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在20萬年前從非洲起源以后,于大約10萬年前開始從非洲向其他地區擴散。然而,現代人在什么時候、通過什么路線遷徙到達亞洲一直是頗具爭議的問題。柬埔寨是東南亞的文明古國之一,且分布有20多個古老的土著人群,對研究現代人的史前遷徙時間和路線具有重要的價值,但以前對柬埔寨土著人群的研究卻非常少。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員實驗室與柬埔寨金邊皇家大學合作,在柬埔寨東北部采集了多個土著人群的1,000多份DNA樣本,并對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mtDNA)的序列多態性進行了譜系地理學分析。mtDNA全基因組測序和基因分型的結果表明,在柬埔寨土著樣本中存在以前沒有報道的新母系世系,包括4個根部世系和4個分支世系。并且,新的根部世系的共祖時間在55,000年到68,000年之間,可能代表了現代人最早到達東南亞次大陸的母系遺傳世系。因此,柬埔寨土著人群具有古老而獨特的母系遺傳多樣性。攜帶這些古老母系世系的柬埔寨人群可能代表......閱讀全文
大約1.3萬年前,古人類在美洲迅速擴張。而且,這個故事延續了數千年,人類在北美和南美之間進行了數次大規模遷徙。然而,并沒有文獻記錄下這些歷史。 幾十年來,科學家只能籠統地描述美洲人的歷史演變情況,但這些古老人類何時以及如何分布在這片大陸上一直成謎。 近日,發表在《細胞》和《科學》的兩項獨立研
人類在6萬年前到達東南亞后,主要沿海岸線遷徙到達東亞。然而根據考古學和遺傳學研究,包括中國西南在內的東南亞北部地區存在著古老的早期人類的印跡。因此,這些現代人是如何進入如此內陸的地區仍不明確。由于東南亞和東亞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河谷,可以為早期人類遷徙提供豐富的食物和便于遷徙的路徑,但是遺傳學證據一
我們從哪里來?我們的祖先是誰?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研究古人類的學者也想知道:東亞地區作為各種文化和族群的大熔爐,這些族群是如何形成的?他們之間的親緣關系如何? 雖然考古發掘的材料能為我們提供一些信息,但遺憾的是,由于缺少古DNA材料,我們對東亞人的 “基因歷史” 知之甚少。 近日,中國科學
犬類生殖器傳染性腫瘤(CTVT)是一種可以在犬科動物中傳染生存的腫瘤,作為最初患瘤個體(CTVTfounder)的活化石,其基因組記錄了一只古代犬科動物的遺傳信息。近10年來,科學家們反復討論了CTVT的起源和腫瘤進化過程。目前,通過對全球范圍的現代家犬和部分古代家犬化石的全基因組測序,CTVT
大約1.3萬年前,古人類在美洲迅速擴張。而且,這個故事延續了數千年,人類在北美和南美之間進行了數次大規模遷徙。然而,并沒有文獻記錄下這些歷史。 幾十年來,科學家只能籠統地描述美洲人的歷史演變情況,但這些古老人類何時以及如何分布在這片大陸上一直成謎。 近日,發表在《細胞》和《科學》的兩項獨立研
皮膚顏色的變化是人類進化歷程中的重要事件。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透露,該所科學家聯合多家科研單位采集了近1000份東亞人群的血液樣本和膚色表型數據。通過全基因組芯片分析,找到了深膚色的南亞語系人群(生活在中國云南以及東南亞國家)與淺膚色的中國漢族人群之間遺傳差異最大的色素基因——OCA2,由
2010年下旬,河南安陽曹操墓真偽之辯正酣。而一則來自上海的重磅消息更是引發了多方關注。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宣布,向全國征集曹姓男性DNA樣本,擬用基因組科學的手段驗證出土的頭骨是否為曹操本人。 一下子,基因組科學成為熱門,這一話題“落入尋常百姓家”。 事實上,伴隨著2
中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以低氧、強輻射、氣溫低等著稱。隨著人類的遷徙定居,一批家養動物也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高原適應特征,為科學家解析物種對高原快速適應進化的遺傳機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相關閱讀:張亞平、吳東東Cell Re
中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以低氧、強輻射、氣溫低等著稱。隨著人類的遷徙定居,一批家養動物也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高原適應特征,為科學家解析物種對高原快速適應進化的遺傳機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吳東東研
中國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譽為地球的“第三極”,以低氧、強輻射、氣溫低等著稱。隨著人類的遷徙定居,一批家養動物也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鮮明獨特的高原適應特征,為科學家解析物種對高原快速適應進化的遺傳機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亞平、吳東東研
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現歐亞大陸人淺膚色的變異獨立于不同的遺傳背景。 膚色是人類最明顯和最易變的特征之一,科學家一直對這種差異是如何演變的感到好奇。現在,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家領導的對拉丁美洲不同人群的研究發現了與膚色相關的新遺傳變異。 該研究發表
南亞語系(Austro-Asiatic)是世界第八大語系(使用人口約為1.04億人),主要分為兩個語支:蒙達(Munda)語支和孟高棉(Mon-Khmer)語支;蒙達語支分布于印度的東部、東北部和中部,而孟高棉語支的分布從印度東北部延伸到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馬來半島和湄公河三角洲流域,甚至中國的
測序埃博拉病毒株 研究人員已經對來自西非病人的99個埃博拉病毒基因組進行了測序,西非是有記錄以來發生最大規模埃博拉病毒感染暴發的地方。他們的結果對埃博拉病毒(EBOV)在2014年暴發時是如何及何時進入人群的提供了見解,它們可能會指導控制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及了解治療標靶的方法。過去的埃博拉病毒
據《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些澳大利亞土著被檢測出基因組有多達11%的部分來自大約4000年前到達這個島嶼上的印度移民。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印度移民不僅帶來了基因,也帶來了不同的工具制造技術和澳洲野犬的祖先。 此前一個被普遍認可的觀點是,在
關于人類的進化史,一直謎霧重重。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當現代人第一次離開非洲大陸后,他們曾經與尼安德特人進行混種交配,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基因,并提高了人類的免疫力。正是由于混種交配,人類才成功進化存活至今,而人類的文化也才得以發展進步。然而,由于目前尚無法對遠古時代人類的基因進行分析,因此很
第14屆“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舉辦,《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參與推薦科學研究進展,經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部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等專家學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 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升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
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同時調控現代人膚色變淺及適應寒冷的基因。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 論文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介紹,現代人在距今20萬年至30萬年前起源于非洲,大約在7.5萬年前走出非洲并擴散到世界各地。“我們的非洲祖先從靠近赤道的地區遷徙到高緯度的亞熱
4月9日,浙江省嘉興市余新地區有大量出欄雞賣不出去,每天還要消耗大量飼料錢,養雞戶傷心落淚 一個新的結合體 “我們發現H7N9病毒有很強的變異能力。”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說。 4月5日,他們從全球共享禽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上獲得了4個H7N9甲型禽流感的基因組。GI
我國科學家發現了同時調控現代人膚色變淺及適應寒冷的基因。該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 論文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宿兵介紹,現代人在距今20萬年至30萬年前起源于非洲,大約在7.5萬年前走出非洲并擴散到世界各地。“我們的非洲祖先從靠近赤道的地區遷徙到高緯度的
1953年,來自尼泊爾的夏爾巴人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和登山愛好者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ellary)首次登頂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從此,夏爾巴人成為聞名世界的登珠峰能手。在尼泊爾,他們通常以給登山愛好者當背夫或向導為生。夏爾巴人主要居住在尼泊爾的昆布地
當今地球上只生活著一種人類,那就是現代人(Homo sapiens)。而在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仍在與其他姊妹物種共享著家園。如歐洲曾生活著尼安德特人、亞洲北部的丹尼索瓦人。 本周,來自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機構的考古學家又在菲律賓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古人類物種,它的出現為人類大家庭添加了新成員
10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新研究揭示人類微生物組是潛力巨大的新型抗菌藥物聚寶盆 doi:10.1126/science.aax9176 就像淘金熱中的淘金者曾經在北加州的山上開采這種閃亮的貴金屬一樣,“生物勘
修建一條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300公里長的航道需要獨立的環境評估。 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是很多對進化科學研究至關重要的魚類的家園。圖片來源:Axel Meyer 2013年6月,一家中國香港公司獲得尼加拉瓜政府授權,建造一條途經加勒比海,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運河。在經營權方面,
在當前羊肉價格不斷攀升、羊毛織品價格下跌之時,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利用先進的遺傳測序技術,重寫了綿羊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育種及交易的歷史。研究發現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的當代牧民維持或恢復對于食物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一些有價值的性狀)。 這一發表在《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
在現代科學蓬勃發展的今天,很多自然界的現象,都能夠從這套科學體系中找到答案。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因為人類對于這個世界的了解,還存在很多未知空白,人類本身就是最大的一個謎。人類從哪里起源,未來怎樣發展,至今無人能解。 為了探尋這一答案,科學家們前仆后繼,渴望從經過翻天覆地變化的地球上,探尋
近年來,科學創新日漸進入"大數據"時代,各種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類"組學"的發展,使得我們對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疾病發生機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針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利用"大數據"的手段產生的科學進展,我們
我們所有的DNA都是人類的嗎?那可不一定。最近一項研究表明,這個數目甚至比科學家以前認為的更少。 這項研究發現,由遠古病毒(在幾千年前感染了我們的祖先)留下的19個新的非人類DNA片段,潛伏在我們的基因之間。 科學家們將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PNAS》雜志,發現一段新的DNA——存在于所
一棵受松材線蟲病感染致死的松樹內的松褐天牛白色幼蟲。松褐天牛是松材線蟲病主要的傳播媒介。 新華社發 近日,一條身長近20厘米的小魚弄得滿城風雨。祖籍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食人魚驚現珠江上游廣西柳江河段,一下把人的手啃下一塊肉。 原來,這兇猛的小魚是桑氏鋸脂鯉,最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