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涉嫌貪腐落馬的官員院士候選人
陳明憲編著的《公路工程與造價》一書,被指控是找“槍手”代寫的。 對2011年的那次院士評選,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志棟至今記憶猶新:一個名叫陳明憲的廳官,因參評院士第一次走進了他的辦公室。一年之后,陳明憲因涉嫌腐敗落馬。 當時,雷志棟是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的院士,學部常委會主任,陳明憲剛從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位子上退下來。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眾多院士候選人當中,陳明憲不是唯一的落馬官員。山西潞安礦業集團原副總經理劉仁生、湖北省交通廳原總工程師經德良、四川省交通廳原副廳長鄭道訪……這些在各自領域位高權重的官員,都曾向院士頭銜沖刺過,后來也都因貪腐落馬。 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張曙光“運作”院士的細節被曝光后,記者發現,在張之前落馬的院士候選人中,這種“運作”早已存在,并不新鮮。 “個別官員參評院士,很難看出其技術成果是來自平臺、資源,還是真正的在工程技術方面的成......閱讀全文
中青報:涉嫌貪腐落馬的官員院士候選人
陳明憲編著的《公路工程與造價》一書,被指控是找“槍手”代寫的。 對2011年的那次院士評選,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雷志棟至今記憶猶新:一個名叫陳明憲的廳官,因參評院士第一次走進了他的辦公室。一年之后,陳明憲因涉嫌腐敗落馬。 當時,雷志棟是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
張曙光參評院士專著涉嫌造假
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張曙光在庭審中。 三天前,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法庭上一席供述,引發輿論嘩然。他稱當年收受企業2300萬元,是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中科院次日發聲明稱,張曾兩次參評落選,未曾收到過與張“花錢參評”相關的投訴。 根據新京報記者調查
多名院士呼吁徹查“張曙光花巨資評院士”
提起中國科學院對張曙光2007年參評院士材料的調查結果,中科院技術科學部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潘際鑾依然十分不解:“我們都是學者,明白誰也不可能兩年時間寫兩本專著。” 2007年院士大會投票期間,針對張曙光所提交的學術成果是真是假,院士們爭議很大。潘際鑾說,當時,不少院士的疑惑是:他
中科院回應張曙光索賄2300萬評院士
聲明中說,中科院未曾收到與張“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如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中科院絕不姑息,歡迎社會監督。 聲明中說,我們從媒體報道中注意到,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法庭上供稱,其受賄的部分錢財用于參評院士。張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鐵道部推薦為我
花絮:陸婉珍院士、江澤慧教授、徐光憲院士賀辭
????第十五屆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上,中國石油科學研究院的徐廣通研究員宣讀了陸婉珍院士的賀信,國家林業局北京林業機械研究所所長費本華研究員宣讀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林科院原院長江澤慧教授的賀信。北京大學的徐光憲院士也給大會發來了賀詞。 徐廣通研究員宣讀陸婉珍院士賀辭 ?
Nature高度關注中國院士評選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在科學、技術和工程等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院士代表這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因此備受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但近些年來,在院士頻頻成為新聞人物或輿論焦點的同時,院士制度也遭到了非議。有人甚至認為院士制度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障礙,應該予以取消。 今年又逢兩年一
關于分析化學院士的評選
一、文摘:誰來傾聽饒毅教授的“拒選聲明” 這文摘摘自《北京青年報》2011年8月21日A2版《每日評論》,作者為浙江教師前溪。現將該文主要部分介紹如下: 讀了20日貴報評論《誰細心傾聽饒毅教授的“拒選聲明”》痛快無比,可是誰來“聽”? 自從《從今以后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民日報:讓“院士角逐”回歸學術
讓權力的歸權力、學術的歸學術,才能防范因兩者媾和而產生腐敗風險 兩次參評、兩度落選,最接近時距闖關成功僅一票之差;索賄兩千余萬元,蓋因評院士“需要花錢”——近日,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賄選院士的案情逐步曝光,吸引公眾目光。此事所暴露出的權力對學術的干擾,無疑是一記警鐘。常言道
2023年兩院院士評選落幕,新晉院士名單確定!
據可靠消息,2023年院士評選已完成投票,結果基本已塵埃落定,工程院第一輪共推選出108名候選人,最終74人當選。今年的規則相比以往出現較大變動,環節更為公正公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參評條件變寬松,不再嚴格限制候選人數量,工程院共有655人進入增選名單; 2. 關鍵投票環節周期
光明日報:比起院士評選-學風更值得關注
近日,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北京大學一名院長落選。該院長稱,早已預計到結果并表示不再參選院士。據悉,該院長曾撰文質疑過一些科技規劃,也曾批評科學界浮躁、教授搞關系奔經費不搞學術等問題。 客觀來說,參評院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并不像考試那樣簡單,誰應該當選自有專業人士來
2017年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評選結果公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協: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中國科協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實施方案》有關部署,進一步推進全國院士專家工作站規范、有序、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企業工作辦公室組織開展了2017年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評選工作。經過形式審查、網絡評審
11日發布!全體院士投票評選科技進展
兩院院士評選“2023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發布會將于2024年1月11日在煙臺舉行,同時發布“2023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此次發布會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山東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山東省科技廳和煙臺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屆時,發
盡快筑牢“科學名人堂”的“制度堤壩”
新華社9月10日播發了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涉嫌受賄一案的庭審直擊。有報道稱,身居高位的張曙光并不滿足于官位,還一直努力當“學霸”,以維持其在鐵路領域的權威地位。他曾于2007年、2009年兩度參評中科院院士,但未如愿。據檢方指控,張曙光多筆受賄均與參評院士過程有關。為了參評過程中準備“學術成
直播預告|兩院院士評選十大科技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782.shtm 直播時間:2024年1月11日(周四)9:00-11:00直播平臺: 科學網APP(中國科學報微博直播間鏈接) 中國科學報微博(科學網微博直播間鏈接)
-趙憲庚院士:創新驅動為國防科技再立新功
今年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50年前的10月16日,西北大漠一聲巨響,震撼了世界。這一重大自主創新成就,向世界宣示了中華民族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氣、信心和能力,為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保障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
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頒獎典禮舉行
近日,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暨2012科學中國人論壇在京舉行。 2011年度人物獎共授予來自基礎研究、機械與運載等10個領域的8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徐光憲,中科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科教授陳可冀獲“終身成就獎”;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獲
丁烈云院士:期待國家科技獎評選程序更細化
今年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的關鍵一年——繼1999年頒布實施《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后,時隔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一系列突出激勵自主創新、突出價值導向、突出公開公平公正的改革措施出臺。 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國家科技獎勵初評結
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揭曉
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暨2012科學中國人論壇6月9日在京召開,授予基礎研究、機械與運載等10個領域共80人“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獎”,同時頒發“終身成就獎”等4個特別獎,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徐光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科教授陳
徐光憲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四大核心內涵
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所以,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緊緊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現在國內外對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都正在討論探索之中,沒有達成共識。如果我們能準確預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內涵,我們就在勇做領頭羊的進程中走了關鍵性的第一步。■徐光憲 鄧
饒毅:點評2011年中科院院士評選結果
饒毅點評中科院院士評選結果:解剖“逆淘汰”社會現象的一只麻雀。 與其他對科學史感興趣者一樣,我以前也讀介紹國外和古代的書籍。后來自己查資料寫過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孟德爾、四十年前的屠呦呦和張亭棟。如果寫的文字與作者的空間和時間很近,可能不好算創新的史學方法,但也許可作史料。 如果讀者的興
3萬元,他們建起國內第一家醫院科研實驗室
時至今日,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王憲還能回憶起,33年前從北京趕到山東曲阜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下簡稱青年科學基金)答辯時的一些細節。那時人們還不知道PPT是什么,連投影儀都尚未普及,在今天看來有些簡陋的會議室里,王憲把精心準備的答辯內容一張張貼在墻壁上。滿篇圓熟、秀麗的毛筆字,是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逝世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今天上午去世,享年95歲。中國稀土之父 徐光憲 出生于1920年的徐光憲194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化學系;1946年任交通大學化學系助教;
江西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陳明人被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099.shtm 據江西省紀委監委消息:江西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陳明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江西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陳明人被查
據江西省紀委監委消息:江西中醫藥大學原黨委書記陳明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陳明偉教授研究團隊非晶材料結構研究獲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明偉教授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在非晶合金原子結構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 據介紹,課題組首次在實驗上表征了非晶中重要結構單元二十面體團簇的原子空間構型,并證明二十面體原子團簇的幾何不穩定性是非晶形成的結構起源。這是非晶
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2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
“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啟動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的“兩院院士評選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開始啟動,誠請兩院的院士、科技人員、新聞工作者積極推薦候選新聞。推薦范圍限于2014年在國內外媒體公開報道的中國、世界科學技術重大進展
直播|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直播時間:2022年1月18日 (周二)9:00-10:00直播地址: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 掃碼進入科學網新浪微博直播間觀看直播 科學網微信視頻號將同步直播 科學網B站直播間將同步直播發布會議程: 主持人:李占軍 中國科學報社副局級編委 9:00-9:05 主持人開場 9:0
多位院士入選!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評選結果揭曉
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56位科技工作者獲獎。最高獎項 “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授予了植物分子遺傳學家李家洋院士。他建立了水稻基因圖位克隆技術體系,奠定了我國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基礎,首次提出異源四倍體野生稻快速從頭馴化的新策略,引領了作物育種新方向;闡明了水稻產量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