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公司科學家首次發現了長壽的分子軌跡。 雀巢研究中心和雀巢健康科學研究院的瑞士和意大利科學家比較了來自意大利21至111歲年齡段之間志愿者的血液和尿液樣本。 該項研究在西班牙格拉納達召開的2013國際營養大會上發布成果:那些特別長壽、活過100歲以上的人群,其體內脂肪水平、氨基酸代謝以及消化道功能方面的復雜變化都具有顯著的特點。 來自100歲以上人群的樣本中也含有一組獨特的化合物,與遠比他們年輕的人的水平非常相似。科學家們表示,這些變化可能是預示著長壽和健康老齡的生理標記。 領導此項與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合作研究的雀巢公司科學家Sebastiano Collino博士說:“首次發現長壽的代謝表型,是了解老化生物機制令人興奮的一步。” “這種認知將幫助我們揭開老年人保持良好健康、生命更長久所必需的關鍵過程。” 這項研究也表明那些父母為百歲老人的代謝情況的不同,顯示超級長壽的父母的后代年老......閱讀全文
今年7月一個炎熱的早晨,六七位科學家在美國馬里蘭州郊區一家旅店的會議室中交流著一項“彩排”事宜,他們把這次彩排看作老齡化研究歷史中的地標性事件。在數小時后,他們將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代表會面,談及一項史無前例的臨床試驗——歷史上首個目標靶向老齡化進程的“長壽藥”。 “我們認為,
北京時間10月2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美國哈佛大學正在啟動一個名為“個人基因研究項目”的實驗,將對10位目前知名的科學家的DNA進行研究,并會將這些科學家獨特的DNA奧秘公布在互聯網上。 志愿公開DNA的科學家包括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實習航天員阿瑟·戴森以及杜克
如果人們需要一些動力才愿意從辦公椅和沙發上站起來,少坐一會兒,那么兩項有用的新研究能提供這種動力。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少坐能減緩細胞衰老速度;另一項研究強調站立——哪怕只是靜靜地站著——也對健康有益。 靜坐是我們大部分人清醒時最常見的狀態,很多人每天坐八小時以上。甚至連那些每天鍛煉一小時左右的人
LSD是什么? 對,是毒品的一種,并被稱作“史上最厲害的毒品”。 曾有人問,“為什么許多國家禁止使用LSD?” 嘗試過的人回答說,吸食多了之后會明顯發現“腦子秀逗”,“負能量很多”,稀奇古怪的恐怖幻覺不停地出現,“讓你自殺或屠殺”。而對于心理承受能力很弱的人來說,“會直接進入地獄”,“受到
研究發現,失眠會導致神經元腦電活動的混亂,從而妨礙記憶的寫入。 為何我們把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睡覺上?這個問題至今為止仍缺乏科學解釋,但關于失眠的夜晚對大腦造成損害的研究卻給我們帶來了一絲啟示,同時也為抑郁癥的潛在治療方法提供了令人興奮的線索。 在8月新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
我們為這場戰爭付出了高昂的個人代價。過去18個月就像在坐云霄飛車,在希望、失望、勝利和憤怒中徘徊。我們花費了無數時間彼此交流和說服政客。2013年11月,患者擁護Stamina基金會療法 科學家能在與志同道合的伙伴長時間工作中獲得最大滿足,但有時他們也會擔起其他的職責,即使那意味著錯過撥款截止
11月10日,意大利拉奎拉上訴法院做出判決,因地震誤報在初審法院被判刑的7名危險評估委員會成員中的6名科學家無罪,1名官員有罪。意大利民防部前副部長貝爾納多·德·貝爾納迪尼斯被判2年監禁,緩期執行。 事件背景是2009年4月6日,意大利小鎮拉奎拉遭遇里氏6.3級地震,309人遇難。在大地震發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CC)和GRAIL聯合研究團隊,今天帶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 這項由MSKCC實驗病理學主任Jorge Reis-Filho和臨床醫學科學家Pedram Razavi共同領導的研究,對124例癌癥患者的cfDNA、腫瘤組織樣本和白細胞DNA,以及47名無癌志愿者的
回顧2016年,谷君一如既往地為大家放送了很多科普小姿勢,這到年底了,不知大家有印象的還有多少呢?忘了也沒關系,今天谷君將帶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年份的姿勢,快拿小本本出來記好了!(劃重點了同志們!)(敲黑板) 姿勢太多,那就從谷君最關心的吃說起。 現在大眾都倡導健康飲食,然而怎樣的飲食才能算是健
地中海飲食因其健康效應而聞名。它聽起來非常健康:很多水果和蔬菜、全谷物和豆類,加上橄欖油、紅酒以及魚肉和禽類,而沒有紅肉。 現在,來自意大利的一項研究證實,遵循這一飲食習慣的確會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其中的問題是:除非你在經濟上無憂無慮或是受過高等教育,否則這種益處很難顯現。 這項發現近日
節食是一種時尚。自助手冊承諾它會燃燒多余的脂肪、修飾DNA以及延長壽命。一項新科學研究支持少吃的健康觀點。這項臨床試驗表示,每月減餐5天有助預防或治療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做這類研究并非無足輕重。”美國加州圣迭戈索爾科生物研究所晝夜節律生物學家、并未參加此項研究的Sat
節食是一種時尚。自助手冊承諾它會燃燒多余的脂肪、修飾DNA以及延長壽命。一項新科學研究支持少吃的健康觀點。這項臨床試驗表示,每月減餐5天有助預防或治療與衰老相關的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做這類研究并非無足輕重。”加州圣迭戈索爾科生物研究所晝夜節律生物學家、并未參加此項研究的Satch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很多影響男性生育能力的因素,比如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就發現,肥胖或會明顯降低男性的生育力;而且還有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服用鎮痛藥布洛芬或會降低男性的生育力;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近期多篇亮點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男性生育力關聯性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Front Physiol:胖子們
英國倫敦的諾斯威克和圣馬可醫院的重癥監護部,有一天突然接受了一個名叫David Oakley的危重病人,他有以下的臨床癥狀:發燒,頭疼,肌肉酸痛;惡心,嘔吐,腹瀉;呼吸不暢,嚴重的病人血紅蛋白氧飽和度僅為70%,肺部有浸潤; 和他同時入院的,還有另外五位癥狀類似的病人。他們進入重癥監護后,又發
英國計劃在2017年完成10萬人的基因測序工作,但篩選疾病基因需要創新的軟件。 一對加利福利亞雙胞胎出生后,他們的父母日益憂心:寶寶們發育緩慢,而且肌張力低。腦部掃描發現,男寶寶可能有大腦麻痹,但女寶寶卻有癲癇和震顫。醫生們百思不解。多種測試結果都無法確診兩個寶寶究竟出了什么問題。等到孩子們5
今天晚上睡覺以前,你不妨放一本書在枕頭下面。這樣的話,明天早上一早醒來你就會記得書里的內容了。 以上內容是胡扯。不過,睡眠時我們確實也能學到一些東西。 1.學習外語單詞 在最近的一項試驗中,科學家們訓練德國人說荷蘭語。首先從一些基本的單詞開始,之后這些人被安排去睡覺。 當他們睡著時,科學
不管兩個人看起來有多么相像,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個人。近日,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為我們梳理出了11個讓人與眾不同的特征。 看看你周圍的人,你可以一目了然地發現,他們之間是多么的不同。他們的臉、身體、言行舉止以及個性似乎都舉世無雙。 整個人類社會當然也是如此。目前大約有70億人生活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8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科學家制造出了能被思維控制的計算機。在實驗測試中,志愿者只需在大腦中“說出”相關單詞,就能讓屏幕上的鼠標移動。新突破有望成為啞巴或者有語言障礙人士的福音,可以幫助殘障人士控制輪椅或仿生手臂,甚至徹底革新計算機游戲工業的面貌。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的
意大利科學家稱,新法案將會嚴重損害國家的生物學研究。 動物權益保護者迎來了一場重大勝利。近日,意大利議會通過一項法案,將對動物試驗實行嚴格限制。科學家已經警告稱,由參議院投票通過的這項規定,將會嚴重損害國家的生物學研究——不過,他們還沒有放棄該法案最終被撤銷的希望。 “這項法案是殘酷
受低溫寒流侵襲,美國50個州爆發流感疫情,已有28名兒童死于流感及其并發癥。為了找到更有效的抗病疫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日前重金招募志愿者噴射活體病毒做流感實驗。 “疫苗可以起到預防作用,但我們能夠做得更好。”領導這次研究的科學家馬修(Matthew Memoli)博士表示,
今年3月24日是第22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今年的結核病日的宣傳主題是“社會共同努力,消除結核危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認為感染上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即導致肺結核(TB)的細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會患上有癥狀的疾病。即便他們當中只有10
最近,為了觀察低氧環境中的多重變化如何影響紅細胞的保有氧氣的能力,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比較了登山者的血液——他們發現在幾小時內登山者的血液就會發生改變。 該研究反駁了一個持續了半個世紀的假說,該假說表明,與平均海拔地區的人相比,位于高海拔地區的人能產生新的紅血球,這樣一來,他們的供氧能力就會
據科技日報報道, 中國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臨床試驗開始人體注射實驗,一批志愿者已注射, 志愿者有3組,每組36人,注射后將集中隔離觀察14天。據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介紹,我國5大技術方向疫苗總體進展順利,第一批確定的9項任務都已完成動物研究大部分工作。大部分研發團隊4月份都能完成臨床前研究,并
今日視點 如果有人問,“全球化”的前提條件有什么?在一系列答案中,必然包含“一致的標準”這一項。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行人和司機共同遵守“紅燈停、綠燈行”這樣一致的標準,才能在和諧秩序中保證安全。食品和藥品已然成為“全球化”的典型產業,藥食安全成為全球公眾的共同需求,遵守世界公認的“標準”或者國際
在慶祝50歲生日之際,EMBO將如何改變自己以適應21世紀截然不同的生命科學圖景?從左至右:John Tooze創辦了《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志》;Frank Gannon為更多經費而到處游說;Maria Leptin鍛造新聯盟。 它始于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時期。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
中國的科研創新需要的是忘記小我、實現大我、創新為民、敢為人先、有情懷的科學家。沒有家國情懷、沒有奉獻精神的科學家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需要長期堅忍,可能會失敗、可能沒有功名和回報的創新過程;一個沒有情懷、沒有精神、沒有信仰的群體也無法勝任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因此,科學創新的路徑設計中最重要的是應該給
廝守一生的天鵝伴侶。 不管怎樣,渴望用催產素治愈人類“社會病”的烏托邦幻想,恐怕要破滅了。畢竟,人是更復雜的情感動物。人類情感問題,難道非要寄托于用化學物質解決? 2008年,電影《女人不壞》中的女科學家歐泛泛,將自己發明的“費洛蒙”用在了愛情獲得上:不管哪個男人聞了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5日刊登題為《貪官的大腦,與我們有何不同?》的報道稱,人們會毫不猶豫地接受賄賂,還是會再三深思?科學家認為,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在左腦中找到答案。這一說法促使外界討論是否可以利用藥物或治療方法來抑制腐敗傾向。 科學界一直在尋找一種神經機制,希望借此解釋為何人們的行為會偏離社
專家發現,每天使用觸摸屏手機的人有更大更強的軀體感覺皮質。這個區域位于大腦中心,控制拇指運動。他們認為,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越多,大腦和手的聯系就越大。 瑞士研究小組歷時10天跟蹤調查了37名志愿者。在這些志愿者中,27人使用觸摸屏手機,11人使用配有固定按鍵的傳統手機。使用固定按鍵只需簡單的手
日前,日本京都ATR計算神經科學實驗室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將解夢更向前推進了一步。相關研究刊登在近期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 研究人員讓一些志愿者進入夢鄉,然后利用MRI磁共振掃描儀監視他們的腦電波。三名志愿者在睡眠后不久就被叫醒,讓他們描繪自己的夢境。 科學家對每名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