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鄭卓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新型手性膦-亞磷酰胺酯配體的合成和應用研究上取得進展,最新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41), 7810-7813)上。 β-芳基和β-烷氧基取代的α-烯醇酯膦酸酯的催化不對稱氫化是不對稱催化研究中的熱點,也是挑戰性的課題之一。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催化劑能有效地催化該類底物的氫化。在該課題組最新的研究中,發展了一個新的基于四氫萘胺骨架的手性膦-亞磷酰胺酯配體并應用于α-烯醇酯膦酸酯的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中。研究結果表明,新的手性膦-亞磷酰胺酯/Rh配合物對各種類型的α-烯醇酯膦酸酯都顯示出極高的立體選擇性(98.9-99.9%ee)和催化活性(S/C達到 2,000)。這是目前該類底物氫化反應中最高效、適用范圍最廣的催化體系,對手性膦酸酯的合成和工業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該課題組自2004年以來一直......閱讀全文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機理研究進展 非晶形成的機理以及熱力學、動力學和結構對非晶形成能力的影響是材料科學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領域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物理所汪衛華小組與美國North Carolina大學Wu Yue研究小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統研究了微量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10月17日,第二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報告會(質譜大會)在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體育館盛大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中國化學會質譜分析專業委員會、浙江大學化學系承辦。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教授、南京大學陳洪淵院士、中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1. Nature Chem.:雙重電催化可實現共軛烯烴的對映選擇性氫氰化 手性腈及其衍生物廣泛存在于藥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對映選擇性烯烴氫氰化反應是合成這些分子的一種方便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仍然在研究以寬底物范圍和高官能團耐受性為特征的普遍適用的方法。近日,康奈爾大學Robert A.
在化工、釀造、制藥等行業生產中,高選擇性催化劑等反應控制技術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對生產生活的需要而言,人們對化學反應中選擇性控制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還遠遠不夠。科學家們正在尋找更多更好的高效、高選擇性反應控制方法,并力圖發現其中的規律,提高對化學反應控制的能力。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DNA和RNA是生命體遺傳信息的載體,它們具有天然的空間結構。近年來,雙螺旋DNA和G-四鏈體DNA被用作手性骨架和金屬物種組裝成人工DNA金屬酶成功實現水相中的不對稱催化。由于RNA結構的不穩定性,關于人工RNA金屬酶的手性催化研究卻寥寥無幾。近日,陜西師范大學王長號副教授、陳亞芍教授和德國康
2007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02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科研管理處提出。 &
MOFs基于其獨特的孔道結構和豐富的金屬-配位化學可調性質,在分離、催化、能源、器件等諸多領域表現出誘人的前景。2020年2月4日當天,Nature Materials連續發表2篇研究論文,分別介紹了MOFs在工業氣體分離和能源器件中的最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不久,MOFs已經陸續發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4日-26日,2018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在廣州東方賓館盛大召開。本次大會包括一個報告主論壇,21個主題分論壇,共300余場演講報告。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上,數十位業內專家學者帶來精彩的演講報告,吸引參會人員駐足聆聽。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本次活動的合作媒體,
2015年5月8日-11日,第十二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在美麗的武漢洪山大禮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辦、華中師范大學承辦,會議每三年一次,旨在交流與探討分析化學學科的新成就、新進展和新技術。本次會議吸引到分析化學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2000余人。 5
2012年4月21-22日,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在美麗的山城重慶成功召開。大會設立主會場和3個分會場,其中大會報告16個、分會報告90個、征集墻報論文100篇。大會報告內容廣泛,涉及色譜及色譜分離材料最新技術進展、煙草特有亞硝胺分
手性的有機硼酸化合物在合成化學和藥物化學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發展高效的催化不對稱合成方法合成手性有機硼酸化合物吸引了眾多化學工作者的關注。然而,目前發展的方法大多需要對底物進行預先活化,這會引起額外的操作步驟,同時消耗更多的試劑與溶劑。因此,發展步驟和原子經濟的催化不對稱方法將會對這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軍事醫學科學院六所 李敬來老師 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六所的李敬來老師作了題為《苯環壬酯手性對映體體內拆分與立體選擇性動力學研究》的報告,主要從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介紹了8021消旋體在比格犬體內測定拆分方法的建立過程。 實驗室基本介紹 李老師首先為我們
2009年11月7日上午8時許,由中國質譜學會有機質譜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的,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于北京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質譜界專家、質譜廠商技術專家、青年研究者和學生300余人。 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開幕式現場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農業
“2012中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應用國際論壇暨展覽會”第三輪通知 主辦單位: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農業儀器應用技術分會 承辦單位: 北京雄鷹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流通
原題目:構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設備的需求 說明:此文在《食品安全導刊》2009年第4、5、6期上連載過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北京 100101,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7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中國化學會(CCS)主辦的2017 年國際分析科學大會(ICAS 2017)光譜分析分會場的報告繼續進行。分析測試百科網注意到,本屆光譜分析分會場的報告從數量上來說,主體為拉曼及相關技術。光譜分析分會場主持人,韓國漢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9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2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
截至2019年10月26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52篇文章,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24篇,Nature 發表了70篇,Science 發表了58篇; 按是否有合作單位劃分:其中有68篇文章由獨立的一個通訊單位完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國,次年,“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四年成長、四屆榜單,我們持續關注和發掘中國科技發展中不斷崛起的新興力量。從實驗室里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自然界里有很多手性化合物,這些手性化合物具有兩個異構體,它們如同實物和鏡像的關系,很像人的左右手,通常叫做對映異構體(簡稱對映體)。兩種對映體等量共存稱為手性化合物的外消旋體。當某個手性外消旋體進入生命體時,它的兩個對映體通常表現出不同的生物活性。人類曾經對此缺少認識,有過慘痛的教訓。例如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4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北京色譜學會主辦,貴州醫科大學省部共建藥用植物功效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承辦,貴州省藥學會協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在貴陽市貴州飯店召開。中科院院士張玉奎任會議名譽主席,中科院院士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研究員葉生發團隊與北京大學教授席振峰和張文雄研究團隊、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鄧亮合作,成功制備了鎳雜二茂鐵,并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與多種光譜學方法,以及理論計算對其進行詳細表征。研究表明,與二茂鐵和主族金屬雜二茂鐵不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而對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將分別會12月19日及20日進行更新),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