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測序動物界最大基因組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0倍。測序數據有望揭示當今陸地脊椎動物的魚類祖先如何成功登陸的奧秘。泥盆紀時期(約4.2億至3.6億年前),一種具有強健胸鰭和肺的肉鰭魚類成功從淺水區域登陸,并能在海岸線上移動和呼吸,這與現今的陸地脊椎動物相似。這一事件標志著脊椎動物首次在陸地上移動,是進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所有后續的陸地脊椎動物,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可追溯至這一魚類祖先。然而,肉鰭魚類為何如此適應陸地環境仍是未解之謎。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分析了泥盆紀祖先的現存最近親屬的遺傳物質。這些最近親屬中,只有3個譜系的肺魚至今仍存活,分別在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這些古老的“活化石”看起來仍然非常像它們的祖先。研究人員對這3種譜系的肺魚基......閱讀全文
科學家完成柑橘基因組測序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完成了對甜橙和克萊門氏小柑橘(為柑橘與酸柑雜交的品種)樹的基因測序工作,并公布了相關基因圖譜,這在柑橘屬果樹中尚屬首次。 研究人員稱,該基因圖譜的公布將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新方法來對抗包括柑橘黃龍病(又稱黃枯病、青果病,對柑橘危
科學家完成迄今最大基因組測序
火炬松的基因組有221.8億個堿基對——約為人類基因組的7倍多,是目前已完成測序的最大基因組生長在美國佐治亞州奧古斯塔國家高爾夫俱樂部第17號洞附近的火炬松(Pinus taeda)曾擋住了美國前總統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的很多桿球。1956年,他曾試圖砍掉這棵樹。如今,火炬松正在
我國科學家完成谷子基因組測序
5月14日由深圳華大基因和河北省張家口市農科院等單位完成的谷子基因組研究成果于《自然·生物技術》在線發表。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谷子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為揭示谷子抗旱節水、豐產、耐瘠和高光合作用效率等生理機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徑,并為高產優質、抗逆谷子新品種的培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學》:科學家完成牛基因組測序
有助于優質肉、奶生產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4月23日說,他們已完成了牛的基因組測序工作,這一成果將有助于生產質量更好的牛肉和牛奶。 在美國農業研究局和貝勒醫學院的領導下,來自25個國家的300多位科學家以海福特牛為樣品牛,歷經6年完成了基因組測序工作。24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
《自然》:科學家成功測序水螅基因組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日前完成了水螅基因組的測序工作,相關成果3月14日公布在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上。 水螅是一種腔腸動物,大多雌雄同體,通常進行無性生殖,夏初或秋末進行有性生殖。測序結果顯示,水螅基因數目與人類基因相似,二者也分享了諸多相同基因。令科學家們驚訝的是,水螅也存在與亨廷頓舞蹈癥以
美科學家完成高粱基因組測序
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日前完成了高粱的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1月29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科學家利用全基因組鳥槍測序法完成了對高粱基因組的測序。結果顯示,高粱基因組大約有3萬個基因,有7.3億個核苷酸,比大米約多75%。科學家以及工業界人士認為,高粱
科學家完成古老綠藻基因組測序
已知最小的真核生物Micromonas之一的電子斷層切片( 0.5微米厚)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日前對兩株被認為屬于同一種藻類的古老綠藻進行了基因組測序,結果發現二者的基因只有90%相同。由于研究所用的綠藻位于真核生物生命樹底部,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為研究藻類以及陸地植物的進化提供了新線索
科學家完成玉米全基因組測序
美國研究人員11月19日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玉米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這一成果有望用于培育更高產的玉米品種。 來自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等機構的150名研究人員歷時4年多完成了這一項目。他們以代號為B73的玉米品種為研究對象進行測序。結果顯示,玉米共有10對染色體,約3.2
科學家進行基因組測序-成功破譯金雕基因組
?? 作為一種知名度極高的猛禽,金雕經常以威猛霸氣的形象出現在影視作品和小說中。現在,英國研究人員完成了對金雕的基因組測序工作,希望從基因層面深入了解這一物種,以便更好地保護它們。 金雕以巨大的體型和敏捷有力的飛行等特征而著名,其成鳥的翼展平均超過2米,體長可達1米。金雕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區
我科學家主導完成馬鈴薯基因組測序
7月15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公布,經過6年努力,由14個國家97名研究人員組成的“馬鈴薯基因組測序國際協作組”日前完成了馬鈴薯基因組測序。由中方團隊主導的這項研究,奠定了中國在這一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7月14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馬鈴薯全基因組序列
科學家完成90個鷹嘴豆基因組測序
1月28日,《自然—生物技術》雜志在線發表了國際鷹嘴豆基因組測序協作組(ICGSC)90個鷹嘴豆基因組測序及分析的成果。該協作組由來自10個國家、23個研究機構的49名科學家組成,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也參與了該項研究。 據了解,鷹嘴豆是全球第二大豆類作物,營養價值高、耐旱性強,主要集中在熱帶
科學家完成家貓全基因組測序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首次對家貓進行DNA完全測序,貓自從進化以來其基因變化很少,這使得科學家對其特別關注,研究分析其DNA變化性。貓患有與人類相同的疾病,例如:白血病和艾滋病,通過研究分析貓基因,有助于醫學專家更好地提出治愈這些疾病的方案。 此前科學家進行了若干嘗試,對家貓DNA進行排
科學家測序動物界最大基因組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0倍。測序數據有望揭示當今陸地脊椎動物的魚類祖先如何成功登陸的奧秘。泥盆紀時期(約4.2億至3.6億
科學家測序動物界最大基因組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0倍。測序數據有望揭示當今陸地脊椎動物的魚類祖先如何成功登陸的奧秘。泥盆紀時期(約4.2億至3.6億年前),一種具有強健胸鰭和肺的肉鰭魚類
我國科學家完成柞蠶全基因組測序
由遼寧省蠶業科學研究所牽頭,遼寧省農科院大連生物技術研究所、吉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沈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蠶業研究所組成的柞蠶基因組研究聯合攻關項目組(簡稱柞蠶項目組)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大科技)攜手,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日前完成了柞蠶全基因
基因組測序
如果樓主指的是人類基因組計劃,那時用的方法叫做雙脫氧終止法,也叫做sanger法。它的原理是在DNA合成過程中,DNA聚合酶能夠使用ddNTP(雙脫氧核苷酸)來作為原料,但它的反應會在加入ddNTP的時候終止。具體實驗是通過PCR來完成的,但與普通PCR不同,它只需要一個引物而不是一對。在4個相同的
我國科學家率先完成棗全基因組測序
日前,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劉孟軍團隊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在世界上率先完成棗樹的高質量全基因組測序,使棗樹成為世界鼠李科植物和我國干果樹種中第一個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物種。《自然—通訊》10月29日在線發表了該成果。 劉孟軍說,其團隊自2010年啟動棗基因組計劃,從棗基因組大小
我科學家參與完成非洲稻基因組測序
最近,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A)研究人員帶領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完成了非洲稻(Oryza glaberrima)的全基因組測序。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陳明生(Mingsheng Chen)和Jinfeng Chen也參與了此項研究工作。相關研究結果,以“The genome sequenc
中國科學家PNAS發布辣椒全基因組測序
辣椒(Capsicum annuum)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它在滿足人們口腹之欲的同時,還是世界上廣為使用的藥物。辣椒富含維生素和營養,可以用來生產許多藥物、天然染色劑和化妝品。 為了更好的理解辣椒屬的進化、馴化和特化,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遵義農科院辣椒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中國科學家完成水稻5個“近親”基因組測序
中國科學家3日說,他們完成了亞洲栽培稻(一般稱為水稻)5個“近親”的全基因組測序,獲得了高質量的基因組參考序列。這有望進一步推動水稻品種的改良。 中國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從2007年至今,自主完成了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穎野生稻和南方野生
中國科學家破譯大黃魚全基因組測序
由浙江海洋學院院長吳常文領銜,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機構科學家參加的研究團隊最近聯合破譯了大黃魚全基因組測序,構建了大黃魚基因組圖譜,并成功解析其先天免疫系統基因組特征。日前,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這是繼半滑舌鰨之后,我國公布的第二個海水魚類的基因組圖譜,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石首科魚類基
美國科學家開發全基因組測序水稻變體
水稻不僅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也為研究能源作物提供了模型。為優化生物燃料作物,科學家正尋找決定水稻產量、抗病性和灌溉效率等性狀的基因。 最近在《植物細胞》雜志刊登的一篇論文中,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團隊與來自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的合作者,宣布開發出粳稻Kitaake的第一個全基因組測
我國科學家完成大蒜基因組測序和組裝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南方蛋白飼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團隊聯合有關高校和企業,歷時4年完成了大蒜基因組的測序和組裝工作。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上。 據課題組成員劉頭明研究員介紹,大蒜是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我國大蒜的年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大蒜具有膨大的鱗莖,富含大
中國科學家Nature子刊基因組測序新成果
感染結核病永遠都不會有一個最合適的時間,近年來形勢變得更加的糟糕。 盡管已經開展了數十年的抗生素研究,隨著結核耐藥菌株的增長,當前的治療方案仍然非常的有限。在2010年,至少有65萬結核病例對兩種最有效的一線抗生素耐藥。在2012年,在印度發現了完全耐藥和無法有效治療的結核分枝桿菌。
紅薯基因組測序后,科學家重新了解紅薯家史
?? 4月12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證據表明,紅薯在人類開始食用前就出現了。研究結果還表明,在沒有人類幫助的情況下,紅薯就從美洲到達了波利尼西亞。這一發現讓人們猜測波利尼西亞和美洲大陸之間是否在前哥倫布時期就已開始接觸。 紅薯是世界上被廣泛食用的作物之一,也是維生素A前體的重要來源。英國
解碼“基因組學之父”桑格:測序,測序,測序
“桑格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基因組學之父’,他的工作為人類讀取和理解基因代碼奠定了基礎,徹底變革了生物學并極大促進了當今的醫學發展。”、 有一天,65歲的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突然停下手中的試驗,轉身走出實驗室,宣布自己正式退休。那一年是1983
中澳科學家對高粱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
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華大基因等單位的科學家對高粱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及分析,發現高粱基因組中存在大量的遺傳變異,為高粱及其它糧食作物的育種改良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8月28日,最新研究結果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 中澳兩國的科學家通過對44株不同來源的高粱樣本,包括地方品種、改良品種和
我國科學家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成果在《自然》發表
小麥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養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但其龐大且復雜的基因組一直是國際研究的難題。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完成了小麥A基因組的測序和染色體精細圖譜的繪制,對小麥的遺傳改良和分子設計育種等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今天(10日)凌晨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上在線發表。 科研人員通過對烏拉爾
我國科學家完成大黃魚全基因組測序
日前,由浙江海洋學院領銜,與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機構聯合破譯了大黃魚全基因組測序,構建了大黃魚基因組圖譜,并成功解析其先天免疫系統基因組特征。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據介紹,大黃魚全基因組測序是我國公布的第二個海水魚類的基因組圖譜,也是世界上第
基因組測序儀簡介
基因組測序儀是一種用于生物學領域的分析儀器,于2012年12月19日啟用。 技術指標 個體化基因組測序儀主機/ION TORRENT主機。 主要功能 樣品處理、快速的運行時間以分析單個或多個樣品 支持多重文庫,從而實現最大的效率和經濟性 可在必要時禁用個別測序通道,以節約試劑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