受損
山東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劃重點-PM2.5平均濃度比2015下降35%
到2020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力爭比2015年下降35%,設區的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比例達到62%;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61.5%,設區的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8%…… 日前,山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城市間空氣質量治理要形成“比趕超”氛圍
生態環境部近日將全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范圍從74城擴大到169城。對此,生態環境部表示,本次排名范圍的擴大,嚴格遵循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延續性、問題導向性和客觀性的原則,突出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旨在解決以往存在的排名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一些污染較重的區域和城市未納入排名等
2017中國生態環境檢測市場規模分析-2018環保檢測將達878億
近年來,環保行業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環保行業細分領域的生態環境檢測也充分享受到政策紅利,迎來快速發展時期。 1、環保行業市場規模 受國家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公眾環保意識提高等多因素推動,中國環保行業快速增長,總產值從2012年的29,908.7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45,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