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自閉癥相關蛋白在成癮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發表在最新一期Neuron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McLean醫院研究人員報告說,對大腦正常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同時也是與自閉癥相關的基因,在成癮相關行為中也發揮關鍵作用。 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調查吸毒成癮背后的腦機制,Christopher Cowan博士解釋說:藥物濫用導致大腦變化,導致成癮,通過發現大腦中控制毒癮發展的分子,我們希望找出成癮新的治療方法。 Cowan實驗室團隊用動物模型來表明脆性X智力遲鈍蛋白或FMRP在成癮相關行為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FMRP也是在脆性X綜合征中缺失的蛋白質,是引起孤獨癥和智力殘疾的基因。與其在腦功能的重要作用一致,研究小組發現,可卡因利用FMRP以推動成癮相關行為的大腦變化。 Cowan解釋說,正常發育過程中,FMRP控制大腦連接的重塑和力量。他們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FMRP在反復暴露于可卡因之后,大腦連接的改變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更好地了解FMRP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可......閱讀全文
賭博成癮者的大腦研究
賭博成癮是一種精神障礙,其特征是過度冒險,盡管呈陰性結果。使用功能性MRI-fMRI(一種觀察大腦活動區域的方法)的科學研究以前表明,吸毒者改變了腦區域與風險和報酬相關的活動,使得他們傾向于選擇有風險的選擇。 在京都大學進行的新的功能磁共振研究現在已經找到了不健康傾向的另一個解釋:吸毒者評估和
提高大腦犬尿喹啉酸濃度或可治療大麻成癮
大腦中的一種自然產生化合物——犬尿喹啉酸的水平濃度上升會減少大麻中產生精神影響的主要成分對大鼠和猴子產生的獎勵屬性,這是《自然—神經科學》上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犬尿喹啉酸也能防止動物舊病復發重新吸食大麻。 同所有藥物濫用一樣,大麻中影響精神的主要成分 Δ9-THC會增加大腦中多
美科學家揭示多巴胺在成癮中作用
為治療多種精神疾病提供機理認識新研究為成癮癥的治療奠定了基礎 當一種動物學會將一個特定線索與一種獎賞聯系起來,這個線索便不僅具有預測性,而且其本身也變成了有利的事物。已知在這種與報酬有關的過程中多巴胺扮演了一個關鍵角色,但科學家對于它的確切作用尚不得而知。如今,利用兩種對新事物表現
關于芋螺毒素的抗藥物成癮作用介紹
由于NMDA受體參與精神活性物質獎賞效應的形成,因此conantokins對于精神活性物質成癮具有潛在干預作用。魏娟娟等觀察到Con-G使嗎啡依賴小鼠平均跳躍次數減少89%,并呈劑量依賴性,相同劑量Con-G[S16Y]可完全抑制嗎啡依賴小鼠戒斷跳躍;而Con-R[1-17]僅使嗎啡依賴小鼠平均
表觀遺傳學研究解開成癮和復吸的大腦機制
為什么吸了毒,很多人戒掉還會復吸?曾經因為吸毒失去了家人、朋友、健康和生計,整個人生幾乎被毀,為什么還要重新沾染毒品? 阿片制劑的戒斷過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戒斷之后必須面對徹底脫離原來虛幻的精神狀態而融入現實正常生活。戒掉海洛因后,Anthony Sharples這樣寫道:在實際生活中我盡
成癮物質的使用會長期改變大腦,并造成認知能力的下降
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估計,美國有5000萬人正在與可卡因或酒精使用障礙(上癮)作斗爭。這些成癮物質的持續攝入會損害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而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研究揭示了其潛在機制,強調了局部抑制
父代大鼠可卡因成癮-可增加其后代成癮風險
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能激活腦內的獎賞系統,產生欣快的感覺,并引起腦組織的損傷和長期病變,導致成癮。毒品一旦成癮,很難戒除,對濫用者自身造成嚴重的軀體和精神危害,破壞家庭和社會的安定。毒品成癮會不會影響后代的健康呢?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馬蘭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大鼠對可卡
重磅!我國科學家發現海洛因成癮可改變大腦皮層可塑性
6.26 國際禁毒日又要到了,我們都知道毒品成癮難以戒除。成癮的過程被認為是毒品“綁架”了大腦內正常獎賞活動區域(如多巴胺釋放)以對成癮行為進行強化,如同“黑暗學習”。可塑性(大腦結構與功能變化的能力)被認為是大腦對外界環境刺激做出學習性變化的基礎,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已有數百篇文獻報道了成癮藥物使
吸毒是如何成癮的?解析吸毒成癮的背后機制
來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來啊放縱啊反正有大把愚妄 來啊流浪啊反正有大把方向 來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風光 啊癢~~ 迷迷糊糊愛上毒的表象 迂迂回回落入毒的圈套 越慌越想越慌越癢越吸越癢 像上邊改編的歌詞所描述的,很多人吸毒成癮,都是在不經意之間的。起初只是因為好奇、尋刺激或者單純地
Science:暴飲暴食的大腦作用機制
60年前,科學家們利用電刺激小鼠大腦區域,誘發這些無論饑餓與否的動物進食。近期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這一關鍵的分子機制,發現了誘發此種行為的精確細胞連接。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7日的Science雜志上,將有助于解析肥胖的病因,并由此提出針對厭食,神經性貪食,暴飲暴食的新治療
Science:暴飲暴食的大腦作用機制
60年前,科學家們利用電刺激小鼠大腦區域,誘發這些無論饑餓與否的動物進食。近期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破解了這一關鍵的分子機制,發現了誘發此種行為的精確細胞連接。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7日的Science雜志上,將有助于解析肥胖的病因,并由此提出針對厭食,神經性貪食,暴飲暴食的新治療
Neuron:自閉癥相關蛋白在成癮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發表在最新一期Neuron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McLean醫院研究人員報告說,對大腦正常發育至關重要的基因,同時也是與自閉癥相關的基因,在成癮相關行為中也發揮關鍵作用。 在實驗室中,研究人員調查吸毒成癮背后的腦機制,Christopher Cowan博士解釋說:藥物濫用導致大腦變化,導致成癮,
發揮好“大腦和眼睛”的作用
“打好攻堅戰,我們要找準自己的定位,因為一個人首先得想干事,能干事,才會干成事。2019年,我的工作重點是,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遙感監測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只有將業務工作與攻堅戰的目標相結合,才能讓自己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2月底,衛星環境應用中心第三黨支部以黨小組為單位,召開了“打好污
手機成癮,危害不容小覷
根據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最新研究表明,過度使用智能手機會導致許多問題,尤其是女性特別容易成癮。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助理教授Isaac Vaghefi表示:“我們的智能手機已經變成了一個可以提供簡短,快速,即時的滿意度的工具,這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我們的神經元被激活,釋放多巴
吸毒成癮到底有哪些原因?吸毒成癮的背后機制是什么?
一直以來吸毒這種行為都被認為是成癮者自身品行不端,而一些成癮者卻認為這是“時尚的”、“有范的”,其實反復地使用成癮藥物,不僅可改變大腦的組織、結構與功能,更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理平衡,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功能和行為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換了個人”、變成“神經病”了等等。 但很多家屬卻有一個疑問?為
發現可卡因對持續釋放多巴胺的天然抑制劑有去抑制作用
近日,來自日內瓦大學及其醫院的研究者通過在實驗室對小鼠進行研究發現,對其注射一定量的可卡因可以導致其大腦神經元抑制進而可以停止阻斷多巴胺的釋放,這項研究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上,研究者指出這種新型的可卡因成癮療法或許具有很大前景。 目前進行的很多研究都用于揭示可卡因在大腦中的作用機制
科學家發現記憶和成癮分子開關
德國、英國和意大利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分子開關,可持續增加神經細胞中鈣含量,對記憶和成癮行為的形成發揮關鍵作用。該研究近日發表在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雜志網絡版。 學習和記憶的形成主要基于大腦神經元之間建立新連接,而尼古丁等成癮行為則表現為可長期改變神經元的連接性,從這個角度來看,成癮行為也可
“快樂激素”與大腦的分子博弈!Nature揭示:可卡因與人類多巴胺轉運蛋白相互作用的精細結構,助力進一步理解藥物成癮背后的分子機理
你或許對多巴胺有所耳聞,它被譽為“快樂激素”,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化學信使,負責傳遞愉悅感。通常,大腦依靠一種名為多巴胺轉運蛋白(DAT)的蛋白質來管理多巴胺的濃度,確保我們不會對每一次體驗都產生過度的快樂反應。然而,像可卡因這樣的物質能擾亂這個平衡,導致多巴胺水平異常升高。直到最近,科學家們對于
雙親藥酒成癮孩子易變抑郁
根據多倫多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常酗酒和濫用藥物的雙親,其孩子在成年階段與其他同齡人相比更容易抑郁。此項課題的第一作者埃斯米?湯姆森教授和來自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系和家庭與社區醫學系的榮譽教授桑德拉?羅特曼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酒精和藥物的上癮對兩代人之間的代際關系所造成的后果,以及加強
基因療法有望治愈尼古丁成癮
一項新研究顯示,在小鼠實驗中,一種基于抗尼古丁抗體的基因療法可以阻止尼古丁進入腦部,從而避免小鼠對尼古丁成癮。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成為一個治療吸煙成癮的新療法。 當吸煙者吸煙的時候,煙草中的尼古丁會經過肺部并在幾秒鐘內進入血液。這種成癮性的藥物會找到進入人大腦的途徑,然后附著在“獎勵受體”
藥物成癮?打針疫苗來治治!
藥物成癮已經是近年來醫藥產業界無法回避的問題,而由此而來的藥物濫用每年更造成了數以千計患者的死亡。為了根治以阿片類藥物為代表的易成癮藥物帶來的隱患,從科學家到FDA一直在不懈努力。最近,來自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TSRI)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成功開發出了
針灸能有效治療藥物成癮
阿片類藥物成癮屬全球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7月9日,《內科學年鑒》發表了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許能貴團隊針刺干預藥物成癮研究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針刺干預美沙酮減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表明,在接受了“靳三針”規范治療后,受治者使用美沙酮維持劑量和阿片類藥物渴求顯著降低。“該研究成果有望納入臨床戒毒的國際指
可卡因成癮-獎勵感知會變
美國科學家發現,可卡因成癮會擾亂多巴胺神經元,多巴胺神經元控制著人們如何感知獎勵以及從中學習經驗。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神經元》期刊。動物和人類研究中都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可卡因成癮會影響大腦中多巴胺信號的多個方面。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多巴胺信號通路的某些部分是否比其他部分更重要。成癮行為被認為源于獎勵預
沉迷游戲讓大腦“很受傷”
? 越來越快的處理器、越來越清晰的顯示設備,日漸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體感技術……讓電子游戲的種類變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玩,它們擁有精美的畫面、刺激的情節和欲罷不能的獎賞機制。 失控的玩家們愈陷愈深,最終沉迷而不能自拔。在這個過程中,大腦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游戲成癮者存
阻止大腦的免疫反應可阻斷**類藥物的依賴性
據《神經科學雜志》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獲得了重大突破,他們發現了人體免疫系統放大對阿片類藥物依賴性的關鍵機制,并證實可通過藥物來阻斷嗎啡和海洛因成癮,同時幫助緩解疼痛。臨床試驗預計將在未來18個月內進行。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科學家通過實驗
神經研究告訴你戒毒為何這么難
吸毒上癮,戒毒不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過,為什么吸毒者在戒毒后容易復吸?近日,東安格利亞大學(UEA)的研究人員給出了答案。他們發現,服用可卡因使得大腦中出現深刻的變化,這導致壓力下復吸的風險增加。這項成果發表在《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研究小組研究了
心理所研究表明島葉參與嗎啡成癮相關的正負性強化作用
成癮研究通常關注的是腹側被蓋區、伏隔核、前額葉、紋狀體等獎賞相關的腦區。然而,2007年Naqvi等人的研究發現,島葉損傷的病人可以迅速戒煙并不再有吸煙渴求,甚至有病人報告“他再也沒有吸煙的欲望了”,提示島葉可能是參與成癮的重要神經基礎之一。這一發現引發了成癮領域對島葉的關注。有研究表明,島葉參
越鞠丸治療抑郁癥效果為何不同-專家:沒有成癮作用
23日,記者從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陳剛團隊獲悉,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中醫經典方藥越鞠丸在具有不同遺傳來源的動物中,抗抑郁作用有很大區別。該發現發表在最近的《科學報告》上,為如何利用傳統中醫藥精準治療抑郁癥提供了新思路。 越鞠丸是具有800年歷史的解郁名方,臨床發現它具有治療抑郁癥的效果。陳剛研究小
科學家揭示成癮藥物作用靶點TAAR1的分子識別機制
11月7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汪勝研究組、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徐菲研究組、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組與上海市刑事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了題為Recognition of methamphetamine and other a
RO5263397:治療可卡因成癮的潛在藥物
可卡因(Cocaine)又稱為古柯堿,是一種由古柯葉中提練出的莨菪烷型生物堿,分子式C17H21NO4。它是最強的天然中樞興奮劑,其化學名為苯甲基芽子堿(化學結構式見圖1所示),國際理論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 )對其系統命名為methyl (1R, 2R, 3S, 5S)-3 -(benz