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并不遙遠 現在就須行動 “人口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劇,導致食品、水資源和能源需求急劇增加。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50%,食物需求將增長50%,水資源需求增長30%。一場世界性的食品、水資源和能源危機可能到來。”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約翰·貝丁頓教授發出警告。 3月31日,約翰·貝丁頓來到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作了題為《科學、工程和食品、能源、水資源安全的全球挑戰》的專題演講。 約翰·貝丁頓說,全球的食品價格已經普遍上漲。而隨著人口的迅速增加,人類對食物的需求遠遠超過了食物的產量,一場世界性的食品危機可能會到來。與此同時,人類還將應對水資源、能源短缺和氣候變化。 “這一切的到來并不遙遠。”約翰·貝丁頓說。 在約翰·貝丁頓的報告里有這樣一組數據:自1978年開始,中國有4億人脫離貧困,隨著生活水平的上升,人們對食物的消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人們會購買更多的東西,不僅僅是對農業產品的需求,更包括對......閱讀全文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歐洲大部分國家能源短缺,油氣資源高度依賴海外市場,為保障本國能源安全和實現低碳發展,自上世紀末以來,歐洲各國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新能源補貼機制,通過巨額財政補貼扶持新能源產業發展,使得歐洲成為全球新能源應用規模最大、比重最高的地區。然而,巨額財政補貼不僅催生了行業發展過熱、產能過剩等負面效應,而
今年,我國的黃金產量將超過350噸,而黃金消費量將達400噸。中國黃金的生產和消費都到了“黃金時期”。然而,產業結構、創新能力、做大做強、環境保護等諸多問題困擾著黃金產業,如果不能及時實現戰略轉型,黃金產業將在越來越大的需求面前捉襟見肘。市場將越來越依賴黃金進口,加劇金價走高。 改革開放以來,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進一步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昭示了我們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 一、深刻認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面對我國資源約
以“生物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中國科協第十九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日前在北京舉行,本期學術沙龍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主持。 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兩個瓶頸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云在向會議提交的書面報告中說,面臨能源短缺的嚴峻形勢,能源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重要組
一、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危機 人類工業文明走到今天,已面臨著資源、生態環境、全球氣候變暖為表現的危機。各種危機的集中爆發預示著工業文明的化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美國未來預測大師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后階段,這是一
水問題研究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突發洪水、持續干旱、水污染事件,水多了、水少了、水臟了。面對日益嚴峻的水危機問題,科技界、科學界應該怎么辦?我們認為國際水組織之間需要就此加強相互合作。而且站在全球的角度,需要與全球水系統、其他大的計劃相結合。” 日前,在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科學院理事會(I
“必須從國家戰略頂層設計層面,把好戰略性資源出口和破壞性開發的尺度,用政策機制調控當前不當的戰略性資源經濟行為,保障我們寶貴的戰略資源不再遭到掠奪性破壞”——11月15日在京舉行的“第四屆創新中國論壇”,以國家戰略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為主題,觀點犀利,見仁見智,對國家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問題,從
據東北大學官方微博消息,2017年11月27日上午11時33分,冶金能源和工業生態學專家、教育家,我國冶金熱能工程學科的開創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陸鐘武與世長辭,享年88歲。沉痛悼念陸鐘武院士!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陸鐘武,冶金能源和工業生態學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冶
溫家寶接受《科學》主編艾伯茨專訪文字實錄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30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了美國《科學》雜志主編布魯斯·艾伯茨的專訪。衛生部長陳竺、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等在座。《科學》雜志由托馬斯·愛迪生創辦于1880年,是目前國際科學界影響最大、讀者最多、發行最廣、最受科學家重視的科
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國單位GDP能耗在5年內必須下降20%。2010年5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表示“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區、企業集團和行政不作為的部門,都要追究主要領導責任”。 隨后,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某省官員甚至坦言,眼看大
9月14日――世界清潔日,是聯合國舉辦的全球性清潔活動,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環境保護活動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過130個國家、4000萬人參加這個活動。今年世界清潔日的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昨日,記者借世界清潔日之機,就今年的主題內容及當今社會面臨
原文地址:http://www.nea.gov.cn/2012-07/05/c_131695952.htm 近日,國務院以國發[2012]19號文件印發了《“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的出臺,對指導和推動節能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不僅是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最終勝利的根本途徑,也是后危機時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發電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電
我國的食物浪費現象到底有多嚴重?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我國每年浪費的食物幾乎相當于2億人一年的口糧;餐飲協會保守估計,2010年我國餐飲業至少產生2100億元食物浪費。不過,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課題組2013年至201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餐飲食物浪費量約為每年1700萬噸至180
建設生態文明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建設生態文明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
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經過去6年,關于核輻射的慘痛記憶仍然敲擊著警鐘。如何科學認識被各國日益重視和發展的核電能源?核安全究竟能否保障?帶著種種問題,我們約請中國社科院的兩位研究專家撰文,請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分析 一問 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從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到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再到日本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乃國之大計,關乎經濟社會能否可持續發展。 資源短缺、環境承載力日益窘迫所帶來的壓力愈重,對節能減排的希冀也越來越大:單位能耗強度要持續下降、耗能總量增速要減緩直至相對低位穩定;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承載力得以提升。近年來,國家層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表明擔當大國責任的成
編者按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09年設立聯合基金開展的重大咨詢項目,其宗旨是著眼于滿足2030年前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國家競爭力、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6月8日,
林自新:氣候變化是當下亟待關注的重要命題 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至今,已經30年了。這30年,科學作為一種精神,究竟是在我國扎根了呢?還是作為一種新名稱,已然被我們的民族文化安然地消解了呢? 明廷華 林自新 記者 易蓉蓉/攝 “30年過去,作為對這次大會的紀念,科學界應該好好回顧這30年的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農業生產對資源、生態和環境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涉農相關生態環境事件時有發生。傳統的“石油農業”依靠大量能源、資源維持其高速運轉,嚴重影響了世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農業科技領域發展路線圖研究組組長趙其國提出,發展“生態高值農業”是應對未來農業巨大挑
不久前,溫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2010年要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必須采取鐵的手腕淘汰落后產能。請問,為什么要“鐵腕”淘汰落后產能呢? 落后產能過剩嚴重 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務院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日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全文如下: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2021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前言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一)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文化根脈和精神源泉(二)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觀(三)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的政
聯合國有關機構預計,到210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預期,世界人口屆時有可能突破150億。地球是人類的家園,隨著人口增加,過度開發和利用土地,科學家們對地球環境設定的九大安全防線中,生物多樣性喪失、氮與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幾項地球底線正瀕臨失守……生態信貸短缺挑戰人
當前的微生物學研究如同‘盲人摸象’,由于各國的研究方法和標準不統一,使得數據難以比較及整合,這種‘碎片化’現狀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具有獨特生理代謝優勢的微生物,在解決地球各類危機中所起到的作用已完全超乎我們的想象——從污水處理到氣候變暖,人類如今所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糧食安全、疾病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站在時代和全局的角度,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不僅在實踐中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而且在理論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
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亞信)第四次峰會前夕,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接受了中國媒體聯合采訪。采訪全文如下: 1.您即將出訪中國,您對此行有何期待?您期望即將在上海舉行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峰會取得哪些成果? 答:我總是很樂于造訪好客的中國。我高興地看到,我們的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當前,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正在引領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信息技術正在與城市基礎設施相融合、與城市的管理運行系統相融合、與市民的生活和企業的運行相融合,創造出新的城市管理形態。 自2013年8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了103個城市為國家級智慧城市試點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