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頻發的瘦肉精、毒豆芽、地溝油等食品安全事件,讓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的蔬食供應備受關注。十二運組委會食品安全保障部副部長王天宇23日說,食品安全已被列為賽會運行一類風險,組委會正多管齊下確保“食源性興奮劑事件”和“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零發生。 作為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第十二屆全運會將于8月31日至9月12日在遼寧省舉行,屆時十二運組委會將為包括運動員、來賓和工作人員在內的26135人提供食品服務。 王天宇透露,十二運組委會目前已組建了由農業、畜牧獸醫、海洋與漁業、服務業、工商、質監、食藥監、民委、衛生9個部門組成的賽會食品安全保障機構,并從中選派2828名食品安全監督員,進駐沈陽鐵道雙瑞餐飲公司等394個食品生產基地和115家餐飲接待服務單位,從源頭處保障食品安全。 “如果出現突發性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還有一支由72人組成的應急處置團隊。”王天宇說,這支隊伍囊括了應急管理、現場流行病學......閱讀全文
盼望已久的北京奧運會真的即將開幕了。 隨著各國奧運代表團陸續抵達北京,奧運會期間的飲食安全成為各國關心的焦點。如果比賽期間運動員食用肉類含有某些人工激素添加劑,就有可能無法通過興奮劑檢查,導致成績取消乃至身敗名裂。確保供應給所有奧運會參賽人員的食品安全,維護奧運會的公平和公正性,是我們莊嚴的承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12號),發布了《“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和《“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 《“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項目
時光荏苒,歲月交替,2016年已伴隨著歷史的畫卷翻過,2017年正緊跟著時代的車輪走來。元旦前后,總書記先后兩次對食品安全作出重要指示,這不僅體現了國家領導人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是多么看重,也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與決心。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中共中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9年5月9日)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這是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
2013年,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加快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進一步強化日常監管,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懲重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得到控制,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趨穩向好。但制約我國食品安全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仍時有發生。為貫徹落實黨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20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草案。 這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 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二十日向社會全文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建議,以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草案。 這是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全文公布、廣泛征求意見的第一部法律草案。 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
“食”面埋伏 食品安全熱點“九問”——訪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 瘦肉精、染色饅頭、假薯粉……近來食品安全事件頻頻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究竟怎樣?應該怎樣全面認識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事件頻
根據《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4〕64號)、《科技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科發資〔2017〕152號)等
從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問世,到2010年國務院成為唯一一個委員會——食品安全委員會,再到2011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成立,一直到今年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可以說,近年來,政府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消費者的感受卻是問題越來越多,對政府的信任度也越來越低。風險信息如
今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明確提出,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實現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基本接軌。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食源性疾病報告網絡實現全覆蓋。全面推行標準化、清潔化農業生產,深入開
頂新“黑心油”事件 “黑心油”的肇事者正義公司是臺灣地區豬油最大供貨商,市占率約五成。今年9月份,臺灣強冠公司的油品被曝光摻餿水油,臺灣地區許多廠商和餐飲改用正義豬油,使得正義的市占率高達八成。而后來正義公司的油也被發現摻有“飼料油”,引發了臺灣消費者的極大憤慨。目前正義股份及頂新制油工廠已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九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9年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
山東省對食品安全的監測力度將進一步提高。9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在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揭牌,中心將對化學污染物、食物中的致病菌、食源性疾病進行檢測,備受關注的三聚氰胺、瘦肉精、蘇丹紅等均在可監測之列。 這將客觀準確地掌握市場上各種食品的質量,評估、分析、預測可能出現的各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值得關注?你是否誤信了朋友圈流傳甚廣的食品謠言?1月3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經中國科協指導權威發布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食品科技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就公眾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值得關注?你是否誤信了朋友圈流傳甚廣的食品謠言?1月3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經中國科協指導權威發布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食品科技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就公眾
一、國內熱聞 1、通知·公告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6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33號〕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方便食品、飲料、水產制品、餅干、薯類及膨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6大類食品398批次樣品(產品抽檢結果可查詢http://sac.nifdc.org.cn/)
2017年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聯合發布了《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4部門關于提升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的意見》(食安辦〔2017〕31號),意見特別強調,縣鄉鎮人民政府要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區域實際,加強村民自辦宴席等形式的農村集體用餐管理,防止因誤采誤食野果和野生毒蘑菇、誤用亞硝酸鹽、誤飲甲醇等發生
11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司基層食品安全工作交流會在廣東省珠海市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司副司長張志強、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巡視員彭煒、珠海市衛生計生局副局長柴宏亮、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慧珍以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等參加此次會議,會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司副巡視員李泰然主持
課題研發人員在進行業務研討 俗話說,病從口入。有時人們在外面吃飯鬧個肚子,最多去醫院,買點消炎藥就算了,根本不會想到這可能是由于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對于老百姓來說,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其實就在身邊。 但很多時候,看不見的微生物經常會隱匿于食物和各種環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們的襲擊
寫這篇長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呼吁大家尊重專業,尊重知識,特別是各位有影響力的大V和媒體,因為你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專業和知識。食品安全它確實是公共話題,但更是一個專業領域。換位思考下,當你們談論民主、自由這樣的話題時,當你碰到一個什么社科名著都沒讀過,對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蘇聯解體等一知
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通過食源性疾病增長反映出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計,全球由食品安全事件導致的食源性疾病將會達到10億例,其中因為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人數將達到180萬人。我國每年向國務院衛生部門上報的數千件食物中毒事件中,大部分都是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 四分之一的食
在我國,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各類食品安全事件中占比最高。對于食品微生物風險的防控,政府的步伐從未間斷。在我國微生物風險管理體系中,食品中生物性危害因素監測、常見致病菌檢測都被列為重要方面。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15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其中顯示,上半年,我國從57
原題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在我國的特需性及其主流技術的進展 蔣士強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一、 觧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必需實現二個根本性的轉變 1、監管的環節上應從目前
——2014中國(上海)食品安全科技峰會 第二屆快速檢測暨移動實驗室發展論壇在滬成功舉辦 2014年11月20日-21日,2014中國(上海)食品安全科技峰會在上海舉辦,并同期舉辦“第二屆快速檢測暨移動實驗室發展高層論壇”,會議旨在交流食品分析檢測最新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探討應用現
近年來,當每次爆發食品安全事件時,“食品安全標準”問題都會被提上桌面。多頭制定標準,相互交叉、重復,國標、地標、行標各行其道,導致我國雖然標準總數多,但個別重要標準或重要指標缺失,部分標準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 近日,衛生部在通報食品安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透露,下一步將啟動對50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15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其中顯示,上半年,我國從57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中退運或銷毀不合格進口食品共計1225批、4960噸、1452萬美元。調查發現,微生物污染是進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此之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還與幾十名院士、教授
2月23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年會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懇談會”上,專家們“跳出食品看食品”的新思路,為食品安全國家戰略的路徑選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從現實角度看,我國的食品安全受制于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污染,受制于農業的前端。從縱向對比看,各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食品安全問題有著驚人的
4月16日,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謝敏強做客第四屆“民生訪談”節目時透露,“十二五”時期,上海將完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形成“從田間到餐桌”覆蓋完整食物鏈的風險監測網絡,適時向社會發布食品安全預警或消費提示。 謝敏強表示,到“十二五”期末,上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風險評
7月10日,經歷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改革后的國家衛生和計生委(以下稱"衛生計生委")首次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有關食品標準制定的問題。 據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陳銳介紹,改革后,衛生計生委主要負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標準,此外還有一些食品安全性審查、食品安全檢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